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治疗视网膜脱离致视网膜穿孔一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沈平宇 张皙 陈凤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8-448,共1页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穿孔 激光治疗
下载PDF
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并发症分析
2
作者 沈平宇 张皙 李佩娟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72-172,共1页
关键词 激光治疗 视网膜裂孔 并发症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沈平宇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第11期1502-1503,1548,共3页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不同手术方式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68例68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小梁切除术组(观察组)28例28眼和睫状体光凝组(对照组)40例40眼。患者均注射贝伐单抗1.5 m...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不同手术方式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68例68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小梁切除术组(观察组)28例28眼和睫状体光凝组(对照组)40例40眼。患者均注射贝伐单抗1.5 mg后进行手术治疗,在术后2周和2个月后随访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个月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贝伐单抗注射至手术所需时间及手术后至进一步眼底治疗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和贝伐单抗联合睫状体光凝术在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新生血管 贝伐单抗 睫状体光凝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非超乳小切口手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沈平宇 《浙江创伤外科》 2008年第5期406-407,共2页
外伤性白内障是眼外伤的主要并发症,在外伤致盲原因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外伤性自内障往往合并有眼部其他组织的损伤,病情相对老年性白内障复杂,处理上也比较困难。本院对2002年7月至2007年7月39例(39眼)外伤性白内障,行非乳化小切... 外伤性白内障是眼外伤的主要并发症,在外伤致盲原因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外伤性自内障往往合并有眼部其他组织的损伤,病情相对老年性白内障复杂,处理上也比较困难。本院对2002年7月至2007年7月39例(39眼)外伤性白内障,行非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白内障 小切口手术治疗 白内障手术 疗效分析 非超乳 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囊外摘出 老年性白内障
下载PDF
非乳化小切口手术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沈平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367-2368,共2页
目的探讨非乳化小切口手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处理方法。方法对39例(39眼)外伤性白内障行非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54%的病例术后1周矫正视力≥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时处理... 目的探讨非乳化小切口手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处理方法。方法对39例(39眼)外伤性白内障行非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54%的病例术后1周矫正视力≥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时处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是恢复术后视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外伤性白内障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外科综合组织剪的设计与应用
6
作者 沈平宇 王菊萍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21期31-31,共1页
外科手术时,需要组织剪剪下病变或损坏的组织。但现有的一些组织剪,使用起来比较麻烦,没有辅助照明的装置。医生使用组织剪操作时视线不好,影响操作,且对于一些肠道附着的粘连物,不容易剪断,长时间、高频次地使用,会导致医生手部疼痛、... 外科手术时,需要组织剪剪下病变或损坏的组织。但现有的一些组织剪,使用起来比较麻烦,没有辅助照明的装置。医生使用组织剪操作时视线不好,影响操作,且对于一些肠道附着的粘连物,不容易剪断,长时间、高频次地使用,会导致医生手部疼痛、麻木,容易引起手部疲劳,形成累积性伤害[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操作舒适性,开发性能良好的手术器械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至关重要[2]。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外科综合组织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1620604123.0),从2018年3月开始使用,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手术器械 操作舒适性 手部 累积性伤害 医生 高频次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7
作者 沈平宇 《江西医药》 CAS 2007年第9期820-821,共2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12例(128眼)行小梁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40眼浅前房主要原因为引流过畅和脉络膜脱离。结论针对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防止浅前房发生。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间葡萄膜炎疗效观察
8
作者 沈平宇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中间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1%、对照组为72.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中间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1%、对照组为72.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达视力4.9以上者41眼(78.8%),对照组为26眼(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对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玻璃体细胞、视盘充血、黄斑囊样水肿等体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总复发率观察组为16.3%,对照组为32.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中间葡萄膜炎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葡萄膜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辨证论治 疗效
下载PDF
黄芪皂苷通过调控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途径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自噬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余静 赵海岚 +2 位作者 程凯尧 沈平宇 金黄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61-368,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通过调控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途径影响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自噬水平。方法: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黄芪皂苷...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通过调控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途径影响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自噬水平。方法: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黄芪皂苷组(30 mmol/L葡萄糖+2.5、5、10μg/mL黄芪皂苷)。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ARPE-19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及PERK途径关键因子表达水平。添加PERK特异性抑制剂GSK2606414,Western blot检测对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ARPE-19细胞活性降低,凋亡率升高,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另一自噬相关蛋白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ERK途径关键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Perk和增强子结合蛋白的同源蛋白(CHOP)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组比较,黄芪皂苷组ARPE-19细胞活性升高,凋亡率降低,LC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GRP78、Perk和CHOP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K特异性抑制剂GSK2606414能够进一步抑制黄芪皂苷组ARPE-19细胞LC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62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皂苷能够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自噬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皂苷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途径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自噬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沈平宇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年第5期89-90,共2页
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往往是视网膜脱离较长时间未治疗,出现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玻璃体混浊加重及色素颗粒增多、视网膜下液多且不能吸收、广泛多变的视网膜下膜及视网膜皱折形成等改变。理论上分析此类伴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尤其... 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往往是视网膜脱离较长时间未治疗,出现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玻璃体混浊加重及色素颗粒增多、视网膜下液多且不能吸收、广泛多变的视网膜下膜及视网膜皱折形成等改变。理论上分析此类伴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尤其是视网膜下增生膜形成的视网膜脱离是玻璃体切割术的适应症,但对于玻璃体增生不明显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仍可用常规巩膜扣带术治疗达到解剖复位。本文对我院巩膜扣带术(包括单纯巩膜外加压或联合环扎加压)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56例(5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了解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扣带术 陈旧性视网膜脱离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康复综合护理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的疼痛及眼压控制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小琴 沈平宇 吴可明 《健康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596-597,600,共3页
