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肾缺血与再灌时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钙含量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沙继宏 叶煦亭 +3 位作者 郑尊 于秉学 窦宏 魏尧梅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7年第1期50-53,共4页
本实验采用细胞化学方法结合EDX微区分析及生化测试方法,从细胞水平研究了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钙含量在缺血-再灌流损伤过程中的改变情况,并探讨了其机理。结果表明:缺血1h,可致细胞内钙含量增高,质膜Ca2+-ATPase活性下降;... 本实验采用细胞化学方法结合EDX微区分析及生化测试方法,从细胞水平研究了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钙含量在缺血-再灌流损伤过程中的改变情况,并探讨了其机理。结果表明:缺血1h,可致细胞内钙含量增高,质膜Ca2+-ATPase活性下降;膜通透性无明显变化。再灌流期,细胞内钙含量持续增高;质膜Ca2+-ATPase活性在再灌流早期(2~4h)基本恢复至正常,在再灌流晚期(12~24h)下降;再灌流期膜通透性逐渐增大。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钙含量增加在缺血期、再灌流早期及晚期某机制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流 近曲小管上皮 膜通透性 肾缺血
下载PDF
钙及活性氧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沙继宏 叶煦亭 +3 位作者 吴莉丽 吴越 杨勇骥 郑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和方法 :应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 ,对缺血 -再灌流损伤过程中活性氧的产生及细胞内钙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缺血期 ,细胞内钙明显增多 ,而此时尚无H2 O2 产生 ;缺血后再灌流早期H2 O2 大量产生 ,细胞内钙与缺血期类似 ;再灌流晚期H... 目的和方法 :应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 ,对缺血 -再灌流损伤过程中活性氧的产生及细胞内钙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缺血期 ,细胞内钙明显增多 ,而此时尚无H2 O2 产生 ;缺血后再灌流早期H2 O2 大量产生 ,细胞内钙与缺血期类似 ;再灌流晚期H2 O2 产生有所减少 ,而细胞内钙持续增高。结论 :钙及活性氧都参与缺血再灌流损伤 ,但其参与时机及作用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 活性氧
下载PDF
早期补液对烧伤大鼠心脏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沙继宏 叶煦亭 +2 位作者 唐洪泰 郑尊 杨勇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80-782,共3页
目的:研究烧伤后大鼠心脏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EC)的变化及早期补液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应用了常规电镜技术及过氧化氢细胞化学方法。结果:烧伤后0.5 h 血管EC肿胀,烧伤后4 h 血管EC可向血管腔伸出较长突起,血管... 目的:研究烧伤后大鼠心脏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EC)的变化及早期补液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应用了常规电镜技术及过氧化氢细胞化学方法。结果:烧伤后0.5 h 血管EC肿胀,烧伤后4 h 血管EC可向血管腔伸出较长突起,血管腔外有明显渗出,心肌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过氧化氢细胞化学反应为血管EC血管腔面有较多致密沉积物。烧伤后8 h 心肌细胞及血管EC损伤进一步加重。补液组烧伤后1,4,8 h,心肌细胞及血管EC损伤明显减轻,过氧化氢细胞化学反应电子致密沉积物也较少。烧伤后8 h 细胞损伤开始恢复,血管EC出现大量吞饮泡,血管外液体重吸收。结论:烧伤后心肌细胞及血管EC发生损伤,早期补液对损伤有明显减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管内皮细胞 补液 大鼠 心肌细胞
下载PDF
烧伤后大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沙继宏 叶煦亭 +3 位作者 陆月良 吴越 杨勇骥 郑尊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5-476,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大鼠 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 电镜研究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
下载PDF
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沙继宏 叶煦亭 +2 位作者 郑尊 黄盛东 郭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78-78,共1页
红细胞免疫系统新慨念自1981年美国学者Siegel等提出后,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国外学者近年来报道红细胞参与NK、LAK细胞杀伤癌细胞的免疫调控,国内郭峰等人也报道红细胞不仅能促进淋巴细胞、粒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而且红细胞本身可直接... 红细胞免疫系统新慨念自1981年美国学者Siegel等提出后,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国外学者近年来报道红细胞参与NK、LAK细胞杀伤癌细胞的免疫调控,国内郭峰等人也报道红细胞不仅能促进淋巴细胞、粒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而且红细胞本身可直接免疫粘附各种肿瘤细胞,但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本实验通过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了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取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小鼠艾氏腹水癌、人胃癌细胞等),生理盐水洗涤,与正常人血清37℃作用后再洗涤干净。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 红细胞 免疫粘附 电镜
下载PDF
