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点
1
作者 林呈祥 胡培安 +1 位作者 乔中伟 沈茜刚 《肿瘤影像学》 202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目的:通过探讨儿童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PNET)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对此类少见疾病的认识及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并分析27例由病理学检查证实为pPNET的患儿的临床病... 目的:通过探讨儿童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PNET)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对此类少见疾病的认识及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并分析27例由病理学检查证实为pPNET的患儿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资料,比较分析不同起源pPNET患者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27例pPNET患者中,12例来源于骨组织,包括椎体3例,四肢骨3例,髂骨2例,下颌骨、颞骨、颧骨及眼眶各1例;15例源于软组织,包括腹盆腔3例,肾脏3例,胸部3例,下肢肌间隙2例,肾上腺、胰腺、腮腺及颈部各1例。本研究中起源于软组织的pPNET较起源于骨组织的病灶更大(7.9 vs 4.2,P<0.001)、Syn阳性率更高(80.0%vs 25.0%,P=0.007)、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5 vs 0,P=0.047)。在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上,91.7%的病灶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影,起源于骨组织的肿瘤则伴有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软组织起源的pPNET病灶内见钙化影;增强后所有肿块样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并伴不同程度的囊变影。骨组织起源的PNET患者在平扫图像上较软组织起源的PNET更易表现为边界不清(100.0%vs 58.3%,P=0.037)。9例起源于骨组织pPNET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均显示溶骨性骨质破坏和不规则软组织肿块,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结论:pPNET可累及身体的各个部位,若CT或MRI上表现为巨大、边界不清、伴有或不伴有骨质破坏的不均匀强化的侵袭性软组织肿块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圆细胞肿瘤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与核素骨扫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沈茜刚 周良平 +7 位作者 彭卫军 毛健 张灵 姚之丰 程竞仪 刘晓航 丁建辉 岳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7-196,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是一种可用于全身检查的MR成像技术,可以较好地显示淋巴结及骨骼系统病变,其成像效果与PET类似。本研究旨在探... 背景与目的: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是一种可用于全身检查的MR成像技术,可以较好地显示淋巴结及骨骼系统病变,其成像效果与PET类似。本研究旨在探讨DWIBS与核素骨扫描成像在骨转移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行DWIBS及核素骨扫描检查,比较两者检出骨转移的情况,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6例恶性肿瘤患者中,30例(共165处)发生骨转移,其中DWIBS检出26例(143处),核素骨扫描检出23例(132处),两者在检出骨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2,P=0.506)。DWIBS及核素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较为接近,分别为86.7%、96.3%、86.1%和76.7%、88.5%、72.2%;DWIBS诊断骨转移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高于核素骨扫描,分别为83.3%、55.6%和50.0%、30.0%。分析DWIBS和核素骨扫描检出骨转移的部位,两者的检出率分别为86.7%(143/165)、80.0%(132/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0,P=0.104);但DWIBS在检出骨盆及四肢长骨转移方面优于核素骨扫描,且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83和7.636,P=0.023和0.016)。结论:运用DWIBS扫描技术可有效检出骨转移性病灶,且与核素骨扫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望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骨转移 核素骨扫描
下载PDF
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与PET/CT在恶性肿瘤转移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沈茜刚 周良平 +5 位作者 彭卫军 毛健 张灵 顾雅佳 姚之丰 程竞仪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7-467,共11页
背景与目的: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是一种可用于全身检查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尤其可以较好的显示转移病灶、淋巴结及骨骼系统病变。该文旨在评价DW... 背景与目的: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是一种可用于全身检查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尤其可以较好的显示转移病灶、淋巴结及骨骼系统病变。该文旨在评价DWIBS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在恶性肿瘤转移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且有转移的患者行DWIBS扫描,并与PET/CT结果相对照,统计学采用χ2检验、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分析。结果:36例恶性肿瘤患者共有238个转移性病灶,其中DWIBS检出218个(91.6%,218/238),PET/CT检出209个(87.8%,209/238),且DWIBS和PET/CT同时检出200个转移性病灶,两者的一致率为88.7%(211/238),但两种检查在检出转移病灶数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3,P=0.157);Kappa检验两种检查的一致性程度尚可(P=0.000)。DWIBS和PET/CT在检出脑及骨转移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和0.031),但在检出淋巴结及肝脏转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9和1.000)。