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麻痹性贝毒含量的小鼠生物测定法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付金花 沈和定 +3 位作者 何培民 陈桃英 冉福 吴杨平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14-916,共3页
为探讨温度对小鼠生物法(mouse bioassay,MBA)测定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含量的影响。在29~30℃和32~33 ℃下,用 MBA 测定从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中提取的 PSP 含量,探讨了温度对MBA 测定 P... 为探讨温度对小鼠生物法(mouse bioassay,MBA)测定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含量的影响。在29~30℃和32~33 ℃下,用 MBA 测定从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中提取的 PSP 含量,探讨了温度对MBA 测定 PSP 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0.1 mol/L 盐酸是最佳的 PSP 萃取剂。温度为29~30℃时,MBA 测得的 PSP 浓度(y)和实际 PSP 浓度(x)呈正相关,y=0.507x+0.151(R^2=0.937 7,P<0.01);温度为32~33℃时,两者也呈正相关,y=1.046 9x+0.054 5(R^2=0.980 7,P<0.01),MBA 测定的 PSP 浓度与实际 PSP 浓度的差值在29~30℃时随浓度下降而增大;在32~33℃时,差值较恒定,结果提示温度对 PSP 的 MBA 测定法的结果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小鼠生物测定法 麻痹性贝毒 塔玛亚历山大藻 温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石磺中牛磺酸的含量 被引量:8
2
作者 孙变娜 沈和定 +1 位作者 吴洪喜 姚理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8,共6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法测定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上海崇明)、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和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福建厦门)、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广东湛江)肌肉组织中牛...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法测定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上海崇明)、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和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福建厦门)、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广东湛江)肌肉组织中牛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瘤背石磺、紫色疣石磺、里氏拟石磺、平疣桑椹石磺的肌肉组织中牛磺酸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 740.42、7 168.96、5 545.42、5 263.33 mg·kg-1。紫色疣石磺和瘤背石磺的牛磺酸含量均较高,两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里氏拟石磺 平疣桑椹石磺 紫色疣石磺 高效液相色谱法 邻苯二甲醛 牛磺酸 含量测定
下载PDF
4种石磺科贝类的胆甾醇含量测定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变娜 沈和定 +1 位作者 吴洪喜 姚理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8,共5页
将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和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样品,经活体解剖取四种石磺肌肉组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可食部分进行了胆甾醇含量测定... 将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和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样品,经活体解剖取四种石磺肌肉组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可食部分进行了胆甾醇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瘤背石磺胆甾醇平均浓度最高,达5 870.00 mg/kg;平疣桑椹石磺、紫色疣石磺、里氏拟石磺的胆甾醇平均质量分别为3 480.00、388.00、316.00 mg/kg,统计分析显示四种石磺可食部分的胆甾醇含量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磺 高效液相色谱法 胆甾醇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缢蛏早期耐高温家系建立及抗氧化能力测定
