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4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沈昌文:读书无禁区
1
作者
沈昌文
《检察风云》
2015年第15期4-5,共2页
《检察风云》:您译过很多马列主义的著作,比如《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的历史》(部分)、《苏维埃俄国与资本主义世界》(部分)、《马克思主义还是伯恩斯坦主义》(部分),可是您又是一个很注重趣味的人,为什么会致力...
《检察风云》:您译过很多马列主义的著作,比如《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的历史》(部分)、《苏维埃俄国与资本主义世界》(部分)、《马克思主义还是伯恩斯坦主义》(部分),可是您又是一个很注重趣味的人,为什么会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昌文
马克思主义
禁区
读书
无产阶级政党
马克思恩格斯
资本主义世界
马列主义
原文传递
为书评家做一点事
2
作者
沈昌文
《中国出版》
1984年第9期64-65,共2页
在当前开展的群众性的读书运动中,书评工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支持、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的同时,我们且不要忽略组织、动员书评家的工作。这里所谓书评家,根据我国的情况,实际上是指各学科、专业中关心书籍、并且经常就此发表言论...
在当前开展的群众性的读书运动中,书评工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支持、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的同时,我们且不要忽略组织、动员书评家的工作。这里所谓书评家,根据我国的情况,实际上是指各学科、专业中关心书籍、并且经常就此发表言论的学术工作者、教师、干部等等。他们大多读书成癖,见多识广,学有专攻,水平较高,往往能对我们出版的书刊提出一些根本性的意见,有助于提高出版物质量。这样一支书评队伍,在我国无疑还是薄弱的,没有完全组织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家
群众性
书评工作
读书活动
读书报告
出版物质量
运动
出版社
组织
出版工作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阁楼人语》后记
3
作者
沈昌文
《中国第三产业》
2004年第3期42-42,共1页
我编杂志是半路出家.1951年考进出版社,分配做<新观察>和<翻译通报>等杂志的校对员,远远看着董秋斯、吴国英、戈扬、郁风等长者编出一期期刊物,羡慕得了不得.光阴荏苒,过了将近30年,忽然奉调去编<读书>杂志.这是我生...
我编杂志是半路出家.1951年考进出版社,分配做<新观察>和<翻译通报>等杂志的校对员,远远看着董秋斯、吴国英、戈扬、郁风等长者编出一期期刊物,羡慕得了不得.光阴荏苒,过了将近30年,忽然奉调去编<读书>杂志.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得偿所愿,开始编杂志.但那时编<读书>多半是业余劳动.主要的业务是编书,行有余力,则以编刊.好在有许许多多老人家、小人家在,我只是执行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
杂志
刊物编辑工作
编辑人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索引小事
4
作者
沈昌文
《中国索引》
2008年第2期64-64,共1页
大陆出版物的繁杂与众多,是前无古人的。就中的确不乏好书,值得翻检。要说目前“无书可读”,委实说不过去。不过,量的增长远过于质的提高,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关键词
索引
出版物
实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没有阅读就没有今天的我
5
作者
沈昌文
高霞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8-28,共1页
新中国出版已经走过了60年的峥嵘岁月,本刊特邀部分知名出版人、作家、书评人等对建国以来出版的若干重点图书和出版现象进行评述,特别对建国以来出版的那一本书(或几本书)对你影响最大、阅读与你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创作)的关系等话题予...
新中国出版已经走过了60年的峥嵘岁月,本刊特邀部分知名出版人、作家、书评人等对建国以来出版的若干重点图书和出版现象进行评述,特别对建国以来出版的那一本书(或几本书)对你影响最大、阅读与你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创作)的关系等话题予以重点关注,希望对中国出版业的未来发展和国民阅读有所启迪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
出版人
中国出版业
重点图书
新中国
书评
国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愧不如
6
作者
沈昌文
《出版广角》
1998年第3期47-47,共1页
前几年台湾《联合报》上,登了一篇女作家张爱玲的旧作:《编辑之痒》。张女士说,她为《皇冠》杂志写了一篇文章,说自己“不会待人接物,不会说话。话虽不多,‘夫人不言,言必有’失。”结果,刊出时,“言必有失”被改成“言必有中”。另外,...