结论:DWIBS扫描技术可有效检出恶性肿瘤转移性病灶。与PET/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BS检出脑、骨转移较PET/CT敏感,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原发肿瘤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DWIBS作为筛查转移病灶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肿瘤 转移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MRI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沈茜刚 顾雅佳 钟国民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1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表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特点,并与乳腺X线摄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5例患...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表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特点,并与乳腺X线摄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5例患者共发现142个病灶,其中恶性病变64个,良性病变78个。乳腺良性病变的主要平扫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42个、等信号32个、高信号4个;T2WI呈低信号2个、等信号20个、高信号56个。恶性病变的主要平扫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48个、等信号14个、高信号2个;T2WI呈低信号1个、等信号13个、高信号50个。增强扫描:良性病变多为较均匀强化,以Ⅰ型(持续强化)曲线为主(56个);恶性病变强化多不均匀、以Ⅲ型曲线(廓清型)为主(47个)。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0.8%,优于平扫MRI(71.8%)和乳腺X线摄影(65.5%)。结论:MRI平扫加增强扫描是评价乳腺疾病的一种有效影像学方法,尤其是动态增强MRI更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房X线摄影术 乳腺疾病
下载PDF
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沈茜刚 周良平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1年第5期467-470,共4页
背景抑制扩散加权全身成像技术(DWIBS),是一种新研发的可用于全身检查的MR成像技术,尤其可清楚显示淋巴结及骨骼系统病变,且其成像效果与PET类似,故又有"类PET"之称。就DWIBS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DWIBS
下载PDF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评价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沈茜刚 周良平 +4 位作者 彭卫军 毛健 张灵 岳磊 李瑞敏 《上海医学影像》 2012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自带体部线圈在显示及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GE 1.5T Signa TwinSpeed with Excite超导型MRI扫描仪的自带体部线圈,对20例空芯针穿刺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行MRI横断位FSE T2加权成像,记录显像淋巴结的个数... 目的探讨自带体部线圈在显示及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GE 1.5T Signa TwinSpeed with Excite超导型MRI扫描仪的自带体部线圈,对20例空芯针穿刺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行MRI横断位FSE T2加权成像,记录显像淋巴结的个数及形状,测量其最大径和最小径,并与专用乳腺相控阵表面线圈MRI横断位FSE T2加权成像及病理结果比较。结果①20例乳腺癌患者中,17例病理证实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共35枚淋巴结,包括1例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②17例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设备自带体部线圈FSE T2WI序列扫描后腋窝均显示肿大淋巴结,共35枚,检出率为100.0%(35/35);而专用乳腺相控阵表面线圈T2WI扫描仅显示12枚肿大淋巴结(34.3%,12/35),两者在显示腋窝淋巴结方面有统计学差异(χ~2=34.255,P〈0.01)。③体部线圈T2WI序列扫描显示的35枚淋巴结中,平均最长径为20.6mm(10.6~50.7 mm),平均最短径为16.4 mm(9.3~28.6 mm);形状为球形20枚、椭圆形8枚和不规则形7枚。结论 1.5TMRI扫描仪设备自带体部线圈行横断位FSE T2WI序列可有效显示腋窝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汤伟 李瑞敏 +4 位作者 高毅 王奇峰 沈茜刚 顾雅佳 彭卫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7-495,共9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的出现对乳腺癌诊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收集201...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的出现对乳腺癌诊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且经临床或超声检查怀疑乳腺病变的2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B超、全屏数字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DBT和MRI检查。高年资影像医师双盲阅片,参照2013版BI-RADS分类标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并利用Z检验比较DBT与其他检查方法的统计学差异。结果:30例患者因图像不符合诊断要求而排除,剩余197例患者共发现205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73例,恶性病灶132例。B超、FFDM、DBT、DBT+FFDM和MRI基于BI-RADS分类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0 8、0.859 2、0.9167、0.919 8和0.935 4;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BT的AUC高于B超和FFD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B超相比,Z=7.36,P=0.006 7;与FFDM相比,Z=4.89,P=0.027 1);DBT与MRI、DBT+FFDM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RI相比,Z=0.02,P=0.900 2;与DBT+FFDM相比,Z=0.69,P=0.404 8)。