4
作者 申奔龙 薛宝宝 +1 位作者 孟德龙 沈和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6-274,共9页
为筛选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耐高温新品系,该实验以缢蛏新品种申浙1号为基础群,先期建立了16个全同胞家系,并在第2、8、22、36日对各家系的生长进行了监测,在稚贝期分别挑选了3组壳长较长和3组壳长较短家系进行了半致死温度试... 为筛选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耐高温新品系,该实验以缢蛏新品种申浙1号为基础群,先期建立了16个全同胞家系,并在第2、8、22、36日对各家系的生长进行了监测,在稚贝期分别挑选了3组壳长较长和3组壳长较短家系进行了半致死温度试验与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家系6、14在稚贝期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其中家系14的成活率最高;在半致死温度试验中,家系16的半致死温度最高达到36.64℃,且壳长较长家系与壳长较短家系半致死温度差异显著(P<0.05);各家系过氧化物酶(P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GSH)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壳长较长家系的3种抗氧化能力在高温下均显著高于壳长较短家系(P<0.05)。通过家系选育和高温实验挑选具有抗逆性的耐高温后代,并通过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在生理生化角度证明了家系挑选的必要性。在综合评估了各家系的壳长、存活率、耐热性和抗氧化能力等数据后最终确定家系14是适合生产的最优家系,家系15、16可用作备选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家系 高温
下载PDF
底质和规格对缢蛏潜沙行为及摄食率的影响
5
作者 张树源 王新星 +3 位作者 刘琦 李一峰 沈和定 牛东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4-811,共8页
为了探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对底质的选择及潜沙后的摄食差异,以不同规格缢蛏(壳长分别为2.5、3.0、3.5 cm)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底质类型(全泥、1/3沙、2/3沙和全沙)和底质厚度(6、12、18、24、30 cm)对其潜沙行为、摄食... 为了探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对底质的选择及潜沙后的摄食差异,以不同规格缢蛏(壳长分别为2.5、3.0、3.5 cm)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底质类型(全泥、1/3沙、2/3沙和全沙)和底质厚度(6、12、18、24、30 cm)对其潜沙行为、摄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5℃、盐度为20条件下,规格和底质类型对缢蛏潜沙率、潜沙时间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24 h内仅在全泥底质下潜沙率达到100%,当底质含沙率大于30%时,缢蛏的潜沙行为明显受阻,不同规格个体间的半数竖壳时间(T E5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规格和底质厚度对缢蛏潜沙率、潜沙时间和摄食率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个体规格与潜沙深度、摄食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壳长3.5 cm的缢蛏个体潜沙深度约为底质厚度的2/3,且在18 cm底质厚度下的摄食率为6 cm底质厚度下的2.12倍,在6 cm底质厚度下,壳长2.5 cm缢蛏摄食率最大。研究表明,适宜缢蛏潜沙的底质为泥质底,小规格缢蛏潜沙能力较强,且底质越厚越有利于其下潜后的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规格 底质 潜沙 摄食率
下载PDF
5-羟色胺对瘤背石磺低氧胁迫的调节作用
6
作者 唐少华 李伟鹏 +3 位作者 蒋超 汤刘思巧 王恺 沈和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81-2789,共9页
【目的】分析外源5-羟色胺(5-HT)对低氧胁迫瘤背石磺(Onchidium reevesii)氧化应激水平和存活率的影响,探究5-HT在瘤背石磺应对低氧胁迫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利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瘤背石磺体内5-HT含量和5-羟色胺受体... 【目的】分析外源5-羟色胺(5-HT)对低氧胁迫瘤背石磺(Onchidium reevesii)氧化应激水平和存活率的影响,探究5-HT在瘤背石磺应对低氧胁迫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利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瘤背石磺体内5-HT含量和5-羟色胺受体基因(5-HTR)的相对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瘤背石磺血淋巴中5-HT含量及各组织5-HT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比较低氧胁迫期间(0、3、6、9、12和24 h)瘤背石磺存活率;通过注射5-HT及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分析瘤背石磺在低氧胁迫下应激相关酶活性及表达量差异。