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沈玮囡 吴涛 +4 位作者 顾国兵 胡宁 谭秀芳 孙玉镯 唐振海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9期191-192,共2页
本文作者对小麦花生玉米间作套种高产高效理论及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解决我国耕地面积减少、提高粮油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花生 间作套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麦套花生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沈玮囡 赵治军 +1 位作者 蒋福稳 刘艳丽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9期232-233,共2页
麦套花生是我国常见的小麦花生栽培技术,我们通过阐述麦套花生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为麦套花生实际生产中高产栽培技术规范提供依据。
关键词 麦田套种 花生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沈玮囡 谭秀芳 +1 位作者 付亮 唐振海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3期176-178,共3页
本文作者通过从选用良种、培肥地力、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方面对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规范提供依据。
关键词 强筋小麦 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普通小麦籽粒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兴圣 梁子英 +5 位作者 李华 沈玮囡 李美霞 奚亚军 王竹林 刘曙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9-1127,共9页
为给小麦遗传育种中籽粒性状改良提供参考,以小麦大粒品系0911-46为母本与小粒品系42杂交产生P1、P2、F1、BC1、BC2和F2共4个世代6个群体,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粒重、粒长、粒宽、粒厚的遗传特点... 为给小麦遗传育种中籽粒性状改良提供参考,以小麦大粒品系0911-46为母本与小粒品系42杂交产生P1、P2、F1、BC1、BC2和F2共4个世代6个群体,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粒重、粒长、粒宽、粒厚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千粒重、粒宽、粒厚都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2对粒重主基因都具有正向加性效应,可以增加粒重,但其互作效应有正有负且互相抵消,对粒重影响不大。粒宽和粒厚的显性效应为正向作用,有利于增加籽粒体积。粒长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无主基因。千粒重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在BC1、BC2、F2三个分离世代分别为88.02%、78.53%、87.82%;粒长多基因遗传率在3个分离世代分别为71.95%、61.64%、62.93%;粒宽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在3个分离世代分别为43.90%、32.69%和68.47%;粒厚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在3个世代分别为50.01%、42.86%和68.63%。所有籽粒性状中以粒重的遗传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特性 遗传模型
下载PDF
小麦抗源材料0911-3抗白粉病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华 刘联正 +5 位作者 杨兴圣 梁子英 沈玮囡 奚亚军 王竹林 刘曙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了解小麦抗源材料0911-3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规律,以0911-3为母本与极度感病品系1130-2杂交,产生P1、P2、F1、BC1、BC2和F2共6个家系世代,分别以倒二叶病害严重度(MDS)和病程曲线下叶面积(AUDPC)为成株抗性指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 为了解小麦抗源材料0911-3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规律,以0911-3为母本与极度感病品系1130-2杂交,产生P1、P2、F1、BC1、BC2和F2共6个家系世代,分别以倒二叶病害严重度(MDS)和病程曲线下叶面积(AUDPC)为成株抗性指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0911-3对白粉病的2种成株抗性指标的遗传基础基本是一致的,都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都具有负向加性效应,可以增强抗病性,显性效应为正向,感病基因具有部分显性作用;2对主基因间还存在各种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抗病性;分离世代以F2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为最高,MDS和AUDPC的遗传率分别为91.87%和92.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遗传模型 成株抗性
下载PDF
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动态QTL定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美霞 沈玮囡 +5 位作者 杨睿 梁子英 孙风丽 奚亚军 王竹林 刘曙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5-1111,共7页
以波兰小麦品系‘XN555’与普通小麦品系‘中13’杂交产生的99个F10重组自交系(RILs)为材料,构建了包含241个SSR分子标记的A、B染色体组14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并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对粒重增长的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 以波兰小麦品系‘XN555’与普通小麦品系‘中13’杂交产生的99个F10重组自交系(RILs)为材料,构建了包含241个SSR分子标记的A、B染色体组14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并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对粒重增长的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和平稳期进行千粒重条件QTL和非条件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1)在小麦A、B染色体组上共检测到5个非条件QTL和5个条件QTL。(2)在小麦粒重缓慢增长期和快速增长期各有2个非条件QTL,平稳期有1个非条件QTL,它们分别位于2B、3A、3B和7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9.66%~15.18%。(3)在小麦粒重快速增长期检测到1个条件QTL,平稳期检测到4个条件QTL,涉及1A、2B、5B和7B染色体,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3.01%~29.27%。(4)于2B染色体Xbarc361~Xwmc422标记区间距Xbarc361标记0.05cM处,在粒重快速增长期同时检测到一个条件QTL和非条件QTL,且在平稳期检测到一个非条件QTL。研究表明,小麦不同灌浆时期粒重增长相关QTL的数量和遗传效应各不同,同一QTL在不同灌浆时期的遗传效应也不同,即QTL的表达具有时序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物质积累 粒重 动态QTL