结论:DBT较B超、FFDM能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并与MRI诊断效能相当。DBT作为乳腺X摄影新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全屏数字乳腺X线摄影 MRI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 超声成像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技术的辐射剂量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沈茜刚 顾雅佳 +4 位作者 郑晓静 吴坚 鲍文宪 肖勤 彭卫军 《肿瘤影像学》 2019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的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 gland dose,AGD)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7—9月临床可触及乳腺肿块于复旦大学附属肿...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的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 gland dose,AGD)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7—9月临床可触及乳腺肿块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患者共209例,其中100例入组DBT-HR模式行FFDM和DBT的大角度曝光,109例入组DBT-ST模式行FFDM和DBT的小角度曝光,比较DBT-HR与DBT-ST两种模式的AGD均值差异。结果:DBTHR模式组头尾位(cranio-caudal view,CC)、内外侧斜位(medial lateral oblique view,MLO)的DBT与FFDM的AG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BT-ST模式组CC、MLO的DBT与FFDM的AG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T-HR与DBT-ST模式CC、MLO的FFDM的AG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T的AG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DBT-ST模式时,DBT与FFDM的AG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DBT-HR模式时,DBT的AGD均值高于FFDM的AGD均值,但仍在规定的辐射剂量范围内,因此DBT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 断层摄影 乳腺X线摄影 平均腺体剂量
下载PDF
MR淋巴管造影显示VX2兔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被引量:5
9
作者 谭红娜 彭卫军 +5 位作者 杨犇龙 刘海泉 顾雅佳 李瑞敏 赵广垠 沈茜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钆剂增强的MR淋巴管造影(MR-LG)用于VX2兔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显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VX2肿瘤软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建立30只兔原位乳腺癌动物模型。实验兔在肿瘤接种前后共行2次MR-LG检查(包括对比剂注射前的STIR序列扫描)。... 目的:探讨钆剂增强的MR淋巴管造影(MR-LG)用于VX2兔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显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VX2肿瘤软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建立30只兔原位乳腺癌动物模型。实验兔在肿瘤接种前后共行2次MR-LG检查(包括对比剂注射前的STIR序列扫描)。图像3D重建后,淋巴管引流通路上距离原发肿瘤最近的淋巴结定义为SLN,且成像效果根据3D图像上有无淋巴结和淋巴管显像分成良好和较差两个等级;记录STIR序列扫描和MR-LG显示的所有淋巴结,并与前哨淋巴结病理对照。结果:80%(24/30)的荷瘤兔完成第二次MR-LC检查,良好3D图像为79.2%(19/24)。在MR-LG图像上,淋巴结信噪比(SNR)均高于其引流淋巴管和同层肌肉(P值均<0.05),SLN与n-SLN、引流淋巴管与同层肌肉之间的SNR无统计学差异。MR-LG图像上可清晰显示SLN和n-SLN(共26枚)的17只荷瘤兔,其STIR图像上共有28枚淋巴结,且两者淋巴结的大小无明显差异(t=0.124,P=0.902);其SLNB检查获得32枚淋巴结(SLN 18枚,n-SLN 14枚),且淋巴结大小与MR-LG图像上和STIR序列扫描所显示的淋巴结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钆剂增强MR-LG可较好地显像VX2兔乳腺癌SL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VX2肿瘤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淋巴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fMRI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汪晓红 彭卫军 +5 位作者 沈坤炜 唐峰 陈舒捷 毛健 钱敏 沈茜刚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1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1H-MRS)、扩散加权成像(DWI)和首过灌注成像(PWI)对早期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19例乳腺癌患者在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比较化疗前和2个疗程后病灶的1H-MRS,DWI和PWI表现,观察分析新辅助化疗疗效。所...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1H-MRS)、扩散加权成像(DWI)和首过灌注成像(PWI)对早期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19例乳腺癌患者在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比较化疗前和2个疗程后病灶的1H-MRS,DWI和PWI表现,观察分析新辅助化疗疗效。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乳腺癌在DWI上信号强度较高,ADCb=1000值较低[(1.12±0.03)×10-3mm2/s];17例化疗后缓解病例在治疗后ADC值升高[(1.29±0.05)×10-3mm2/s],肿瘤有缩小趋势。1H-MRS示乳腺癌组织可出现明显的胆碱复合峰(11/17);化疗后部分缓解病例(10/11),肿瘤内胆碱复合峰下降或消失。PWI示乳腺癌灶的负性灌注曲线表现为MR信号在短暂平台期后快速下降,较少或不出现信号强度恢复;新辅助化疗后肿瘤负性灌注曲线渐趋平缓。结论:1H-MRS、DWI和PWI均可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并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监测疗效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扩散加权成像 灌注成像 新辅助化疗 乳腺肿瘤
