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衰弱分布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洛佳坤 马宇飞 +2 位作者 刘睿涵 孙沙沙 曹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5期64-68,共5页
衰弱是一类复杂的综合征,其特征是由于不同器官功能下降而导致机体应激能力受损。目前对于衰弱存在多种评估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Fried衰弱评估量表和衰弱累积指数。衰弱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社区老年人口中介于4%~59%之间,... 衰弱是一类复杂的综合征,其特征是由于不同器官功能下降而导致机体应激能力受损。目前对于衰弱存在多种评估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Fried衰弱评估量表和衰弱累积指数。衰弱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社区老年人口中介于4%~59%之间,并且女性高于男性。衰弱的患病率受评价标准、地区、国家、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同时,衰弱本身并非是一种稳定的状态,其本质是机体功能的不断倒退。虽然目前已有许多关于衰弱患病率的研究,但在不同人群中进行系统评价的情况很少,这导致不同患病率的可比性下降。另外对于衰弱发病率以及衰弱的发展、转变的研究较少,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老年 患病率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亚巍 衣志勇 +2 位作者 蒋知新 洛佳坤 卢楠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39-1141,共3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特指冠心病中急性发病的临床类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以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后续...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特指冠心病中急性发病的临床类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以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后续的一系列级联反应,随之发生的心力衰竭、心脏破裂或恶性心律失常,则是临床上ACS患者发病迅速、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迅速确诊以便早期治疗,尽早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可极大地改善ACS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肌型 FABP 心脏破裂 恶性心律失常 不稳定型心绞痛 级联反应 斑块破裂 肌钙蛋白
下载PDF
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试剂盒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刘亚巍 田苗 +2 位作者 蒋知新 洛佳坤 衣志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1-903,共3页
目的评价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ELISA检测试剂盒与已批准上市的同类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等效性及临床符合性。... 目的评价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ELISA检测试剂盒与已批准上市的同类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等效性及临床符合性。方法样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疑诊ACS患者的血浆或血清,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入选160例样本,分别采用兰州与荷兰H-FABP试剂盒进行平行、对照试验标准检测,两种试验产品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兰州试剂盒检测H-FABP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88.7%,正确率为90.4%。荷兰试剂盒检测H-FABP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86.8%,正确率为88.8%。两种产品测定结果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668,>0.05)。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26,P<0.01)。结论兰州生物研究所生产的H-FABP与荷兰HBT公司生产的H-FABP检测试剂盒用于诊断ACS具有等效性且临床符合性良好,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诊断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抗栓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于焱 马宇飞 +7 位作者 卢若谷 孙沙沙 洛佳坤 黄鑫 刘睿涵 刘昱彤 何昆仑 曹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抗栓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解放军总医院医院信息系统筛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169例,根据抗栓方案不同分为双联抗血小板组280例,双通... 目的比较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抗栓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解放军总医院医院信息系统筛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169例,根据抗栓方案不同分为双联抗血小板组280例,双通道抗栓组201例,单药抗凝组419例,未抗栓组269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总结不同抗栓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未抗栓组非甾体类消炎药、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其他3组,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明显低于单药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抗栓组较双联抗血小板组、双通道抗栓组、单药抗凝组全因死亡风险明显增加(P<0.01)。双联抗血小板组和单药抗凝组非致死性出血事件风险明显高于未抗栓组(P<0.01),双联抗血小板组明显高于单药抗凝组,双通道抗栓组非致死性出血事件风险明显高于未抗栓组(P<0.01)。双联抗血小板组、双通道抗栓组、单药抗凝组呼吸道出血风险明显高于未抗栓组(P<0.01),单药抗凝组呼吸道出血风险明显低于双联抗血小板组与双通道抗栓组(HR=0.419,P<0.01;HR=0.630,P<0.05),双通道抗栓组呼吸道出血风险明显低于双联抗血小板组(HR=0.646,P<0.05)。结论针对老年甚至高龄患者,出血风险较高人群,应用单药抗凝方案可能有益于减少出血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房颤动 抗凝药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患者血栓预防现状及抗凝方案疗效和安全性单中心分析