过氧化氢铈-细胞化学组织内定位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沙继宏 叶煦亭 郑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8-69,共2页
过氧化氢铈-细胞化学组织内定位的电镜研究沙继宏,叶煦亭,郑尊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活性氧的产生有关。过氧化氢属活性氧的一种,本实验首次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上建立了过氧化氢细胞化学方法,从超微结构水平观察肾缺血-再灌注... 过氧化氢铈-细胞化学组织内定位的电镜研究沙继宏,叶煦亭,郑尊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活性氧的产生有关。过氧化氢属活性氧的一种,本实验首次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上建立了过氧化氢细胞化学方法,从超微结构水平观察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过氧化氢产生的情况。1材料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电镜检查 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
下载PDF
缺血再灌流损伤对肾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细胞化学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沙继宏 叶煦亭 +1 位作者 郑尊 于秉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8-250,共3页
应用常规电镜及过氧化氢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缺血再灌流对鼠肾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缺血60min,可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明显肿胀,过氧化氢细胞化学表现为在内皮细胞表面有少量电子致密物沉积。缺血60min复流10mi... 应用常规电镜及过氧化氢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缺血再灌流对鼠肾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缺血60min,可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明显肿胀,过氧化氢细胞化学表现为在内皮细胞表面有少量电子致密物沉积。缺血60min复流10min,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缺血60min复流30min及60min,内皮细胞损伤加重,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基底层之间裂开、翻起,甚至剥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甚至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部也有致密物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损伤 肾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
下载PDF
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性损伤的细胞化学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沙继宏 郑尊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90-90,共1页
本次实验采用Ca^(2+)细胞化学定位法(用草酸——焦锑酸钾法对细胞内Ca^(2+)进行选择性定位)、膜通透性细胞化学示踪法(用硝酸镧作示踪剂显示质膜通透性)与EDX电镜分析技术及超微结构相结合,观察了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缺血损伤情况(钳夹... 本次实验采用Ca^(2+)细胞化学定位法(用草酸——焦锑酸钾法对细胞内Ca^(2+)进行选择性定位)、膜通透性细胞化学示踪法(用硝酸镧作示踪剂显示质膜通透性)与EDX电镜分析技术及超微结构相结合,观察了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缺血损伤情况(钳夹大白鼠肾血管造成缺血模型)以及肌苷、种芎对其的影响,探讨了细胞缺血损伤后Ca^(2+)、质膜的变化以及药物对细胞缺血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机理。结果显示:(1)缺血60分钟,细胞严重肿胀,线粒体水肿,微绒毛变形、脱落。缺血60分钟复流24小时,不给药组大部分细胞坏死,质膜严重损伤,参照keith对细胞损伤的分期标准进行分类、统计,Ⅲ、Ⅳ期细胞占89%,而用药组缺血损伤明显改善,质膜损伤减轻,Ⅲ、Ⅳ期细胞分别占33%(肌苷组)和23%(川芎组)。(2)正常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Ca^(2+)以细小颗粒状形态分布于细胞核、线粒体及胞浆中,镧以细颗粒形式沿基底膜、细胞间隙及基侧褶间隙均匀沉淀;缺血60分钟,胞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 细胞缺血 损伤 细胞化学
下载PDF
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沙继宏 叶煦亭 郑尊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血管内皮细胞 心肌细胞 电镜
下载PDF
大鼠肾缺血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改变的研究
10
作者 沙继宏 叶煦亭 +1 位作者 王英 王庆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03-403,共1页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损伤 缺血 大鼠 结构改变 细胞死亡
下载PDF
介绍一种显示过氧化氢的细胞化学方法
11
作者 沙继宏 叶煦亭 郑尊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5期379-379,共1页
介绍一种显示过氧化氢的细胞化学方法沙继宏,叶煦亭,郑尊(第二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上海200433)烧伤或缺血再灌流损伤与活性氧的产生有关,这一结论已基本被认可。本实验通过细胞化学方法首次在活体烧伤及缺血再灌流肾脏模型... 介绍一种显示过氧化氢的细胞化学方法沙继宏,叶煦亭,郑尊(第二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上海200433)烧伤或缺血再灌流损伤与活性氧的产生有关,这一结论已基本被认可。本实验通过细胞化学方法首次在活体烧伤及缺血再灌流肾脏模型上观察到过氧化氢(活性氧之一)的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细胞化学 烧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四种根管充填材料的密封性比较 被引量:56