【结果】5-HT及其受体在瘤背石磺肝胰腺、胃、性腺、肠道、腹足和肌肉中均有分布。受到低氧胁迫的影响,5-HTR基因在各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也发生改变,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延长,5-HTR基因高相对表达量组织从腹足、肠道、胃变为性腺组织。低氧胁迫下瘤背石磺血淋巴中5-HT产生响应,其含量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注射5-HT使瘤背石磺在低氧胁迫时有更好的存活表现,在低氧刺激9 h后,注射5-HT组的瘤背石磺存活率高于注射PBS处理和低氧处理。用5-HT刺激瘤背石磺低氧胁迫9 h后发现,注射外源5-HT可降低瘤背石磺氧化应激水平,提高其抗氧化酶活性和表达量及总抗氧化能力。【结论】瘤背石磺受低氧胁迫后,其体内5-HT及其受体会产生响应,参与生理调节;注射外源5-HT可提高瘤背石磺的低氧耐受能力和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5-羟色胺 氧化应激 低氧耐受
下载PDF
低氧和复氧对瘤背石磺肠道健康的影响
7
作者 蒋超 王恺 +5 位作者 汤刘思巧 唐少华 李伟鹏 孙梦颖 土志涵 沈和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41-2751,共11页
【目的】分析低氧和复氧对瘤背石磺肠道组织结构、能量代谢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探究其低氧抗逆和复氧恢复机制,为潮间带生物的抗逆及恢复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设常氧组(对照组)、低氧组和复氧组,在低氧胁迫4、8、12和24 ... 【目的】分析低氧和复氧对瘤背石磺肠道组织结构、能量代谢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探究其低氧抗逆和复氧恢复机制,为潮间带生物的抗逆及恢复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设常氧组(对照组)、低氧组和复氧组,在低氧胁迫4、8、12和24 h后复氧6、12、18、30和42 h,观察瘤背石磺肠道组织结构变化,测定乳酸含量、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同时分析肠道微生物群落变化情况。【结果】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延长,瘤背石磺肠道组织中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至24 h时杯状细胞几乎遍布整个上皮层,复氧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肠道组织的乳酸含量随低氧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LDH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分别在胁迫24和12h时达最高值,且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而ACP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在8 h时降至最低值,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氧后乳酸含量、LDH活性和ACP活性均有所恢复。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菌落相对丰度因低氧条件而改变,门水平上优势菌群由对照组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化到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弯曲杆菌门(Campylobacterota);属分类水平上优势菌落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变化到弧菌属(Vibrio),复氧后厚壁菌门(Firmicutes)又恢复优势地位;虽然复氧后菌落的相对丰度呈回升状态,但总体丰度仍低于对照组。LEfSe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低氧8 h组有20个显著差异群落,且主要集中在内生单胞菌属(Endozoicomonas)和弧菌属等;对照组与复氧组有39个显著差异群落,主要集中在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和幽门螺杆菌科(Helicobacteraceae)等。【结论】低氧影响瘤背石磺肠道组织结构,导致肠道菌群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肠道的抗氧化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背石磺 低氧胁迫 复氧 肠道 能量代谢 微生物菌群
下载PDF
水温对石磺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沈和定 陈贤龙 +4 位作者 陈汉春 冉福 李家乐 王飞 熊柳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6-782,共7页