5
作者 马宇飞 洛佳坤 +8 位作者 李涛 于焱 孙沙沙 黄鑫 杨明艳 刘睿涵 刘昱彤 曹剑 何昆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7期54-59,共6页
目的 分析单中心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预防现状,并评价不同抗凝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的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 610例,详细记录患者病... 目的 分析单中心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预防现状,并评价不同抗凝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的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 610例,详细记录患者病历资料,比较不同抗凝方案的应用现状,最终纳入长期就诊的随访患者867例,中位随访时间23d。根据在院抗凝方案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358例,胃肠外抗凝组290例和未抗凝组219例。记录各组终点(出血、缺血、全因死亡)事件发生,比较减低剂量利伐沙班、胃肠外抗凝和未抗凝之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全部患者在院期间抗凝率为74.8%,口服抗凝率为10.4%,胃肠外抗凝率为64.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胃肠外抗凝组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较未抗凝组增加(HR=12.385,95%CI:2.733~56.130,P=0.001),胃肠外抗凝组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较未抗凝组增加(HR=3.505,95%CI:1.158~10.614,P=0.026),利伐沙班组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未抗凝组降低(HR=0.178,95%CI:0.043~0.736,P=0.017);胃肠外抗凝组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较利伐沙班组增加(HR=6.398,95%CI:3.189~12.834,P<0.001),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较利伐沙班组增加(HR=12.519,95%CI:4.452~35.208,P<0.001),新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利伐沙班组增加(HR=16.405,95%CI:5.350~50.308,P<0.001)。结论 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患者临床抗凝现状仍不理想,需要加强抗凝宣教和普及;低剂量利伐沙班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前提下,仍对老年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具有较好的疗效,且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胃肠外抗凝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 关节置换 老年 抗凝
下载PDF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沙沙 蔡毅 +5 位作者 徐伟豪 黄鑫 杨雯伊 洛佳坤 马宇飞 曹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43例,根据诊断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122例和非高尿酸血症组621例。采用Cox比例...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43例,根据诊断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122例和非高尿酸血症组621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年龄、冠心病和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非高尿酸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全因死亡的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41.6%vs 33.7%,P=0.00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分别是非高尿酸血症组的1.570倍(95%CI:1.062~2.322,P=0.024)、2.278倍(95%CI:2.278~4.902,P=0.035)。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死亡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7
作者 孙沙沙 洛佳坤 +3 位作者 马宇飞 杨雯伊 黄鑫 曹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1-322,共2页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若生成过多、排泄减少,则出现尿酸水平动态失衡,表现为血尿酸升高,非同日2次空腹男性血尿酸>420μmol/L(7 mg/dl)、女性>360μmol/L(6 mg/dl),为高尿酸血症(HUA)。其中5%~19%的HUA会发展为痛风,大部分则...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若生成过多、排泄减少,则出现尿酸水平动态失衡,表现为血尿酸升高,非同日2次空腹男性血尿酸>420μmol/L(7 mg/dl)、女性>360μmol/L(6 mg/dl),为高尿酸血症(HUA)。其中5%~19%的HUA会发展为痛风,大部分则为无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的HUA。HUA与高血压存在复杂的关系,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μmol/L,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增加15%~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高血压 氧化性应激 尿酸 钙通道阻滞药
下载PDF
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7
8
