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高等教育如何治理
1
作者 沈蕾娜 《留学》 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
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各州对高等教育的治理结构各不相同。同时,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庞大、类型多样。2020—2021年度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共有6063所高校,其中,公立高校占31.7%,私立非营利性高校占29.8%,私立营利性高校占38.5%。因此,美国高... 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各州对高等教育的治理结构各不相同。同时,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庞大、类型多样。2020—2021年度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共有6063所高校,其中,公立高校占31.7%,私立非营利性高校占29.8%,私立营利性高校占38.5%。因此,美国高等教育治理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高等教育 公立高校 联邦制国家 高等教育治理 高等教育机构 数据显示 治理结构 营利性高校
下载PDF
从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境遇看教育创新困境 被引量:2
2
作者 沈蕾娜 孟照海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19,共4页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由于教育制度供给不足和内部合法性危机而引发的一场教育创新。然而在创新过程中,高考选拔制度所形成的刚性"制度丛"限定了变革者的路径选择,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制度期待也使得校长不敢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由于教育制度供给不足和内部合法性危机而引发的一场教育创新。然而在创新过程中,高考选拔制度所形成的刚性"制度丛"限定了变革者的路径选择,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制度期待也使得校长不敢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同时,校长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认知使他们只能象征性地采纳创新。因此,只有鼓励变革者迈入具有风险的创新领域,并逐步实现创新的合法化,才能最终实现变革的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高考选拔制度 教育创新
下载PDF
高等教育改革中制度移植的“陷阱”——以德国引进教师绩效薪酬制和博士生课程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沈蕾娜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88,共4页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美国的高等教育视为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德国也不例外,在2004年进行了高等教育改革,引入了教师绩效薪酬制和博士生课程。但是,德国和美国具有不同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只是孤立地移植某种制度,往往会产生一些不...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美国的高等教育视为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德国也不例外,在2004年进行了高等教育改革,引入了教师绩效薪酬制和博士生课程。但是,德国和美国具有不同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只是孤立地移植某种制度,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对于任何国家而言,改革的方式并不是一味地互相趋同,简单地移植已经取得成功的制度,而是要从制度所依存的环境出发,实现本土环境和外来制度之间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移植 绩效薪酬 博士生课程 高等教育改革 德国
下载PDF
互惠与正义:大学与城市协同发展的空间逻辑——以英国大伦敦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沈蕾娜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8-95,共8页
大学与城市都是全球、区域和本地维度交织的空间。作为不同属性的社会组织形式,二者既有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层面的相互嵌入,又有精神空间层面的相互疏离。英国大伦敦区高等教育与城市的协同发展,既体现在工业之都、金融之都和知识之都... 大学与城市都是全球、区域和本地维度交织的空间。作为不同属性的社会组织形式,二者既有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层面的相互嵌入,又有精神空间层面的相互疏离。英国大伦敦区高等教育与城市的协同发展,既体现在工业之都、金融之都和知识之都的城市转型中高等教育形式、类型和体系的创新发展,又体现在追求经济层面互惠互利和城市发展空间正义中高等教育职能和机制的拓展。国家和地区层面的政策推动以及高校层面的合作机制促进大伦敦区高校与城市形成深度融合的协同共生关系。在城市与大学的发展中,既要重视互惠互利关系,又要强调空间正义导向,发挥大学在城市空间生产中的基础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城市 协同发展 空间
下载PDF
项目导向型跨学科组织运行模式探究——以英国阿兰图灵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沈蕾娜 邹丽丽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1,共5页
跨学科组织模式的创新发展,既是促进知识创新突破的必要途径,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项目导向型跨学科组织,能够在既定的资源约束下实现管理绩效和收益最大化,注重整体系统的资源节约与绩效实现,适用于知识创新活动。以阿兰&#... 跨学科组织模式的创新发展,既是促进知识创新突破的必要途径,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项目导向型跨学科组织,能够在既定的资源约束下实现管理绩效和收益最大化,注重整体系统的资源节约与绩效实现,适用于知识创新活动。以阿兰·图灵研究所为代表的项目导向型跨学科组织,通过项目卷入机制,发挥其在科研创新领域的重要职能,通过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项目、组织个体、组织团队与组织管理的因素协调,具备组织结构柔性、项目运营灵活、团队管理创新、业务构成综合的显著优势,对国内大学通过跨学科组织建设促进知识创新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组织 项目导向型组织理论 阿兰·图灵研究所
下载PDF
