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及转归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鲁晓擘 沙尼亚.尼亚孜 +3 位作者 甄作睿 李纲 张泽高 张跃新 《肝脏》 2013年第9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及转归影响。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2007年至2011年期间2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抗病毒组)160例,对照组(未抗病... 目的探讨长期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及转归影响。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2007年至2011年期间2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抗病毒组)160例,对照组(未抗病毒组)78例。治疗组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单药或联合抗病毒治疗,疗程3年~7年,平均疗程50个月。所有肝硬化患者均行保肝、抗纤维化、纠正肝功能等内科综合治疗。评价指标:抗病毒治疗能否改善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减少肝硬化病死率、提高生存率;抗病毒治疗能否减少肝癌发生率。两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检验标准a=0.05);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8.7个月,12、24、50个月生存率为74.4%、64.4%、41.9%;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0.9个月,12、24、50个月生存率为67.9%、53.80,4、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50,P〈0.05)。治疗组患者行50个月的治疗观察,预后分析结果提示HBVDNA、ALT、PTA、CTP评分、是否抗病毒治疗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12、24、50个月累计病死率分别为25.6%、35.6%、58.1%及32.1%、46.2%、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累计肝癌发生率分别为6.4%、12.5%、23.170及10.3%、16.7%、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短期抗病毒治疗受益可能不大,长期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可降低肝硬化患者病死率,降低肝癌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核苷(酸)类似物 抗病毒治疗 生存
下载PDF
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常见毒副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潘珂君 沙尼亚.尼亚孜 +1 位作者 买买提艾力.吾布力 张跃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出现的情况。方法选择233例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分析其在服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后,在不同时间段内出现的各种抗病毒药物的毒副反应,包括出现的毒副作用的... 目的探讨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出现的情况。方法选择233例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分析其在服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后,在不同时间段内出现的各种抗病毒药物的毒副反应,包括出现的毒副作用的种类及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等。结果 233例患者中有79例(33.91%)出现药物毒副作用,出现时间在开始服药到4w,平均持续时间为2w,主要以胃肠道反应为主,有48例(60.75%)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含奈韦拉平治疗组合的患者共257例,出现相关皮疹有10例(3.90%);含依非韦伦治疗组合的患者共78例,出现头晕的有6例(7.69%),失眠、多梦1例(1.28%);其他毒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末梢神经炎、脂肪重分布、胰腺炎、乳酸酸中毒、肝功能损害均有发生。结论抗病毒治疗在治疗早期常见轻度的毒副作用,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和及时的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对在长期服用药物过程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需要及时发现并纠正,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毒副作用
下载PDF
传染病学实践教学中病案库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鲁晓擘 买买提.艾力 +5 位作者 沙尼亚.尼亚孜 刘浩 张丽娟 李琴 徐琴 张跃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19-121,共3页
传染病病案库的建立及应用将有效弥补疾病谱的变化、环境、季节等因素的对传染病临床实践教学缺憾,本文就传染病病案库建立的必要性、具体方法及应用做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 传染病学 病案库 案例式教学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淑芳 张跃新 沙尼亚.尼亚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与病毒复制、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0例非肝病对照者肝组织中ICAM-1、HBc Ag表达的情况。结果:慢性... 目的: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与病毒复制、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0例非肝病对照者肝组织中ICAM-1、HBc Ag表达的情况。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ICAM-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c Ag阳性者ICAM-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9.4%,明显高于HBc Ag阴性者42.1%(P<0.01);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理损伤的程度的加重,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0.01)。结论:ICAM-1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损伤机制;ICAM-1可反映肝炎活动及肝组织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细胞间黏附分子-1 HBCAG
下载PDF
传染病学案例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沙尼亚.尼亚孜 肖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年第1期110-110,118,共2页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传染病学教学的效果,我们在理论课和示教课中运用了案例教学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增进学生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传染病学 临床病例 案例教学法 教学质量
下载PDF
654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沙尼亚.尼亚孜 阿曼古丽.亚森 王晓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血清病原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HBV RT区准种研究
7
