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霉素和水杨酸对樱桃种子发芽情况的影响初探
1
作者 沈张峰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77-78,共2页
赤霉素和水杨酸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索出合适的促进樱桃种子发芽的条件,特进行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和赤霉素对樱桃种子发芽情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樱桃种子的百粒质量平均值为11 g,活种子粒数占比达95%。在... 赤霉素和水杨酸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索出合适的促进樱桃种子发芽的条件,特进行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和赤霉素对樱桃种子发芽情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樱桃种子的百粒质量平均值为11 g,活种子粒数占比达95%。在水杨酸试验中,以采用90 mg/L水杨酸水溶液浸种1.5 h的樱桃种子发芽率最高,达26.7%;在赤霉素试验中,以采用400 mg/L赤霉素水溶液浸种1.5 h的樱桃种子发芽率最高,达3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种子 赤霉素 水杨酸 发芽率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科 赵冬青 +3 位作者 李玉健 张海栋 沈张峰 胡兵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6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在入院急诊时(D0)及入院后第1(D1)、3(D3)、7(D7)天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在入院急诊时(D0)及入院后第1(D1)、3(D3)、7(D7)天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并以同期126例单纯头皮裂伤患者作为对照组,D0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伤后1个月GOS分值作为划分预后标准(GOS3~5分为预后良好组,GOS1~2分为预后不良组),对两组D0期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D0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APTT、PT、TT均明显缩短,Fbg明显减少,DD明显增高(均P〈0.05)。而后APTT、PT在D1开始延长,至D3达高峰,D7恢复正常;Fbg逐渐升高,至D3、D7达到正常;DD则逐渐下降,至D7恢复正常;TT在D1即恢复至正常范围。不同时期APTT、PT、Fbg及DD值的波动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T则波动不明显。D0、D1、D3分别与D7比较,APTT、PT、Fbg及DD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T只在D0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良好组比较,D0期APTT、PT、DD及Fbg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较明显,测定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对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 预后
下载PDF
计划性CT复查在单纯脑挫裂伤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科 赵冬青 +3 位作者 沈张峰 李玉健 胡兵 张海栋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8期1259-1261,共3页
目的:探讨入院首次行头颅CT检查发现为单纯脑挫裂伤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有无必要行计划性CT复查。方法按标准收集病例共154例,分成计划组与非计划组,各77例。计划组指伤后无论有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变化,在首次CT检查后6h、24h、3d... 目的:探讨入院首次行头颅CT检查发现为单纯脑挫裂伤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有无必要行计划性CT复查。方法按标准收集病例共154例,分成计划组与非计划组,各77例。计划组指伤后无论有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变化,在首次CT检查后6h、24h、3d、5d及7d复查。非计划组则在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恶化时复查,如无临床表现恶化,则在出院前1 d予以复查。比较两组入院时的基本资料、首次头颅CT检查时间、挫裂伤部位、影像学进展及神经外科专科干预比例、住院天数、出院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基本情况、首次头颅CT检查时间、挫裂伤部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影像学进展比例、神经外科专科干预比例、住院天数、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首次CT检查发现有单纯脑挫裂隙伤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可不必行计划性CT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轻型颅脑损伤 计划性CT复查
下载PDF
有颅内出血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变化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兵 王科 +3 位作者 赵冬青 李玉健 张海栋 沈张峰 《浙江创伤外科》 2014年第5期843-845,共3页
目的研究首次行头颅CT即发现有颅内出血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变化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9例首次行头颅CT即有颅内出血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PIH组和非PIH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急诊入院... 目的研究首次行头颅CT即发现有颅内出血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变化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9例首次行头颅CT即有颅内出血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PIH组和非PIH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急诊入院时GCS评分、首次检测凝血功能与受伤间隔时间及首次头颅CT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急诊时(D0)及入院后6小时(D1)、24小时(D2)、72小时(D3)及7天(D7)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动态监测两组凝血功能变化及对两组间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颅脑外伤早期有凝血功能异常表现,PIH组凝血功能异常较非PIH组明显,经统计学比较,APTT、PT、Fbg及DD在伤后早期(D0-D3)同一时间点进行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有颅内出血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即表现有凝血功能异常,与颅内迟发性出血密切相关,对有凝血功能明显异常者及时复查头颅CT,及早发现颅内迟发性出血,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轻型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