前几年台湾《联合报》上,登了一篇女作家张爱玲的旧作:《编辑之痒》。张女士说,她为《皇冠》杂志写了一篇文章,说自己“不会待人接物,不会说话。话虽不多,‘夫人不言,言必有’失。”结果,刊出时,“言必有失”被改成“言必有中”。另外,上海的旧路名“张家浜”,被印成“张家滨”。张爱玲不无沮丧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编辑工作
五十年代
女作家
标准英语
作者姓名
文章
上海
台湾
旧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追求特色中前进
7
作者
沈昌文
《中国出版》
1986年第2期19-22,共4页
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可贵之处在于各具特色,出版工作并不例外。认识这一点,对三联书店说来尤其重要。如果丢掉特色,三联书店一年十二本刊物、五十种书,会在当今浩瀚的“书海”里淹没。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特色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关键词
内容特色
出版工作
思想特色
出版社
知识分子
编辑
出版物
书店
文化活动
作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瓜保鲜有门道
8
作者
沈昌文
《农家科技》
2008年第7期41-41,共1页
1、沙藏保鲜。经过40~50天的沙藏,仍能保持其色、香、味和营养。具体方法:选择通风透光的房屋.打扫干净.用细河沙垫底.厚度70厘米。抢晴天的傍晚或阴天采收7成熟的西瓜,要求瓜形正、无损伤、无病虫害.每个西瓜留3个蔓节.每个...
1、沙藏保鲜。经过40~50天的沙藏,仍能保持其色、香、味和营养。具体方法:选择通风透光的房屋.打扫干净.用细河沙垫底.厚度70厘米。抢晴天的傍晚或阴天采收7成熟的西瓜,要求瓜形正、无损伤、无病虫害.每个西瓜留3个蔓节.每个蔓节留1片绿叶.在蔓节两端离节33厘米处切断.切口立即沾上干草木灰.以防细菌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藏保鲜
西瓜
通风透光
无损伤
草木灰
病虫害
营养
阴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务工招聘会进村
9
作者
沈昌文
杨云峰
《农村工作通讯》
2008年第13期22-22,共1页
灾情发生以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广大农民不等不靠,积极生产自救。6月初,已收割小麦24万亩,水稻插栽21万亩,占总量的100%。由于气候等原因,部分受灾群众将修建新房的时间定在初冬。为满足部分农民就近务工、短期务工的需求,该...
灾情发生以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广大农民不等不靠,积极生产自救。6月初,已收割小麦24万亩,水稻插栽21万亩,占总量的100%。由于气候等原因,部分受灾群众将修建新房的时间定在初冬。为满足部分农民就近务工、短期务工的需求,该区组织人员赴成都、重庆等地,联系到区内外58家用人单位,在全区56个重灾村举行现场招聘会,把务工岗位送到农民家门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招聘会
务工
组织人员
用人单位
农民
巴州区
巴中市
四川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寻找精神的出路——《哥萨克的末日》北京发布会发言纪要
10
作者
王蒙
沈昌文
+6 位作者
蓝英年
朱正琳
袁运生
王天兵
刘苏里
祝勇
孙郁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8年第8期101-113,共13页
王蒙(作家):首先,我祝贺这本书的出版,并向王天兵先生表示敬意,因为他在中国介绍巴别尔已经很多年了。
关键词
发布会
哥萨克
纪要
北京
精神
先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也无风雨也无晴:《读书无禁区》及以后
11
作者
沈昌文
《中外文摘》
2018年第21期65-70,共6页
《读书无禁区》及以后 几年前,我在一篇文章里说过这样的话:“记得《读书》杂志,不必去记得沈昌文之流,但不能忘记李洪林。原因很简单,李洪林在《读书》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有名的文章:《读书无禁区》,由是使中国读书界大受震动...
《读书无禁区》及以后 几年前,我在一篇文章里说过这样的话:“记得《读书》杂志,不必去记得沈昌文之流,但不能忘记李洪林。原因很简单,李洪林在《读书》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有名的文章:《读书无禁区》,由是使中国读书界大受震动,《读书》杂志其名大彰,直至今天。”我至今仍然这么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杂志
禁区
风雨
沈昌文
创刊号
文章
原文传递
两个人与两篇文章
12
作者
沈昌文
《书摘》
2012年第4期112-113,共2页
李洪林:人民有读书的自由记得《读书》杂志,不必去记得沈昌文之流,但不能忘记李洪林。原因很简单,李洪林在《读书》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有名的文童:《读书无禁区》,由是使中国读书界大受震动,《读书》杂志其名大彰,直至今天。我...
