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TF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多种单味中药对黄褐斑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倪晨宁 王小勇 +1 位作者 石海兰 沈肖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9期788-796,共9页
目的基于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探究多种单味中药对黄褐斑的作用机制。方法水煎法制备甘草、当归、赤芍药液。黑素细胞分为0、50、100、500、1000μg/mL及1000μg/mL+LY294002组,培... 目的基于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探究多种单味中药对黄褐斑的作用机制。方法水煎法制备甘草、当归、赤芍药液。黑素细胞分为0、50、100、500、1000μg/mL及1000μg/mL+LY294002组,培养基中加入相应浓度的中药药液与25 nmol LY294002,MTT法检测不同剂量药物细胞毒性,测定酪氨酸酶活性与黑色素含量,Western blot检测MITF、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水平。30只5周龄豚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甘草组、当归组、赤芍组,每组6只。中波紫外线照射建立黄褐斑模型,甘草组、当归组、赤芍组分别接受0.3 mg/kg甘草、当归、赤芍药液灌胃,对照组、模型组接受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持续4周。切取豚鼠背部造模处皮肤,测定黑色素含量,HE、Fontana-Masson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形态,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MITF、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水平。结果与各0μg/mL组比较,甘草、当归、赤芍1000μg/mL组细胞活力、酪氨酸酶活性、黑色素含量均明显降低[甘草:(66.82±9.65)%比100.00%,(65.07±5.13)%比100.00%,(55.56±3.17)%比100.00%;当归:(56.62±15.99)%比100.00%,(52.69±5.52)%比100.00%,(54.69±4.05)%比100.00%;赤芍:(77.51±7.33)%比100.00%,(67.60±10.66)%比100.00%,(61.80±12.89)%比100.00%;P<0.05],因此后续各中药均选用1000μg/mL剂量进行实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各0μg/mL组比较,甘草、当归、赤芍1000μg/mL组MITF表达水平降低[(0.28±0.04)比(0.99±0.08),(0.28±0.04)比(1.14±0.08),(0.43±0.09)比(0.84±0.13);P<0.05],p-PI3K、p-AKT、p-GSK3β表达水平升高[甘草:(1.08±0.07)比(0.61±0.07),(0.79±0.07)比(0.33±0.08),(0.78±0.06)比(0.41±0.06);当归:(1.38±0.07)比(1.01±0.07),(1.27±0.05)比(0.83±0.08),(0.78±0.06)比(0.39±0.06);赤芍:(0.83±0.12)比(0.41±0.07),(0.79±0.07)比(0.29±0.08),(0.82±0.04)比(0.31±0.06);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背部皮肤黑色素含量升高[(3060.21±431.62)%比100.00%,P<0.05],皮肤组织结构紊乱,黑色素沉积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甘草组、当归组、赤芍组豚鼠背部皮肤黑色素含量降低[(1820.34±385.08)%、(1181.43±347.24)%、(2229.87±554.25)%比(3060.21±431.62)%,P<0.05],皮肤组织结构较为完整,黑色素沉积减少。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ITF表达水平升高[(1.47±0.18)比(0.41±0.07),(2.71±0.17)比(1.00±0.05);P<0.05],p-PI3K、p-AKT、p-GSK3β表达水平降低[p-PI3K:(0.15±0.03)比(0.59±0.06),(0.64±0.06)比(1.00±0.05);p-AKT:(0.25±0.04)比(0.82±0.06),(0.73±0.09)比(1.00±0.05);p-GSK3β:(0.23±0.05)比(0.79±0.07),(0.56±0.09)比(1.00±0.05);P<0.05]。与模型组比较,甘草组、当归组、赤芍组MITF表达水平降低[(0.85±0.07)、(0.67±0.05)、(0.92±0.06)比(1.47±0.18),(1.79±0.15)、(1.51±0.13)、(1.94±0.12)比(2.71±0.17);P<0.05],p-PI3K、p-AKT、p-GSK3β表达水平升高[p-PI3K:(1.18±0.06)、(1.30±0.09)、(1.13±0.08)比(0.59±0.06),(1.57±0.12)、(1.70±0.12)、(1.50±0.08)比(1.00±0.05);p-AKT:(1.12±0.06)、(1.15±0.04)、(1.08±0.06)比(0.82±0.06),(1.68±0.14)、(1.79±0.10)、(1.49±0.12)比(1.00±0.05);p-GSK3β:(1.04±0.12)、(1.09±0.12)、(1.00±0.11)比(0.79±0.07),(1.81±0.14)、(1.96±0.09)、(1.67±0.15)比(1.00±0.05);P<0.05]。结论甘草、当归、赤芍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MITF表达,减少皮肤黑色素沉积,进而缓解黄褐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黄褐斑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甘草 当归 赤芍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单纯性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沈肖奋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1709-1710,共2页
过敏性紫癜是以白细胞核碎裂性血管炎为病理特点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分为皮肤型(即单纯性)、肾型、腹型、关节型和混合型5种,其中以皮肤型最为常见,且易复发。该病治疗方法较多,雷公藤多甙是常用治疗药物,但存在不良反应,其应用... 过敏性紫癜是以白细胞核碎裂性血管炎为病理特点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分为皮肤型(即单纯性)、肾型、腹型、关节型和混合型5种,其中以皮肤型最为常见,且易复发。该病治疗方法较多,雷公藤多甙是常用治疗药物,但存在不良反应,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我科采用雷公藤多甙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过敏性紫癜,不但疗效较好,还减少了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过敏性紫癜 复方甘草酸苷 雷公藤多甙 治疗方法 疗效观察 不良反应 细胞核碎裂 常见疾病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2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沈肖奋 朱敏荣 +1 位作者 倪忠根 俞志彬 《浙江中医杂志》 2015年第4期292-292,共1页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肤科常见病,病程慢性,临床典型皮疹为皮肤红褐色扁平隆起皮损,界限清晰,最大直径可达5mm。好发于面部、手背等处,亦可累及四肢。由于皮损累及面部,严重影响外观,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肤科常见病,病程慢性,临床典型皮疹为皮肤红褐色扁平隆起皮损,界限清晰,最大直径可达5mm。好发于面部、手背等处,亦可累及四肢。由于皮损累及面部,严重影响外观,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虽然某些皮损在患者免疫状态增强时可以自行缓解,但缓解时间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数年,且皮损易反复发作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疣 A 酸乳膏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五步复位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家正 吕立江 +5 位作者 韩笑 李景虎 杨超 朱永涛 张潮 沈肖奋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8期123-126,130,共5页