区域创新网络视角下德国大学跨学科合作的路径、特征与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沈蕾娜 邹丽丽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3-68,共6页
在“卓越集群”项目的推动下,德国大学通过跨学科合作打开了高等教育创新建设的新局面,从校内至校外建立起了系统的创新网络,形成了多元协同合作、内外联合发力、客观评估保障的协调发展局面。通过借鉴德国高等教育跨学科合作的成功经验... 在“卓越集群”项目的推动下,德国大学通过跨学科合作打开了高等教育创新建设的新局面,从校内至校外建立起了系统的创新网络,形成了多元协同合作、内外联合发力、客观评估保障的协调发展局面。通过借鉴德国高等教育跨学科合作的成功经验,国内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要通过追求跨学科创新突破、建设项目型跨学科组织、完善跨学科合作机制构建起本土的跨学科合作创新网络,在“双一流”建设上寻求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合作 德国大学 区域创新网络
下载PDF
澳大利亚:更少的澳洲本地人进入大学
7
作者 沈蕾娜 《基础教育参考》 2005年第12期20-20,共1页
澳大利亚《澳洲人报》2005年6月1目报道;当海外学生的入学档案送人澳洲的大学时,本国学生入学人数再一次下降。去年澳洲公民进入大学的人数下降了3000名。和2003年的大学入学数相比.本国学生也下降了5809名。
关键词 澳大利亚 澳洲人 大学 海外学生 入学 下降 本国
下载PDF
战后美国K-12教育财政政策的演进——投入与成绩的悖论 被引量:2
8
作者 孟照海 沈蕾娜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67,共5页
二战后,美国联邦和州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以期提高学生成绩,然而教育政策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因而改革收效甚微。就美国基础教育(K-12)来说,一方面教育经费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学生成绩却逐步下滑,造成了投入与成绩之间的悖论。究其原... 二战后,美国联邦和州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以期提高学生成绩,然而教育政策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因而改革收效甚微。就美国基础教育(K-12)来说,一方面教育经费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学生成绩却逐步下滑,造成了投入与成绩之间的悖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针对财政公平和"充分"(adequacy)的司法诉讼分散了改革的努力,同时,教育组织和美国教育体制的特征也影响了教育投入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财政政策 教育体制 公平 充分
下载PDF
教育创新为何会失败:基于要素和过程的分析
9
作者 孟照海 沈蕾娜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2年第1期21-36,共16页
教育创新是将新的教育观念、制度和做法引入日常教育活动,以更有效地实现既定教育目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创新的类型、主体和客体三个要素以及创新的发起、采纳、实施和制度化四个阶段对于教育创新的成败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创新的类型... 教育创新是将新的教育观念、制度和做法引入日常教育活动,以更有效地实现既定教育目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创新的类型、主体和客体三个要素以及创新的发起、采纳、实施和制度化四个阶段对于教育创新的成败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创新的类型来说,持续性创新限定了变革者的视野范围和行为方式,从而在突破性创新的攻击下遭遇失败;从创新的主体来说,路径依赖和自我强化限定了变革者的选择范围和行动策略,从而迫使作为越轨行为的创新回到老路;从创新的客体来说,制度逻辑和场域结构设定了教育创新的行动框架,从而使得任何单方面的改变都难以成功。在创新的发起阶段,形式主义和象征主义会诱使创新误入歧途;在采纳阶段,有限理性和囚徒困境会造成组织放弃最好的创新方案;在实施阶段,实践逻辑和能力缺失会造成教育创新难以推进;在制度化阶段,个人特质和环境变迁会造成教育创新难以稳固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创新 失败 要素 过程
下载PDF
解读我国“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基于教育政策借鉴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晓青 沈蕾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4-99,共6页
针对我国"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按照教育政策借鉴理论的四步模型,从跨国吸引、决策、实施、本土化四个环节对"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省考"教师资... 针对我国"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按照教育政策借鉴理论的四步模型,从跨国吸引、决策、实施、本土化四个环节对"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省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种种弊端是引发"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的内在动因;同时,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全国性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和教师资格更新制的建立等措施也推动了此次"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的进行。此次"国考"改革采取的许多新举措,如"省考"变"国考"、考试内容的更新、打破教师资格的终身制、从"双轨"走向"单轨",把师范生也纳入教师资格考试对象的范畴等等,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考”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教育政策借鉴
下载PDF
初探美国校外教育对中国的启示——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天天 沈蕾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5,共4页
文章从中美校外教育属性、教育功能、管理体制、政策资金保障和学术技术支持五方面对中美校外教育进行比较,由此总结出美国校外教育对中国的启示:明确教育需求,优化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完善组织管理,保障项目机构的有效运作;拓展教育资... 文章从中美校外教育属性、教育功能、管理体制、政策资金保障和学术技术支持五方面对中美校外教育进行比较,由此总结出美国校外教育对中国的启示:明确教育需求,优化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完善组织管理,保障项目机构的有效运作;拓展教育资源,形成多元化的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外教育 中美比较 启示