下载PDF
淋巴管造影评价兔乳腺前哨淋巴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红娜 彭卫军 +3 位作者 顾雅佳 李瑞敏 赵广垠 沈茜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造影评价肿瘤转移性及炎性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方法:采用VX2肿瘤组织块悬液和新鲜蛋黄乳胶皮下注射法制作VX2乳腺癌和炎性兔模型。CT/MR淋巴管造影(CT/MR-LG)图像上SLN是指自对比剂注射部位至腋窝方向上最先引流... 目的:探讨淋巴管造影评价肿瘤转移性及炎性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方法:采用VX2肿瘤组织块悬液和新鲜蛋黄乳胶皮下注射法制作VX2乳腺癌和炎性兔模型。CT/MR淋巴管造影(CT/MR-LG)图像上SLN是指自对比剂注射部位至腋窝方向上最先引流的淋巴结,其余淋巴结为n-SLN(n-SLN),与SLN活检(SLNB)对照。结果:①CT-LG中,荷瘤组SLN及n-SLN较炎症组的大,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淋巴结边缘出现充盈缺损在转移性SLN(2/2)多见。②MR-LG中,荷瘤组和炎症组SLN的大小及形状均无统计学差异;转移性SLN的长径大干非转移性的,且边缘环状高信号多出现在非转移性SLN中(2/10 vs 13/18),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③对照SLNB结果,荷瘤组和炎症组SLN均较SLNB获得的SLN小,但MR-LG中SLN的大小较SLNB获得的差别大,且在荷瘤组中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转移性及非转移性SLN在CT-LG及MR-LG图像上有一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淋巴管造影
下载PDF
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良平 彭卫军 +5 位作者 丁建辉 刘晓航 王朝夫 毛健 沈茜刚 钱敏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4期58-62,共5页
目的分析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21例,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15~78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6例既有MRI也有CT检查,15例仅有CT检查。观察其CT和... 目的分析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21例,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15~78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6例既有MRI也有CT检查,15例仅有CT检查。观察其CT和MRI表现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1例均为继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其中B细胞来源19例,T细胞来源2例;12例单侧、9例双侧。肿瘤最大径2cm~13cm,中位数6.5cm。肿瘤最大径≤5cm者12个中8个呈肾上腺肿大并保持其轮廓的表现;肿瘤最大径≥10cm者5个,呈长椭圆形3个,不规则形2个;MRI冠状位检查8个中6个呈三角形。与正常肌肉相比,CT平扫呈稍低密度10个、等密度12个;MR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0例28个有增强扫描,轻度强化24个,中度强化4个。肿瘤内部强化均匀者13个,稍不均匀者13个,不均匀者2个。7例8个伴有同侧肾脏的直接侵犯,其中4侧肿瘤最大径≥10cm,表现为肿瘤包绕肾上极、肾门或相邻的血管。结论继发性肾上腺淋巴瘤多为B细胞来源NHL,常表现为肾上腺区均质或稍不均质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肿瘤小者多保持肾上腺形态,肿瘤大者易包绕同侧肾脏和相邻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Bosniak分级在MRI诊断肾脏复杂囊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晓航 周良平 +1 位作者 彭卫军 沈茜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63-1267,共5页
目的:探讨Bosniak分级在MRI诊断肾脏复杂囊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4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复杂囊性病变,恶性28例,良性13例.观察其MRI表现,进行Bosniak分级.并与病理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恶性、良性两组分隔数量大于4的病变比例分别... 目的:探讨Bosniak分级在MRI诊断肾脏复杂囊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4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复杂囊性病变,恶性28例,良性13例.观察其MRI表现,进行Bosniak分级.并与病理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恶性、良性两组分隔数量大于4的病变比例分别为67.9%和2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恶性组中囊壁或分隔增厚的病变中88.2%可见不规则增厚,明显高于良性组的28.6%(P=0.009).9例病变实性成分大于25%,6例有假包膜征象,病理证实均为恶性.恶性、良性组中病变有明显强化分别占85.7%扣2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强化征象诊断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82.6%、76.9%和82.9%.恶性组Ⅱ~Ⅳ级病变和Ⅱ~ⅡF级病变比例分别为89.3%和10.7%,良性组为30.8%和69.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增强仍是MRI Bosniak分级和良性鉴别的最可靠征象,囊壁和分隔的增厚、实性成分比、分隔数量及假包膜等征象也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囊肿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的影像组学对乳腺癌分子分型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佳蔚 姜婷婷 +7 位作者 汤振伟 简嘉豪 范明 沈茜刚 厉力华 顾雅佳 彭卫军 尤超 《肿瘤影像学》 2023年第1期12-19,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的影像组学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9年1月—2020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DBT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380例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的影像组学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9年1月—2020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DBT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380例患者资料,每例患者DBT影像包含头尾(craniocaudal,CC)位和内外斜(mediolateral oblique,MLO)位。