作者 鲁晓擘 王晓岚 +4 位作者 沙尼亚.尼亚孜 汤影子 刘霖 张跃新 王宇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1010-1015,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HBV准种特性。方法选择5例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与未治疗)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HBV RT区为研究靶区。采用克隆-测序方法进行准种研究。使用BioEdit和NCBI-BLAST工具进行生物... 目的初步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HBV准种特性。方法选择5例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与未治疗)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HBV RT区为研究靶区。采用克隆-测序方法进行准种研究。使用BioEdit和NCBI-BLAST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治疗的患者(拉米夫定)HBV准种复杂性为12、14,未治疗者HBV准种复杂性为7、8、10、5。核酸变异的主要形式为点突变,包括碱基的替换和缺失,所有标本的优势克隆在HBV RT区"热点"变异位点V173、L180、A181、A184、S202、M204、N236和M250位均未发生变异。治疗和未治疗患者HBV的优势克隆均发生了rtA222T(A:丙氨酸;T:苏氨酸)突变。1例患者HBV准种动力学结果提示,病情重时其准种复杂性为8,好转时复杂性为10。结论治疗患者(拉米夫定)HBV准种复杂性似要高于未治疗者,未经药物选择下HBV准种组成相对较单一。HBV准种群会发生漂变,即病情重时其准种复杂性低,病情好转时复杂性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乙型肝炎病毒 逆转录酶区 准种
下载PDF
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儿临床分析
8
作者 温浩 张金辉 +11 位作者 买买提江.阿布都卡得尔 赵晋明 王喜艳 张新峰 陈启龙 玉素普.依米提 郑宏 王再义 徐志新 洪毅 张跃新 沙尼亚.尼亚孜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93-594,621,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劈离式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病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于 2 0 0 4年 9月 15日在西北地区首次实施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治疗一家兄妹 (15岁 ,5岁 ) 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供肝重量 12 80 g ,行胆道造影后合理设计劈肝路... 目的 :初步探讨劈离式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病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于 2 0 0 4年 9月 15日在西北地区首次实施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治疗一家兄妹 (15岁 ,5岁 ) 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供肝重量 12 80 g ,行胆道造影后合理设计劈肝路途 ,用超声刀和双极电刀逐步劈离成左半肝 (380 g)和右半肝 (90 0g)。采取“背驮式”移植方法分别将右半肝移给哥哥并置胆总管外引流 ,将左半肝移给妹妹并置胆总管活动性内引流。 结果 :整个手术历时 16h ,顺利完成 2例肝移植 ,除胆红素和转氨酶短暂升高外其他生化指标基本正常。术后 3个月 ,2例患儿生活质量、新肝功能良好 ,哥哥谷草转氨酶 4 0IU/L ,谷丙转氨酶 37IU/L ,总胆红素 2 1μmol/L ,白蛋白 38g/L ;妹妹谷草转氨酶 2 5IU/L ,谷丙转氨酶 17IU/L ,总胆红素 17μmol/L ,白蛋白 4 0 g/L。 结论 :劈离式小儿原位肝移植方法可行 ,对影像和手术技术要求高 ,是有效利用供肝的肝移植技术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劈离式肝移植 小儿肝移植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α1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沙尼亚.尼亚孜 依巴古力 古力孜热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03-304,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干扰素治疗 拉米夫定 疗效观察 联合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 Α1B-干扰素 病毒持续感染 免疫功能紊乱
下载PDF
HIV/AIDS感染1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依巴古力.艾拜都拉 沙尼亚.尼亚孜 +2 位作者 买买提艾力.吾布力 张跃新 克里比努尔.阿布都热依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175-1177,1180,共4页
目的:研究HIV/AIDS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36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及部分辅助检查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HIV/AIDS患者以维吾尔族男性多见,以无业人员为主,平均年龄为(34.1±8.78)岁,感染... 目的:研究HIV/AIDS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36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及部分辅助检查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HIV/AIDS患者以维吾尔族男性多见,以无业人员为主,平均年龄为(34.1±8.78)岁,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男女比例为2.2∶1。在CD4细胞计数<200/μl时合并感染的机会多,最多见的机会性感染为结核病和真菌感染,最多见的合并感染为肝炎病毒(HBV、HVC)感染,常合并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大多数AIDS患者接受并坚持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结论:新疆HIV/AIDS患者增长速度快,临床表现复杂易致误诊。应加大预防力度,提高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临床特点 CD4细胞计数
下载PDF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伟红 肖琳 +5 位作者 鲁晓擘 沙尼亚.尼亚孜 刘浩 张韬 季萍 张跃新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2期23-26,共4页
目的了解引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以提高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疗水平。方法对305例终末期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腹水病原菌培养结果呈阳性(阳性率22.3... 目的了解引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以提高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疗水平。方法对305例终末期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腹水病原菌培养结果呈阳性(阳性率22.3%),分离出18种病原菌共71株,其中65例为单一细菌感染,3例为混合细菌感染。革兰阴性菌49株(占6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革兰阳性菌21株(占29.6%),主要为粪肠球菌;真菌1株(占1.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ESBLs的产生率为37.9%,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s的产生率为2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SBP感染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细菌耐药率及ESBLs的产生率呈增高趋势,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提高SBP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
原文传递
完善环保政策 推动科学发展——对我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意见》的解读
12
作者 沙尼亚.尼亚孜 郭俊亮 《今日新疆》 2009年第15期54-54,共2页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于2009年2月18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我区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意见》
关键词 生态建设 指导思想 生态补偿机制 绿色社区 污染防治 经济发展质量 污水处理厂 绿色学校 垃圾处理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