下载PDF
国审抗锈病小麦新品种新麦3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洋 郭秋荣 +6 位作者 刘震宇 郭战备 夏彦莉 魏芳 沈玮囡 李慧 付亮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8期263-265,共3页
新麦35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周麦22和矮抗58的杂交一代(周麦22/矮抗58)F1为母本,以洛麦21为父本杂交经过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锈病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综合性状好,高产和抗锈病突出。本文作者介绍了新麦35育种过程、特征特性... 新麦35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周麦22和矮抗58的杂交一代(周麦22/矮抗58)F1为母本,以洛麦21为父本杂交经过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锈病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综合性状好,高产和抗锈病突出。本文作者介绍了新麦35育种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以推动该品种更好的利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35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高产节水新品种新麦29的选育及育种技术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映红 李晓航 +4 位作者 盛坤 程玉民 冯丽芳 沈玮囡 马华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0期210-212,共3页
制定节水高产选育目标,利用常规综合育种技术,经过多年田间选择,选育出高产节水新品种新麦29,并探讨其育种技术,以期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启发。
关键词 高产 节水 新麦29 选育 育种技术
下载PDF
国审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9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冯留锁 夏彦莉 +5 位作者 李慧 李洋 沈玮囡 郭战备 任帅 丁强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0期58-60,共3页
利用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新科麦169和对照周麦18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9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结构合理的特点。广泛适应于黄淮冬麦区南... 利用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新科麦169和对照周麦18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9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结构合理的特点。广泛适应于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茬种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科麦169 丰产性 稳产性 产量构成
下载PDF
新乡市红花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彦琪 马晓红 +9 位作者 张玉红 谭秀芳 任广乾 黄金华 王玲艳 张瑞平 沈玮囡 李福林 李华玲 路阳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6期78-79,81,共3页
总结了新乡市红花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茬口安排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花 栽培技术 高产 河南新乡
下载PDF
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秀芳 沈玮囡 +3 位作者 任广乾 王书玉 张玉红 彭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7期237-239,共3页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本文作者综述了稻瘟病的侵染致病机理、病理特征、致病条件及综合的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几点未来科研方向的建议,以期为稻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综合防治技术 致病机理
下载PDF
高产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8灌浆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洋 郭秋荣 +4 位作者 冯留锁 付亮 蒋志凯 沈玮囡 赵良金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2期49-51,共3页
为配合高产新品种新科麦168的推广和应用,采用大田攻关和小区试验相结合,探讨新科麦168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特性。结果表明:在超高产条件下,新科麦168籽粒灌浆期长,粒重增加快,每日每千粒增重平均达2.1 g;新科麦168叶片上冲,透光性好,... 为配合高产新品种新科麦168的推广和应用,采用大田攻关和小区试验相结合,探讨新科麦168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特性。结果表明:在超高产条件下,新科麦168籽粒灌浆期长,粒重增加快,每日每千粒增重平均达2.1 g;新科麦168叶片上冲,透光性好,上三叶功能期长,特别是旗叶功能期更长。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叶面积系数达7.70,上三叶叶面积系数为5.01,旗叶叶面积系数1.61;小麦籽粒灌浆所需要的干物质主要来自开花后的光合水平产物。试验表明:新科麦168在7 500~9 000 kg/hm^2产量水平下表现最稳定。产量构成最佳模式:单位有效穗数630万/hm^2以上,穗粒数33.3粒左右,千粒重50.0 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科麦168 叶面积系数 产量结构
