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树叶片结构与抗锈菌侵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沈阔程 陈倩文 +3 位作者 齐梅 彭子嘉 樊军锋 余仲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5-82,共8页
【目的】分析杨树叶片物理结构与其抗锈性的相关性,并提出相应的形态学指标,为指导生产中抗锈病杨树种质筛选提供参考。【方法】调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渭河实验站29种杨树无性系秋末夏孢子堆密度;并采集树冠下层成熟叶片,通过光学显微镜... 【目的】分析杨树叶片物理结构与其抗锈性的相关性,并提出相应的形态学指标,为指导生产中抗锈病杨树种质筛选提供参考。【方法】调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渭河实验站29种杨树无性系秋末夏孢子堆密度;并采集树冠下层成熟叶片,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分析杨树叶片解剖结构间的差异,蜡质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12个叶片结构指标与叶片夏孢子堆密度的相关性。【结果】在夏孢子堆密度Euclidean聚类中,29个杨树无性系可分为3组,结合杨树派别分类得出白杨派杨树为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的非寄主、黑杨派为较强抗病寄主、青杨派为易感病寄主,黑杨派69杨♀与青杨派青杨♂杂种一代(F1)呈现出易感病特征,杂交杨树抗锈性与父本抗性密切相关。寄主杨树中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总厚度显著大于非寄主杨树;而栅栏组织厚度、相邻气孔距离及海绵组织细胞密度则显著小于非寄主杨树。在寄主杨树中易感病组上表皮厚度显著小于较强抗性组。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蜡质厚度、下表皮细胞壁厚度与抗锈病能力具有一个稳定的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杨树的抗锈病能力具有显著的差异,蜡质厚度和下表皮细胞壁厚度可作为快速筛选抗锈病杨树品种的2个形态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叶片组织结构 松杨栅锈菌 抗锈性
下载PDF
四川泸定樱桃根癌病风险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子嘉 隋韵静 +3 位作者 沈阔程 蒋利华 山春艳 余仲东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96,共3页
樱桃根癌病是由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引起的一种危险性细菌性病害。最大信息熵模型生态预测表明,泸定县的田坝乡、冷碛镇、兴隆镇为樱桃根癌病的发生区,与野外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德威乡、杵坭乡为高度危险区;得妥乡、... 樱桃根癌病是由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引起的一种危险性细菌性病害。最大信息熵模型生态预测表明,泸定县的田坝乡、冷碛镇、兴隆镇为樱桃根癌病的发生区,与野外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德威乡、杵坭乡为高度危险区;得妥乡、加郡乡、新兴乡及烹坝乡为适生区;其他为不可能发生区。风险评估表明,樱桃根癌病在泸定县为高度危险性病害。泸定县要加强检疫,严禁带菌苗木进入境内。一旦发现感病植株,应及时清除,防止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根癌病 生态分布 风险分析
下载PDF
核桃黑斑病致病性泛菌的分离鉴定及壳聚糖抑菌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子嘉 杜家明 +4 位作者 沈阔程 隋韵静 李涛 肖永生 余仲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0-106,共7页
为明确陕南地区核桃黑斑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无公害的有效抑菌剂,以陕南山阳县、丹凤县、商州区等地采集的发病核桃果实及枝条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原菌进行了系统分离和壳聚糖抑菌试验。根据致病性测定、菌体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 为明确陕南地区核桃黑斑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无公害的有效抑菌剂,以陕南山阳县、丹凤县、商州区等地采集的发病核桃果实及枝条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原菌进行了系统分离和壳聚糖抑菌试验。根据致病性测定、菌体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16S rD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陕南核桃黑斑病病原进行鉴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600下细菌受抑制的最低有效浓度。结果表明:陕南核桃黑斑病病原细菌为泛菌属的最后泛菌,可通过伤口侵染核桃的果实、嫩枝和叶片,发病时间短、致病性强;水溶性壳聚糖盐对该病原菌具有良好抑制效果,是防控核桃黑斑病的有效抑菌剂,对最后泛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壳聚糖盐酸盐3.5 g/L,壳聚糖乳酸盐0.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黑斑病 病原鉴定 最后泛菌 壳聚糖
下载PDF
甲基磺酸甲醛(MMS)处理对太白杨抗锈性的影响
4
作者 PHONGSAVATH Sitthixay 沈阔程 +3 位作者 余仲东 郑伟 于丹 曹支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89,共10页
[目的]太白杨是松杨栅锈菌的天然寄主,DNA甲基化有可能改变太白杨抗锈性表观遗传特征,从而为揭示杨树抗锈病机理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甲基磺酸甲醛(MMS)处理太白杨1年生幼苗和人工接种相同浓度的夏孢子悬液,... [目的]太白杨是松杨栅锈菌的天然寄主,DNA甲基化有可能改变太白杨抗锈性表观遗传特征,从而为揭示杨树抗锈病机理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甲基磺酸甲醛(MMS)处理太白杨1年生幼苗和人工接种相同浓度的夏孢子悬液,统计各处理条件下,松杨栅锈菌潜育期和发病期夏孢子密度、植株的死亡率、叶片黑斑率、叶卷曲率等表观性状,分析甲基化处理对太白杨抗锈性影响;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量各处理在病程不同时期太白杨SOD、POD、CAT、PPO等防御酶活性,分析甲基化处理对太白杨生理的影响。[结果]叶片卷曲或叶边缘内收率、叶片黑斑率、植株死亡率与MMS浓度具有正相关性,但MMS同时对长势较好的植株也起到了炼苗的效果,经MMS处理后叶片颜色加深、革质增强。MMS处理能改变太白杨对松杨栅锈菌的抗性,病菌潜育期较对照延长1~2天,夏孢子堆密度随MMS浓度显著降低,寄主太白杨防御酶活性发生相应改变。MMS诱导杨树生长情况下,SOD与POD较对照组总体趋于下调、CAT与PPO较对照组总体趋于上调,且POD与PPO活性受MMS影响最大。接种锈菌后,在锈菌侵染过程中所测定的4种生物酶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相对趋势,其中PPO与抗锈病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24)。[结论]甲基化处理可以提高太白杨的抗锈病能力的数量性状,通过延长病菌的潜育期、降低夏孢子堆密度和改变自身防御酶活性等特征,提高抗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甲基化 松杨栅锈菌 潜育期 夏孢子密度 防御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