12
作者 尚永一 曹志中 +1 位作者 周中华 沙继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4-436,共3页
目的:评价4种根管充填材料的根管密封性能,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人完整前牙40颗,随机分成4组,每组10颗牙,分别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Vitapex糊剂、Cortisomol糊剂、AH—Plus糊剂加牙胶尖以侧压法进行根管充填。每组随机选... 目的:评价4种根管充填材料的根管密封性能,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人完整前牙40颗,随机分成4组,每组10颗牙,分别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Vitapex糊剂、Cortisomol糊剂、AH—Plus糊剂加牙胶尖以侧压法进行根管充填。每组随机选5颗牙经染色后行微渗漏长度测量;男5颗牙行扫描电镜测量根管壁与根管糊剂间微缝隙宽度。结果: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Vitapex糊剂组、Cortisomol糊剂组及AH—Plus糊剂组微渗漏均值分别为(3.04±1.30)、(0.74±0.49)、(0.87±0.44)、(0.60±0.26)mm,微缝隙均值分别为(11.70±5.95)、(3.05±2.75)、(1.55±1.75)、(1.95±1.00)μm,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微渗漏和微缝隙两项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其余各组间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作为根管糊剂逐渐被淘汰,急需我国自行研制新型根管充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充填材料 密封性 比较 微渗漏 微缝隙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Vitapex糊剂Cortisomol糊剂 AH—P1us糊剂
下载PDF
诊断级超声波辐照对人早孕绒毛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卫萍 沙继宏 +1 位作者 朱玲仙 叶煦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4-315,共2页
目的 :研究早孕时经超声辐照后绒毛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和细胞化学反应变化。方法 :15例妊娠 6~ 8周健康妇女分为 4组 ,A组 (对照组 ) 3例 ,未行超声辐照 ;B组 4例 ,超声辐照 10 min;C组、D组各 4例 ,辐照 2 0 m in。B、C组超声辐照后... 目的 :研究早孕时经超声辐照后绒毛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和细胞化学反应变化。方法 :15例妊娠 6~ 8周健康妇女分为 4组 ,A组 (对照组 ) 3例 ,未行超声辐照 ;B组 4例 ,超声辐照 10 min;C组、D组各 4例 ,辐照 2 0 m in。B、C组超声辐照后即时取材 ,D组超声辐照后 3 d取材。观察绒毛组织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反应的变化。结果 :C组 ,即超声辐照 2 0 m in后即时取材组 ,与正常组相比较绒毛组织有变化 ,合体滋养细胞线粒体嵴间隙及内质网扩张 ,过氧化氢细胞化学反应为阳性 ,合体滋养细胞微绒毛上有致密物沉积。A组、B组、D组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绒毛膜绒毛 超微结构 组织细胞化学 早孕
下载PDF
人乙型肝炎病毒(ayw型)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宏宇 雷章恒 +6 位作者 龚志锦 沙继宏 杨勇骥 潘星华 王肖鹏 傅继梁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的肝、肾等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选取24只13~25周龄的清洁级ICR品系HBV转基因小鼠及15只正常ICR小鼠为对照进行病理大体观察,并重点取肝、肾、脾、...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ayw亚型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的肝、肾等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选取24只13~25周龄的清洁级ICR品系HBV转基因小鼠及15只正常ICR小鼠为对照进行病理大体观察,并重点取肝、肾、脾、肺、心、脑、睾丸(卵巢)、唾液腺、肌肉和皮肤等组织,切片HE染色后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形态观察。结果:上述两种清洁级小鼠大体和光镜下各器官和组织未见有明显病变;两种小鼠移入普通级环境下饲养4周后肝脏等器官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机会相似;透射电镜下所有被检转基因小鼠的部分肝细胞扩张的滑面内质网等处有HBsAg样颗粒和Dane样颗粒,部分转基因小鼠之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见类似病毒颗粒;肝、肾细胞内未见其他亚微病理损害。结论:所建成的HBV转基因小鼠既能在肝(其次肾)细胞内产生HBV样病毒颗粒,但又不产生明显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转基因小鼠 病理学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组织干细胞的培养及定向分化实验 被引量:5
15
作者 邵志华 许洁 +5 位作者 沙继宏 吕立夏 徐磊 李姣 贾松 李思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5-167,233,共4页
如何将医学教育与前沿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结合,使学生及时了解科学发展的动态,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掌握前沿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新课题。实验以经典的细胞培养为主线,结合科学发展前沿的干细胞生物学,采用原代培养—传代... 如何将医学教育与前沿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结合,使学生及时了解科学发展的动态,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掌握前沿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新课题。实验以经典的细胞培养为主线,结合科学发展前沿的干细胞生物学,采用原代培养—传代培养—定向分化—染色鉴定4个连续的实验,建立了一个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综合实验。实验项目融入了科技创新的成果,注重科研成果转化教学的应用,体现了基础与前沿的结合、经典与现代的结合,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前沿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细胞培养 组织干细胞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形成前后肾内小动脉的重建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向群 陈尔瑜 +3 位作者 姜宗来 章建梁 沙继宏 冀凯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3-136,I008,共5页
