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传统戏曲的影像书写
1
作者 沈惠如 《闽台文化研究》 2006年第4期102-108,共7页
楔子:回忆录(田野调查报告)/小说、小说/电影的双重再现台湾传统戏曲的影像书写,多半是先有小说,然后再由小说改编成电影,这是因为戏曲与台湾民众生活的关系密切。70年代开始写实主义的乡土小说便常以戏班伶人的生活遭遇作为台湾社会的... 楔子:回忆录(田野调查报告)/小说、小说/电影的双重再现台湾传统戏曲的影像书写,多半是先有小说,然后再由小说改编成电影,这是因为戏曲与台湾民众生活的关系密切。70年代开始写实主义的乡土小说便常以戏班伶人的生活遭遇作为台湾社会的缩影,例如七等生的《沙河悲歌》(1976年)、洪醒夫的《散戏》(1978年)以及凌烟的《失声画眉》(1990年)等。80年代起是"台湾新电影"的时代,一改70年代的社会写实片、反共政策片,而是延续60年代的健康写实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洪醒 台湾新电影 七等 戏梦人生 台湾社会 反共政策 台湾光复 油麻菜籽 生活遭遇
下载PDF
游走在跨界与实验之间
2
作者 沈惠如 《写作》 2012年第10期44-45,共2页
与国光剧团密切合作已是上一个世纪的事了!在参与京剧新编戏的历程中,“台湾三部曲”的《廖添丁》,无疑是个重要的开端。由于该剧在原剧本产生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于是临危受命之际,得以思考出一种话剧与京剧结合的模式,打破京剧原... 与国光剧团密切合作已是上一个世纪的事了!在参与京剧新编戏的历程中,“台湾三部曲”的《廖添丁》,无疑是个重要的开端。由于该剧在原剧本产生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于是临危受命之际,得以思考出一种话剧与京剧结合的模式,打破京剧原有的结构,展现灵活的叙事方法。《廖添丁》的剧本开创性正是上个世纪末转折的起始,也是京剧转型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叙事方法 京剧 三部曲 开创性 转型期 剧本
下载PDF
近代西学思潮对中国戏曲的影响——兼论近代中西戏曲文化交流的历史定位
3
作者 沈惠如 《戏曲研究》 2004年第1期158-170,共13页
中国文学史上的"近代"(指西元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西元1919年五·四运动止),是一个空前动荡的时代,旧有的制度和观念面临崩溃,新奇的事物又排山倒海而来,使得文学、戏曲均产生巨大变革。造成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关键,就是&qu... 中国文学史上的"近代"(指西元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西元1919年五·四运动止),是一个空前动荡的时代,旧有的制度和观念面临崩溃,新奇的事物又排山倒海而来,使得文学、戏曲均产生巨大变革。造成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关键,就是"西学东来"、"西风东渐",然而"西学东来"实可上溯至明代晚期,而承袭欧洲话剧体式的文明新戏亦影响着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剧坛,因此,若要探讨西方思潮对近代文学或戏曲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文化 中国戏曲 戏曲创作 戏曲改良运动 历史定位 近代文学 东来 中国文学史 西方思潮 春柳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