李洪林:人民有读书的自由记得《读书》杂志,不必去记得沈昌文之流,但不能忘记李洪林。原因很简单,李洪林在《读书》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有名的文童:《读书无禁区》,由是使中国读书界大受震动,《读书》杂志其名大彰,直至今天。我当时还没进《读书》大门。但是以后却不断要为此文去向领导作检讨。我当秘书出身。作检讨是行家,所以不以为是什么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杂志
文章
个人
沈昌文
创刊号
检讨
原文传递
从学校到“学店”
13
作者
沈昌文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
2009年第7期11-12,共2页
我出生在上海开封路我们家的老宅子里,时间据说是子时,一天中的第一个时辰。按照农历,那天是八月十五。
关键词
《从学校到“学店”》
沈昌文
阅读
语文教学
中学
原文传递
两只羊的交往
14
作者
沈昌文
《全国新书目》
2009年第23期32-32,共1页
我与本书作者,那只台湾出版界的著名牡羊,相交已近20年了。这20年,改革开放的热劲儿愈来愈大,我这个靠研习苏联"先进经验"起家的人,怎么也适应不了。幸好,我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经"里通外国"——同境外的出版社有...
我与本书作者,那只台湾出版界的著名牡羊,相交已近20年了。这20年,改革开放的热劲儿愈来愈大,我这个靠研习苏联"先进经验"起家的人,怎么也适应不了。幸好,我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经"里通外国"——同境外的出版社有不少交流了。我不甚通英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经
改革开放
台湾出版
出版社
先进经验
作者
台湾经验
英语
出版人
苏联
原文传递
编辑与饮食
15
作者
沈昌文
《书摘》
2008年第2期119-119,共1页
《视觉21》三周年特刊上,主编孙平先生大叹编杂志的苦经。他的一大苦事是:居然为了工作"、忍耐地吃了近一年千篇一律的快餐盒饭",读来令人心酸。
关键词
编辑部
饮食业
快餐盒
主编
视觉
特刊
杂志
稿件
周年
同事
原文传递
我所知道的……
16
作者
沈昌文
张冠生
《书摘》
2008年第8期20-24,共5页
沈昌文自谦并非知识分子,但因在文化出版界执役多年,知道一些事情,故号称"知道分子"。1950年底,上海人民出版社要在上海招收校对员,要求具有大学二年级的程度,我们几个同学就去了。考取之后,有人事干部找我谈话,说:你要到北京...
沈昌文自谦并非知识分子,但因在文化出版界执役多年,知道一些事情,故号称"知道分子"。1950年底,上海人民出版社要在上海招收校对员,要求具有大学二年级的程度,我们几个同学就去了。考取之后,有人事干部找我谈话,说:你要到北京去,我们有十个名额是为北京代招的。这样,1951年3月24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社
知识分子
出版界
批判
俄语
校对员
领导
二年级
人事干部
共产党
原文传递
“知道分子”的“不良老年”
17
作者
沈昌文
张冠生
吴明良
《源流》
2008年第4期14-27,共14页
沈公昌文先生,在出版界,是一个灵魂人物;在读书界,是一个旗帜人物。他主编的《读书》杂志,曾是中国读书类杂志的范例,延续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
关键词
读书
无形资产
文化
出版界
出版领域
教育出版社
书店
新闻出版
知识分子
长期投资
原文传递
“退休”后的天地
18
作者
沈昌文
《书摘》
2014年第12期91-93,共3页
恢复光明以后退休以后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割治自内障。我年纪不大就得了白内障,视力只有零点零四。动完了手术我的视力就非常好了。我认识赵丽雅多年,手术后再同她见面,意外地发现她的脸上有了皱纹。原来过去看她只是雾中看花。最...
