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部分地区汞暴露对儿童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1
作者 沈路路 胡建英 +1 位作者 董兆敏 刘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23-1326,共4页
结合人体血汞浓度分布和最高无影响作用浓度(NOAEL)分布,以汞暴露量超过NOAEL的概率为评价指标,计算了中国部分地区汞引起的儿童健康风险.研究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风险较低,超过NOAEL的概率为10-7~10-5;而在受到污染的第二松花江流域... 结合人体血汞浓度分布和最高无影响作用浓度(NOAEL)分布,以汞暴露量超过NOAEL的概率为评价指标,计算了中国部分地区汞引起的儿童健康风险.研究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风险较低,超过NOAEL的概率为10-7~10-5;而在受到污染的第二松花江流域的松原和长春风险较高,分别为2.24×10-3和3.30×10-5;贵州汞矿区附近的儿童也面临着很高的汞暴露风险,最高达到6.87×10-3.中国儿童汞健康风险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北京市清河维A酸受体活性调查及原因物质解析
2
作者 刘俊 沈路路 +1 位作者 巫晓琴 胡建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38-1043,共6页
为了研究水环境中维A酸受体活性的成因,于2009年3~7月对清河河道进行了4次采样分析,利用固相萃取柱富集与重组基因酵母结合测试方法,研究了污水排放口上下游河段水样RAR活性的时空变化,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割活性馏分对原因物质进行... 为了研究水环境中维A酸受体活性的成因,于2009年3~7月对清河河道进行了4次采样分析,利用固相萃取柱富集与重组基因酵母结合测试方法,研究了污水排放口上下游河段水样RAR活性的时空变化,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割活性馏分对原因物质进行了解析.结果发现,清河污水处理厂的上下游部分河段水样具有较高的RARα激活活性,但活性地点位置不稳定,随时间变化.同时,在对原因物质的解析中发现,all-trans-4-oxo-RA和13-cis-4-oxo-RA只是极小部分原因物质,环境水样中依然存在大量的未知RAR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维A酸物质 维A酸受体(RAR) 清河 酵母双杂交测试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提升策略
3
作者 沈路路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第7期131-133,共3页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这一背景之下,如何将融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转化成自身的优势,成为每一个电视节目制作者都应当考虑的问题。基于此,...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这一背景之下,如何将融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转化成自身的优势,成为每一个电视节目制作者都应当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融媒体内容以及特征,其次对其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最后基于从媒体整合入手优化资源配置、在电视传媒系统中引入数字化技术、充分把握编辑创新方向及方法、注重交互拓展发挥舆论引导监督功能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有效推动电视新闻媒体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电视新闻编辑 发展战略
下载PDF
卡泊三醇软膏联合阿维A对银屑病患者PASI指数及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沈路路 聂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研究卡泊三醇软膏联合阿维A对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58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服用阿维A胶囊治疗,观察组联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均治疗1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 目的研究卡泊三醇软膏联合阿维A对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58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服用阿维A胶囊治疗,观察组联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均治疗1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23水平的改变。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PASI及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2组治疗后的血清IL-17、TNF-α、IL-2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卡泊三醇软膏联合阿维A对银屑病有确切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减轻炎性反应,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三醇软膏 阿维A 银屑病 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阿维A、复方甘草酸苷联用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沈路路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9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究阿维A、复方甘草酸苷联用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类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阿维A治疗,观察组给予阿维... 目的探究阿维A、复方甘草酸苷联用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类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阿维A治疗,观察组给予阿维A、复方甘草酸苷联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阿维A、复方甘草酸苷联用,既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又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A 复方甘草酸苷 红皮病型银屑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沈路路 《黑龙江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871-87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慢性荨麻疹患者,运用区组的随机数字表按照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西替利嗪,观察组选择枸地氯雷他... 目的:探讨分析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慢性荨麻疹患者,运用区组的随机数字表按照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西替利嗪,观察组选择枸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6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另一方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地氯雷他定 慢性荨麻疹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分析雷公藤多苷联合不同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沈路路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5期154-155,共2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联合不同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2015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4组各32例,4组患者选取两组分为观察组A与观察组B,两组患者分别采...