通过实验室研究,对石磺(Onchidium sp.)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了不同水温下石磺胚胎发育的速度,探讨了膜内面盘幼虫孵化出膜的主要条件.结果表明:石磺的胚胎发育过程类似于肺螺亚纲其他贝类,行体内受精,刚产出的卵为受精卵,... 通过实验室研究,对石磺(Onchidium sp.)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了不同水温下石磺胚胎发育的速度,探讨了膜内面盘幼虫孵化出膜的主要条件.结果表明:石磺的胚胎发育过程类似于肺螺亚纲其他贝类,行体内受精,刚产出的卵为受精卵,细胞未进行分裂,卵裂从卵产出体外开始,分别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担轮幼虫期,膜内面盘幼虫期,经过孵化期孵化出膜为自由生活的面盘幼虫期.对各阶段幼体的大小、形状、内部器官等特征以及发育变态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显微观察和描述.26 ℃,28 ℃,30 ℃ 3个水温组中,从受精卵到膜内面盘幼虫孵化出膜分别需要300 h,290 h,288 h;发现影响幼虫孵化出膜的主要因素是水温和海水的刺激作用;繁殖盛期卵群工厂化水泥池自然水温孵化时间为10~14 d.并报道了水温低于23 ℃时石磺胚胎停止发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磺 水温 胚胎发育 孵化出膜 停止发育
下载PDF
石磺繁殖生物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沈和定 陈汉春 +3 位作者 陈贤龙 代欣欣 施志仪 冉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3-760,共8页
用实验室小型试验、贝类育苗场生产性试验和自然群体实地观察的方法,结合养殖池塘内石磺(Onchidium sp.)繁殖习性跟踪观察,2年内研究了沪浙地区石磺的繁殖季节,繁殖方式,繁殖力,受精卵的发育孵化,水温和盐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用实验室小型试验、贝类育苗场生产性试验和自然群体实地观察的方法,结合养殖池塘内石磺(Onchidium sp.)繁殖习性跟踪观察,2年内研究了沪浙地区石磺的繁殖季节,繁殖方式,繁殖力,受精卵的发育孵化,水温和盐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胚胎停止发育现象,幼虫发育及变态前形态变化,对石磺繁殖生物学作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石磺雌雄同体,雄性先熟,异体交配,体长5cm体重10g以上的个体为繁殖的主要群体,其生物学最小型为体长3.1cm和体重3.5g;交配期多在气温22℃以上的5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6-8月为繁殖盛期。产卵前经过5-10h的求爱和1-5h的交配过程,交配后15d左右产出受精卵,多在大潮日至小潮日期间3~5d内的晚间产卵;繁殖期具有6个明显的产卵高峰。卵群表面积15-30cm^2,每平方厘米卵群含卵子2650±300个,每个卵群含卵子4.4-8.0万粒。水里与潮湿环境中卵群孵化率没有明显差异;26-35℃的水温下,卵群孵化时间10-14d,水温23℃以下石磺胚胎出现停止发育的现象。适合卵群孵化的海水盐度为6~20,孵化出膜2-3d后的面盘幼虫开始摄食单胞藻。自由生活面盘幼虫经23d培育后出现明显的革质膜;变态后的幼体可能存在不断蜕去革质膜的过程,面盘幼虫的变态过程和变态条件仍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磺 繁殖生物学 面盘幼虫 变态
下载PDF
人为噪音胁迫对瘤背石磺氧化应激和免疫应答的影响
10
作者 汤刘思巧 土志涵 +2 位作者 孙梦颖 唐少华 沈和定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9-736,共8页
为探究人为噪音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reevesii)氧化应激和免疫应答的影响,将瘤背石磺分别暴露在1000 Hz的人为噪音中1、3、6、12和24 h后,分别测定瘤背石磺血清中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氧化应激指标和谷草转氨酶(AST)... 为探究人为噪音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reevesii)氧化应激和免疫应答的影响,将瘤背石磺分别暴露在1000 Hz的人为噪音中1、3、6、12和24 h后,分别测定瘤背石磺血清中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氧化应激指标和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碱性磷酸酶(AKP)等免疫指标,同时测定了肝胰腺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髓样分化因子(MyD8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基因的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相对于未暴露组,SOD和CAT活性在噪音暴露1 h后显著升高(P<0.05),AST和ALT活性在噪音暴露3 h后显著升高(P<0.05),AKP活性在噪音暴露1 h后显著升高(P<0.05);Hsp27和GSH-Px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噪音暴露1 h后显著上调(P<0.05),GST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噪音暴露1 h后显著下调(P<0.05),MyD88和TNF-α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噪音暴露1 h后显著上调。研究表明,人为噪音作为一种胁迫因子,使瘤背石磺机体产生了氧化应激和免疫应答,研究结果可为表征潮间带动物应对人为噪声胁迫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噪音 瘤背石磺 氧化应激 免疫应答
下载PDF