恢复光明以后退休以后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割治自内障。我年纪不大就得了白内障,视力只有零点零四。动完了手术我的视力就非常好了。我认识赵丽雅多年,手术后再同她见面,意外地发现她的脸上有了皱纹。原来过去看她只是雾中看花。最后我的视力到了一点二,这是令人非常高兴的事情。眼睛能看东西以后,于是又蠢蠢欲动。孩子在美国,自然我又想出境,以探亲为名,行漫游之实。这次去美国,实在想耐下心来考察一些书业状况。过去是公事访问,极少闲逛。现在居然一个人在纽约的大街上逛荡。逛来逛去,喜欢上了美国的图书馆和旧书店。美国的图书馆,居然没有单位介绍信,就允许我这个外国人把书借走,而且一次能借好多本。复印很便宜,我经常把一本书全部印了带回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休
天地
图书馆
美国
白内障
视力
旧书店
介绍信
原文传递
我初涉出版业
19
作者
沈昌文
张冠生
《书摘》
2006年第3期45-49,共5页
大概是1949年底到1950年,当时已经解放了。我因为向往革命,念了一段新闻以后,中间想去考“革大”什么的,以便离革命事业近一点。可是,我妈妈常年当保姆,太劳累,有一次她对我说:我不能一辈子老是当保姆呀,你要想着养活我的事了。这样一来...
大概是1949年底到1950年,当时已经解放了。我因为向往革命,念了一段新闻以后,中间想去考“革大”什么的,以便离革命事业近一点。可是,我妈妈常年当保姆,太劳累,有一次她对我说:我不能一辈子老是当保姆呀,你要想着养活我的事了。这样一来,我就没有再去报考“革大”,而是去考了“三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业
出版社
王子野
戴文葆
校对员
三联书店
曾彦修
出版界
原文传递
从食素到主义
20
作者
沈昌文
《社区》
2008年第35期52-52,共1页
蔡澜先生有一文集《未能食素》,是我早年喜读的谈美食的图书之一。当年大读境外作家写的食经,油然而生的一个念头是:怎么能想办法到香港去住一阵,天天尝些美味。因为蔡澜以及其他诸贤所谈的美食,都在香港,不在什么尖沙咀金巴利道...
蔡澜先生有一文集《未能食素》,是我早年喜读的谈美食的图书之一。当年大读境外作家写的食经,油然而生的一个念头是:怎么能想办法到香港去住一阵,天天尝些美味。因为蔡澜以及其他诸贤所谈的美食,都在香港,不在什么尖沙咀金巴利道,便是湾仔的大王东街,叫我在北京哪里去找。天哪!那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念”之动,虽说已离“文革”十来年,脑子里有这种叛逆念头还是太不应该。赶紧打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主义
“文革”
美食
香港
原文传递
题名
沈昌文:读书无禁区
1
作者
沈昌文
机构
新知三联书店
出处
《检察风云》
2015年第15期4-5,共2页
文摘
《检察风云》:您译过很多马列主义的著作,比如《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的历史》(部分)、《苏维埃俄国与资本主义世界》(部分)、《马克思主义还是伯恩斯坦主义》(部分),可是您又是一个很注重趣味的人,为什么会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史?
关键词
沈昌文
马克思主义
禁区
读书
无产阶级政党
马克思恩格斯
资本主义世界
马列主义
分类号
D26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为书评家做一点事
2
作者
沈昌文
机构
<读书>编辑部
出处
《中国出版》
1984年第9期64-65,共2页
文摘
在当前开展的群众性的读书运动中,书评工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支持、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的同时,我们且不要忽略组织、动员书评家的工作。这里所谓书评家,根据我国的情况,实际上是指各学科、专业中关心书籍、并且经常就此发表言论的学术工作者、教师、干部等等。他们大多读书成癖,见多识广,学有专攻,水平较高,往往能对我们出版的书刊提出一些根本性的意见,有助于提高出版物质量。这样一支书评队伍,在我国无疑还是薄弱的,没有完全组织起来。
关键词
书评家
群众性
书评工作
读书活动
读书报告
出版物质量
运动
出版社
组织
出版工作者
分类号
G23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阁楼人语》后记
3
作者
沈昌文
机构
《阁楼人语》作家出版社
出处
《中国第三产业》
2004年第3期42-42,共1页
文摘
我编杂志是半路出家.1951年考进出版社,分配做<新观察>和<翻译通报>等杂志的校对员,远远看着董秋斯、吴国英、戈扬、郁风等长者编出一期期刊物,羡慕得了不得.光阴荏苒,过了将近30年,忽然奉调去编<读书>杂志.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得偿所愿,开始编杂志.但那时编<读书>多半是业余劳动.主要的业务是编书,行有余力,则以编刊.好在有许许多多老人家、小人家在,我只是执行而已.