作者 孙沙沙 洛佳坤 +7 位作者 徐伟豪 邹晓 李建华 黄鑫 马宇飞 张杰 范利 曹剑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了解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利伐沙班在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方法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于2012年10月至2017年11月使用利伐沙班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159例,检测... 目的了解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利伐沙班在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方法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于2012年10月至2017年11月使用利伐沙班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159例,检测应用利伐沙班前后的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最长随访48月,记录观察期间的致死性出血、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出血和缺血事件。结果纳入患者平均年龄(85.9±8.3)岁,最大年龄102岁。利伐沙班平均剂量(9.4±0.2)mg/d,最小剂量2.5 mg/d。平均随访(20.2±14.4)月,最长随访48月。利伐沙班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1例(0.6%)、心源性死亡2例(1.3%)、全因死亡10例(6.3%,累计发生率11.3%),其中6例(60.0%)因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非致死性出血事件19例(11.9%);缺血事件5例(3.1%,累计发生率13.6%),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1.3%),脑梗死3例(1.9%)。结论本文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符合指南要求,但仍需综合评估患者出血缺血风险,选择合适剂量的利伐沙班,个体化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下载PDF
超声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总应变及左心室重构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邓玉姣 陈薇 +6 位作者 黄鑫 洛佳坤 马宇飞 于焱 王一茹 李越 罗渝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技术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心肌总应变,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肌梗死患者10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左回旋支(LCX)和(或)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组(LCX/RCA组)31例、单纯左前降支(LAD)...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技术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心肌总应变,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肌梗死患者10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左回旋支(LCX)和(或)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组(LCX/RCA组)31例、单纯左前降支(LAD)病变组(LAD单支组)34例、包含LAD的2支或3支病变组(多支组)39例,另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测算左心室各节段心肌及整体总应变矢量(ε)及其与左心室短轴平面间的角度(θ),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算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CX/RCA组左心室前壁ε,LAD单支组下侧壁、下壁ε未见明显减低(P>0.05),LCX/RCA组、LAD单支组、LAD多支组其余不同心肌节段ε明显减低(P<0.05),且LCX/RCA组下侧壁、下壁θ,LAD单支组前间隔、前壁θ及多支组各部位θ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LCX/RCA组、LAD单支组和LAD多支组整体ε、LVRI均显著降低,整体θ显著升高(P<0.05)。LCX/RCA组、LAD单支组和多支组整体ε(r=-0.815,P=0.014;r=-0.747,P=0.031;r=-0.768,P=0.024)、θ(r=-0.719,P=0.043;r=-0.763,P=0.021;r=-0.753,P=0.029)均与LVRI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老年AMI患者左心室心肌ε大小及θ能反映局部及整体的心肌应变能力,整体ε、θ与LVRI均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肌
下载PDF
三维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睿涵 刘涛 +6 位作者 黄鑫 杨明艳 马宇飞 洛佳坤 于焱 曹剑 邓玉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动态评估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老年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AMI患者80例,根...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动态评估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老年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AMI患者80例,根据PCI术后结果分为NSTEMI组40例,STEMI组40例。另选择老年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NSTEMI组和STEMI组分别于PCI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阻相关动脉心肌节段。用4D LV Volume Tom Tec软件测量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和LVEF。应用应变分析软件获得梗阻相关动脉心肌节段的左心室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PSS)、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PSS)、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CPSS)、左心室底部旋转峰度(rot_base)、左心室尖部旋转峰度(rot_(apex))和扭曲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STEMI组和STEMI组术后1周LVESV和LVEDV明显升高,术后1周和3个月LVEF明显降低(P<0.05)。NSTEMI组术后1周和3个月梗阻相关动脉心肌节段LPSS、CPSS、rot_base、rot_(apex)和扭转值明显高于STEMI组(P<0.05);NSTEMI组术后3个月RPSS明显高于STEMI组[(25.68±13.00)%vs(19.27±10.08)%,P<0.05]。STEMI组和NSTEMI组术后3个月RPSS、CPSS、rot_base、rot_(apex)和扭转值较术后1周明显改善(P<0.01)。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能敏感地评价不同程度透壁损伤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心肌梗死 心室功能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肌缺血
