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文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定位研究--评《二十一世纪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1
作者 沈子渝 顾梅珑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I0004-I0004,共1页
相比于文学的发展史,比较文学研究是一种历史不算悠久的文学理论研究,但它在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学发展过程中又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现在学术界所公认的比较文学概念,源于一百多年前法国学者的倡议,是以欧洲文学思想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我... 相比于文学的发展史,比较文学研究是一种历史不算悠久的文学理论研究,但它在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学发展过程中又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现在学术界所公认的比较文学概念,源于一百多年前法国学者的倡议,是以欧洲文学思想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我国自晚清时期受西风东渐浪潮的影响,才开始大量翻译引进西方文学作品。以梁启超、辜鸿铭、蔡元培、鲁迅等为代表的具有先进思想意识的文学家、思想家,进行了大量中西文学、文化间的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发展过程 比较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研究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西文学 文学视角 二十一世纪 辜鸿铭
下载PDF
论姚风诗歌之“重”
2
作者 沈子渝 顾梅珑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30-34,共5页
姚风的诗歌有着清晰可感的重量。从其已经出版的《绝句》《枯枝上的敌人》《大海上的柠檬》等诗集中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转折的结构,传递出巨大的张力;其语言简明和准确的特征凸显文明、人类、世界等材料之“重”,显示了举重... 姚风的诗歌有着清晰可感的重量。从其已经出版的《绝句》《枯枝上的敌人》《大海上的柠檬》等诗集中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转折的结构,传递出巨大的张力;其语言简明和准确的特征凸显文明、人类、世界等材料之“重”,显示了举重若轻的创作能力。他的诗歌因深重的爱与责任意识,在当代诗歌作品中表现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风 诗歌 “重”
下载PDF
当代口语诗的生成元素研究
3
作者 沈子渝 顾梅珑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32-39,共8页
“口语诗”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口水化”“粗糙化”的倾向,对中国当代诗歌造成一些消极影响,但不能遮蔽它的光明前景。“口语诗”独特的“口语语感”和“叙事性”元素,从技艺和诗歌精神两方面保证了它的原创性和独立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口语诗”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口水化”“粗糙化”的倾向,对中国当代诗歌造成一些消极影响,但不能遮蔽它的光明前景。“口语诗”独特的“口语语感”和“叙事性”元素,从技艺和诗歌精神两方面保证了它的原创性和独立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间”之诗。1980年代以来始终坚持口语写作的诗人与1990年代之后出现的年轻诗人用优秀的作品证明了“口语诗”在当代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诗 当代 民间 叙事性 生成元素
下载PDF
论杨黎诗中的隐喻和转喻
4
作者 沈子渝 顾梅珑 《汉字文化》 2021年第S02期70-75,共6页
雅各布森提出"隐喻"和"转喻"是语言的两种基本运行方式。^(①)它们在杨黎的诗中均有体现,有时是单独出现,有时则是共同发生作用。转喻性的诗歌写作方式是杨黎的实验之举,他以此形成了独具个人风格的"废话诗&qu... 雅各布森提出"隐喻"和"转喻"是语言的两种基本运行方式。^(①)它们在杨黎的诗中均有体现,有时是单独出现,有时则是共同发生作用。转喻性的诗歌写作方式是杨黎的实验之举,他以此形成了独具个人风格的"废话诗";兼有隐喻和转喻的诗歌更多出现在他的早期写作实验中,并且产生了一批成功的诗歌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转喻 雅各布森 杨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