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州市五华县2006—2007年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翁兵 周荣群 +1 位作者 沈超华 孔祥钦 《职业与健康》 CAS 2008年第23期2565-2566,共2页
目的了解梅州市五华县居民病伤死因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死因监测点医院收集、上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法ICD-10编码后完成计算机录入、统计。结果2006—2007年五华县居民年平均死亡率425... 目的了解梅州市五华县居民病伤死因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死因监测点医院收集、上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法ICD-10编码后完成计算机录入、统计。结果2006—2007年五华县居民年平均死亡率425.27/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6.88%,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意外死亡。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死亡为该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加强和重视这些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对提高五华县居民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死因 分析
下载PDF
广东省五华县1996—2005年疾病监测系统肿瘤死亡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沈超华 孔祥钦 周荣群 《职业与健康》 CAS 2007年第5期354-355,共2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五华县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肿瘤死亡情况,探索肿瘤死亡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疾病监测点收集、上报的《死亡原因医学证明报告卡》,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法ICD-9编码后完成计算机录入、统计。结果1996—2... 目的了解广东省五华县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肿瘤死亡情况,探索肿瘤死亡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疾病监测点收集、上报的《死亡原因医学证明报告卡》,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法ICD-9编码后完成计算机录入、统计。结果1996—2005年五华县疾病监测系统报告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食道癌(46.03/10万)、肝癌(39.11/10万)、肺癌(26.38/10万)、胃癌(20.94/10万)等。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男性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10年间肿瘤平均年增长速度为3.77%。结论五华县肿瘤死亡率呈缓慢上升趋势,食道癌为高发肿瘤,其和肝癌、肺癌、胃癌是导致居民死亡的最主要肿瘤,占全部肿瘤的89.36%,今后应加强人群中这部分肿瘤的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死亡分析 疾病监测
下载PDF
五华县1990~1994年疾病监测点内外传染病发病率比较
3
作者 廖云开 孔祥钦 +1 位作者 沈超华 曾梅湘 《疾病监测》 CAS 1996年第7期254-256,共3页
五华县1990~1994年疾病监测点内外传染病发病率比较广东省五华县卫生防疫站(514400)廖云开,孔祥钦,沈超华,曾梅湘五华县是1990年全国疾病监测点之一,代表全国农村监测点三类地区。监测点人口数占全县的9.5... 五华县1990~1994年疾病监测点内外传染病发病率比较广东省五华县卫生防疫站(514400)廖云开,孔祥钦,沈超华,曾梅湘五华县是1990年全国疾病监测点之一,代表全国农村监测点三类地区。监测点人口数占全县的9.52%;全县共30个镇,监测点3个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发病率 监测 五华县
下载PDF
五华县基本灭疟后疟疾流行病学分析
4
作者 廖云开 孔祥钦 +2 位作者 沈超华 何小强 曾梅湘 《广东卫生防疫》 1996年第3期41-43,共3页
五华县基本灭疟后疟疾流行病学分析廖云开,孔祥钦,沈超华,何小强,曾梅湘五华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50年代曾是疟疾高发区,经多年的积极防治,70年代已大幅下降。进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引... 五华县基本灭疟后疟疾流行病学分析廖云开,孔祥钦,沈超华,何小强,曾梅湘五华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50年代曾是疟疾高发区,经多年的积极防治,70年代已大幅下降。进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引起本县疟疾病例的大量输入和局部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流行病学分析 高发区 局部 感染 疫情 发病率 和局 年代 广东省
下载PDF
五华县1994~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5
作者 沈超华 周荣群 温英春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了解五华县1994~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发病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4~2005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4~2005年报告AFP病例49例,其中1例为非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 目的了解五华县1994~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发病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4~2005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4~2005年报告AFP病例49例,其中1例为非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26/10万;病例大部分为0~4周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70.83%;病例多发生于5~8月,占发病总数的47.92%;发病地区无明显聚集趋势;20.83%的病例为零剂次免疫儿童和免疫史不详儿童;所有粪便标本均未分离出脊灰野毒株。县市级以上医疗单位报告43例,乡镇级医疗单位报告5例,占10.40%。结论五华县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质量符合国家要求,但镇级监测系统敏感性不够。应全面落实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是今后保持和巩固无脊灰成果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监测
