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pase-9在结直肠正常黏膜和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
作者 沈小钢 周总光 +2 位作者 王存 王铃 周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2978-2980,共3页
目的:定量测定Caspase-9基因在人类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从而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88例配对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apase-9 mRNA的表达,并分析表达的变化与临床病理特... 目的:定量测定Caspase-9基因在人类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从而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88例配对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apase-9 mRNA的表达,并分析表达的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aspase-9在结直肠癌中相对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下调(P=0.003)。结直肠癌组织分化程度与Caspase-9表达下调相关(P=0.048),与Dukes分期、年龄、性别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Caspase-9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参与了肿瘤组织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CASPASE-9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Caspase-7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和癌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小钢 郭志义 +3 位作者 张伟 王康 胡阳 李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1-36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caspase-7基因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癌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52例结直肠腺瘤以及118例配对的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caspase-7表达进行测定。结果:Caspase-... 目的:通过检测caspase-7基因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癌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52例结直肠腺瘤以及118例配对的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caspase-7表达进行测定。结果:Caspase-7在结直肠正常黏膜(P=0.001)和癌(P=0.001)中相对于腺瘤低表达。而在结直肠癌中的caspase-7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黏膜(P=0.001)。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分析表明低分化(P=0.021)以及有淋巴结转移(P=0.011)的结直肠癌caspase-7的表达水平更低。结论:Caspase-7在腺瘤中高表达,而在癌中低表达,且表达变化与肿瘤分化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这些均表明caspase-7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CASPASE-7 结直肠腺瘤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不留置胃肠减压在胃间质瘤局部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沈小钢 郭志义 赵高平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局部切除术围手术期不留置胃肠减压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共有122例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患者纳入该研究,按围手术期是否安置胃肠减压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通过t检验或X^2检验分...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局部切除术围手术期不留置胃肠减压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共有122例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患者纳入该研究,按围手术期是否安置胃肠减压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通过t检验或X^2检验分析对照组及研究组在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排痰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4),而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间质瘤行胃局部切除术的患者围手术期不留置胃肠减压是安全、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胃切除术 胃间质瘤 胃肠减压 并发症
下载PDF
MMP-7在胃癌中表达上调的临床病理意义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沈小钢 郭志义 +1 位作者 赵高平 王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5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胃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12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MP-7的表达。比较不同MMP-7表达水平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胃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12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MP-7的表达。比较不同MMP-7表达水平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 MMP-7在胃癌组织中相对于正常胃黏膜组织高表达(P=0.001)。胃癌患者MMP-7表达上调,有更高的病理学分期(P=0.037),更深的组织浸润深度(P=0.028),淋巴结转移(P=0.015)和脉管浸润(P=0.042),以及更差的总体生存率(P=0.008)和无病生存率(P=0.015)。结论 MMP-7在胃癌患者中高表达并预示着更差的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7 胃癌 转移 预后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沈小钢 郭志义 周晓刚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共有198名在我院行结肠癌手术的患者纳入该研究,以血清前白蛋白165 mg/L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降低组,随访至2017年1月。随访期间收集患者的病理特征资料和生存资料。采用K...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共有198名在我院行结肠癌手术的患者纳入该研究,以血清前白蛋白165 mg/L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降低组,随访至2017年1月。随访期间收集患者的病理特征资料和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一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资料多因素分析。结果:血清前白蛋白降低的患者有74名,占患者总数的37.8%。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以及肿瘤部位密切相关(P<0.05)。术前血清前白蛋白降低的患者预后更差(P=0.001),多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RR=3.243,95%CI=1.892~5.582)。结论:术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降低的结肠癌患者有着更差的临床病理情况及预后,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前白蛋白 预后
下载PDF
Caspase-9在胃间质瘤中表达下调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6