通过提取380例基于DBT的病灶全瘤组学特征,经降维、筛选后,将保留的特征分别放入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及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3个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3种模型对乳腺癌4种分子分型的预测效能。结果: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80例病灶中,Luminal A型72例,Luminal B型175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过表达型54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79例。3种不同的算法模型均可有效鉴别乳腺癌分子分型,其中RF模型表现效果整体较好,在测试集中通过二分法预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TNB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2、0.71、0.70和0.71。DBT组学特征中,熵及与熵相关特征、形态特征与乳腺癌分子分型有关。结论:基于DBT的影像组学模型可较好预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其中表征异质性与形态的影像组学特征有助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影像组学 分子分型 预测
下载PDF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的辐射剂量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沈茜刚 周良平 +6 位作者 郑晓静 吴坚 谢丽 李瑞敏 肖勤 顾雅佳 彭卫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40-945,共6页
背景与目的: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ontrast-enhanced spectral mammography,CESM)是近几年推出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基于常规乳腺X线摄影的一项检查技术。该研究通过对低能图与CESM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平均腺体剂量进行比较,对CESM检查... 背景与目的: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ontrast-enhanced spectral mammography,CESM)是近几年推出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基于常规乳腺X线摄影的一项检查技术。该研究通过对低能图与CESM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平均腺体剂量进行比较,对CESM检查方法的辐射剂量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43例临床可触及乳腺肿块的患者,根据腺体类型进行分类,其中脂肪型(a)7例,散在纤维腺体型(b)31例,不均匀致密型(c)76例,极度致密型(d)29例;根据病变部位进行分类,其中右侧乳腺肿块70例,左侧乳腺肿块64例,双侧乳腺肿块9例;年龄分布小于40岁有27例,41~50岁有51例,51~60岁有50例,61~70岁有15例。对患者进行划分,比较各腺体类型、健侧或患侧乳腺及不同年龄段的低能图与CESM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平均腺体剂量。结果:共计143例患者,CESM检查的AGD较低能图的AGD高26.2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乳腺腺体类型的CESM和低能图曝光剂量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CESM和低能图的曝光剂量组间比较时,a、b、c和d型腺体类型的AGD分别增加了26.05%、25.92%、26.82%和24.93%,可见c型腺体的AGD增幅最大,d型腺体的AGD增幅最少(P<0.05)。CESM检查时患侧乳腺的AGD较健侧乳腺的AGD高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中CESM和低能图的AGD值组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个患者数较多的年龄段41~50岁、51~60岁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SM影像检查方法的辐射剂量略高于低能图,不同乳腺腺体类型、病变部位及年龄段之间均有差异,但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技术,临床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 平均腺体剂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乳腺X线摄影辐射剂量、乳腺密度及体成分三者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沈茜刚 顾雅佳 +5 位作者 郑晓静 陈超 李瑞敏 肖勤 周良平 彭卫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55-761,共7页
背景与目的: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不仅是乳腺的常规检查项目,而且是国内外公认的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乳腺组织对X线较敏感,受到电离辐射会有致癌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FFDM的辐射剂量、乳... 背景与目的: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不仅是乳腺的常规检查项目,而且是国内外公认的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乳腺组织对X线较敏感,受到电离辐射会有致癌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FFDM的辐射剂量、乳腺密度及体成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104例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同时进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和骨密度检查的乳腺癌患者,收集乳腺密度、压迫厚度、辐射剂量和图像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等乳腺影像相关数据。同时记录患者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表面积、脊柱和大腿肌肉百分比,分析两种投照体位下各型乳腺密度的管电流、管电压、辐射剂量、压迫厚度及SNR情况,并分析各型乳腺密度与体质量、BMI、脊柱和大腿肌肉百分比及主观图像质量情况,进一步分析各项体格指标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结果:104例受检者中,乳腺密度a型17例、b型31例、c型40例和d型16例。各型乳腺密度组头尾位(carnio-caudal view,CC)的管电流、管电压及SNR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乳腺密度c型的SNR为3.75±0.96,明显低于乳腺密度a型的5.21±1.36、乳腺密度b型的4.81±1.09及乳腺密度d型的4.71±1.34。