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hUMSCs外分泌蛋白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大鼠的机制初探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珏
谢希婷
+4 位作者
沈树浩
王颖薇
穆亚君
陈剑
周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53-2059,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分泌蛋白(hUMSCs-S)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大鼠的可能性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6~8周龄Lewis大鼠72只,用随机数字表分方法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CTRL)组、EAU模型组及hUMSC...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分泌蛋白(hUMSCs-S)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大鼠的可能性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6~8周龄Lewis大鼠72只,用随机数字表分方法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CTRL)组、EAU模型组及hUMSCs-S治疗组,每组24只。EAU组与hUMSCs-S组大鼠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IRBP)联合弗氏完全佐剂建立EAU模型,hUMSCs-S组大鼠在建模的同时予以腹腔注射hUMSCs-S,EAU组及CTRL组大鼠均腹腔注射等量PBS。裂隙灯显微镜拍摄记录各组大鼠眼前段情况,根据Caspi评分标准评价眼前段炎症程度;于免疫后第7天(初发期)、14天(高峰期)、21天(恢复期)取眼球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分别用于眼球组织病理学评分、前房浸润细胞情况评估,观察眼球组织中CD3^(+)T细胞及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无菌操作下采腹主动脉血,制备血清,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IL-17的浓度。结果:(1)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和比较,EAU组大鼠出现明显眼前段炎症反应,在建模后第11~17天,hUMSCs-S治疗有降低眼前段Caspi评分的作用(P<0.05);(2)眼球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建模后第14天,hUMSCs-S组大鼠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结构破坏及前房炎细胞浸润数量均低于EAU组(P<0.05);(3)眼球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UMSCs-S组大鼠虹膜睫状体、前房和视网膜中CD3^(+)T细胞浸润较EAU组减少,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ZO-1表达量较EAU组增加;(4)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血清IL-17及IL-10浓度结果显示,与EAU组相比,hUMSCs-S组大鼠外周血IL-17表达下降、IL-10表达增加(P<0.05)。结论:hUMSCs外分泌蛋白对EAU模型大鼠治疗有效;腹腔注射hUMSCs外分泌蛋白可影响EAU大鼠外周血中炎症因子表达,减少眼内炎症细胞浸润,减轻RPE层紧密连接蛋白的破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分泌蛋白
血-视网膜屏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VEGF药物联合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
7
2
作者
徐哲
沈树浩
+1 位作者
朴光明
丁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7-652,659,共7页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5例(36眼)进行前瞻性观察.其中男性7例7眼,女性28例29眼,年龄12~8...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5例(36眼)进行前瞻性观察.其中男性7例7眼,女性28例29眼,年龄12~81、平均(53.2±11.4)岁.所有患者UCP术前6 d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UCP术后随访10个月,包括视力、眼压、疼痛等级、裂隙灯检查新生血管退缩情况、房水闪辉光度值测定、睫状体体积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UCP术后1 d仅表现为轻度疼痛.随访期间,所有患者与术前相比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变化.眼压缓和下降,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65、11.438、16.927、7.685、13.311,P<0.05);但9眼在随访第6个月时眼压再次升高,联合降眼压药物局部应用后,3眼眼压降至小于25 mmHg,6眼眼压仍大于25 mmHg再次接受UCP,眼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房水闪辉值于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术后1周明显下降,至术后1个月时接近正常.术后第1周,31眼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完全退缩,但第6个月有4眼(眼弓蛔虫病继发视网膜脱离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眼)虹膜再次出现新生血管,接受第2次抗VEGF治疗.睫状体呈皱缩趋势,与术前基线相比,术后第1个月体积减小约5%,随后变化稳定.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结膜充血水肿(24眼,发生率66.7%)、前房积血(5眼,发生率13.9%)和前葡萄膜炎(13眼,发生率36.1%),所有患者无眼内炎、持续性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眼球萎缩等.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UCP降眼压效果可靠并可反复操作,安全简便,术后并发症轻微,患者耐受性更好,因此可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优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眼压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hUMSCs外分泌蛋白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大鼠的机制初探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珏
谢希婷
沈树浩
王颖薇
穆亚君
陈剑
周清
机构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深圳深东爱尔眼科医院