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联合不同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2015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4组各32例,4组患者选取两组分为观察组A与观察组B,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不同的第二代抗组胺药依巴斯汀与西替利嗪进行治疗,剩余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A与对照组B分别使用依巴斯汀与西替利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经对比,应用雷公藤多苷联合不同第二代抗组胺药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在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不同的第二代抗组胺药进行治疗,拥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相比单独的抗组胺药治疗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减轻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第二代抗组胺药 慢性荨麻疹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窄谱中波紫外线单独或联合阿维A治疗早期覃样肉芽肿12例
8
作者 沈路路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5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析在治疗早期覃样肉芽肿中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单独或联合阿维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12例早期覃样肉芽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例单纯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进行照射治... 目的探析在治疗早期覃样肉芽肿中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单独或联合阿维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12例早期覃样肉芽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例单纯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进行照射治疗,实验组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维A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人均照射次数以及人均照射剂量。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 <0.05。实验组人均照射次数与照射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与阿维A联合治疗早期覃样肉芽肿的疗效显著,且能减少照射次数与照射剂量值得医学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谱中波紫外线 阿维A 早期覃样肉芽肿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光动力联合干扰素治疗病毒疣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聂丽 沈路路 +3 位作者 马雪姣 陈玉华 王环 姜永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研究光动力联合干扰素治疗病毒疣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的83例病毒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观察组联合在皮损内注射α-2b干扰素。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 目的研究光动力联合干扰素治疗病毒疣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的83例病毒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观察组联合在皮损内注射α-2b干扰素。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的外周血CD8^(+)、CD4^(+)、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10及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2及CD4^(+)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和血清IL-10及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IL-2及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和血清IL-10及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光动力联合干扰素能明显改善病毒疣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疗效,值得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 干扰素 病毒疣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配合痤疮挤压法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10
作者 聂丽 沈路路 +2 位作者 马雪姣 陈玉华 王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4期142-144,共3页
目的分析对痤疮患者实施痤疮挤压法配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痤疮患者,依据数字编号的奇偶性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一的痤疮挤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执行痤疮挤压法配合使用异维A酸... 目的分析对痤疮患者实施痤疮挤压法配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痤疮患者,依据数字编号的奇偶性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一的痤疮挤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执行痤疮挤压法配合使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皮疹消退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丘疹、黑头粉刺、皮脂溢出、白头粉刺消退率分别为90.00%、91.49%、90.24%、92.86%均高于对照组的55.17%、47.91%、47.62%、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痤疮挤压法对痤疮患者实施基本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对患处进行外擦,能实现疾病疗效的提升,帮助患者改善皮疹症状,实现皮肤的好转与恢复,值得临床拓展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疹 痤疮 疗效 红霉素凝胶 挤压法
下载PDF
虎杖的抗补体活性蒽醌类成分及其作用靶点 被引量:17
11
作者 沈路路 卢燕 +1 位作者 程志红 陈道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502-2507,共6页