作者 沈小钢 郭志义 +1 位作者 庞明辉 侯能易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了解caspase-9在胃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胃壁正常组织中caspase-9 m 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卡方检验判断caspase-... 目的了解caspase-9在胃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胃壁正常组织中caspase-9 m 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卡方检验判断caspase-9表达变化与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Caspase-9 m RNA在胃间质瘤组织的表达较正常胃壁组织低,且无论是m RNA还是蛋白水平,caspase-9表达变化与胃间质瘤的核分裂象均密切相关,caspase-9表达下调的患者核分裂象高的可能性更大。结论 Caspase-9在胃间质瘤中低表达,且表达下调的肿瘤的核分裂象更高,提示可能与胃间质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9 CASPASE-3 胃间质瘤 凋亡 核分裂象
下载PDF
HAUS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沈小钢 郭志义 +1 位作者 侯能易 贾贵清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90-1393,共4页
目的研究疱疹病毒相关性泛素特异性蛋白酶(HAUS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以及该变化对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72例结直肠腺瘤与92例配对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AUSP的表达变化。分析HAUSP表达变化与结直... 目的研究疱疹病毒相关性泛素特异性蛋白酶(HAUS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以及该变化对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72例结直肠腺瘤与92例配对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AUSP的表达变化。分析HAUSP表达变化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一步评估该表达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AUSP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及癌中进行性下降。HAUSP表达下调的患者肿瘤分期更晚(P=0.020)、浸润深度更深(P=0.026)、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P=0.034),且总生存率(P=0.006)及无病生存率(P=0.014)均更差。结论 HAUSP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并可能成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USP 结直肠癌 泛素 预后
下载PDF
行Roux-en-Y吻合术的胃部疾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贾贵清 王林 +3 位作者 侯能易 沈小钢 左晓飞 赵高平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8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胃部疾病Roux-en-Y吻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61例胃部手术且行Roux-en-Y吻合的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64例,营养不耐受97例。比较营养耐受和不耐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营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结果营... 目的分析胃部疾病Roux-en-Y吻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61例胃部手术且行Roux-en-Y吻合的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64例,营养不耐受97例。比较营养耐受和不耐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营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结果营养耐受和不耐受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保留贲门、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放置鼻肠管、营养制剂预热及营养开始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0. 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保留贲门(OR=2. 830,95%CI为1. 354~5. 911,P=0. 006)、放置鼻肠管(OR=0. 370,95%CI为0. 177~0. 774,P=0. 008)、术后48 h开始肠内营养(OR=0. 432,95%CI为0. 193~0. 968,P=0. 041)、营养制剂预热(OR=3. 233,95%CI为1. 470~7. 112,P=0. 004)是Roux-en-Y吻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的有利因素。结论对于行Roux-en-Y吻合术的胃部疾病患者,放置营养管、术后48 h开始肠内营养并预热制剂可提高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胃肿瘤 胃切除术 加速康复外科 营养耐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辅助化疗与ECF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的效果及毒副反应对比 被引量:15
9
作者 梁良 孙丽 +1 位作者 沈小钢 何阳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826-4828,共3页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辅助化疗与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顺铂(ECF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63例进展期胃癌老年患者资料统计归纳并结合辅助化疗方式差异性分为观察组32例,围术期实施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辅助化疗...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辅助化疗与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顺铂(ECF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63例进展期胃癌老年患者资料统计归纳并结合辅助化疗方式差异性分为观察组32例,围术期实施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辅助化疗;对照组31例,实施ECF方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毒副反应症状,并追踪随访1年,记录存活率。结果观察组胃肠道毒副反应及骨髓抑制症状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辅助化疗治疗有效率(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61.29%,P<0.05);观察组12个月存活率(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67.74%,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老年患者经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辅助化疗具有良好效果,可延长患者存活期,且化疗毒副反应低,耐受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顺铂(ECF方案) 毒副反应
下载PDF