出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53-2059,共7页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803040011)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No.B2023256)。
文摘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分泌蛋白(hUMSCs-S)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大鼠的可能性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6~8周龄Lewis大鼠72只,用随机数字表分方法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CTRL)组、EAU模型组及hUMSCs-S治疗组,每组24只。EAU组与hUMSCs-S组大鼠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IRBP)联合弗氏完全佐剂建立EAU模型,hUMSCs-S组大鼠在建模的同时予以腹腔注射hUMSCs-S,EAU组及CTRL组大鼠均腹腔注射等量PBS。裂隙灯显微镜拍摄记录各组大鼠眼前段情况,根据Caspi评分标准评价眼前段炎症程度;于免疫后第7天(初发期)、14天(高峰期)、21天(恢复期)取眼球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分别用于眼球组织病理学评分、前房浸润细胞情况评估,观察眼球组织中CD3^(+)T细胞及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无菌操作下采腹主动脉血,制备血清,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IL-17的浓度。结果:(1)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和比较,EAU组大鼠出现明显眼前段炎症反应,在建模后第11~17天,hUMSCs-S治疗有降低眼前段Caspi评分的作用(P<0.05);(2)眼球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建模后第14天,hUMSCs-S组大鼠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结构破坏及前房炎细胞浸润数量均低于EAU组(P<0.05);(3)眼球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UMSCs-S组大鼠虹膜睫状体、前房和视网膜中CD3^(+)T细胞浸润较EAU组减少,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ZO-1表达量较EAU组增加;(4)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血清IL-17及IL-10浓度结果显示,与EAU组相比,hUMSCs-S组大鼠外周血IL-17表达下降、IL-10表达增加(P<0.05)。结论:hUMSCs外分泌蛋白对EAU模型大鼠治疗有效;腹腔注射hUMSCs外分泌蛋白可影响EAU大鼠外周血中炎症因子表达,减少眼内炎症细胞浸润,减轻RPE层紧密连接蛋白的破坏程度。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分泌蛋白
血-视网膜屏障
Keywords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rived secre-tome
blood-retina barrier
分类号
R773 [医药卫生—眼科]
R363.2 [医药卫生—病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VEGF药物联合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
7
2
作者
徐哲
沈树浩
朴光明
丁勇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眼科中心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出处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7-652,65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1004)
广东省临床用药研究基金项目(2019XQ10)。
文摘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5例(36眼)进行前瞻性观察.其中男性7例7眼,女性28例29眼,年龄12~81、平均(53.2±11.4)岁.所有患者UCP术前6 d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UCP术后随访10个月,包括视力、眼压、疼痛等级、裂隙灯检查新生血管退缩情况、房水闪辉光度值测定、睫状体体积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UCP术后1 d仅表现为轻度疼痛.随访期间,所有患者与术前相比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变化.眼压缓和下降,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65、11.438、16.927、7.685、13.311,P<0.05);但9眼在随访第6个月时眼压再次升高,联合降眼压药物局部应用后,3眼眼压降至小于25 mmHg,6眼眼压仍大于25 mmHg再次接受UCP,眼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房水闪辉值于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术后1周明显下降,至术后1个月时接近正常.术后第1周,31眼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完全退缩,但第6个月有4眼(眼弓蛔虫病继发视网膜脱离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眼)虹膜再次出现新生血管,接受第2次抗VEGF治疗.睫状体呈皱缩趋势,与术前基线相比,术后第1个月体积减小约5%,随后变化稳定.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结膜充血水肿(24眼,发生率66.7%)、前房积血(5眼,发生率13.9%)和前葡萄膜炎(13眼,发生率36.1%),所有患者无眼内炎、持续性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眼球萎缩等.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UCP降眼压效果可靠并可反复操作,安全简便,术后并发症轻微,患者耐受性更好,因此可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优选策略.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眼压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
Keywords
neovascular glaucoma
intraocular pressure
ultrasound cyclo plasty
分类号
R775.3 [医药卫生—眼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hUMSCs外分泌蛋白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大鼠的机制初探
刘珏
谢希婷
沈树浩
王颖薇
穆亚君
陈剑
周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抗VEGF药物联合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初步观察
徐哲
沈树浩
朴光明
丁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