目的 研究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中的抗补体活性蒽醌类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方法 采用溶血试验法进行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测定,并利用补体缺失血清鉴定主要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结果 从虎杖醋酸... 目的 研究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中的抗补体活性蒽醌类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方法 采用溶血试验法进行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测定,并利用补体缺失血清鉴定主要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结果 从虎杖醋酸乙酯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0个蒽醌类和3个其他类成分,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大黄酚(2)、大黄素-8-甲醚(3)、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5)、大黄酸(6)、迷人醇(7)、6-羟基芦荟大黄素(8)、xanthorin(9)、isorhodoptilometrin(10)、2, 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11)、7-羟基-4-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12)和5, 7-二羟基-异苯并呋喃酮(13)。化合物9、10为首次从蓼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是首次从虎杖中发现的茜草素型蒽醌;化合物3~9对补体系统的经典和旁路途径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以化合物7的活性最显著 [CH50=(6±2)μg/mL;AP50=(50±5)μg/mL]。靶点研究表明,化合物4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1q、C2及C9组分;化合物7作用于C1q、C2、C4及C9组分。结论 蒽醌类化合物是虎杖的主要抗补体活性成分,迷人醇活性强、靶点明确,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蒽醌类化合物 抗补体活性 大黄素 迷人醇
原文传递
神经网络模型在O_3浓度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2
作者 沈路路 王聿绚 段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31-2235,共5页
O3是近地面大气中一种重要的二次污染物.本研究采用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和多元线性回归2种模型,以广州万顷沙站2006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为输入,对该站O3的1 h平均峰值浓度进行提前1 d的预测,并比较了2种模型的预测... O3是近地面大气中一种重要的二次污染物.本研究采用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和多元线性回归2种模型,以广州万顷沙站2006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为输入,对该站O3的1 h平均峰值浓度进行提前1 d的预测,并比较了2种模型的预测效果.模型的输入参数为前1d O3的最高1h平均浓度和第二天的气象参数(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和光照).为了降低神经网络的复杂度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采用了OBS(Optimal brain surgeon)方法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修剪.结果表明,经过修剪后的神经网络预测结果的准确指数(agreement index)为92.3%,RMSE为0.042 8 mg/m3,R-square为0.737,重污染事件(1 d中O3峰值浓度超过0.20 mg/m3)的预报准确率为77.0%.为了进一步提高重污染事件发生概率大小的预报效果,采用了神经网络分类器对臭氧的污染级别进行预测,该处理后重污染事件预报准确率可以达到83.6%.综合比较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后发现,神经网络模型在O3峰值预报中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臭氧污染预测预警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模型 多层感知器 O3污染预测 多元线性回归 预报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TES观测的2005~2010年间中国3个代表性区域对流层臭氧浓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沈路路 王聿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454-1461,共8页
臭氧(O3)是大气中复杂光化学反应的产物.对流层臭氧既是全球性污染物,又是温室气体.本文采用Aura卫星上搭载的对流层辐射光谱仪(tropospheric emission spectrometer,TES)获得的对流层O3垂直分布数据,基于傅里叶变换,分析了2005~2010... 臭氧(O3)是大气中复杂光化学反应的产物.对流层臭氧既是全球性污染物,又是温室气体.本文采用Aura卫星上搭载的对流层辐射光谱仪(tropospheric emission spectrometer,TES)获得的对流层O3垂直分布数据,基于傅里叶变换,分析了2005~2010年间我国3个代表性区域(西部、华北和华南地区)的对流层臭氧在484,681和825hPa高度上的浓度变化趋势以及季节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O3浓度均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而在华南地区和华北近地面,臭氧呈现明显的春秋季双峰值现象.臭氧在464hPa高度上均呈现比较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中华北地区增长速率最快,达到0.89±0.059nL(La)-1.在681hPa,我国华北和西部地区的臭氧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0.57±0.065和0.41±0.041nL(La)-1;而华南地区O3浓度趋势却无明显变化.在近地面的825hPa,华北地区臭氧浓度仍然保持了0.36±0.074nL(La)-1的增长速度,而华南地区则呈现了微弱的-0.21±0.061nL(La)-1的下降趋势.在全国尺度上,我国对流层臭氧浓度在2005~2010年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将对我国的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 臭氧 中国 变化趋势 季节变化
原文传递
不同空化射流条件下大豆蛋白-白藜芦醇互作结合机制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14
作者 王中江 孙福伟 +3 位作者 任双鹤 沈路路 张硕 郭增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2024年第6期353-364,共12页
为探究空化射流预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白藜芦醇(SPI-RES)复合物的影响,对SPI进行空化射流预处理(0、2、4、6、8、10min)后,与RES非共价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荷载量和包埋率研究了SPI对RES的结合情况,采用内源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 为探究空化射流预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白藜芦醇(SPI-RES)复合物的影响,对SPI进行空化射流预处理(0、2、4、6、8、10min)后,与RES非共价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荷载量和包埋率研究了SPI对RES的结合情况,采用内源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SPI和RES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粒径、ζ-电位、表面疏水性、抗氧化活性等考察了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功能特性。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空化射流处理后,SPI对RES包埋率和荷载量显著增加,复合物粒径和ζ-电位分别减小和增大。内源荧光光谱表明RES对SPI的淬灭为静态淬灭,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适当的空化射流预处理促进了SPI从有序结构转变为无序结构,从而结合更多的RES。热力学参数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疏水相互作用是主要作用力,还涉及氢键。此外,适当的空化射流预处理后,SPI-RES复合物表面疏水性及抗氧化活性均有所增加。本研究为空化射流预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应用领域的开拓和脂溶性活性物质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前期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白藜芦醇 空化射流 非共价复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