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知识图谱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热点分析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沈萍霞 李林活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8-106,共9页
自《“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发布以来,学术界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讨论日益深入。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基础,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描绘出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知识... 自《“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发布以来,学术界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讨论日益深入。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基础,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描绘出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知识结构的图谱。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明确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议题,包括其内涵解析、动因勘探、问题诊断以及路径绘制。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研究视野亟须扩大,主题尚需细化,方法论的融合与创新有待加强。面向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定量与定性的统筹、国内外视角的交融以及跨学科的深度融合,以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理论的深化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知识图谱 教育创新 研究热点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 被引量:9
2
作者 冯运 沈萍霞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3期9-18,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教育家精神是教师队伍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热爱国家与热爱教育事业的统一、道德修养与行业操守的统一、教育智慧与教学艺术的统一、追求卓越与开拓创新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教育家精神是教师队伍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热爱国家与热爱教育事业的统一、道德修养与行业操守的统一、教育智慧与教学艺术的统一、追求卓越与开拓创新的统一、教育情感与教育情结的统一、教育视野与教育格局的统一。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具有划时代意义,有助于丰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与精神支撑,凝聚教师队伍精神内核,发挥教育家精神的辐射作用,促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育教育家精神符合强国强教的需要,应通过明确培育目标把握培育的正确方向、构建培育格局打造立体化的培育体系、探索培育策略运用科学的培育方法、实施培育监测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等途径,形成“目的—培育—评价—再培育”的良性培育机制,用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师的修为与精气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 教育家精神 教师精神 师德师风
下载PDF
教师数字素养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培育路径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卓燃 沈萍霞 《教师教育论坛》 2024年第3期24-30,共7页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亟待提升。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具有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变革、打造个性化创新智慧课堂、赋能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等多重价值。然而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过程中,面临着教师数字基础薄弱、数字能力不高...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亟待提升。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具有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变革、打造个性化创新智慧课堂、赋能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等多重价值。然而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过程中,面临着教师数字基础薄弱、数字能力不高、数字特质式微等现实困境。为应对教师数字素养面临的现实挑战,要从三方面着力供能。首先,应从外部供给有效资源,提升教师数字化基础。其次,深度融合数字教学,助推教师共同体发展。最后,内部赋能主体意愿,塑造教师数字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数字素养 教育数字化 数字基础 数字能力 数字特质
下载PDF
大数据赋能教育实习评价的现实困境、技术逻辑与发展进路 被引量:4
4
作者 沈萍霞 冯运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第20期14-20,共7页
教育实习评价是教育实习中的关键环节,对师范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实习评价存在数据游离性,评价数据失真;评价结果性突出,过程性关注不足;评价终结化明显,反馈指导性缺乏等现实困境。可以以数据为基石,重视评价数... 教育实习评价是教育实习中的关键环节,对师范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实习评价存在数据游离性,评价数据失真;评价结果性突出,过程性关注不足;评价终结化明显,反馈指导性缺乏等现实困境。可以以数据为基石,重视评价数据的基础性逻辑;以过程为切入,建设规律性的评价程序的算法逻辑;以平台为驱动,输出透明性的评价结果的算力逻辑这三条技术逻辑,构建人机双线并行式教育实习评价模式。基于上述理论,本文提出数据筑基,坚持育人性评价方向;算法促析,构建过程化规律程序;算力透果,搭建全景式反馈平台等路径来促进教育实习评价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赋能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评价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本科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需求调查及培训改进策略——以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沈萍霞 《中国成人教育》 2019年第8期39-42,共4页
培训是否契合对象的需求是影响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西北地区为例,对本科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动因、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培训时间等多维度需求进行调研,针对目前培训中普遍存在的内容泛化、针对性不强、... 培训是否契合对象的需求是影响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西北地区为例,对本科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动因、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培训时间等多维度需求进行调研,针对目前培训中普遍存在的内容泛化、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动力不足等问题,以调研结果为基础,从培训目标、内容、形式、师资、评估等多方面改进入手,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确保培训实效,使新入职教师尽快转变为一名合格的高校青年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新入职教师 教师培训
下载PDF
论专业发展取向的县域校长交流轮岗 被引量:3
6
作者 沈萍霞 《教育评论》 2019年第5期104-108,共5页
校长专业发展是县域校长交流轮岗的动力源,专业发展取向的县域校长交流轮岗有利于提高交流轮岗成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文章基于校长专业发展的交流轮岗制度,对交流对象、交流范围、交流比率、交流期限和交流方式等核心要素进行分析,提... 校长专业发展是县域校长交流轮岗的动力源,专业发展取向的县域校长交流轮岗有利于提高交流轮岗成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文章基于校长专业发展的交流轮岗制度,对交流对象、交流范围、交流比率、交流期限和交流方式等核心要素进行分析,提出只有对各要素进行通盘考虑,并做出科学有效的设计,才能真正通过交流轮岗助推校长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轮岗 校长专业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