各型乳腺密度组内外侧斜位(medial lateral oblique view,MLO)的管电压及压迫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密度c型的SNR同样为各型密度中最低。各型乳腺密度的体格指标,包括体质量、体表面积、BMI、脊柱和大腿肌肉百分比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乳腺密度的增加,体质量、体表面积、BMI呈递减趋势,脊柱和大腿肌肉百分比呈递增趋势。相关性分析可见CC位的辐射剂量与腿部肌肉百分比的相关程度最高,呈中度负相关(r=-0.311);MLO位的辐射剂量与BMI的相关程度最高(r=0.492),其次为与腿部肌肉百分比(r=-0.418),均呈中度相关。结论:乳腺密度c型的辐射剂量最高、SNR最低,图像质量较低,同时腿部肌肉百分比与乳腺密度及辐射剂量关系密切,为今后辐射防护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摄影 肌肉百分比 辐射剂量 乳腺密度 体质量指数 信噪比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技术中大、小角度曝光的辐射剂量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沈茜刚 彭卫军 +5 位作者 顾雅佳 鲍文宪 郑晓静 吴坚 姜婷婷 肖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94-500,共7页
背景与目的: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技术(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是近几年推出的一项用于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技术,可较好地显示乳腺病灶,对乳腺病变的检出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们多集中于大或小角度曝光的辐射剂量研究,而有... 背景与目的: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技术(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是近几年推出的一项用于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技术,可较好地显示乳腺病灶,对乳腺病变的检出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们多集中于大或小角度曝光的辐射剂量研究,而有关大、小角度曝光辐射剂量有何差异的研究报道较少。对DBT中采用大、小角度曝光的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了解DBT检查时运用不同曝光角度在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异。方法:2016年7月—2016年9月,收集临床可触及乳腺肿块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患者共209例,100例入组DBT-HR模式行常规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和DBT的大角度摄影、109例入组DBT-ST模式行常规FFDM和DBT的小角度摄影。分别比较两种曝光角度的辐射剂量差异,并对不同乳腺腺体类型、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摄影体位的辐射剂量差异进行比较。结果:DBT检查时采用HR模式的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 gland dose,AGD)均值2.76 mGy较ST模式的AGD均值1.37 mGy高出5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T检查下对不同乳腺腺体类型比较时,HR模式的AG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模式的AG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模式进行组间比较时,HR模式b、c、d三种腺体类型的AGD值分别增加了50.16%、51.20%和45.19%,并可见c型腺体的AGD增幅最大,d型腺体的AGD增幅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比较时,两种模式的AG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模式的AGD值进行组间比较时,HR模式5组年龄段的AGD值分别增加了52.17%、50.53%、45.56%、51.54%和49.04%,并可见≤40岁年龄段患者的AGD值增幅最大,51~60岁年龄段患者的AGD值增幅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尾(cranio-caudal,CC)位和内外侧斜(medial-lateral oblique,MLO)位不同压迫厚度的断层辐射剂量比较时,两种模式的AGD差异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模式的AGD值进行组间比较时,HR模式5组不同压迫厚度的AGD值在CC位分别增加了37.07%、47.94%、53.09%、50.06%和49.79%;在MLO位分别增加了35.15%、46.24%、53.26%、49.14%和48.04%;且2种体位均显示压迫厚度40~49 mm组的AGD值增幅最大,压迫厚度≤29 mm组的AGD值增幅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检查时采用大或小角度曝光的辐射剂量是有差异的,且不同乳腺腺体类型、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不同摄影体位的辐射剂量均有差异,但仍在规定的辐射剂量值范围内,所以DBT检查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临床可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技术 乳腺X线摄影 辐射剂量 腺体类型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腋窝转移性淋巴结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沈茜刚 周良平 +4 位作者 彭卫军 张灵 毛健 岳磊 刘晓航 《肿瘤影像学》 2013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评价乳腺癌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下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范围。方法应用1.5T MRI自带体部线圈对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18例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行...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评价乳腺癌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下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范围。方法应用1.5T MRI自带体部线圈对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18例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行多b值DWI扫描,进行后处理,记录ADC值,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并测量其大小。