盐度对石磺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沈和定 陈汉春 +4 位作者 陈贤龙 冉福 施志仪 熊柳平 王飞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7-302,共6页
28℃水温下,实验室内比较观察了盐度为0、3、6、9、15、20、30、40八组水体中石磺(Onchidium sp.)受精卵的胚胎发育状况,并对囊胚期的胚胎进行了低盐度(0、3、6、9)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石磺受精卵在不同盐度水体中的胚胎发育状... 28℃水温下,实验室内比较观察了盐度为0、3、6、9、15、20、30、40八组水体中石磺(Onchidium sp.)受精卵的胚胎发育状况,并对囊胚期的胚胎进行了低盐度(0、3、6、9)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石磺受精卵在不同盐度水体中的胚胎发育状况有很大的差异,盐度0组中的胚胎畸形率高达97%±2%,盐度3组中的胚胎畸形率达75%±2%,盐度30组中停止发育的胚胎(即单卵黄球胚胎)比例为60%±4%,盐度40组中停止发育胚胎的比例达98%±2%,盐度6、9、15、20组的胚胎能正常发育,孵化率均在90%以上;石磺卵群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为6~20。囊胚期的胚胎适应低盐度的能力稍强,盐度0组中的囊胚期胚胎分裂球解体,不能正常发育;盐度3、6、9组中的囊胚期胚胎能正常发育。盐度为23.4和27.4的自然海水环境中,石磺胚胎也能正常发育和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磺 盐度 胚胎发育 囊胚期 畸形率
下载PDF
几种饲料对石磺的暂养效果及其消化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沈和定 陈汉春 +3 位作者 陈贤龙 孙华伟 华雪铭 肖华军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用6种饲料喂养石磺,比较其生长、存活状况,从而找到人工饲养石磺的适宜饲料;利用Cr2O3湿式灰化定量法,测定了石磺对3种植物性饲料的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动物性饲料易败坏水质,饲养效果不佳;石磺喜食植物性饲料;饲料效果以玉米粉最好,... 用6种饲料喂养石磺,比较其生长、存活状况,从而找到人工饲养石磺的适宜饲料;利用Cr2O3湿式灰化定量法,测定了石磺对3种植物性饲料的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动物性饲料易败坏水质,饲养效果不佳;石磺喜食植物性饲料;饲料效果以玉米粉最好,依次为玉米粉>菜粕>豆粕>次粉>酵母>鱼粉。测定石磺对玉米粉、菜粕和次粉3种植物性饲料的平均消化率分别为21.680%,14.262%,4.871%。玉米粉喂养石磺的效果较好,实验室内能完成石磺的交配、产卵和二次交配、二次产卵等全过程;日饲料投喂比例为体重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磺 植物性饲料 消化率 玉米粉 日投饵比例 暂养效果
下载PDF
毛蚶对单胞藻的滤除率、选择性和消化状况 被引量:14
13
作者 沈和定 张饮江 +2 位作者 卢华春 周培根 吴建中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5-200,共6页
测定了不同水温下毛蚶对5种单胞藻的滤除率、选择性和表观消化状况,结果表明,在16℃~24℃的水温范围内,毛蚶对海洋小球藻的滤除率逐步升高,24℃时的最大滤除率为1.8494(mL/ind·min),24℃~26℃时的滤除率逐步下降。22℃... 测定了不同水温下毛蚶对5种单胞藻的滤除率、选择性和表观消化状况,结果表明,在16℃~24℃的水温范围内,毛蚶对海洋小球藻的滤除率逐步升高,24℃时的最大滤除率为1.8494(mL/ind·min),24℃~26℃时的滤除率逐步下降。22℃为毛蚶对微绿球藻、球等鞭金藻3011和三角褐指藻的最佳滤食温度,最大滤除率分别为1.1424、3.8045和4.4304。水温8℃~24℃之间,毛蚶对巴夫藻的滤除率变化不明显,平均滤除率为2.7972。毛蚶不仅对不同大小、形状的藻类具有选择性,而且对大小、形状相似的藻类也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水温22℃下,毛蚶对5种单胞藻的表观消化状况不同。贝类对其滤除率大、消化状况差的藻类在促进贝类净化进程中有良好的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 单细胞藻类 水温 滤除率 选择性 表观消化状况
下载PDF
麻痹性贝毒在文蛤体内的累积及净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和定 付金花 冉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5-50,共6页
试验研究分毒素累积和解毒两个阶段,文蛤(Meretrix meretrix)对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累积能力试验中每天投喂一定量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定期测定文蛤体内的毒素含量;解毒试验通过投喂饵... 试验研究分毒素累积和解毒两个阶段,文蛤(Meretrix meretrix)对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累积能力试验中每天投喂一定量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定期测定文蛤体内的毒素含量;解毒试验通过投喂饵料和水体消毒的"内排外解"法进行。结果表明:文蛤对麻痹性贝毒的累积能力较弱,累积试验末期(15 d)的内脏毒素累积量仅为884μg/100g,内脏中毒素累积量高于肌肉,占全贝的77.4%~89.1%。15 d的解毒试验中,三组文蛤体内的毒素含量都有下降,对照组毒素排出量占总累积量的30.1%,臭氧处理组占32.8%,"内排外解"法处理组毒素排出比例最高,达总累积毒素的47.2%。试验表明,"内排外解"法能加快文蛤体内PSP的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丈蛤(Meretrix meretrix)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累积 净化 内排外解