下载PDF
人文关怀理念下的高校德育走向 被引量:1
7
作者 沈萍霞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6期208-210,217,共4页
德育所关注的是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生意义、人生理想等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本质性、终极性的问题,其核心价值是人文关怀价值。德育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就是要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展人,促使人的道德完善。高校德育... 德育所关注的是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生意义、人生理想等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本质性、终极性的问题,其核心价值是人文关怀价值。德育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就是要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展人,促使人的道德完善。高校德育只有从"无人化"德育向人性化德育、从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从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变,才能体现人文关怀精神的本质内涵与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德育 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孟子德育思想的人性基础解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沈萍霞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1期184-186,共3页
关于道德的人性根源一直是困扰中国道德教育的重要问题。孟子在性善论视域中寻找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并以"道性善"为德育实施的基础,提出德育的目标及途径。不论是"道性善",还是通过"内求外修"的方式培养... 关于道德的人性根源一直是困扰中国道德教育的重要问题。孟子在性善论视域中寻找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并以"道性善"为德育实施的基础,提出德育的目标及途径。不论是"道性善",还是通过"内求外修"的方式培养"尧舜"式的君子,都是以性善论为基础展开的。挖掘孟子德育思想深处的人性基础,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道德教育的本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论 人性基础 内求外修 德育
下载PDF
论教师权威的必要性 被引量:3
9
作者 沈萍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4期1-3,共3页
教师权威是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产生的一种影响力,它是一种重要的、积极的、综合性的力量,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权威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根基,它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亦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教师权威是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产生的一种影响力,它是一种重要的、积极的、综合性的力量,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权威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根基,它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亦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教育中如果缺少教师权威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目标是难以达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权威 必要性 学生 师生关系
下载PDF
“国培计划”再启航:“十四五”国培变化解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萍霞 蔺艳娥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2年第2期1-4,共4页
2021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明确“十四五”期间“国培计划”实施思路、支持方向、工作重点,这是继“国培计划”实施十余年后,对“十四五”期间国培工作的总体规划和五... 2021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明确“十四五”期间“国培计划”实施思路、支持方向、工作重点,这是继“国培计划”实施十余年后,对“十四五”期间国培工作的总体规划和五年部署。与过去年度通知相比,“国培计划”无论从培训周期、基本思路、项目设置、支持重点、培训内容、指导方案还是培训机制都发生重要变化,梳理和分析其变化,有利于领会和把握政策变化要旨,更好开展培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培计划 教师培训政策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性教育及其实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萍霞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7年第3期11-13,共3页
主体性是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主体性成为现实性要靠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中主体性教育的实现需要多种途径:创设主体性教育实现的客观条件;尊重... 主体性是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主体性成为现实性要靠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中主体性教育的实现需要多种途径:创设主体性教育实现的客观条件;尊重学生主体,师生平等交往;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倡导内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主体性教育 教师 学生
下载PDF
论文化机制视角下的校长交流轮岗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萍霞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3期30-33,共4页
文化机制是校长交流轮岗的重要机制。在交流轮岗中,校长的文化特质与交流学校的文化互相影响,相互交融并产生作用。同时,校长轮岗打破文化的稳定性,带来文化的变迁。轮岗校长到了新校,面临着文化差异、文化冲突及文化霸权等一系列文化... 文化机制是校长交流轮岗的重要机制。在交流轮岗中,校长的文化特质与交流学校的文化互相影响,相互交融并产生作用。同时,校长轮岗打破文化的稳定性,带来文化的变迁。轮岗校长到了新校,面临着文化差异、文化冲突及文化霸权等一系列文化困境。校长只有清醒认识文化差异,正确看待文化冲突,彻底摒弃文化霸权,积极寻求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学校新的"文化名片",提升学校文化层次,才能使校长交流轮岗最大程度上带动学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长 义务教育 交流轮岗 文化机制
下载PDF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索 被引量:9
13
作者 沈萍霞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8年第8期63-67,共5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要内容。在学生核心素养的转化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亦面临着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去情境教学&qu...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要内容。在学生核心素养的转化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亦面临着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去情境教学"向"情境教学"转变的一系列挑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真正落地,必须通过研制统一的教师核心素养标准、建立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加大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以及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等路径,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并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 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留住教师的“权威”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萍霞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CSSCI 2011年第12期66-68,共3页