目的评价五步复位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入组的7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五步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疗... 目的评价五步复位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入组的7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五步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ODI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五步复位法能明显提高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更好改善腰椎功能,且方法简便验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五步复位法 推拿 气滞血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狼疮小鼠皮肤组织JAK1/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黄丹云 石海兰 +1 位作者 陈悦 沈肖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042-1046,1053,共6页
[目的]探讨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狼疮小鼠皮肤组织酪氨酸蛋白激酶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Janus kinase 1/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JAK1/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MRL/lpr小鼠随机分成... [目的]探讨解毒祛瘀滋肾方对MRL/lpr狼疮小鼠皮肤组织酪氨酸蛋白激酶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Janus kinase 1/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JAK1/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MRL/lpr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西药组(强的松组)和中药组(解毒祛瘀滋肾方组),另选10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中药组予0.5mg·mL^-1的解毒祛瘀滋肾方水煎剂灌胃,西药组予0.5mg·mL^-1的强的松片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予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各组均灌胃1次/d,连续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观察小鼠皮毛、活动等一般性状及浅表淋巴结大小,并采集小鼠血液、皮肤和肾脏等样本。以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皮损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JAK1/STAT3通路上游分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皮肤组织JAK/STAT信号通路中JAK1、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病理显示损伤明显,血清IL-6、IL-10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JAK1、STAT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小鼠皮肤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血清IL-6、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1),皮肤JAK1、STAT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血清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JAK1、STAT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祛瘀滋肾方能够降低MRL/lpr小鼠血清IL-6、IL-10含量,可抑制皮肤组织中JAK1、STAT3蛋白表达,提示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可能是解毒祛瘀滋肾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毒祛瘀滋肾方 JAK/STAT信号通路 MRL/LPR小鼠 皮肤病理损害 强的松 白介素-6 白介素-10
下载PDF
5例蕈样肉芽肿临床分析
6
作者 沈肖奋 嵇学仙 《浙江实用医学》 2011年第3期187-187,191,共2页
目的分析蕈样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蕈样肉芽肿(MF)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患者经皮肤靶向治疗及生物学治疗可以完全缓解。MF化疗效果较好,4例完全缓解,未出现严重的化疗毒副反应。... 目的分析蕈样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蕈样肉芽肿(MF)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患者经皮肤靶向治疗及生物学治疗可以完全缓解。MF化疗效果较好,4例完全缓解,未出现严重的化疗毒副反应。结论蕈样肉芽肿患者缺乏特征性表现,临床病理表现多样,组织病理诊断是必须的方法,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注意与其他良、恶性疾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临床 病理 治疗
下载PDF
头颈部上皮样血管瘤5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沈肖奋 嵇学仙 《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28-229,共2页
回顾性分析5例上皮样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3例为软组织的红色至暗红色半球形单个肿块,2例为多发结节。5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随访6个月-5年,其中1例多结节性病例复发,4例未见转移。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瘤 临床特征 病理学
原文传递
解毒祛瘀滋肾方对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减毒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黄丹云 陈悦 +1 位作者 石海兰 沈肖奋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4期593-595,652,共4页
目的观察联合服用解毒祛瘀滋肾方对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110例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解毒... 目的观察联合服用解毒祛瘀滋肾方对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110例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解毒祛瘀滋肾方辅助醋酸泼尼松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ANA、抗ds-DNA、IgA和IgG等抗体水平变化,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检测尿蛋白含量水平,评价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水平,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NA、抗ds-DNA、IgA和IgG含量[(1.74±0.18)、(0.99±0.10)、(1.45±0.12)、(8.57±0.74)m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2.15±0.21)、(1.32±0.16)、(1.78±0.14)、(11.57±1.02)mg/mL],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LEDAI评分和24小时尿蛋白含量[(4.57±0.36)分和(0.67±0.06)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5.18±0.49)分和(0.93±0.08)g],均P<0.05;研究组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83.33%),P=0.015;研究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11.63%)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33.33%),P=0.004。结论解毒祛瘀滋肾方辅助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在降低醋酸泼尼松维持给药剂量的基础上,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水平,并减少激素药物不良反应,具有增效减毒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毒祛瘀滋肾方 激素治疗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