下载PDF
石磺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增养殖前景分析 被引量:33
15
作者 沈和定 李家乐 张缓溶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石磺 生物学特性 增养殖 前景分析 形态特征 营养价值
下载PDF
双壳贝类的净化技术(二) 被引量:9
16
作者 沈和定 张饮江 +3 位作者 吴建中 周培根 缪松 吴稼乐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双壳贝类 净化技术 杀菌剂 净化工厂
下载PDF
双壳贝类的净化技术(一) 被引量:12
17
作者 沈和定 张饮江 +3 位作者 吴建中 周培根 缪松 吴稼乐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75-75,63,共2页
关键词 双壳贝类 养殖环境 净化
下载PDF
三种藻类对中华绒螯蟹Ⅰ期溞状幼体培育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7
18
作者 沈和定 黄旭雄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02-209,共8页
对中华绒螯蟹Z1幼体,分别投喂微绿球藻、三角稿指藻、钝顶螺旋藻粉,培育3天后,测定各试验组幼体变态成活率、发育期及水质状况。结果表明,虽然微绿球藻组幼体发育期较其他组延长23.5h±5.5h,但培育效果优于其他两组,其适宜... 对中华绒螯蟹Z1幼体,分别投喂微绿球藻、三角稿指藻、钝顶螺旋藻粉,培育3天后,测定各试验组幼体变态成活率、发育期及水质状况。结果表明,虽然微绿球藻组幼体发育期较其他组延长23.5h±5.5h,但培育效果优于其他两组,其适宜的使用浓度为50~200×104/mL。在自然海水及消毒海水中,适宜浓度的藻类对中华绒螫蟹Z1幼体的变态成活率无明显影响。净化稳定水质的能力以微绿球藻组为好,能抑制有害藻类过度繁生,提高Z1幼体的变态成活率,微绿球藻不失为中华绒螫蟹Z1幼体的一种良好饵料,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绿球藻 三角褐指藻 钝顶螺旋藻 中华绒螯蟹
下载PDF
不同布苗法对河蟹早期溞状幼体变态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和定 黄小军 +1 位作者 张国胜 沈亨杰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阐述了河蟹育苗过程中,清水布苗法和肥水布苗法的概念、特点和注意事项,分析了影响清水布苗法早期状幼体变态率的因素和对策;比较了微绿球藻和海链藻影响Z1变态率的原因,并分析了Z2死亡的原因和预防对策。通过对河蟹育苗过程中的Z1、Z... 阐述了河蟹育苗过程中,清水布苗法和肥水布苗法的概念、特点和注意事项,分析了影响清水布苗法早期状幼体变态率的因素和对策;比较了微绿球藻和海链藻影响Z1变态率的原因,并分析了Z2死亡的原因和预防对策。通过对河蟹育苗过程中的Z1、Z2幼体的死亡原因分析,认为维持海链藻浓度在每毫升10万个左右可大大提高Z1、Z2幼体的变态成活率,节约育苗成本。同时,对同一水域不同时期育苗效果,有害藻类快速繁生现象作了分析。从幼体变态率、生产成本、稳定性等方面对两种布苗法作了全面比较,为河蟹育苗生产的科学安排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布苗 肥水布苗 河蟹 溞状幼体 变态率 对策
下载PDF
甲醛对中华绒鳌蟹各期溞状幼体及隐藻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17
20
作者 沈和定 蒋宏雷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25-32,共8页
通过静水试验法,用甲醛对中华绒螯蟹各期状幼体及隐藻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分别为:Z1:24hLC50为41.214mg/L,48hLC50为33.364mg/L,SC为3.34mg/L。Z2:24hLC50为125.497mg/L,48hLC50为54.258mg/L,SC为5.43mg/L。Z3:... 通过静水试验法,用甲醛对中华绒螯蟹各期状幼体及隐藻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分别为:Z1:24hLC50为41.214mg/L,48hLC50为33.364mg/L,SC为3.34mg/L。Z2:24hLC50为125.497mg/L,48hLC50为54.258mg/L,SC为5.43mg/L。Z3:24hLC50为143.617mg/L,48hLC50为93.817mg/L,SC为9.38mg/L。Z4:24hLC50为200.679mg/L,48hLC50为98.414mg/L,SC为9.84mg/L。甲醛对Z5的毒性状况比较特殊,虽经10次试验仍无规律性。试验表明,30mg/L以下的甲醛,24小时内波海红胞藻全部成活,甲醛对波海红胞藻的6hLC50为:90mg/L,12hLC50为:60.77mg/L,24hLC50为:57.5mg/L。一定浓度的甲醛可杀死苗池水中的赤潮生物,蓄水池中的赤潮生物可用含氯化合物杀灭,以降低赤潮生物对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毒性,提高幼体的变态成活率和育苗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中华绒螯蟹 溲状幼体 波海红胞藻 急性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