关键词
《读书》
杂志
刊物编辑工作
编辑人员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索引小事
4
作者
沈昌文
机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处
《中国索引》
2008年第2期64-64,共1页
文摘
大陆出版物的繁杂与众多,是前无古人的。就中的确不乏好书,值得翻检。要说目前“无书可读”,委实说不过去。不过,量的增长远过于质的提高,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关键词
索引
出版物
实说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G353.2 [文化科学—情报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没有阅读就没有今天的我
5
作者
沈昌文
高霞
出处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8-28,共1页
文摘
新中国出版已经走过了60年的峥嵘岁月,本刊特邀部分知名出版人、作家、书评人等对建国以来出版的若干重点图书和出版现象进行评述,特别对建国以来出版的那一本书(或几本书)对你影响最大、阅读与你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创作)的关系等话题予以重点关注,希望对中国出版业的未来发展和国民阅读有所启迪和帮助。
关键词
阅读
出版人
中国出版业
重点图书
新中国
书评
国民
分类号
G239.2 [文化科学]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愧不如
6
作者
沈昌文
机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处
《出版广角》
1998年第3期47-47,共1页
文摘
前几年台湾《联合报》上,登了一篇女作家张爱玲的旧作:《编辑之痒》。张女士说,她为《皇冠》杂志写了一篇文章,说自己“不会待人接物,不会说话。话虽不多,‘夫人不言,言必有’失。”结果,刊出时,“言必有失”被改成“言必有中”。另外,上海的旧路名“张家浜”,被印成“张家滨”。张爱玲不无沮丧地说:
关键词
张爱玲
编辑工作
五十年代
女作家
标准英语
作者姓名
文章
上海
台湾
旧路
分类号
G238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追求特色中前进
7
作者
沈昌文
机构
三联书店
出处
《中国出版》
1986年第2期19-22,共4页
文摘
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可贵之处在于各具特色,出版工作并不例外。认识这一点,对三联书店说来尤其重要。如果丢掉特色,三联书店一年十二本刊物、五十种书,会在当今浩瀚的“书海”里淹没。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特色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关键词
内容特色
出版工作
思想特色
出版社
知识分子
编辑
出版物
书店
文化活动
作者
分类号
G23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瓜保鲜有门道
8
作者
沈昌文
出处
《农家科技》
2008年第7期41-41,共1页
文摘
1、沙藏保鲜。经过40~50天的沙藏,仍能保持其色、香、味和营养。具体方法:选择通风透光的房屋.打扫干净.用细河沙垫底.厚度70厘米。抢晴天的傍晚或阴天采收7成熟的西瓜,要求瓜形正、无损伤、无病虫害.每个西瓜留3个蔓节.每个蔓节留1片绿叶.在蔓节两端离节33厘米处切断.切口立即沾上干草木灰.以防细菌侵入。
关键词
沙藏保鲜
西瓜
通风透光
无损伤
草木灰
病虫害
营养
阴天
分类号
S682.29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S651 [农业科学—果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务工招聘会进村
9
作者
沈昌文
杨云峰
出处
《农村工作通讯》
2008年第13期22-22,共1页
文摘
灾情发生以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广大农民不等不靠,积极生产自救。6月初,已收割小麦24万亩,水稻插栽21万亩,占总量的100%。由于气候等原因,部分受灾群众将修建新房的时间定在初冬。为满足部分农民就近务工、短期务工的需求,该区组织人员赴成都、重庆等地,联系到区内外58家用人单位,在全区56个重灾村举行现场招聘会,把务工岗位送到农民家门口。
关键词
现场招聘会
务工
组织人员
用人单位
农民
巴州区
巴中市
四川省
分类号
F241.23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寻找精神的出路——《哥萨克的末日》北京发布会发言纪要
10
作者
王蒙
沈昌文
蓝英年
朱正琳
袁运生
王天兵
刘苏里
祝勇
孙郁
机构
<读书>杂志