下载PDF
小麦株高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梁子英 李美霞 +4 位作者 王竹林 沈玮囡 奚亚军 孙风丽 刘曙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72,共9页
为探索小麦株高及其相关构成性状的遗传基础,以小麦品系"0911-46"与品系"42"杂交获得的F2及其衍生F2∶3群体为材料,应用SSR标记构建连锁图谱,在杨凌和乾县2种环境条件下对株高、穗下节长、基部第Ⅰ节长、基部第Ⅱ节长进行QTL定位研... 为探索小麦株高及其相关构成性状的遗传基础,以小麦品系"0911-46"与品系"42"杂交获得的F2及其衍生F2∶3群体为材料,应用SSR标记构建连锁图谱,在杨凌和乾县2种环境条件下对株高、穗下节长、基部第Ⅰ节长、基部第Ⅱ节长进行QTL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连锁遗传图谱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1 423.54cM,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8.09cM。共检测到47个QTLs,涉及小麦1A、1D、2A、2B、2D、3A、4B、4D、5A、5B、5D、6B、6D、7A、7B、7D染色体。其中,有16个株高QTL,15个穗下节长QTL,8个基部第Ⅰ节长QTL,8个基部第Ⅱ节长QTL,单个QTL可解释0.29%-63.42%的表型变异。4D染色体上Xwmc473-Xwmc285标记区间内距Xwmc473标记2.07cM处,在F2和F2∶3的2种环境中都能检测到株高QTL,表现出世代间和环境稳定性。此外,在该标记区间还能同时检测到分别控制株高、穗下节长、基部第Ⅰ节长、基部第Ⅱ节长的QTL,表明这一标记区间是一个株高及其构成性状QTL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QTL
下载PDF
范县直播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士祥 石红霞 +6 位作者 唐振海 胡秀明 吴涛 顾国兵 沈玮囡 孙玉镯 田芳慧 《中国种业》 2021年第2期37-39,共3页
水稻是河南省范县主要秋粮作物之一,直播稻技术是一项省工、省时、省秧田的简化种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匮乏与高用工投入的矛盾。结合生产实际,对直播稻栽培优势、存在的问题、技术要点和预期效益等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适合本... 水稻是河南省范县主要秋粮作物之一,直播稻技术是一项省工、省时、省秧田的简化种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匮乏与高用工投入的矛盾。结合生产实际,对直播稻栽培优势、存在的问题、技术要点和预期效益等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适合本地应用的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栽培优势 存在问题 技术要点 预期效益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超强筋小麦新麦26产量及抗逆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玉镯 沈玮囡 +5 位作者 刘震宇 李洋 吴涛 顾国兵 杨京华 范永胜 《种子科技》 2021年第9期7-8,共2页
新麦2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超强筋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小麦品种,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最新研究成果。为了探索不同播期对优质强筋小麦新麦26产量及抗逆性的影响,在固定播量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播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 新麦2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超强筋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小麦品种,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最新研究成果。为了探索不同播期对优质强筋小麦新麦26产量及抗逆性的影响,在固定播量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播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不同,新麦26的产量受到很大影响。新麦26最佳播期,在黄淮麦区生产以10月5—15日最优,期间最佳播量应控制在187.5 kg/hm2左右。如遇特殊年份,需要进行晚期播种,适当加大新麦26的播量,春季早做田间管理,加大肥料、水分等的供应,通过以上措施,提高群体组成,改善群体结构,实现适时播种增加产量、晚期播种不减少产量或者最大限度地提升产量的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强筋小麦 新麦26 产量 抗逆性 影响
下载PDF
肥料增效剂对夏玉米植物学性状、产量构成及土壤中NH4+-N和N3--N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彭东 沈玮囡 +6 位作者 宋树柏 朱红彩 闫玉栋 王士坤 王文涛 唐振海 洪德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7,共8页
2014、2015年夏季,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先玉335为材料,设置两种肥料增效剂、7种施肥方式,研究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植物学性状、施肥后0、14、28、42 d时0-30 cm和31-60 cm土壤中NH4^+-N和NO3^--N含量以及收获时玉米穗部性状... 2014、2015年夏季,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先玉335为材料,设置两种肥料增效剂、7种施肥方式,研究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植物学性状、施肥后0、14、28、42 d时0-30 cm和31-60 cm土壤中NH4^+-N和NO3^--N含量以及收获时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分期施肥比全部氮肥作底肥更能促进夏玉米茎粗、叶面积、气生根数量、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等增加。与对照和不施用肥料增效剂相比,0-30 cm和31-60 cm土层中施用两种肥料增效剂的NH4^+-N含量较高,NO3^--N含量较低,控制了NH4^+/NO3^-比例。两种肥料增效剂相比,Entrench效果明显优于NM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肥料增效剂 植物学性状 产量 铵态氮 硝态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