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遵循认知阶段特点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1
作者 沈庆灿 《山东教育》 1999年第Z1期60-61,共2页
根据目标或解题方法是否明确,数学问题解决分为良构(常规性)和非良构(创造性)两种类型。大量现实中的问题都是非良构问题。非良构问题具有非常规性、开放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其解决过程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当前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 根据目标或解题方法是否明确,数学问题解决分为良构(常规性)和非良构(创造性)两种类型。大量现实中的问题都是非良构问题。非良构问题具有非常规性、开放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其解决过程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当前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认知结构 数学问题解决 认知阶段 非良构问题 问题解决能力 反馈调节 数学教学 相遇问题 解决问题 探索性问题
下载PDF
应用题审题障碍的原因与对策
2
作者 沈庆灿 《教育科学论坛》 1996年第7期18-18,共1页
低中年级学生生活接触面不广,阅读能力低、应用题构成中的某些因素容易造成审题上的障碍,影响解答。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情节曲折关系隐蔽例■猫头鹰一个夏天可以吃掉5000只田鼠。按一只田鼠糟蹋1千克粮食计算,一只猫头鹰... 低中年级学生生活接触面不广,阅读能力低、应用题构成中的某些因素容易造成审题上的障碍,影响解答。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情节曲折关系隐蔽例■猫头鹰一个夏天可以吃掉5000只田鼠。按一只田鼠糟蹋1千克粮食计算,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保护多少吨粮食? 错解:5000÷5÷1000=1(吨) 本题用插入句“按一只田鼠糟蹋1千克粮食计算”,提出“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以保护多少吨粮食?”由于学生不习惯这种叙述方式,不理解其中的情节事理,审题出现障碍,因而产生了上述错误。可引导学生说出食物链:猫头鹰→刚鼠→粮食,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学生理解:一只猫头鹰可保护的粮食,即是它所消灭的田鼠可能糟蹋的粮食。抓住这一关键,就容易算出1000只×(5000÷5)田鼠可能糟蹋的粮食1×(5000÷5)÷1000=1(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头鹰 粮食 审题 引导学生 障碍 阅读能力 应用题 田鼠 叙述方式 原因与对策
下载PDF
问题驱动思考 体验助力建模——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的教学为例
3
作者 郑秀铭 陈增兴 沈庆灿 《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 2015年第7期85-87,共3页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很多教师人为地把教学环节变复杂,问题情境变花哨,操作活动变频繁,一味地追求探究的热闹,认为这就是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性体验。可是,在这样“热闹”的课堂中,学生常常缺乏对核心问题深入的探究...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很多教师人为地把教学环节变复杂,问题情境变花哨,操作活动变频繁,一味地追求探究的热闹,认为这就是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性体验。可是,在这样“热闹”的课堂中,学生常常缺乏对核心问题深入的探究与思考,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是浮于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教学 问题驱动 人教版 上册 建模 数学知识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