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萤石矿物选矿的技术创新 被引量:13
1
作者 沈张锋 丁幸 +2 位作者 任倩倩 王凌云 周春晖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2年第2期67-70,共4页
简要介绍了中国萤石资源的特点、现状以及萤石目前的应用领域。概述了萤石矿物的特性以及浮选分离的基本技术。综述了近年来萤石矿物选矿的一些新技术以及创新点。最后,展望了萤石资源的发展战略与技术方向。
关键词 萤石 高新产品 选矿 浮选 捕收剂 发展战略
下载PDF
血府逐瘀口服液预防长期卧床脑出血患者血栓风险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张锋 王科 +1 位作者 胡兵 窦千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第3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口服液对长期卧床脑出血患者的血小板(PLT)、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预防长期卧床的脑出血患者血栓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6例。对照组35例,观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口服液对长期卧床脑出血患者的血小板(PLT)、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预防长期卧床的脑出血患者血栓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6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根据临床用药指南推荐的方案予以常规监护生命体征、调节血压、降糖降脂、利尿、改善脑功能及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府逐瘀口服液,一次20ml,1日3次。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血液学指标(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仅1例患者在第6天发现下肢DVT,对照组发生下肢DVT患者7例,2组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5,P=0.025)。组内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PLT水平分别在治疗后2周、4周和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水平在治疗后5天、2周、4周和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PLT和D-D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TL分别在治疗后4周和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D水平在治疗后2周、4周和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通过调控血小板和D-二聚体水平来改善机体凝血系统状态,抑制脑出血患者血栓形成,对于临床用于长期卧床的脑出血患者预防血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口服液 脑出血 长期卧床 血栓形成 D-二聚体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沈张锋 《浙江创伤外科》 2019年第6期1187-1189,共3页
目的 分析小骨窗微创开颅手术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间来本院就诊的8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 目的 分析小骨窗微创开颅手术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期间来本院就诊的8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开颅手术(n=42),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开颅手术(n=44).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IL-6、hs-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及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骨窗微创开颅手术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其不仅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炎症反应,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 微创开颅手术 炎症因子 高血压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动态变化与临床表现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沈张锋 王科 胡兵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第12期1504-1506,共3页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含量,探讨c Tn-I水平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196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症与重症两组。检测发病后4个时间段内的c Tn-I...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含量,探讨c Tn-I水平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196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症与重症两组。检测发病后4个时间段内的c Tn-I的含量(<24 h、3 d、7 d及14 d);对照组为110例健康体检者。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的血清c Tn-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程中不同时间段的含量亦不同(均P <0.0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 Tn-I阳性率及24 h时的含量高于脑实质内出血的患者(均P <0.05);c Tn-I阳性患者发生重症风险高于阴性患者(P <0.05)。结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早期,血清中的c Tn-I含量就会显著升高,而且c Tn-I含量的波动情况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患病类型及病情危重程度显著相关,临床建议通过对c Tn-I水平的监测,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提供诊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 肌钙蛋白I 动态变化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进展性脑挫裂伤危险因素及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科 赵冬青 +5 位作者 张建军 李玉健 张海栋 沈张锋 胡兵 吴海滨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0-416,共7页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的高危因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浙江萧山医院就诊的脑挫裂伤病例共132例,按是否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分为进展性脑挫裂伤组(70例)与非进展性脑挫裂伤组(62例),对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的高危因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浙江萧山医院就诊的脑挫裂伤病例共132例,按是否发生进展性脑挫裂伤分为进展性脑挫裂伤组(70例)与非进展性脑挫裂伤组(62例),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的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首次颅脑CT检查显示脑挫裂伤体积、中线移位、合并有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2型糖尿病及脑挫裂伤部位、血清D-二聚体水平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首次颅脑CT检查显示脑挫裂伤体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进展性脑挫裂伤患者预后更差(P〈0.01)。结论:意识障碍、脑挫裂伤范围大、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及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的高危因素,此类患者预后较差,应加强病情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颅脑损伤/死亡率 颅脑损伤/流行病学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 糖尿病 2型 预后
下载PDF
新西兰大白兔脑动脉系统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玉健 赵冬青 +1 位作者 王科 沈张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669,共3页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脑动脉系统的特点,为建立兔脑血管疾病模型奠定基础。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方法,通过新西兰大白兔股动脉将微导管导入颈内动脉近端造影,分析新西兰大白兔脑动脉系统解剖。结果颅内前后...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脑动脉系统的特点,为建立兔脑血管疾病模型奠定基础。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方法,通过新西兰大白兔股动脉将微导管导入颈内动脉近端造影,分析新西兰大白兔脑动脉系统解剖。结果颅内前后循环系统显影清楚;新西兰大白兔具有与人类相似的脑动脉系统。结论超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有利于更好地显示兔脑前后动脉系统,新西兰大白兔脑动脉系统与人类相似,为建立兔脑动脉系统血管疾病模型提供较详细的影像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系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新西兰大白兔
