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预防吸烟牙周炎患者牙周病变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沈益名 齐霞 +1 位作者 冯钰皓 杨冬茹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0-107,共8页
目的通过建立牙周炎及伴吸烟牙周炎体外模型,探究在炎症环境下槲皮素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HPLFs)的迁移能力、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和Ⅲ型胶原(collagenⅢ,COLⅢ)分泌能力以及炎症因子... 目的通过建立牙周炎及伴吸烟牙周炎体外模型,探究在炎症环境下槲皮素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HPLFs)的迁移能力、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和Ⅲ型胶原(collagenⅢ,COLⅢ)分泌能力以及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环氧化物酶(cyclooxygenase,COX)-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究槲皮素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并鉴定HPLFs,使用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炎症及炎症伴吸烟模型,将细胞分为8组:正常组(N)、CSE组(S)、脂多糖组(L)、脂多糖+JAK/STAT阻断剂组(L+AG490)、脂多糖+CSE组(L+S)、脂多糖+CSE+JAK/STAT阻断剂组(L+S+AG490)、脂多糖+槲皮素组(L+Q)、脂多糖+CSE+槲皮素组(L+S+Q)。通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ELISA检测细胞胶原分泌能力,RT-PCR检测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p-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组相比,L、S、L+S组细胞迁移能力和胶原分泌能力降低(P<0.05),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和p-STAT3表达量上升(P<0.05);与L组相比,L+AG490组和L+Q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和胶原分泌能力提高(P<0.05),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和p-STAT3表达量降低(P<0.05);与L+S组相比,L+S+AG490组和L+S+Q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和胶原分泌能力提高(P<0.05),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和p-STAT3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香烟烟雾提取物和脂多糖可抑制HPLFs的迁移能力,诱导炎症因子表达,抑制胶原分泌,促进p-STAT3的表达,而AG490和槲皮素对HPLFs起到保护作用,抑制p-STAT3的表达,依据本实验结果,认为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对HPLFs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JAK/STAT信号通路 香烟烟雾提取物 槲皮素 牙周炎
原文传递
HMGB1在牙周炎中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冯钰皓 齐霞 +1 位作者 沈益名 杨冬茹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牙周炎是一种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进行性破坏的慢性炎症。从全球的状况来看,大约有11%的世界人口可能患有严重的牙周炎,影响到7.43亿人[1]。牙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牙龈出血,临床附着丧失(CAL),牙周袋形成,牙槽骨... 牙周炎是一种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进行性破坏的慢性炎症。从全球的状况来看,大约有11%的世界人口可能患有严重的牙周炎,影响到7.43亿人[1]。牙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牙龈出血,临床附着丧失(CAL),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2]。它以牙菌斑为始动因子,由宿主免疫炎症反应、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造成。然而,牙周炎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吸收 免疫炎症反应 牙周炎 牙龈出血 牙周袋 牙菌斑 牙骨质 牙周膜
原文传递
茶多酚对口臭患者唾液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沈益名 章自迪 +4 位作者 曾碧云 刘苗 陈卫民 谢果珍 蔡锐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第8期138-141,共4页
目的:评价茶多酚在口臭患者口腔微生态中的作用,通过分析样本内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讨论茶多酚对于口臭的疗效。方法:收集6位口臭患者的唾液,混合均匀后取4份5ml的样本,分别与阳性组、实验组、阴性组和空白组的TPY培养基混合后培养48h。最... 目的:评价茶多酚在口臭患者口腔微生态中的作用,通过分析样本内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讨论茶多酚对于口臭的疗效。方法:收集6位口臭患者的唾液,混合均匀后取4份5ml的样本,分别与阳性组、实验组、阴性组和空白组的TPY培养基混合后培养48h。最后进行16S rDNA V3-V4区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阳性组和实验组均能促进样本细菌OTU数的恢复。在门水平上,阳性组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其余3组(P <0. 01),而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余3组(P <0. 01);实验组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空白组(P <0. 01),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阴性组(P <0. 05)。阳性组和实验组Proter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阴性组和空白组(P <0. 01),阳性组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空白组(P <0. 05)。从细菌目分类比较,各组Lactobacillales的相对丰度显著不同(P <0. 01),从高到低依次为实验组、阳性组、阴性组、空白组。实验组Bacillales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空白组(P <0. 05);阳性组Actinomycetale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实验组(P <0. 05);实验组Pesudomonadale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 <0. 05)。结论:茶多酚通过对细菌门、目分类组成比例的影响来达到治疗口臭的效果,其疗效不及西吡氯铵含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臭 茶多酚 16S RDNA 细菌多样性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