目的 探讨肾内小动脉形态学重建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 方法  4周龄和 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使肾内小动脉处于最大舒张状态后 ,用光镜和电镜配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在肾组织切片上测量肾内小动脉的几何形态、中膜平滑肌及其... 目的 探讨肾内小动脉形态学重建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 方法  4周龄和 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使肾内小动脉处于最大舒张状态后 ,用光镜和电镜配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法在肾组织切片上测量肾内小动脉的几何形态、中膜平滑肌及其间隙的宽度。 结果 与同龄 WKY相比 ,4周 SHR肾内小动脉未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16周 SHR外径在 2 0~ 5 0 μm之间的小动脉壁厚、壁厚内径比增加 ,但壁面积未增加 ,外径在 5 0~ 2 0 0 μm之间者 3项都显著增加 ;肾内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间隙都显著增加。 结论  SHR肾内小动脉的重建发生在高血压形成之后 ,外径小于 5 0 μm的小动脉的重建可能由于中膜平滑肌细胞的重排所引起的 ,而外径大于 5 0 μm的小动脉的重建则存在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肾内小动脉 VSMC
下载PDF
生物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叶煦亭 沙继宏 +2 位作者 汤莹 孙秀芳 吴越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生物细胞 氧化应激模型 透射电镜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尼曼-匹克病肝、脾、淋巴结、骨髓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丽莉 颜永碧 沙继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尼曼 -匹克病的病理变化。方法 :对 4例尼曼 -匹克病患者的肝、脾、淋巴结、骨髓及外周血标本作电镜观察。结果 :发现病变组织细胞内板层小体的形态呈多形性 ,同时伴有多种细胞器的变化。结论 :着重讨论了板层小体... 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尼曼 -匹克病的病理变化。方法 :对 4例尼曼 -匹克病患者的肝、脾、淋巴结、骨髓及外周血标本作电镜观察。结果 :发现病变组织细胞内板层小体的形态呈多形性 ,同时伴有多种细胞器的变化。结论 :着重讨论了板层小体形成与粗面内质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EMANN-PICK病 淋巴 骨髓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超微结构瞬时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勇骥 雷长海 +4 位作者 吴越 沙继宏 叶煦亭 余宏宇 夏金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从毫秒级功能变化水平实时观察骨骼肌在潜伏期内的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双向红外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与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对电刺激后的蟾蜍腓肠肌组织作快速冷冻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对该肌在电刺... 目的:从毫秒级功能变化水平实时观察骨骼肌在潜伏期内的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双向红外线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的电刺激与超低温快速冷冻固定同步技术,对电刺激后的蟾蜍腓肠肌组织作快速冷冻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对该肌在电刺激后0.8,5.6,8.4ms及静息期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骨骼肌组织处于静息期时,其肌膜与肌纤维的间隙较宽,受电刺激后0.8ms开始至8.4ms,肌膜与肌细胞间的间隙大大变窄。并发现骨骼肌组织在电刺激后0.8,5.6及8.4ms时肌浆网前端的膜产生两个圆孔,而当骨骼肌处于静息期时肌浆网膜并无此形态结构。结论:当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发生时,肌膜在产生去极化的同时产生位移,并与肌纤维的间距发生改变;骨骼肌收缩时肌浆网膜出现小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兴奋-收缩偶联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带3蛋白的表达对红细胞骨架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煦亭 李津婴 +3 位作者 沙继宏 郑尊 于秉学 吴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7-249,共3页
将免疫金银法应用于扫描电镜以研究带3蛋白(band3)在正常红细胞(RBC)及缺铁性贫血(IDA)的表达、分布以及与RBC骨架的关系。结果显示:RBCband3呈强阳性表达且分布较均匀。IDA阳性表达与细胞变形程度有... 将免疫金银法应用于扫描电镜以研究带3蛋白(band3)在正常红细胞(RBC)及缺铁性贫血(IDA)的表达、分布以及与RBC骨架的关系。结果显示:RBCband3呈强阳性表达且分布较均匀。IDA阳性表达与细胞变形程度有关。提示,IDA可导致band3的缺乏以及影响RBC骨架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骨架 带3蛋白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