北京外语学院
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
中央美术学院
<哥萨克的末日>
北京万圣书园
<布老虎散文>
鲁迅博物馆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8年第8期101-113,共13页
文摘
王蒙(作家):首先,我祝贺这本书的出版,并向王天兵先生表示敬意,因为他在中国介绍巴别尔已经很多年了。
关键词
发布会
哥萨克
纪要
北京
精神
先生
分类号
I5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无风雨也无晴:《读书无禁区》及以后
11
作者
沈昌文
出处
《中外文摘》
2018年第21期65-70,共6页
文摘
《读书无禁区》及以后 几年前,我在一篇文章里说过这样的话:“记得《读书》杂志,不必去记得沈昌文之流,但不能忘记李洪林。原因很简单,李洪林在《读书》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有名的文章:《读书无禁区》,由是使中国读书界大受震动,《读书》杂志其名大彰,直至今天。”我至今仍然这么看。
关键词
《读书》杂志
禁区
风雨
沈昌文
创刊号
文章
分类号
G235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两个人与两篇文章
12
作者
沈昌文
出处
《书摘》
2012年第4期112-113,共2页
文摘
李洪林:人民有读书的自由记得《读书》杂志,不必去记得沈昌文之流,但不能忘记李洪林。原因很简单,李洪林在《读书》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有名的文童:《读书无禁区》,由是使中国读书界大受震动,《读书》杂志其名大彰,直至今天。我当时还没进《读书》大门。但是以后却不断要为此文去向领导作检讨。我当秘书出身。作检讨是行家,所以不以为是什么负担。
关键词
《读书》杂志
文章
个人
沈昌文
创刊号
检讨
分类号
G235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学校到“学店”
13
作者
沈昌文
出处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
2009年第7期11-12,共2页
文摘
我出生在上海开封路我们家的老宅子里,时间据说是子时,一天中的第一个时辰。按照农历,那天是八月十五。
关键词
《从学校到“学店”》
沈昌文
阅读
语文教学
中学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两只羊的交往
14
作者
沈昌文
出处
《全国新书目》
2009年第23期32-32,共1页
文摘
我与本书作者,那只台湾出版界的著名牡羊,相交已近20年了。这20年,改革开放的热劲儿愈来愈大,我这个靠研习苏联"先进经验"起家的人,怎么也适应不了。幸好,我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经"里通外国"——同境外的出版社有不少交流了。我不甚通英语,
关键词
金刚经
改革开放
台湾出版
出版社
先进经验
作者
台湾经验
英语
出版人
苏联
分类号
G239.27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编辑与饮食
15
作者
沈昌文
出处
《书摘》
2008年第2期119-119,共1页
文摘
《视觉21》三周年特刊上,主编孙平先生大叹编杂志的苦经。他的一大苦事是:居然为了工作"、忍耐地吃了近一年千篇一律的快餐盒饭",读来令人心酸。
关键词
编辑部
饮食业
快餐盒
主编
视觉
特刊
杂志
稿件
周年
同事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我所知道的……
16
作者
沈昌文
张冠生
出处
《书摘》
2008年第8期20-24,共5页
文摘
沈昌文自谦并非知识分子,但因在文化出版界执役多年,知道一些事情,故号称"知道分子"。1950年底,上海人民出版社要在上海招收校对员,要求具有大学二年级的程度,我们几个同学就去了。考取之后,有人事干部找我谈话,说:你要到北京去,我们有十个名额是为北京代招的。这样,1951年3月24日。
关键词
出版社
知识分子
出版界
批判
俄语
校对员
领导
二年级
人事干部
共产党
分类号
K825.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知道分子”的“不良老年”
17
作者
沈昌文
张冠生
吴明良
机构
《读书》杂志
出处
《源流》
2008年第4期14-27,共14页
文摘
沈公昌文先生,在出版界,是一个灵魂人物;在读书界,是一个旗帜人物。他主编的《读书》杂志,曾是中国读书类杂志的范例,延续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
关键词
读书
无形资产
文化
出版界
出版领域
教育出版社
书店
新闻出版
知识分子
长期投资
分类号
K825.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退休”后的天地
18
作者
沈昌文
出处
《书摘》
2014年第12期91-93,共3页
