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测定发酵液中新霉素B组分含量 被引量:2
1
作者 沈联兵 《海峡药学》 2012年第9期51-53,共3页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测定发酵液中新霉素B组分含量的HPLC-ECD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Agilent zorbax-SB C18(5μm,4.6×250mm)色谱柱,以25mL.L-1TFA+6mL.L-1NaOH(50%,W/W)作为流动相,流速0.7mL.min-1;柱后衍...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测定发酵液中新霉素B组分含量的HPLC-ECD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Agilent zorbax-SB C18(5μm,4.6×250mm)色谱柱,以25mL.L-1TFA+6mL.L-1NaOH(50%,W/W)作为流动相,流速0.7mL.min-1;柱后衍生液0.5MNaOH溶液,流速1mL.min-1;电化学参数,E1=+0.1V,E2=+0.8V,E3=-0.6V。结果新霉素B在进样量0.1~2.0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1.01(RSD=2.09%,n=9)。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新霉素发酵过程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脉冲安培检测法 新霉素B 发酵液
下载PDF
巴龙霉素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多级质谱裂解方式 被引量:1
2
作者 沈联兵 《海峡药学》 2013年第7期104-106,共3页
目的研究巴龙霉素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下的多级质谱裂解方式。方法采用电喷雾电离(Election Spray Ionization Source,ESI)多级质谱,极性检出模式为负模式。结果通过分析碎片离子信息,获得巴龙霉素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下多级质谱的裂... 目的研究巴龙霉素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下的多级质谱裂解方式。方法采用电喷雾电离(Election Spray Ionization Source,ESI)多级质谱,极性检出模式为负模式。结果通过分析碎片离子信息,获得巴龙霉素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下多级质谱的裂解方式。结论巴龙霉素的多级质谱裂解方式可用于巴龙霉素及其类似物的快速结构解析和定量分析,并为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龙霉素 电喷雾电离多级质谱 裂解方式
下载PDF
L-异亮氨酸高产菌种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谢飞 崔国英 +3 位作者 王翀 江兵 沈联兵 虞龙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11期98-100,共3页
以谷氨酸棒状杆菌(C orynebacterium glutam icum)为出发菌株,利用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对其进行多次诱变,结合异亮氨酸氧肟酸盐(IleH x)等氨基酸结构类似物定向筛选,得到一株稳定的高产L-异亮氨酸菌株:摇瓶培养72 h,产酸可达21~22... 以谷氨酸棒状杆菌(C orynebacterium glutam icum)为出发菌株,利用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对其进行多次诱变,结合异亮氨酸氧肟酸盐(IleH x)等氨基酸结构类似物定向筛选,得到一株稳定的高产L-异亮氨酸菌株:摇瓶培养72 h,产酸可达21~22 g/L,在50 L发酵罐上发酵51 h,产酸可达32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异亮氨酸 离子束注入 诱变
下载PDF
新霉素和硫酸新霉素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多级质谱裂解方式
4
作者 沈联兵 《海峡药学》 2012年第10期90-92,共3页
目的研究新霉素和硫酸新霉素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下的多级质谱裂解方式。方法采用电喷雾电离(Election Spray IonizationSource,ESI)多级质谱,极性检出模式为负模式。结果通过分析碎片离子信息,获得新霉素和硫酸新霉素电喷雾电离负离... 目的研究新霉素和硫酸新霉素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下的多级质谱裂解方式。方法采用电喷雾电离(Election Spray IonizationSource,ESI)多级质谱,极性检出模式为负模式。结果通过分析碎片离子信息,获得新霉素和硫酸新霉素电喷雾电离负离子模式下多级质谱的裂解方式。结论新霉素和硫酸新霉素的质谱裂解方式可用于新霉素和新霉素盐及其类似物的快速结构解析、定量分析、药代动力学研究,并对新霉素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霉素 新霉素硫酸盐 电喷雾电离多级质谱 裂解方式
下载PDF
硫酸新霉素废水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浩 吕育财 +2 位作者 任立伟 龚大春 沈联兵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8期25-31,共7页
对硫酸新霉素废水处理中的好氧、厌氧活性污泥进行16S V3-V4扩增区域的微生物分类测序,采用宏基因组技术解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门水平而言,好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为相对丰度为34.3%的变形菌门和相对丰度为11.5... 对硫酸新霉素废水处理中的好氧、厌氧活性污泥进行16S V3-V4扩增区域的微生物分类测序,采用宏基因组技术解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门水平而言,好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为相对丰度为34.3%的变形菌门和相对丰度为11.5%的拟杆菌门,厌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为相对丰度为42.7%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为15.5%的拟杆菌门和相对丰度为10.7%的变形菌门;从属水平而言,好氧活性污泥中高丰度菌属的排序为:Parcu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大致与Aquihabitans相当),厌氧活性污泥中高丰度菌属的排序为: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甲烷丝菌属(Methanothrix)>泰氏菌属(Tissierella)>嗜碱菌属(Alkaliphilus)>副球菌属(Paracoccus)>Pusillimonas(大致与Petrimonas相当)>Pelolinea;通过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推测好氧活性污泥中高丰度微生物的主要功能为硝化作用,厌氧活性污泥中高丰度微生物的主要功能为产甲烷;通过比较分析2种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差异物种,发现好氧活性污泥中高丰度变形菌门可能存在3种变形菌属,分别为α-变形菌、丙型变形菌、β-变形菌,厌氧活性污泥中高丰度厚壁菌门可能存在2种厚壁菌属,分别是芽孢杆菌、梭菌。该研究为活性污泥A/O法处理硫酸新霉素废水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新霉素 废水处理 活性污泥 微生物群落结构 差异物种 微生物分类测序
下载PDF
L-缬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研究
6
作者 谢飞 沈联兵 江兵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16年第2期46-49,共4页
以产L-缬氨酸的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为原始菌株,利用注入低能氮离子束进行一系列诱变,获得一株稳定的高产L-缬氨酸突变菌株。摇瓶培养96h后发酵能力可达38.0g·L-1,较出发菌株提高18.01%。通过对摇瓶中葡萄... 以产L-缬氨酸的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为原始菌株,利用注入低能氮离子束进行一系列诱变,获得一株稳定的高产L-缬氨酸突变菌株。摇瓶培养96h后发酵能力可达38.0g·L-1,较出发菌株提高18.01%。通过对摇瓶中葡萄糖、玉米浆浓度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发酵能力达到40.6g·L-1,50L发酵罐的发酵能力可达70g·L-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缬氨酸 谷氨酸棒状杆菌 离子束 诱变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