下载PDF
新西兰大白兔脑静脉系统解剖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玉健 赵冬青 沈张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脑静脉系统解剖。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乳胶灌注方法,通过新西兰大白兔股动脉将微导管导入颈内动脉近端造影及经上腔静脉行乳胶灌注,分析新西兰大白兔脑静脉系统解剖。结果新西兰大白... 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脑静脉系统解剖。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乳胶灌注方法,通过新西兰大白兔股动脉将微导管导入颈内动脉近端造影及经上腔静脉行乳胶灌注,分析新西兰大白兔脑静脉系统解剖。结果新西兰大白兔具有与人类相似的脑静脉解剖。结论新西兰大白兔脑静脉系统与人类相似,对脑静脉及静脉窦动物模型的制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乳胶灌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新西兰大白兔
下载PDF
皂石矿物的水热合成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幸 张天志 +3 位作者 周春晖 沈张锋 童东绅 俞卫华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2年第2期40-42,共3页
以硝酸镁、硝酸铝、硅酸钠为主要原料,试验了水热体系合成皂石(saponite)。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考察了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对皂石结构演化的影响。提高水热晶化温度,对提高皂石结晶性有利。晶化时... 以硝酸镁、硝酸铝、硅酸钠为主要原料,试验了水热体系合成皂石(saponite)。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考察了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对皂石结构演化的影响。提高水热晶化温度,对提高皂石结晶性有利。晶化时间短,皂石粒径小,结晶性差,但颗粒分布窄。晶化时间长,皂石粒径增大,结晶性好,热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皂石 水热合成 结晶性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积气/液量与血肿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海栋 王科 +3 位作者 赵冬青 李玉健 沈张锋 张建军 《医学信息》 2011年第21期164-165,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积气/液量的多少与血肿复发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4月-2011年7月共收治首发CSDH患者120例,均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术后第一天及一周均行头颅CT复查,术后随访2月。结果对照组中成功随访的3...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积气/液量的多少与血肿复发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4月-2011年7月共收治首发CSDH患者120例,均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术后第一天及一周均行头颅CT复查,术后随访2月。结果对照组中成功随访的35例均未复发,小量组的20例患者中有1例复发.中等量组的20倒患者中有3例复发,大量组的40例患者中有8例复发。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积气/液量的多少与血肿复发率的高低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 积气/积液量 复发率
下载PDF
血清肌红蛋白水平联合α-羟丁酸脱氢酶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胡兵 沈张锋 +2 位作者 窦千 许冬冬 王科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年第6期610-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水平联合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杭州师范大学附属萧山医院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68例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选取与脑出血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时期来本院... 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水平联合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杭州师范大学附属萧山医院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68例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选取与脑出血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时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2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b、α-HBDH水平。脑出血组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34例)和死亡组(34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Mb、α-HBDH水平及其他可能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脑出血死亡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Mb联合α-HBDH对脑出血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结果脑出血组患者血清Mb、α-HBDH水平高于对照组(t=46.933、70.415,P<0.05);死亡组患者的脑疝形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占比,出血量、血清Mb、α-HBDH水平高于存活组(χ^(2)/t=14.209、23.182、16.237、18.450、19.822,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低于存活组(t=16.237,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量、脑疝形成、入院时的GCS评分、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血清Mb、α-HBDH水平均是影响脑出血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b联合α-HBDH预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准确度、AUC分别为94.32%、82.36%、0.801。联合检测高于血清Mb、α-HBDH单独预测。结论血清Mb、α-HBDH水平在脑出血患者中较高,是影响脑出血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红蛋白 Α-羟丁酸脱氢酶 脑出血 预后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对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颖翰 王挺厅 +8 位作者 俞楷博 俞晓波 严锋 水旭健 杨施迪 王成斌 沈张锋 王翊飞 陈高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6家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患者872例(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79例,金华市中心医院114...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6家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患者872例(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79例,金华市中心医院114例,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104例,诸暨市人民医院100例,萧山医院99例,嘉兴市第二医院76例),依据入院首次头颅CT检查估算的出血量,分为出血量<30 ml组、30~60 ml组、>60 ml组;根据在院治疗方式分为保守组、微创组、开颅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出血量<30 ml组86例(均行保守治疗),30~60 ml组535例(保守组212例,微创组189例,开颅组134例),>60 ml组251例(保守组64例,微创组96例,开颅组91例)。在30~60 ml组中,微创组、开颅组的GOS评分高于保守组,微创组GOS评分高于开颅组(均P<0.05)。在30~60 ml组和>60 ml组中,保守组病死率均高于微创组(均P<0.05)。结论对于首次入院CT检查结果估算出血量>30 ml的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并且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预后好于开颅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药 抗血小板药 脑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