下载PDF
五华县1990~1994年疾病监测点与非监测点传染病发病率比较
6
作者 廖云开 孔祥钦 +1 位作者 沈超华 曾梅湘 《广东卫生防疫》 1996年第2期29-32,共4页
五华县1990~1994年疾病监测点与非监测点传染病发病率比较廖云开,孔祥钦,沈超华,曾梅湘五华县是1990年开展工作的全国疾病监测点之一,代表全国农村监测点三类地区。全县现有人口1072237人,监测点人口数102... 五华县1990~1994年疾病监测点与非监测点传染病发病率比较廖云开,孔祥钦,沈超华,曾梅湘五华县是1990年开展工作的全国疾病监测点之一,代表全国农村监测点三类地区。全县现有人口1072237人,监测点人口数102038人,占全县人口数的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监测点 传染病 发病率 五华县 卫生 中国 农村 过程 积累 人口
下载PDF
五华县200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孔祥钦 周荣群 +1 位作者 温兴章 沈超华 《职业与健康》 CAS 2005年第9期1351-1352,共2页
目的分析五华县200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爆发流行特征,为今后有效控制乙脑发生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爆发的所有乙脑病例的个案资料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病45例,罹患率3.8/10万;死亡6例,病死率13.33%;其中实验室确诊2... 目的分析五华县200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爆发流行特征,为今后有效控制乙脑发生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爆发的所有乙脑病例的个案资料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病45例,罹患率3.8/10万;死亡6例,病死率13.33%;其中实验室确诊22例,临床确诊23例,分布全县22个镇43个村,发病年龄为8个月~10岁.有1次以上免疫史的占13.33%,无免疫史者占8.89%,免疫史不详占71.11%.结论爆发原因与乙脑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不够落实、疫情报告延误、经济落后、群众认识不足、儿童流动性大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
下载PDF
2003-2004年五华县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情况 被引量:3
8
作者 孔祥钦 周荣群 +1 位作者 温兴章 沈超华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06-207,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脑炎 流行情况
下载PDF
1999-2005年五华县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分析
9
作者 沈超华 孔祥钦 温英春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目的 了解五华县新生儿破伤风(NT)发病情况,为控制和消除N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9—2005年NT监测系统报告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9—2005年共报告NT14例,年平均发病率0.14‰,发病日龄集中在4~7d,男女... 目的 了解五华县新生儿破伤风(NT)发病情况,为控制和消除N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9—2005年NT监测系统报告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9—2005年共报告NT14例,年平均发病率0.14‰,发病日龄集中在4~7d,男女性别比为1.80:1;在家分娩占92.86%。结论 不安全接生、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TT)是五华县NT发病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完善NT监测系统,积极推广住院分娩,普及新法接生,革除产妇在家分娩陋俗,有计划开展育龄妇女TT免疫接种工作是今后控制和消除NT的重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破伤风 流行病学 分析
下载PDF
1992~1996年五华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10
作者 曾梅湘 沈超华 +1 位作者 卓小 张惠东 《广东卫生防疫》 1998年第2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1992~1996年 五华县 法定报告 传染病 发病趋势
下载PDF
接种甲肝疫苗出现过敏性紫癜1例报告 被引量:4
11
作者 温兴章 周荣群 +1 位作者 孔祥钦 沈超华 《职业与健康》 CAS 2005年第6期913-914,共2页
关键词 甲肝疫苗 过敏性紫癜
下载PDF
注射DT疫苗致血管神经性水肿1例报告
12
作者 温兴章 沈超华 +1 位作者 曾云珍 廖辈猷 《广东卫生防疫》 2000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DT疫苗注射 血管神经性水肿 免疫接种副反应
下载PDF
1起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13
作者 孔祥钦 周荣群 沈超华 《预防医学论坛》 2005年第3期370-370,共1页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 血清学 IGM抗体
下载PDF
五华县1~2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青山 孔祥钦 +1 位作者 沈超华 曾育富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77-379,共3页