下载PDF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凝防治现状及口服抗凝药疗效和安全性单中心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宇飞 于焱 +6 位作者 洛佳坤 卢若谷 孙沙沙 黄鑫 管博 杨明艳 曹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防治现状,并评价口服抗凝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老年房颤患者4239例,详细记录患者病历资料,总结不同抗凝方案的应用现状,最终纳入随访患者1... 目的分析单中心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防治现状,并评价口服抗凝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老年房颤患者4239例,详细记录患者病历资料,总结不同抗凝方案的应用现状,最终纳入随访患者1647例,中位随访时间23.5个月,最长随访时间36.4个月。根据在院抗凝方案不同分为华法林组436例,达比加群组348例,利伐沙班组410例,未抗凝组453例。记录终点事件发生。结果利伐沙班组年龄、男性、硝酸酯类、CHA;DS;-VASc评分≥2分比例较其他3组更高,华法林组应用止血药物比例较其他3组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华法林组发生出血事件风险较未抗凝组明显增加,利伐沙班组发生缺血事件风险较未抗凝组明显降低,华法林组发生全因死亡风险较未抗凝组明显降低(P<0.05)。达比加群组和利伐沙班组发生出血事件风险较华法林组明显降低(HR=0.49,95%CI:0.29~0.81,P=0.01;HR=0.52,95%CI:0.32~0.87,P=0.01),达比加群组发生缺血事件风险较华法林组明显增加(HR=2.17,95%CI:1.15~4.12,P=0.02),利伐沙班组发生缺血事件风险较达比加群组明显降低(HR=0.29,95%CI:0.14~0.62,P=0.01)。结论老年房颤患者临床现状仍不理想,需要加强抗凝宣教和普及;利伐沙班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能优于其他口服抗凝方案,对需要长期抗凝预防脑卒中的老年房颤患者建议首选利伐沙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药 华法林 达比加群 利伐沙班
下载PDF
载脂蛋白A-Ⅰ模拟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改善肥胖合并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焱 高进辽 +5 位作者 管博 洛佳坤 黄鑫 马宇飞 杨明艳 曹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Ⅰ模拟肽左旋-氨基酸(L-4F)对肥胖合并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7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对照组12只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48只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随机分为肥胖组,心肌梗死组,L-4F组,...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Ⅰ模拟肽左旋-氨基酸(L-4F)对肥胖合并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7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对照组12只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48只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随机分为肥胖组,心肌梗死组,L-4F组,血红素氧化酶1(HO-1)抑制剂(SnMP)组,每组12只,后3组大鼠给予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肥胖合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干预8周后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检查,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计算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_(max)),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基因表达,包括内质网应激蛋白(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磷酸化类蛋白激酶内质网激酶(PERK)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LVESD、LVEDD、LVSP、LVEDP、Chop及磷酸化PERK明显升高,LVEF、LVFS、-dp/dt_(max)、HO-1、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与心肌梗死组比较,L-4F组LVESD、LVEDD、LVSP、LVEDP、Chop、GRP78及磷酸化PERK明显降低,LVEF、LVFS、±dp/dt_(max)、HO-1、脂联素明显升高(P<0.05,P<0.01);与L-4F组比较,SnMP组LVESD、LVEDD、LVSP、LVEDP明显升高,Chop、GRP78及磷酸化PERK明显升高[1.14±0.15 vs 0.80±0.09,P<0.05;5.04±0.33 vs 2.96±0.22,P<0.05;16.79±0.89 vs 5.18±0.73,P<0.01],LVEF、LVFS、±dp/dt_(max)、HO-1、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L-4F通过激活肥胖合并心肌梗死大鼠HO-1-脂联素轴,抑制内质网应激,降低心肌细胞毒性,抑制心脏重构,改善大鼠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A-Ⅰ 内质网应激 肥胖症 心肌梗死
下载PDF
新型凝血因子Ⅺ、Ⅻ靶向药物在早期临床试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宇飞 洛佳坤 +1 位作者 杨雯伊 曹剑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276-1280,共5页