下载PDF
英国比较教育的研究取向——基于《比较》42年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琪 沈蕾娜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第1期145-150,共6页
以英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协会官方会刊《比较》从1975年至2016年刊发的学术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42年来以英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协会为代表的西方比较教育学界研究取向的变化;并且从区域研究、比较研究、关键词及研究方法演变这4个方面着手,... 以英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协会官方会刊《比较》从1975年至2016年刊发的学术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42年来以英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协会为代表的西方比较教育学界研究取向的变化;并且从区域研究、比较研究、关键词及研究方法演变这4个方面着手,进而发现其研究取向特点:区域研究重心由欧美转向亚太、英国本土为中心的比较研究,政策研究是教育主题核心,描述性的研究方法是主流。通过对该期刊的分析,能够把握42年来英国比较教育的研究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 比较教育 研究热点 发展演变
下载PDF
英格兰学校考试评分制度滞后
13
作者 沈蕾娜(编译)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4-94,共1页
英国《泰晤士报教育副刊》2005年8月22日报道:英格兰学校考试评分制度“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数年”。教学大纲和学历管理委员会(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主管肯恩·波士顿把国家考试形容为“劳斯莱斯轿车”。但... 英国《泰晤士报教育副刊》2005年8月22日报道:英格兰学校考试评分制度“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数年”。教学大纲和学历管理委员会(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主管肯恩·波士顿把国家考试形容为“劳斯莱斯轿车”。但是他说他们评分的方式——在全国传送成捆的试卷,更多的是“莫里斯·迈纳轿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英格兰学校 考试评分制度 教学大纲 评分效率 基础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探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沈友华 沈蕾娜 +1 位作者 王爱华 吴秀娟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第31期78-79,共2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也开始得到了企业的重视。新时代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很好地兼顾履行社会责任,无论是国外理论界还是实践中的经验都值得学习借鉴。在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过程中企业只有认...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也开始得到了企业的重视。新时代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很好地兼顾履行社会责任,无论是国外理论界还是实践中的经验都值得学习借鉴。在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过程中企业只有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企业才能够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需要得到政府、企业、员工和全社会的重视,企业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责任 企业发展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企业品牌线上线下营销模式研究——以太平鸟集团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友华 王爱华 沈蕾娜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第23期42-43,16,共3页
互联网时代企业品牌营销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来主要以线下模式为主,现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甚至开始出现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新模式。本文以太平鸟公司为例,通过对互联网时代下品牌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创新的探索以及实践,为企业发展提... 互联网时代企业品牌营销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来主要以线下模式为主,现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甚至开始出现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新模式。本文以太平鸟公司为例,通过对互联网时代下品牌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创新的探索以及实践,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迎接新一轮企业营销创新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企业品牌 营销模式
下载PDF
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琪 沈蕾娜 《世界教育信息》 2021年第2期58-62,共5页