信息技术课上,教师的权威经常受到挑战。我们首先来倾听一下几位信息技术教师的故事和心声。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师 权威 信息技术课 心声
下载PDF
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透视
15
作者 沈萍霞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6-87,共2页
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在探讨之中出现一些对二者关系的模糊认识。考试并不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界线,考试与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素质教育规定着考试改革的方向,科学合理的考试又反过来会促进素质教育... 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在探讨之中出现一些对二者关系的模糊认识。考试并不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界线,考试与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素质教育规定着考试改革的方向,科学合理的考试又反过来会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有利于科学的考试改革,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下载PDF
清末民初留美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16
作者 沈萍霞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0-32,53,共4页
清末民初,形成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次留美教育高潮,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留美教育在制度、专业、形式和生源等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的特点,而且这个时期的留美教育在我国的文化教育、科技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介绍本时期留... 清末民初,形成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次留美教育高潮,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留美教育在制度、专业、形式和生源等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的特点,而且这个时期的留美教育在我国的文化教育、科技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介绍本时期留美教育的进程,阐述了留美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留美教育 特点 影响
下载PDF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17
作者 沈萍霞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21年第8期78-82,共5页
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是劳动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和核心要素。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按照思想性和专业性相统一、专兼结合、研训一体的建设原则,针对目前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学习意愿不强,地位尴尬,考评不到位等问题,... 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是劳动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和核心要素。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按照思想性和专业性相统一、专兼结合、研训一体的建设原则,针对目前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学习意愿不强,地位尴尬,考评不到位等问题,积极探索实践路径。通过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打造教师教育共同体,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监管体系等措施,有效破解教师队伍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教育 教师队伍
下载PDF
赋权增能视角下教师培训协作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被引量:2
18
作者 路秀艳 沈萍霞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21期45-48,共4页
建立教师培训协作共同体是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途径,但是在构建过程中存在教育部门统筹全局不足,学校职能流于形式,培训机构与各方沟通不畅,教师自主选择权被忽视等问题。借助赋权增能理论,探寻其对构建教师培训协作共同体的运作机理,通... 建立教师培训协作共同体是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途径,但是在构建过程中存在教育部门统筹全局不足,学校职能流于形式,培训机构与各方沟通不畅,教师自主选择权被忽视等问题。借助赋权增能理论,探寻其对构建教师培训协作共同体的运作机理,通过赋予教育部门统筹领导权,赋予学校组织调配权,赋予培训机构自主决策权,赋予教师自主选择权等,为构建教师培训协作共同体提供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权增能 教师培训 协作共同体
下载PDF
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的实践困境与纾解路径
19
作者 路秀艳 沈萍霞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第13期69-74,共6页
乡村教师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重要一环,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是乡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核心支柱,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就是对实现该目标的呼应。但现行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存在物质奖励空洞、精神激励泛化和配套制度缺位等实践困境。结合... 乡村教师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重要一环,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是乡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核心支柱,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就是对实现该目标的呼应。但现行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存在物质奖励空洞、精神激励泛化和配套制度缺位等实践困境。结合教育关怀理论,寻求其在物质关怀、精神关怀和价值实现方面的纰漏之处,提出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要通过增强物质关怀,提振精神关怀和肯定价值实现,来夯实制度实施的根基,强化发展动力,坚守教育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关怀 乡村教师 荣誉制度 实践困境
下载PDF
提质增效:认知学徒制模式下乡村教师培训的创新
20
作者 刘卓燃 沈萍霞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第8期61-67,共7页
乡村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奠基石,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引路人。乡村教师培训是助推乡村教育振兴的有力手段。当下乡村教师培训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培训效果上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乡村教师发展。引入认知学徒制模式,基于... 乡村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奠基石,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引路人。乡村教师培训是助推乡村教育振兴的有力手段。当下乡村教师培训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培训效果上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乡村教师发展。引入认知学徒制模式,基于传统学徒制思想以及学校教育强调认知能力的特点,为乡村教师培训从内容、方法、序列和社会性打开全新培训理念,让乡村教师在实践共同体中以主体角色参与教师培训。认知学徒制模式助力乡村教师培训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培训 认知学徒制 实践共同体 提质增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