心血管疾病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占全球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1,2],其二级预防,如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虽然有效,但普遍会增加出血风险。抗凝治疗的核心即在预防血栓形成和消除出血风险之间取得平衡。维生素K... 心血管疾病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占全球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1,2],其二级预防,如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虽然有效,但普遍会增加出血风险。抗凝治疗的核心即在预防血栓形成和消除出血风险之间取得平衡。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通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体现这种平衡。近年随着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安全性。与维生素K拮抗剂相比,DOACs每年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至少降低了一半[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拮抗剂 出血风险 华法林 二级预防 抗血小板治疗 凝血因子Ⅺ 血栓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老年人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彭旭东 刘雯雯 +11 位作者 刘梅林 刘德军 洛佳坤 胡家宾 李刚 付可凡 谭龙 黄厚源 尚进 张籍鹏 李录 衣志勇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探索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老年人群全因死亡中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65岁以上不伴冠心病的老年体检人群568例,入组时均进行基线资料采集及血清H-FABP水平的测定,共随访7年,分析H-FABP与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索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老年人群全因死亡中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65岁以上不伴冠心病的老年体检人群568例,入组时均进行基线资料采集及血清H-FABP水平的测定,共随访7年,分析H-FABP与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随访期间,全因死亡31例,无心血管死亡,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33例。H-FABP对于全因死亡的预测效能高于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并且H-FABP>3.57μg/L可能作为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越高的H-FABP水平意味着越高的死亡风险。结论H-FABP与老年人群的全因死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3 预测 死亡原因 老年人
下载PDF
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试剂盒的方法学评价及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亚巍 尚进 +3 位作者 洛佳坤 蒋知新 彭旭东 衣志勇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50-455,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自主研发成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ELISA检测试剂盒与已上市的同类型试剂盒在临床诊断检测性能方面的等效性,并针对其性能的可接受性做全面的评估。方法选取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并... 目的探讨中国自主研发成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ELISA检测试剂盒与已上市的同类型试剂盒在临床诊断检测性能方面的等效性,并针对其性能的可接受性做全面的评估。方法选取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并被怀疑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收住院的患者,以及定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浆或血清。从中选出240例患者作为该临床研究的样本,按照平行分组和设置对照的实验原则,比较国产与荷兰两种H-FABP试剂盒的检测效果和相关性,同时针对国产H-FABP试剂盒检测实施了精密度试验、回收试验、抗干扰试验和稳定性试验,利用有关的智能软件来分析相关的试验数据,针对其临床检测的性能做完整的评估。结果在全自动免疫分析测定仪的检测精度范围内,国产与荷兰试剂盒测定H-FABP值的相关系数R=0.96(P<0.001)。对于国产试剂盒来说,其检测H-FABP的批内变异系数为5.7%~8.2%,批间变异系数为3.9%~4.1%,而回收率为91.1%~105.7%。并且,当总胆红素(TBIL)的浓度不相同时,对正常水平的H-FABP的影响度在-9.57%~2.39%;对异常水平的H-FABP的影响度在-20.71%~7.47%。当TG的浓度不相同时,对正常水平的H-FABP的影响度在-6.66%~10.13%;对异常水平的H-FABP的影响度在5.07%~10.91%。当溶血血红蛋白的浓度不相同时,其对正常水平的H-FABP的影响度在-9.18%~8.16%;对异常水平的H-FABP的影响度在-9.27%~9.83%。结论国内自主研发的H-FABP检测试剂盒与荷兰生产的同类产品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剂盒 诊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方法学评价
下载PDF
老年共病患者衰弱现状评估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洛佳坤 刘睿涵 +7 位作者 刘昱彤 孙沙沙 杨明艳 于焱 管博 黄鑫 范利 曹剑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评估老年共病患者的衰弱状态,探讨影响衰弱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市万寿路地区年龄≥65岁的共病患者746例,最终纳入共病患者617例,年龄(85.6±4.8)岁,女性358例(58.0%);617例共... 目的评估老年共病患者的衰弱状态,探讨影响衰弱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市万寿路地区年龄≥65岁的共病患者746例,最终纳入共病患者617例,年龄(85.6±4.8)岁,女性358例(58.0%);617例共病患者经FRAIL量表评分纳入衰弱组156例(25.3%)、非衰弱组461例(74.7%)。收集人口学资料、身体共病等信息,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617例共病患者常见的慢性病发病情况由高至低分别为高血压(497例,80.6%)、冠心病(375例,60.8%)、骨质疏松(357例,57.9%)、骨关节炎(281例,45.5%)、2型糖尿病(211例,34.2%)、卒中和(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93例,31.3%)、慢性肺病(144例,23.3%)、肿瘤(133例,21.6%)、慢性肾病(92例,14.9%)、心力衰竭(58例,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型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肺病、卒中和(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肿瘤、骨关节炎是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型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肺病、肿瘤、骨关节炎是衰弱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76、1.806、3.275、3.371、1.640、2.227,均P<0.05)。结论高龄、2型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肺病、肿瘤、骨关节炎与老年共病患者衰弱的发生风险相关,应积极有效预防和干预衰弱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病 衰弱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平板运动试验假阴性二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洛佳坤 石亚君 +1 位作者 赵立朝 郜玲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492-1492,共1页