目的了解五华县现阶段1~2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策略后的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五华县1~29岁常住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目的了解五华县现阶段1~2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策略后的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五华县1~29岁常住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标本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调查1~29岁人群200人,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阳性率分别为7.50%、63.00%、18.00%和25.50%。1~岁组、5~岁组HBs 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阳性率低于15~29岁年龄组,1~岁组抗-HBs阳性率高于5~、15~29岁年龄组。与2006年五华县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比较,〈15岁人群HBs Ag阳性率、抗-HBc Ag阳性率下降明显。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HBV阳性率(12.66%)低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84.62%)和免疫史不详人群(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7,P〈0.05)。调查人群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9.00%,1~岁组、5~岁组、15~29岁组接种率分别为100.00%、80.00%、48.28%,各年龄组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8,P〈0.05)。结论五华县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效果显著,HBs Ag携带率和HBV流行率持续下降;持续保持较高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可以有效降低乙肝流行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HBV流行率 血清流行病学 乙肝疫苗
原文传递
2011—2012年广东省五华县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超华 陈青山 曾育富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17期2183-2184,共2页
目的了解五华县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处置情况,为狂犬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2年五华县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2年五华县共报告接诊狂犬病暴露人... 目的了解五华县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处置情况,为狂犬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2年五华县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2年五华县共报告接诊狂犬病暴露人员24 728例,年均暴露率930.72/10万,男女性别比为1.18∶1;儿童少年组和中老年组暴露人数最多,分别占39.64%和33.83%;职业以农民居多,占47.68%;暴露时间以夏秋季为主;伤口以下肢最多,占54.10%;伤口分级以Ⅱ级为主,占54.13%;致伤动物犬占80.92%,猫占15.89%;伤后24 h内就诊者占82.16%;11.67%的Ⅲ级暴露人员接种了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结论预防狂犬病首先要加强农村犬猫的管理和免疫,普及狂犬病预防控制知识,还要加大对中老年和儿童、学生等高危人群的关注和保护,提高新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并将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纳入补偿范围,促进狂犬病暴露后医学处理的可支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暴露人群 流行病学 监测
原文传递
1999—2011年广东省五华县艾滋病监测结果及流行趋势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青山 周荣群 +2 位作者 孔祥钦 沈超华 温英春 《职业与健康》 CAS 2012年第20期2507-2508,共2页
目的分析1999—2011年广东省五华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HIV/AIDS)监测结果及流行趋势,为制定AIDS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报告的1999—2011年AIDS疫情资料进行... 目的分析1999—2011年广东省五华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HIV/AIDS)监测结果及流行趋势,为制定AIDS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报告的1999—2011年AIDS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999—2011年共报告现住址为五华县的HIV/AIDS病例65例,其中HIV感染者39例,AIDS患者26例,HIV/AIDS死亡22例;男女性别比为1.83∶1;年龄最大61岁,最小5岁,20~49岁的中青年病例占81.54%;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33.85%;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占60.00%;注射毒品占6.15%。结论五华县AIDS疫情呈低流行态势,但疫情呈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蔓延上升趋势,必须加大监测检测力度,做好疫情管理,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干预手段,做好县级医院AIDS纳入常规检测工作,开展AIDS自愿咨询检测,严格执行血液及血液制品安全管理,是五华县预防和控制AIDS传播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特征 监测 分析
原文传递
