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6月大兴安岭地区暴雨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许丽玲 闫敏慧 +4 位作者 王付华 王梅 潘明溪 沈月钊 王晓雪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3,共6页
2021年6月黑龙江上游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洪水,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利用大兴安岭地区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区域气象自动站、水文和水位站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降水变化和主要江河洪水的特征。同时,通过欧亚500 hPa高度和距平... 2021年6月黑龙江上游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洪水,出现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利用大兴安岭地区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区域气象自动站、水文和水位站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降水变化和主要江河洪水的特征。同时,通过欧亚500 hPa高度和距平场、EC模式500 hPa高度和850 hPa风场、物理量场,采用天气学原理及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暴雨形成的机制,对2021年洪水与历史洪水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地区秋、冬、春季降水量均偏多,使黑龙江上游江段水位偏高,土壤底墒含水率多,增加黑龙江上游河槽蓄水量,使黑龙江上游江河底水高,超警戒水位;(2)汛期雨季来临早,受东北冷涡影响,6月中旬两次暴雨叠加,低层高温高湿的不稳定能量与中高层向南渗透的冷空气结合,导致中低层位势不稳定的建立,为暴雨过程提供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3)强降水集中,加之上游来水比重大,形成暴雨洪水,导致洪峰水位高,超警幅度大,造成2021年6月大兴安岭地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洪涝灾害 暴雨
下载PDF
漠河市发展寒地测试产业气候资源优势分析
2
作者 许丽玲 沈月钊 +2 位作者 桂花 朱红 刘春芳 《黑龙江气象》 2023年第4期42-45,共4页
本文利用1974-2022年10月至次年4月漠河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日最低气温(≤-20℃)、降雪量和积雪深度等气象要素,分析了漠河的寒冷程度及冰雪特征,气温决定着发动机冷启动性能、采暖性能、轮胎试验、非金属制品,电子器件等寒区适应性试验... 本文利用1974-2022年10月至次年4月漠河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日最低气温(≤-20℃)、降雪量和积雪深度等气象要素,分析了漠河的寒冷程度及冰雪特征,气温决定着发动机冷启动性能、采暖性能、轮胎试验、非金属制品,电子器件等寒区适应性试验;积雪地面测定最大牵引力快动力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燃料供给系统寒区适应性试验、雪花侵入试验等测试项目。并与黑河市、牙克石市气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漠河开展寒地测试产业的气候资源优势是低温寒冷,寒冷期长,冰雪期长,具备各种寒地测试产业的气象条件。开展气候资源研究,为寒地测试产业提供气象理论和政策支撑依据,助力寒地经济产业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赋能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测试 寒冷等级 气候优势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极寒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许丽玲 康恒元 +4 位作者 潘明溪 韩凤岐 沈月钊 喻文兵 张秀红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48-1756,共9页
极寒天气对大兴安岭地区冬季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大兴安岭地区1974—2021年极寒天气时地面观测站日最低气温数据,月环流指数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极寒日数和极端最低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用Mann-Kendall方法、Morle... 极寒天气对大兴安岭地区冬季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大兴安岭地区1974—2021年极寒天气时地面观测站日最低气温数据,月环流指数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极寒日数和极端最低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用Mann-Kendall方法、Morlet小波分析检验极寒日数和极端最低气温的突变和周期;用经验频率方法计算极端最低气温的重现期;采用相关法分析对极寒日数有显著影响的环流因子。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地区极寒日数空间分布不均匀,由西北向南逐渐减少,极寒日数最多是呼中717 d,最少是加格达奇29 d,全区极寒日数在1979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极寒日数比突变前减少14.2 d,年极寒日数存在2~4年显著周期;(2)全区极端最低气温在1990年发生突变,突变之前极端最低气温偏低,之后开始上升,年极端最低气温的显著周期是4~5年,极端最低气温-49.6℃,出现在漠河,其次是呼中-49.2℃;两年一遇、五年一遇、十年一遇的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呼中,二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3)斯堪的纳维亚遥相关型与大兴安岭地区冬季(12月和次年1、2月)极寒日数相关性很好,呈正向增长的环流模态,对大兴安岭地区冬季的极寒天气变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最低气温 极寒天气 极寒日数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冬季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许丽玲 沈月钊 +1 位作者 韩凤岐 王振 《黑龙江气象》 2020年第4期39-41,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Micaps数值预报及中央气象台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8年12月4-5日大兴安岭地区出现区域性强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自1997年以来冬季爆发最强寒潮天气过程,...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Micaps数值预报及中央气象台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8年12月4-5日大兴安岭地区出现区域性强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自1997年以来冬季爆发最强寒潮天气过程,主要是寒潮前回暖,大兴安岭地区出现弱降水,降水过后,大规模强冷空气从新地岛至俄罗斯欧洲地区,冷空气进入寒潮关键区,沿西北锋区向东南移动,入侵大兴安岭,并产生强寒潮天气。大兴安岭地区有47个自动站24 h最低气温降温幅度超过10℃以上,其中漠河最大降温幅度为20.7℃;48 h大兴安岭地区所有测站,最低气温降幅都超过8℃以上,漠河最大降温幅度为23.7℃,此次寒潮过程,降温剧烈、降温幅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冷涡 冷中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