文章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康复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疼痛及眼压控制情况。结果显示,术后3、6个月,接受康复综合护理患者的眼压、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
关键词 康复综合护理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眼压
下载PDF
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全营养餐序贯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近视性弱视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虹 沈平宇 +4 位作者 程凯尧 连曙光 余静 金黄林 康泽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2238-2241,共4页
目的:观察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全营养餐序贯疗法治疗近视性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3例135眼近视性弱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67眼)和治疗组(37例68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镜遮盖联合精细目力和光栅训练... 目的:观察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全营养餐序贯疗法治疗近视性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3例135眼近视性弱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67眼)和治疗组(37例68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镜遮盖联合精细目力和光栅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全营养餐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6mo,1a的视力、屈光度及年均屈光度变化值;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a的疗效,并对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比较两组患儿中基本治愈的患儿随访1a期间弱视的复发率。结果:治疗3mo,两组患儿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mo,1a,治疗组的BCVA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6mo,1a后的屈光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年均屈光度变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随访1a,治疗组基本治愈患儿的弱视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全营养餐序贯疗法治疗近视性弱视能显著改善视力,降低年均屈光度变化值,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弱视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知觉感知训练 全营养餐 近视性弱视
下载PDF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平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338-339,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1-06/2013-01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60例,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6mo,观察术后患...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1-06/2013-01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60例,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6mo,观察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术后视力≥0.5者占总数的51%,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平均眼压较术前降低,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虹膜损伤、角膜水肿和虹膜炎症等,经过治疗后并发症均有所改善。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可以保存完好的原有的青光眼滤过泡,眼压维持较好,术后视力恢复明显,手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泪液中炎症因子的作用研究
14
作者 余静 赵海岚 沈平宇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5期889-891,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患者手术前后泪液中炎症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对角膜愈合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对本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LASIK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患者泪液中...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患者手术前后泪液中炎症因子浓度的变化及其对角膜愈合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对本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LASIK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患者泪液中的炎症因子IL-2、IL-6、IL-10及TNF-α和TGF-β的水平变化,并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结果研究发现术后第1天IL-2、IL-6、IL-10及TNF-α和TGF-β的水平急剧升高,且随着伤口的愈合水平逐步降低。结论 IL-2、IL-6、IL-10及TNF-α和TGF-β等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与LASIK术后角膜细胞的生理作用密切相关,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泪液 角膜愈合 炎症因子 伤口愈合
下载PDF
阿昔洛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沈平宇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1294-1297,共4页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滴眼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重度病毒性角膜炎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滴眼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重度病毒性角膜炎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视力检测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95,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为(0.87±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5±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0,P〈0.05);观察组复发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度病毒性角膜炎治疗过程中实施阿昔洛韦滴眼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情况,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病毒 阿昔洛韦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改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余静 沈平宇 金黄林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22期2768-277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改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7年8月绍兴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5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175例采取小梁切除术,观察组17... 目的探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改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7年8月绍兴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5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175例采取小梁切除术,观察组175例采用改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观察两组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 d、1个月、3个月眼压分别为(22.50±1.48)mmHg、(18.77±2.38)mmHg、(14.21±0.93)mmHg,优于对照组的(28.91±2.05)mmHg、(23.28±2.49)mmHg、(17.75±1.1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54、17.32、31.50,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中央前房深度[(3.21±0.51)mm],明显高于对照组[(2.90±0.7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1.14%比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5,P>0.05).结论改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应用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效果较佳,可显著改善其眼压及视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 闭角型 白内障摘除术 改良青白联合手术 眼压
原文传递
儿童弱视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小琴 沈平宇 吴可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24期6188-619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绍兴第二医院期间确诊的83例弱视儿童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择正常体检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家族遗传史、家庭情况、家长文化程...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绍兴第二医院期间确诊的83例弱视儿童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择正常体检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家族遗传史、家庭情况、家长文化程度、儿童出生时是否吸氧、喂养方式、出生后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母亲孕次、睡眠时间、体质量、母孕年龄、家长屈光状态、儿童常居环境采光。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性别、家庭情况、儿童出生是否吸氧、喂养方式、母孕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家族遗传史、儿童常居环境采光、母亲孕次、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分析结果纳入多因素分析家族遗传史、常居环境采光、母亲孕次及睡眠时间为儿童弱视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家族遗传史、儿童常居环境采光、母亲孕次、睡眠时间为儿童弱视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弱视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