所有淋巴结均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8例乳腺癌患者共31枚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除2枚b值=2 000 s/mm2时未获得ADC图(短径分别为9.3 mm和9.9 mm)外,其余均成功获得ADC图。当b值分别为500、800、1 000、1 500和2 000 s/mm2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DC均值依次为(1.18±0.30)×10-3mm2/s、(0.95±0.27)×10-3mm2/s、(0.79±0.27)×10-3mm2/s、(0.61±0.25)×10-3 mm2/s和(0.52±0.17)×10-3 mm2/s;95%可信区间依次为(1.02~1.33)×10-3 mm2/s、(0.81~1.09)×10-3 mm2/s、(0.65~0.92)×10-3 mm2/s、(0.49~0.74)×10-3 mm2/s和(0.43~0.61)×10-3 mm2/s。在31枚腋窝转移性淋巴结中,形状为球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者分别为18枚(58.1%,18/31),7枚(22.6%,7/31)和6枚(19.4%,6/31);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均值为15.2 mm(9.3~28.1 mm)。结论 DWI可有效显示腋窝转移性淋巴结,有助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术前评估乳腺癌肿块大小的效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汤伟 杨孟 +4 位作者 高毅 王奇峰 沈茜刚 顾雅佳 彭卫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3-818,共6页
背景与目的: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的大规模使用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但对于致密型乳腺患者,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减低。本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 背景与目的: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的大规模使用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但对于致密型乳腺患者,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减低。本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术前评估乳腺癌肿块大小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的13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FFDM、DB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选取每种检查均可测量最大径的肿块纳入本研究。由3名高年资放射诊断科医师分别测量可见肿块最大径,利用方差分析比较DBT、超声、FFDM及MRI与术后大体标本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种检查与大体标本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并应用配对t检验评价DBT术前评估肿块大小的能力。结果:136例患者共发现140枚肿块,排除26例患者选择先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最后纳入研究的为114枚肿块。DBT及MRI测得肿瘤最大径与病理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FDM和超声与病理测量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FFDM相比:t=3.30,P=0.013 4;与超声相比:t=2.58,P=0.021 5)。DBT(r=0.81)、MRI测量值(r=0.84)与病理测量值的相关性显著高于超声(r=0.68)和FFDM组(r=0.69)。结论:DBT术前评估乳腺癌肿块大小的能力显著优于超声和FFDM,与MRI相似;DBT作为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在乳腺癌术前分期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磁共振成像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 超声成像
下载PDF
乳腺X线摄影影像学特征与21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分的相关性影像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阳 刘伟 +3 位作者 李瑞敏 王奇峰 沈茜刚 汤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05-511,共7页
背景与目的:21基因检测虽然已被许多临床指南推荐用于指导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决策选择,但由于有创性、价格昂贵、无法全面反映肿瘤异质性及整体情况等原因尚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乳腺X线摄影常规用于检测乳腺病灶、评估病灶良恶性和评... 背景与目的:21基因检测虽然已被许多临床指南推荐用于指导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决策选择,但由于有创性、价格昂贵、无法全面反映肿瘤异质性及整体情况等原因尚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乳腺X线摄影常规用于检测乳腺病灶、评估病灶良恶性和评估疗效等方面,有关乳腺X线摄影是否可以预测化疗受益情况的研究十分有限。探究乳腺X线摄影影像学特征与Oncotype DX 21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分(recurrence score,R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乳腺X线摄影及21基因检测的529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摄影图像和临床资料。根据2013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标准对入组患者乳腺X线摄影图像进行分析和收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乳腺X线摄影影像学特征与RS的相关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评估有意义的乳腺X线摄影影像学特征附加作用。结果:乳腺X线摄影钙化分布和肿块边缘与RS显著相关(P<0.001和P=0.005)。区域钙化分布的平均RS为39.9,明显高于段样分布和集群分布(分别为24.4和31.8)。边缘清楚肿块的患者平均RS为17.4,明显低于其他肿块边缘的患者(27.6)。将钙化分布和肿块边缘加入包括病理学因素在内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时,肿块边缘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模型R^2从0.170增加到0.193。结论:乳腺X线摄影影像学特征对预测乳腺癌患者长期复发风险和指导化疗决策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X线摄影 21基因检测 复发风险评分 影像基因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