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嵩山古建筑群:当神圣山林遇上“大地之中”
1
作者 杨安琪 (摄影) 《中华遗产》 2023年第12期68-83,共16页
三千年前,当“天地之中”花落阳城,其所在的嵩山区域,便犹如一块巨大的吸盘,吸收、接纳和化合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因子,各类礼制建筑、儒释道建筑、科技建筑,纷至沓来,共同演绎着中国人对“天地之中”的浪漫追求。2019年,我在美国哈佛... 三千年前,当“天地之中”花落阳城,其所在的嵩山区域,便犹如一块巨大的吸盘,吸收、接纳和化合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因子,各类礼制建筑、儒释道建筑、科技建筑,纷至沓来,共同演绎着中国人对“天地之中”的浪漫追求。2019年,我在美国哈佛大学访学。在一次学术讲座中,一个长期旅居日本的华裔学者,兴致勃勃地谈及自己的家乡“新疆伊犁”:“我的家乡伊犁,在今天人们的认知中,觉得它位于中国的边陲;但其实在历史上,或者在更大范围的地理空间中,它就是亚欧大陆的‘中心’。”看着他满脸的自豪感,我不禁感叹,华人对“空间位置居中”,真是有着无比深刻而执着的追求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因子 古建筑群 学术讲座 华裔学者 新疆伊犁 天地之中 地理空间 亚欧大陆
原文传递
玉上良渚“魂” 被引量:1
2
作者 方向明(文/图) (摄影) 《中华遗产》 2019年第6期88-111,共24页
1973年,江苏吴县(今属苏州)草鞋山遗址良渚文化大墓,出土了琮、璧、钺等玉器,在传统观念中一向被看作周汉古玉的琮和璧,原来是良渚文化的玉重器。之后,江苏武迸寺墩、上海青浦福泉山,尤其是浙江良渚,陆续发现了大量良渚文化玉器,这些玉... 1973年,江苏吴县(今属苏州)草鞋山遗址良渚文化大墓,出土了琮、璧、钺等玉器,在传统观念中一向被看作周汉古玉的琮和璧,原来是良渚文化的玉重器。之后,江苏武迸寺墩、上海青浦福泉山,尤其是浙江良渚,陆续发现了大量良渚文化玉器,这些玉器做什么用?上面雕刻的神秘图案意味着什么?我们邀请了长期从事良渚田野考古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方向明,以解析和图绘的形式,撩开良渚玉文明的面纱一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考古研究所 良渚文化 传统观念 田野考古 浙江省 玉器 福泉山 研究员
原文传递
彝族花果纹
3
作者 (摄影) 《中华遗产》 2019年第7期74-75,共2页
彝族人口众多,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四省区。彝族纹样反映了彝族人的生活环境、审美和精神风貌,其中有不少植物纹样。除了形式美之外,这些植物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可以作为食物、药材,是彝族先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因而受到... 彝族人口众多,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四省区。彝族纹样反映了彝族人的生活环境、审美和精神风貌,其中有不少植物纹样。除了形式美之外,这些植物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可以作为食物、药材,是彝族先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因而受到重视和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植物纹样 人口众多 生活环境 精神风貌 远古时代 中原文化 云南省
原文传递
良渚古城:五干年前的大国梦
4
作者 初夏 (摄影) 《中华遗产》 2019年第6期48-69,共22页
一处古墓,一些美玉,一片宫殿……半个多世纪以来,“良渚”抽丝剥茧般吐露自己的秘密,而直到本世纪初巨无霸城墙的现身,人们这才结束了“盲人摸象”的按索,看清了这一新石器时期的王国都城。它是中华五干年文明的实证,堪称“中华第一城”。
关键词 大国梦 古城 “盲人摸象” 新石器时期 中华 古墓 城墙 都城
原文传递
嘉禾的新生
5
作者 久久 (摄影) 《中华遗产》 2019年第5期146-147,共2页
嘉禾,顾名思义,就是茁壮生长的稻禾,一般为一茎多穗。在中国这样古老的农业大国,稻禾的丰产,关系天下安定,因此,嘉禾就成了一种祥瑞,甚至与甘露并称。在班固《汉书?公孙弘传》中,即有“甘露降.风雨时,嘉禾兴”的记载。人们又把这种珍贵... 嘉禾,顾名思义,就是茁壮生长的稻禾,一般为一茎多穗。在中国这样古老的农业大国,稻禾的丰产,关系天下安定,因此,嘉禾就成了一种祥瑞,甚至与甘露并称。在班固《汉书?公孙弘传》中,即有“甘露降.风雨时,嘉禾兴”的记载。人们又把这种珍贵的祥瑞画为纹样,祈求五谷丰登,天下繁荣,甚至成为君主实行德政的一种象征。早在汉代的玉器上,就可以看到不少嘉禾纹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禾 新生 农业大国 公孙弘 祥瑞 纹样
原文传递
那些特殊技艺的灯
6
作者 杨睿 (摄影) 《中华遗产》 2022年第2期58-69,共12页
在花灯家族中,总有一些特立独行的存在,在制作上独出机抒:孔明灯,大道至简;走马灯,曾让清朝人扼腕痛惜,何以没有发展成轮船、火车;无骨灯,无骨也成灯,针刺有其功。
关键词 大道至简 孔明灯 走马灯 特立独行 无骨
原文传递
春节的理与礼
7
作者 程浩芯 (摄影) 《中华遗产》 2020年第1期8-27,共20页
天寒岁末,回乡过年。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无疑就是春节。敬神祭祖,走亲访友,拜年贺岁……种种节俗礼仪,无不反映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观念和文化内涵。春节,有“礼”更有“理”。
关键词 敬神 节俗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水利工程良渚古国的加强版“西湖”
8
作者 喻翔 (摄影) 《中华遗产》 2019年第6期70-87,共18页
五干年前,在杭州西湖的西北方二十多干米处,一群还在使用石器的史前先民,在良渚古城西营建了十一条水坝,蓄水量加起来超过四个西湖。如此大兴土木,何以能够又究竟为何?
关键词 杭州西湖 水利工程 蓄水量
原文传递
戴孔雀帽的女乐师
9
作者 张琰敏 (摄影) 《中华遗产》 2020年第9期12-12,共1页
西安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女俑,头上戴着一顶非常特别的孔雀冠,目前所见,仅此一例。女俑的主人是谁?是唐高祖李渊的孙女、滕王李元婴的第三个女儿一金乡县主。这件女俑出土于金乡县主和丈夫的合葬墓。墓中随葬的陶俑质量极高,应该是官署专... 西安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女俑,头上戴着一顶非常特别的孔雀冠,目前所见,仅此一例。女俑的主人是谁?是唐高祖李渊的孙女、滕王李元婴的第三个女儿一金乡县主。这件女俑出土于金乡县主和丈夫的合葬墓。墓中随葬的陶俑质量极高,应该是官署专门为皇室宗亲和有功之臣烧制的“东园秘器”(“东园”是汉朝专造王公贵族丧葬器物的官署。“秘器”指棺木。后以“东园秘器”指代棺木葬具),代表了唐代陶俑的最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绘孔雀冠击鼓骑马女俑 西安博物院
原文传递
良渚陌上稻花香
10
作者 李怡淙 (摄影) 《中华遗产》 2019年第6期118-137,共20页
当属于四五干年前良渚文明的聚落重见天日,我们看到了远超出人类生存所必须之物,这意味着农业已可供非农业人□的衣食之需了。究竟是何种饭羹丝缕,托起了良渚社会“奢侈”的资本?这里,我们只关注良渚先民的“柴米油盐水”。
关键词 人类生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