2012—2016年广东省五华县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青山 沈超华 宋丽萍 《职业与健康》 CAS 2018年第6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五华县法定传染病流行变化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6年五华县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五华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累计发病41 611例(其中乙类传染病20... 目的探讨广东省五华县法定传染病流行变化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6年五华县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五华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累计发病41 611例(其中乙类传染病20种12 383例、丙类传染病8种29 228例),年均发病率为756.22/10万,死亡37例,年均死亡率为0.67/10万。报告肠道传染病5种28 579例;呼吸道传染病8种4 876例;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8种43例;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4种7 925例。分别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68.68%、11.27%、0.10%和19.05%。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14 539例)、手足口病(13 889例)、乙型肝炎(5 695例)、肺结核(4 093例)、梅毒(1 808例)。狂犬病、艾滋病死亡病例占总死亡病例的83.78%。结论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乙型肝炎、肺结核、梅毒、狂犬病和艾滋病是五华县近年来需主要防控的传染病,同时应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发病率 死亡率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五华县2010—2013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少忠 沈超华 +2 位作者 温小苑 孔祥钦 钟君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5,共3页
目的了解五华县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五华县2010—2013年哨点医院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检测214份标本,肠道... 目的了解五华县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五华县2010—2013年哨点医院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检测214份标本,肠道病毒总检出率67.3%,其中EV71检出率17.8%、CoxA16型检出率14.5%、其他肠道病毒检出率35.0%;男女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的检出率类似;手足口病主要病原2010年是EV71型,2011年至现在为其他肠道病毒;患儿检出率随年龄升高而降低,5岁以下病例占98.6%(142/144)。结论五华县手足口病感染率较高,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病原学 流行病学 疾病控制
原文传递
五华县60例HBsAg阳性携带者转归及其家庭成员乙肝感染调查结果分析
19
作者 陈青山 孔祥钦 +4 位作者 黄远祥 周荣群 沈超华 张少忠 温小苑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了解五华县HBsAg阳性携带者转归及其家庭成员HBV感染情况。方法对在2006年血清学调查中发现的60例HBsAg阳性携带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肝功能及HBV相关指标检测,并进行分类诊断。结果 60例HBsAg阳性携带者3年后分类诊断为HBsAg阴转5例(... 目的了解五华县HBsAg阳性携带者转归及其家庭成员HBV感染情况。方法对在2006年血清学调查中发现的60例HBsAg阳性携带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肝功能及HBV相关指标检测,并进行分类诊断。结果 60例HBsAg阳性携带者3年后分类诊断为HBsAg阴转5例(8.33%),HBV携带者47例(78.33%),慢性乙肝7例(11.67%),肝细胞癌1例(1.67%)。检测其家庭成员126人,检出HBsAg阳性25人,阳性率19.84%,分类诊断为HBV携带者21例(84.00%),慢性乙肝4例(16.00%)。结论 HBsAg阳性携带者家庭成员HBsAg阳性率高于普通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转归 家庭
原文传递
2009~2011年五华县部分居民死因漏报情况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超华 陈青山 张聪 《预防医学论坛》 2014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了解五华县居民死因漏报情况。方法2012年7~10月,对五华县岐岭镇2009~2011年居民死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9~2011年合计死亡1300人,年平均死亡率5.82%o,漏报322人,总漏报率为24.77%。漏报率,2009-2011年分别为23.49%... 目的了解五华县居民死因漏报情况。方法2012年7~10月,对五华县岐岭镇2009~2011年居民死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9~2011年合计死亡1300人,年平均死亡率5.82%o,漏报322人,总漏报率为24.77%。漏报率,2009-2011年分别为23.49%、25.62%和25.17%(P〉0.05);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2.67%、27.55%(P〈0.05);0~4岁、5~14岁、15~44岁、45~64岁、〉65岁分别为28.00%、35.71%、27.78%、25.10%、24.12%(P〉0.05)。漏报率较高的死因是其他疾病、诊断不明、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漏报率分别为82.35%、42.22%、40.00%、37.50%和33.33%。死于外地的漏报率为41l30%,死于家中的漏报率为24.52%,死于医院的漏报率为17.50%。结论五华县居民死因监测漏报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漏报 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