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超声诊断数据挖掘尝试——粗糙集理论运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沈逸雄 周怡 张睿玲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5年第1期19-21,共3页
本文的目的是要寻找心脏超声实测指标与心脏病变类型的关系,以建立模型,协助临床医生更科学更准确地进行诊断。但超声实测数据函数关系复杂,难以用传统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因此本文采用粗糙集理论挖掘心脏超声实测指标与心脏病变类型... 本文的目的是要寻找心脏超声实测指标与心脏病变类型的关系,以建立模型,协助临床医生更科学更准确地进行诊断。但超声实测数据函数关系复杂,难以用传统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因此本文采用粗糙集理论挖掘心脏超声实测指标与心脏病变类型的规则。结果把挖掘出的规则应用到心脏超声诊断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 数据挖掘 粗糙集理论 心脏超声 Rosetta软件
下载PDF
心脏超声数据挖掘过程中的挖掘算法选择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怡 周欣 沈逸雄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22-124,共3页
介绍了心脏超声临床数据挖掘过程中的不同算法选用及其结果分析,指出挖掘算法是数据挖掘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解决特定的问题,一种或多种算法需要被选择应用,且要在适于挖掘的数据环境下实施挖掘任务。
关键词 心脏超声 数据挖掘 挖掘算法
下载PDF
广东省中山市1970~1999年食道癌发病动态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魏矿荣 沈逸雄 +1 位作者 梁智恒 林茂合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中山市1970~1999年食道癌发病状况及其趋势,为中山市食管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山市1970~1999年肿瘤登记资料中的食道癌发病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数、发病粗率、标化发病率等指标.结果1970~1999年中山市共有... 目的探讨分析中山市1970~1999年食道癌发病状况及其趋势,为中山市食管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山市1970~1999年肿瘤登记资料中的食道癌发病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数、发病粗率、标化发病率等指标.结果1970~1999年中山市共有新发食道癌患者1330例,其中男性1113例,女性217例,其男性世界标化发病率位于0.76/105~15.64/105之间,女性位于0.00/105~2.38/105之间,且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期间中山市食道癌发病率明显上升,提示其致病因素增加或增强,应进一步研究其病因以降低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中山市 1970~1999年 食道癌 发病率 病因
下载PDF
SAS的IML过程在Markov链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睿玲 周怡 沈逸雄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04年第8期484-485,共2页
本文以医学实例分析介绍了 Markov链的 SAS程序实现方法 ,应用 SAS的 IML过程进行 Markov链的预测 ,结果齐全 ,过程简单 ,使用方便 ,为 Markov链的预测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关键词 SAS IML过程 MARKOV链 预测
下载PDF
2009-2012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沈逸雄 黄振宇 熊劲光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926-929,共4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东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2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东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1 238例,重症653例,死亡14例,年均发病... 目的分析广东省东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2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东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1 238例,重症653例,死亡14例,年均发病率为292.62/10万;各月均有手足口病报告,病例集中在4-7月,呈单峰型曲线;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5.75%;散居儿童占77.57%,托幼儿童占19.25%;流动人口占61.25%,本地人口占38.75%;聚集病例多发生在托幼机构;普通病例病原体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占60.08%;重症病例以EV71为主,占81.48%;死亡病例100%由EV71引起。结论东莞市手足口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重点做好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以及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疫情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15和2010年东莞市社区免疫规划情况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唐萃菲 王月平 +5 位作者 陈绍丽 张巧利 王莹 林瑞彬 蔡碧兰 沈逸雄 《华南预防医学》 2017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对东莞市2015和2010年社区免疫规划工作进行比较,及时反馈有效信息,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制定科学的发展对策,推动东莞市社区免疫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东莞市2010与2015年免疫规划工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 目的对东莞市2015和2010年社区免疫规划工作进行比较,及时反馈有效信息,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制定科学的发展对策,推动东莞市社区免疫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东莞市2010与2015年免疫规划工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5年全市设有预防接种门诊79间,较2010年的59间增长了33.90%;配置预防接种专职工作人员584人,较2010年的660人减少了11.52%。2015年全市免费接种免疫规划疫苗2 512 886剂次,较2010年的2 199 819剂次增长了14.23%;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OPV)、白百破(DTP)、麻疹(MV)、乙肝(HBV)五苗接种率均在99%以上,均较2010年有所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15年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的5种传染病(结核病、百日咳、破伤风、麻疹和乙型肝炎)的发病数共为3 098例,较2010年的4 341例下降了28.63%,继续保持无脊灰、白喉病例;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为37.24/10万,较2010年的61.00/10万下降了3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东莞市社区免疫规划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仍存在预防接种专职工作人员配置欠缺等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免疫规划工作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接种规划 疫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