城市群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载体,对地区经济文化的推动力日趋受到学界的关注,其发展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地理范围。进入21世纪,全球化经济带来了产业变化、贸易转型,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新目标。旧金山湾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城市群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载体,对地区经济文化的推动力日趋受到学界的关注,其发展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地理范围。进入21世纪,全球化经济带来了产业变化、贸易转型,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新目标。旧金山湾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典型的城市群,也是美国应对全球竞争的阵地之一。旧金山湾区结合本土发展需求,在人口和产业与高等教育相互演进中不断发展。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特性,可为我国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金山湾区 高等教育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大科学教育”视野下校内外科学教育协同发展初探
17
作者 刘帆 沈蕾娜 丁邦平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8,100,101,共11页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科学教育改革趋势都迫切要求“大科学教育”的新话语和新理念。“大科学教育”的提出既源于大科学时代的特色、对科学进行广义理解的传统资源,也源于培养学生应对21世纪挑战、解决复杂问题的“大教育”的...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科学教育改革趋势都迫切要求“大科学教育”的新话语和新理念。“大科学教育”的提出既源于大科学时代的特色、对科学进行广义理解的传统资源,也源于培养学生应对21世纪挑战、解决复杂问题的“大教育”的要求。在“大科学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应当成为科学教育的主阵地,不断增强科学课程的纵向连贯性与横向整合性,在学校层面构建“大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学校科学教育和校外科普教育应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政府应整合各方力量构建“大科学教育”联盟;学校应以“大科学教育”观念统筹校内外资源,合作开发课程;校外科普教育应提高面向青少年的针对性,切实服务好师生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科学教育 学校科学教育 校外科普教育 协同发展
原文传递
国际教育发展最新趋势研究——2011-2012年度国际组织教育政策文本解读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蕾娜 滕珺 乔鹤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12,共6页
近年来,在千年发展目标和全民教育框架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开始关注教育领域,并发布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教育政策报告。这些政策报告除了关注传统的基础教育、弱势群体教育外,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等领域也受到越来越多... 近年来,在千年发展目标和全民教育框架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开始关注教育领域,并发布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教育政策报告。这些政策报告除了关注传统的基础教育、弱势群体教育外,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等领域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呈现出以下几点共同的趋势:呼吁加大教育投入,倡导多元融资及合理分配;强调教育质量第一,重视全方位评价;关注师资短缺问题,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这些趋势对于我国更好地理解国际组织的教育政策,融入国际教育交流的平台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组织 教育政策 教育投资 教师教育 教育质量
原文传递
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协同创新——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跨校合作为例 被引量:20
19
作者 沈蕾娜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26,共6页
世界一流大学的"选择性卓越"策略促进了学术分化和优势学科的形成,但前沿知识创新又需要学术整合和"差异的建设性管理"。互补且相容是一流大学之间合作的基础。在一流大学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大学之间的直接联系、间... 世界一流大学的"选择性卓越"策略促进了学术分化和优势学科的形成,但前沿知识创新又需要学术整合和"差异的建设性管理"。互补且相容是一流大学之间合作的基础。在一流大学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大学之间的直接联系、间接联系以及联系的强度都对知识创新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结构洞"实现的间接联系能够为创新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而密切的直接联系则会促进前沿领域缄默知识的转化。外力介入形成的耗散结构推动传统大学和学科结构发生根本转型,形成新的组织形式。原创性知识的生产和发展需要推进跨学科、跨行业和跨国家的学术整合,使知识创新与学科建设、地区经济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整合 科研合作 跨学科 知识创新
原文传递
国际组织全球教育危机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全球治理五要素”的理论框架
20
作者 沈蕾娜 邹丽丽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10,共6页
新冠肺炎导致的全球教育危机使教育系统的脆弱性及固有的不平等性更为突出。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国际组织采取的应对举措意义重大,对各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以国际组织为应对疫情颁布的教育政策为对象,利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新冠肺炎导致的全球教育危机使教育系统的脆弱性及固有的不平等性更为突出。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国际组织采取的应对举措意义重大,对各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以国际组织为应对疫情颁布的教育政策为对象,利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借助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将“全球治理五要素”作为理论框架,从价值取向、治理主体、治理对象、实施机制、效果影响五个方面构建了国际组织全球教育危机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教育危机 教育政策 国际组织 五要素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