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盐碱地白蜡人工林的小气候效应 被引量:6
1
作者 沈运扩 董智 +2 位作者 王丽琴 张志鹏 邵水仙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3期71-77,共7页
以滨海盐碱地白蜡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旷野裸地为对照,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白蜡人工林的动力、热力和水文等小气候效应,以期为滨海盐碱地人工造林的生态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林内太阳辐射、风速、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明显低... 以滨海盐碱地白蜡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旷野裸地为对照,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白蜡人工林的动力、热力和水文等小气候效应,以期为滨海盐碱地人工造林的生态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林内太阳辐射、风速、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明显低于旷野;空气相对湿度林内显著高于旷野;而林内空气温度春季高于旷野,夏秋季则低于旷野.林带防风效应和遮荫效应在夏季发挥最好,分别可达77.87%和67.50%,气温最高可降低0.40℃,空气相对湿度可增加7.59% ~ 18.61%.林内不同小气候因子间极显著相关,且气温和土温的相关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人工林 动力效应 热力效应 水文效应 滨海盐碱地
下载PDF
不同浓度海藻肥对高羊茅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丁晨曦 李永强 +2 位作者 董智 王雅楣 沈运扩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4-677,共4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在施不同浓度(0、2.4、4.8、8.4和9.6g·L-1)海藻肥条件下的发芽和生长,以探索出最适宜种子萌发及生长的海藻肥浓度,为我国建植高羊茅草坪中海藻肥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结... 本研究通过分析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在施不同浓度(0、2.4、4.8、8.4和9.6g·L-1)海藻肥条件下的发芽和生长,以探索出最适宜种子萌发及生长的海藻肥浓度,为我国建植高羊茅草坪中海藻肥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在5组不同浓度海藻肥处理下,4.8g·L-1浓度下高羊茅种子发芽率最高,为97.84%,与对照0g·L-1相比,提高了15.68%(P<0.01);同时,在4.8g·L-1浓度处理下,高羊茅的长势和根系体积均最大,分别为0.67cm·d-1和0.44mL,且高羊茅的长势与根系体积的变化趋势一致,即随着海藻肥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而根冠比则相反;4.8g·L-1浓度处理下高羊茅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48.38和42.45kg·hm-2,随着海藻肥浓度的增加,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因此,适宜的海藻肥浓度不仅能提高高羊茅种子的发芽率,还能提前高羊茅种子发芽的启动期,高羊茅生长的最适海藻肥浓度为4.8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肥 高羊茅 发芽率 生长速率 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丁晨曦 李永强 +3 位作者 董智 尹若波 王雅楣 沈运扩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2期84-89,共6页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河三角洲河口区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刺槐林地土壤表层0~10 cm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均最高,分别为17.30和1.04g/kg,0~20 cm平均土壤密度(1.33 g...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河三角洲河口区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刺槐林地土壤表层0~10 cm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均最高,分别为17.30和1.04g/kg,0~20 cm平均土壤密度(1.33 g/cm3)和0~100 cm平均土壤电导率(290.25μs/cm)均小于柽柳林地和棉花地,0~20 cm平均土壤孔隙度(51.91%)和黏粒质量含量(3.99%)均大于柽柳林地和棉花地;2)柽柳林地0~100cm平均土壤pH值为6.77,极显著低于刺槐林地和棉花地(P<0.01),平均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最高(104.47 mg/kg),极显著高于棉花地(P<0.01),而与刺槐林地差异不显著,0~100 cm平均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为棉花地>柽柳林地>刺槐林地;3)人工栽植的刺槐林地土壤理化性状优于天然更新的柽柳林地和人工耕作的棉花地。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河口区盐碱地土地合理利用和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土壤密度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对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丽琴 李红丽 +2 位作者 董智 沈运扩 张志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1期38-45,共8页
为明确造林对盐碱地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测试与离心机法,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后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物理性质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造林改善了土壤结构,降低了盐分含量,不同造林地土壤密度、非毛管孔隙度、... 