文摘
恢复光明以后退休以后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割治自内障。我年纪不大就得了白内障,视力只有零点零四。动完了手术我的视力就非常好了。我认识赵丽雅多年,手术后再同她见面,意外地发现她的脸上有了皱纹。原来过去看她只是雾中看花。最后我的视力到了一点二,这是令人非常高兴的事情。眼睛能看东西以后,于是又蠢蠢欲动。孩子在美国,自然我又想出境,以探亲为名,行漫游之实。这次去美国,实在想耐下心来考察一些书业状况。过去是公事访问,极少闲逛。现在居然一个人在纽约的大街上逛荡。逛来逛去,喜欢上了美国的图书馆和旧书店。美国的图书馆,居然没有单位介绍信,就允许我这个外国人把书借走,而且一次能借好多本。复印很便宜,我经常把一本书全部印了带回来。
关键词
退休
天地
图书馆
美国
白内障
视力
旧书店
介绍信
分类号
G478.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初涉出版业
19
作者
沈昌文
张冠生
出处
《书摘》
2006年第3期45-49,共5页
文摘
大概是1949年底到1950年,当时已经解放了。我因为向往革命,念了一段新闻以后,中间想去考“革大”什么的,以便离革命事业近一点。可是,我妈妈常年当保姆,太劳累,有一次她对我说:我不能一辈子老是当保姆呀,你要想着养活我的事了。这样一来,我就没有再去报考“革大”,而是去考了“三联”。
关键词
出版业
出版社
王子野
戴文葆
校对员
三联书店
曾彦修
出版界
分类号
G239.29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食素到主义
20
作者
沈昌文
出处
《社区》
2008年第35期52-52,共1页
文摘
蔡澜先生有一文集《未能食素》,是我早年喜读的谈美食的图书之一。当年大读境外作家写的食经,油然而生的一个念头是:怎么能想办法到香港去住一阵,天天尝些美味。因为蔡澜以及其他诸贤所谈的美食,都在香港,不在什么尖沙咀金巴利道,便是湾仔的大王东街,叫我在北京哪里去找。天哪!那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念”之动,虽说已离“文革”十来年,脑子里有这种叛逆念头还是太不应该。赶紧打住!
关键词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主义
“文革”
美食
香港
分类号
B516.59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K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沈昌文:读书无禁区
沈昌文
《检察风云》
2015
0
原文传递
2
为书评家做一点事
沈昌文
《中国出版》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阁楼人语》后记
沈昌文
《中国第三产业》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索引小事
沈昌文
《中国索引》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没有阅读就没有今天的我
沈昌文
高霞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自愧不如
沈昌文
《出版广角》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在追求特色中前进
沈昌文
《中国出版》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西瓜保鲜有门道
沈昌文
《农家科技》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务工招聘会进村
沈昌文
杨云峰
《农村工作通讯》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寻找精神的出路——《哥萨克的末日》北京发布会发言纪要
王蒙
沈昌文
蓝英年
朱正琳
袁运生
王天兵
刘苏里
祝勇
孙郁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也无风雨也无晴:《读书无禁区》及以后
沈昌文
《中外文摘》
2018
0
原文传递
12
两个人与两篇文章
沈昌文
《书摘》
2012
0
原文传递
13
从学校到“学店”
沈昌文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
2009
0
原文传递
14
两只羊的交往
沈昌文
《全国新书目》
2009
0
原文传递
15
编辑与饮食
沈昌文
《书摘》
2008
0
原文传递
16
我所知道的……
沈昌文
张冠生
《书摘》
2008
0
原文传递
17
“知道分子”的“不良老年”
沈昌文
张冠生
吴明良
《源流》
2008
0
原文传递
18
“退休”后的天地
沈昌文
《书摘》
2014
0
原文传递
19
我初涉出版业
沈昌文
张冠生
《书摘》
2006
0
原文传递
20
从食素到主义
沈昌文
《社区》
200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