HIF-1α表达在胃癌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癌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晓刚 陈宁波 沈小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胃癌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癌术后复发的相关性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根治切除手术后复发的8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行根治切除手术后经随访5年以上无复发的50例...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胃癌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癌术后复发的相关性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根治切除手术后复发的8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行根治切除手术后经随访5年以上无复发的50例胃癌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组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阳性表达情况,采用单因素及Cox风险模型对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HIF-1α与VEGF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胃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50%、73.75%显著高于对照组12.00%、10.00%.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血管侵袭性、TNM临床分期、VEGF表达情况与胃癌HIF-1α阳性表达相关.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可知HIF-1α与VEGF呈正相关(r=0.458,P=0.000).HIF-1α阳性组1年生存率为45.16%,平均生存时间为8.62 mo±2.32 mo显著低于阴性组1年生存率77.77 mo及平均生存时间18.96mo±3.14 mo.经Cox风险模型可知,HIF-1α与VEGF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IF-1α高水平表达与胃癌复发及血管生成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可作为胃癌术后复发及预后的评价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胃癌 血管生成
下载PDF
秋冬季服务是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县的补充手段
11
作者 武治国 侯祺田 +1 位作者 李建华 沈小钢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30-631,共2页
关键词 优质服务 先进县 秋冬季 计划生育 日常工作 山西省 农业
下载PDF
结肠癌术后肝转移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梁良 罗树春 +2 位作者 赵煜 于瑞莲 沈小钢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92-795,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结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防治结肠癌肝转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01-01-2011-01-31在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其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 目的探讨影响结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防治结肠癌肝转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01-01-2011-01-31在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其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结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240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发生术后肝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P<0.001)、分化程度(P=0.013)、组织学分型(P=0.008)、脉管侵犯(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清除淋巴结数目(P=0.007)和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r,CEA)水平(P=0.011)等因素与肝转移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进一步分析显示,病程≥6个月(OR=4.797,P=0.010)、有脉管侵犯(OR=8.457,P=0.001)、有淋巴结转移(OR=7.199,P=0.001)、清除淋巴结数目<12枚(OR=5.841,P=0.012)和乳头状腺癌(OR=4.504,P=0.023)为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病程≥6个月、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清除淋巴结数目<12枚、乳头状腺癌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肝转移的风险增大,应作为结肠癌术后重点关注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转移 危险因素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切除胃底贲门部肿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贵清 胥光热 +3 位作者 杨春 沈小钢 侯能易 赵高平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切除胃底贲门部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89例胃底贲门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组(小切口组)43例,全腔镜组37例,电子纤维内镜组(内镜组)58例... 目的探讨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切除胃底贲门部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89例胃底贲门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组(小切口组)43例,全腔镜组37例,电子纤维内镜组(内镜组)58例,传统开腹组51例,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部位、胃病史及术前上消化道症状)、术中和术后预后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禁饮及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非计划内再手术或再入院率)。统计学检验水准取α=0.05,采用R×C表χ2检验分割法时,校正为α'=0.083。结果四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四个研究组中,小切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三项均值最短,依次为(55.70±13.91)min、(71.63±15.61)ml和(3.40±0.90)d。小切口组与内镜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禁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与开腹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与全腹腔镜组比较在术后并发症率、非计划内再手术或再入院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均<0.083)。结论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治疗胃底贲门部肿瘤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腹腔镜 微创外科 腹壁小切口 手术时间 术后疼痛评分
原文传递
基于Hedgehog信号通路的野黄芩苷抑制HT-29细胞源性结肠肿瘤干细胞体外自我更新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熊思会 万莎 +5 位作者 谭溧 雷楠 卢小路 沈小钢 周丽娟 徐海波 《中药药理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半枝莲中主要成分野黄芩苷对结肠肿瘤干细胞(CSC)自我更新的影响,并从Hedgehog信号通路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从HT-29人结肠腺癌上皮细胞株中分拣出结肠肿瘤干细胞(HT-29CSC),并对其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用CCK-8试验研究野黄... 目的:研究半枝莲中主要成分野黄芩苷对结肠肿瘤干细胞(CSC)自我更新的影响,并从Hedgehog信号通路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从HT-29人结肠腺癌上皮细胞株中分拣出结肠肿瘤干细胞(HT-29CSC),并对其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用CCK-8试验研究野黄芩苷对HT-29CSC活性的影响;用干细胞球形成试验研究野黄芩苷对HT-29CSC体外自我更新的影响;用qRT-PCR研究野黄芩苷对结肠肿瘤干细胞标记物基因CD133和增殖基因ki-67表达的影响,和对结肠肿瘤干细胞中Hedgehog信号通路基因Ptch1和Gli1表达的影响。结果:终浓度为40μg/ml、80μg/ml和160μg/ml的野黄芩苷可以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T-29CSC体外活性,抑制HT-29CSC体外自我更新,下调结肠肿瘤干细胞标记物基因CD133和增殖基因ki-67 mRNA水平,抑制结肠肿瘤干细胞中Hedgehog信号通路基因Ptch1和Gli1 mRNA转录。结论:野黄芩苷可以抑制结肠肿瘤干细胞活性和自我更新,其机制在于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黄芩苷 肿瘤干细胞 自我更新 HEDGEHOG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