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岳丹 马青 +2 位作者 法科宇 鲁肃 黄守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270-10272,共3页
[目的]评价我国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方法]通过对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调查与监测,以县为最小单位,采取普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评价上利用物质量评价法对西北地区平原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2005... [目的]评价我国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方法]通过对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调查与监测,以县为最小单位,采取普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评价上利用物质量评价法对西北地区平原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2005年西北地区平原林业在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植被固碳、土壤固碳、植被制氧、吸收二氧化硫和滞尘方面均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各自生态服务功能值分别为32075.8万m3/a、2.8×106万t/a、1254万t/a、2752.8万t/a、3354.3万t/a、53.0万t/a和8510万t/a。[结论]为我国西北地区平原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平原林业 生态服务功能 评估
下载PDF
我国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服务功能评价(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岳丹 马青 +2 位作者 法科宇 鲁肃 黄守科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4期584-587,共4页
[目的]评价我国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方法]通过对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调查与监测,以县为最小单位,采取普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评价上利用物质量评价法对西北地区平原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2005... [目的]评价我国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方法]通过对西北平原地区林业的调查与监测,以县为最小单位,采取普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评价上利用物质量评价法对西北地区平原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2005年西北地区平原林业在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植被固碳、土壤固碳、植被制氧、吸收二氧化硫和滞尘方面均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各自生态服务功能值分别为32075.8万m3/a、2.8×106、1254、2752.8、3354.3、53.0和8510万t/a。[结论]为我国西北地区平原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平原林业 生态服务功能 评估
下载PDF
3种典型沙生灌木NPP及其分配格局 被引量:6
3
作者 赵灿 +3 位作者 秦树高 赖宗锐 刘加彬 法科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7,共6页
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确定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指标。分别采用收获法和内生长土芯法测定了毛乌素沙地3种典型沙生灌木杨柴、沙柳和油蒿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量,并通过元素分析仪分别测定各器官的含碳率,进而计算3种灌木的NPP... 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确定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指标。分别采用收获法和内生长土芯法测定了毛乌素沙地3种典型沙生灌木杨柴、沙柳和油蒿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量,并通过元素分析仪分别测定各器官的含碳率,进而计算3种灌木的NPP。结果表明,杨柴、沙柳、油蒿3种灌木的NPP分别为63.13、96.39和63.98g(m2·a),根冠生长量的比值分别为2.71、2.02和1.32。杨柴、沙柳和油蒿地上与地下生长量均符合等速生长关系,可以基于地上部分NPP来估算地下部分N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柴 沙柳 沙蒿 净初级生产力 等速生长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苔藓结皮光合能力对氮素添加量的响应 被引量:7
4
作者 闫佳毅 +4 位作者 秦树高 吴斌 冯薇 邵晨曦 法科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6期75-80,共6页
[目的]探究苔藓结皮失水过程中光合能力对不同梯度氮添加的响应,为进一步研究苔藓结皮对氮沉降的响应过程以及为干旱、半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毛乌素沙地的优势藓种拟双色真藓(Bryum pachytheca)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苔藓结皮失水过程中光合能力对不同梯度氮添加的响应,为进一步研究苔藓结皮对氮沉降的响应过程以及为干旱、半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毛乌素沙地的优势藓种拟双色真藓(Bryum pachytheca)为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采用氮添加的模拟试验手段。[结果]苔藓结皮净光合速率在低于0.2g/(m2·a)的氮添加量时受到促进,在高于0.2g/(m2·a)的氮素添加量下,低水分含量时被抑制,高水分含量时会受促进;同时,0.2g/(m2·a)是苔藓结皮能承受的最优氮添加量,此时苔藓结皮的光合固碳能力达到最大,年光合固碳量为对照条件的2倍。[结论]氮沉降引起的氮素增加对于干旱、半干旱区苔藓结皮的光合能力以及固碳潜力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结皮 氮沉降 失水过程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土壤非生物CO_2通量对土壤温度的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法科宇 +3 位作者 刘加彬 吴斌 秦树高 刘振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8-1635,共8页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CO2通量是土壤-大气碳循环的关键过程。尽管近期研究发现,该过程中存在非生物CO2通量部分,但对该通量及其对土壤温度的响应仍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毛乌素沙地西南缘长期定位观测灭活土壤的CO...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CO2通量是土壤-大气碳循环的关键过程。尽管近期研究发现,该过程中存在非生物CO2通量部分,但对该通量及其对土壤温度的响应仍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毛乌素沙地西南缘长期定位观测灭活土壤的CO2通量及土壤温度与降雨量。结果显示:土壤非生物CO2通量在2012年5—10月及2013年3—4月基本表现为白天正值,而夜晚负值;其余月份中,其日尺度上变化不大。在观测期内,非生物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变化率呈直线关系,但决定系数不高。另外,无降雨或小降雨发生时,日尺度上土壤非生物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时间滞后效应,而该效应会被较大的降雨严重干扰。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非生物CO2通量对土壤温度的响应会较易被其他因子(如降雨)干扰,通过土壤温度单因子对它预测,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CO2通量 非生物相关过程 土壤温度 降雨
原文传递
荒漠地区大气—土壤的碳交换过程 被引量:10
6
作者 法科宇 雷光春 +1 位作者 刘加彬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4-472,共9页
由于净初级生产力较低,且自然扰动强烈,荒漠生态系统往往被认为是一巨大碳源。然而,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发现,荒漠地区的土壤能够吸收大量大气CO2,但该过程因为不能从机理上得到充分地解释而饱受争议。通过深入讨论该反常的碳过程及... 由于净初级生产力较低,且自然扰动强烈,荒漠生态系统往往被认为是一巨大碳源。然而,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发现,荒漠地区的土壤能够吸收大量大气CO2,但该过程因为不能从机理上得到充分地解释而饱受争议。通过深入讨论该反常的碳过程及其可能的驱动机制,认为荒漠土壤吸收大气CO2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热力机制、地表湍流和压力梯度改变驱动气体运动机制可能是该过程发生的重要驱动机制。但就目前而言,因无直接证据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荒漠地区土壤吸收的碳会普遍且快速运移至地下水体中或矿化封存于土壤中,所以尚不能断言荒漠地区土壤是一个碳汇。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关注荒漠地区土壤液相碳的运移问题,尤其关注其气相转化和矿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吸收 荒漠生态系统 非生物途径过程 驱动机制 碳源/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