为明确造林对盐碱地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测试与离心机法,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后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物理性质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造林改善了土壤结构,降低了盐分含量,不同造林地土壤密度、非毛管孔隙度、凋萎含水量、含盐量均低于对照荒地,而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均高于荒地,造林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除受土壤质地、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影响外,还受到土壤含盐量的影响;2)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吸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经验方程θ=AS-B对该地区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良好的模拟性,参数A随着造林地的不同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土壤持水力表现为杨树林>白蜡林>冬枣林>荒地,且各地块不同层次间随土层深度自上而下呈递减趋势;3)土壤密度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毛管孔隙度与凋萎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30与300 kPa水吸力下的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均与凋萎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滨海盐碱地造林和林地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物理性质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沙柳沙障对沙丘沙粒度组成与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丽英 李红丽 +3 位作者 董智 王丽琴 张志鹏 沈运扩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4期53-59,共7页
为揭示沙柳沙障对沙丘沙粒度组成与特征的影响,以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为对照,以设障2 a、7 a沙丘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激光粒度仪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动沙丘与设障沙丘不同部位表层(0~5 cm)与下层(5~10 cm)粒度特征的变... 为揭示沙柳沙障对沙丘沙粒度组成与特征的影响,以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为对照,以设障2 a、7 a沙丘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激光粒度仪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动沙丘与设障沙丘不同部位表层(0~5 cm)与下层(5~10 cm)粒度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库布齐沙漠沙以细沙和中沙为主,3类沙丘各层次间的黏粒体积分数无差异,其他粒径体积分数均表现为流沙与设障2 a沙丘差异不显著,均与设障7 a沙丘差异显著。2)3类沙丘各层次的粒度参数差异性变化一致,平均粒径Mz和偏度SK表现为设障7 a沙丘>流动沙丘>设障2 a沙丘,分选系数σ和峰态Kg则为设障7 a沙丘>设障2 a沙丘>流动沙丘;3类沙丘各层次的分选性随设障年限延长而变差,偏度由近对称变为呈正偏分布,峰态Kg值逐渐增大。3)3类沙丘各粒度参数在不同部位的变化不尽一致。除设障2 a沙丘外,流动沙丘、设障7 a沙丘表层各部位的Mz差异显著,下层则相反;3类沙丘表层与下层各部位的σ和SK差异显著;除设障7 a沙丘外,各部位的Kg差异明显;随设障年限的增加,粒径变细,分选系数逐渐变差,偏度和峰态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沙障 机械组成 粒度特征 库布齐沙漠
下载PDF
额济纳盆地戈壁纵剖面沉积物粒度参数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丽琴 李红丽 +3 位作者 董智 沈运扩 张志鹏 杨文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156,162,共6页
以额济纳荒漠戈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峰度等粒度参数对戈壁纵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纵剖面,除冲积扇上部外,其余采样点均沿垂直方向从上至下沉积... 以额济纳荒漠戈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峰度等粒度参数对戈壁纵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纵剖面,除冲积扇上部外,其余采样点均沿垂直方向从上至下沉积物粒度组成由石块变为砂粒;除冲积扇上部外,颗粒平均粒径沿垂直方向呈细化趋势,平均粒径由粗变细;戈壁不同剖面层沉积物颗粒分选系数整体呈分选差或较差,仅东居延海岸边浅滩和东居延海湖岸分选较好或中等;偏度除冲积扇上部呈负偏、极负偏外,其他各点偏度沿垂直方向由上至下趋于近对称、正偏分布;在冲积扇上部和中部,峰态以宽平为主,在冲积扇下部到东居沿海湖岸沉积物沿垂直方向由下至上峰态由宽平、很宽平变成尖窄分布。总之,戈壁纵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整体呈平均粒径由粗变细,分选差或较差,偏度呈近对称、正偏分布,峰态宽平的特点,反映了不同层次颗粒的沉积环境、地貌特征、侵蚀与堆积方式,可为戈壁类型划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 沉积物 纵剖面 粒度组成 粒度特征 额济纳盆地
下载PDF
地下水位埋深对典型草原河岸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志鹏 郭建英 +3 位作者 董智 李红丽 王丽琴 沈运扩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49,共4页
采用野外地下水位定位监测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锡林河流域不同地下水位埋深下植被群落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植被的水分生态型从湿生向中旱生和旱生过渡;河岸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物量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 采用野外地下水位定位监测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锡林河流域不同地下水位埋深下植被群落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植被的水分生态型从湿生向中旱生和旱生过渡;河岸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物量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Margalef指数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Pielon指数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地下水位埋深为1.7m时,物种组成、生物量、Margalef指数最大,Pielon指数最小;地下水位埋深增大至5.8m时,物种数、生物量、Margalef指数开始下降而Pielon指数升高,且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最大;地下水位埋深超过5.8m时,物种数、生物量与多样性指数变化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埋深 典型草原 生物量 植物多样性 锡林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