例1患者,女,57岁,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3级。冠状动脉造影:前降支近段弥漫性狭窄85%,第二对角支开口处局部狭窄70%。超声心动图示:二、三尖瓣,主动脉、肺动脉轻度返流。平板运动试验:阴性。
关键词 运动试验 假阴性反应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平板运动试验阳性1例分析
18
作者 洛佳坤 石亚君 +2 位作者 赵立朝 郜玲 赵静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8期6986-6986,共1页
关键词 运动试验 束支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治疗老年血栓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3
19
作者 孙沙沙 曹剑 +7 位作者 刘宏斌 洛佳坤 徐伟豪 刘璐 狄艳琪 邹晓 李建华 范利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2012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服用利伐沙班的老年住院患者301例,年龄60~102岁(86.5±8.4)岁。根据患者适应证、肌酐清除率、缺...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治疗老年人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2012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服用利伐沙班的老年住院患者301例,年龄60~102岁(86.5±8.4)岁。根据患者适应证、肌酐清除率、缺血和出血风险等综合评估制定抗凝方案,分为利伐沙班2.5~5.0 mg/d组72例、10.0 mg/d组205例、15.0~20.0 mg/d组24例。检测应用利伐沙班前后的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记录观察期间的致死性出血、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出血和缺血事件。结果纳入患者利伐沙班剂量(9.3±3.0)mg/d,最小剂量2.5 mg/d。随访(14.9±13.9)个月,最长随访48个月。利伐沙班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1例、心源性死亡3例(1.0%)、全因死亡20例(6.6%)。累积发生率为25.2%,其中55.0%(11例)因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非致死性出血事件40例(13.3%),累积发生率为42.4%;缺血事件7例(2.3%),累积发生率为16.0%,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脑梗死3例,下肢静脉血栓栓塞2例。与用药前比较,凝血指标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升高,D-二聚体降低(P<0.05)。结论与既往文献报道比较,高龄老年血栓性疾病患者应用偏低剂量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但需综合评估患者出血缺血风险,选择合适剂量的利伐沙班,个体化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血栓栓塞 出血
原文传递
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亚巍 田苗 +7 位作者 蒋知新 赛晓勇 洛佳坤 吴云波 彭旭东 卢楠 李云 衣志勇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1-825,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解放军总...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明确诊断ACS患者232例,临床治疗和随访资料完整。胸痛发作至住院12h内,检测ACS患者H—FABP、NT—proBNP、CRP和cTnT水平,根据四分位数进行分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H—FABP、NT—proBNP、CRP和cTnT在ACS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进行比较,并对4种标志物联合评价方案在ACS预后和危险分层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2个月时伴有心血管事件患者H—FABP、NT—proBNP、CRP和cTnT检测水平均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患者(40.8±3.2)μg/L比(15.1土1.3)μg/L、(7328.8±1303.1)ng/L比(1272.8±172.7)ng/L、(87.3±17.7)mg/L比(9.2±2.5)mg/L、(2.4±0.3)μg/L比(O.5土0.1)pg/L(均P〈0.01)。各标志物高值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低值患者,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亦低于低值患者。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FABP、NT—proBNP、CRP和cTnT均与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HR值分别为5.766、5.290、6.604、6.956,950CI为3.3389.959、2.910~9.618、3.740~11.661、4.039~11.979,均P〈0.01)。以4种标志物各自的截断值作为阳性判断标准进行分组,显示4种标志物阳性16例,均出现心血管事件;当H—FABP阳性,且其他有两项标志物阳性,62.5%(15/24例)的患者随访出现心血管事件;当H—FABP阳性,且其他一项标志物阳性,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下降(30.4%,7例);H—FABP阳性时,其他一项标志物阴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23.1%(9/39例),高于4项标志物均阴性组(4.6%,6例)。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FABP、NT—proBNP、CRP、cTnT为ACS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R值分别为1.730、1.980、2.183、1.454,95%CI为1.027~2.915、0.611~1.571、1.224~3.893、t.037~2.039,P〈0.05或P〈0.01)。结论联合检测H—FABP、NT—proBNP、CRP和cTnT可对ACS患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并对预后评估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肌钙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