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大西洋西非岸盆地群构造、沉积演化对比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洛怡
李江海
杨梦莲
-
机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28,共9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大西洋两岸盆地分析与油气资源评价”(2016ZX05033-002、2016ZX05033-001)资助。
-
文摘
非洲西部海岸盆地群经历了裂谷期、同裂谷期和漂移期构造演化阶段,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后期局部构造和差异沉积的影响,现今盆地发育的构造样式和沉积建造有一定区别,导致勘探效果有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比南大西洋赤道段转换型、中段含泥型、中段含盐型和南段火山型盆地的综合柱状图,加上对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和下刚果盆地进行平衡剖面恢复,探讨西非岸三段四类盆地的特征,以求对盆地的勘探工作有所帮助。赤道段转换型盆地在阿普特期和阿尔比期的裂谷阶段完成了湖泊、河流等陆相沉积到浅海碳酸盐岩沉积的转换,未发育盐岩。中段含泥盆地巨厚的新生代阿卡塔组泥岩为滑脱层,在差异负载作用下,泥岩层发生变形。中段含盐盆地在阿普特期,由陆相沉积过渡为浅海碳酸盐岩沉积。阿普特期盐岩层在差异负载和重力滑脱作用下流动变形,形成了伸展、底辟和挤压构造带。南段火山型盆地以裂谷期发育的溢流相玄武岩和凝灰岩为特征,发育典型的向海倾斜反射体。
-
关键词
南大西洋
构造沉积演化
被动大陆边缘
平衡剖面恢复
-
Keywords
south Atlantic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lanced cross-section
-
分类号
TE1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深海多金属硫化物采矿研究进展及其前景探讨
被引量:9
- 2
-
-
作者
李江海
宋珏琛
洛怡
-
机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
出处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年第11期29-37,共9页
-
基金
中国大洋十三五印度洋靶区断裂系统及其控矿作用研究课题(DY135-S2-1-01)
科技部重大专项(2016ZX05033002)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岩浆迁移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gzck2018001)联合资助
-
文摘
随着陆地金属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深海多金属硫化物逐渐成为海洋矿产资源勘探的新趋势。文章介绍了全球主要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成因及分布特点,阐述了多个国际矿业公司和国际海洋组织对西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底块状多金属硫化物勘探活动的最新进展。从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金属品质、深海采矿的法律政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开发前景进行探讨,并提出积极投身国际海底资源开发规章制定,进一步细化国内法律制度,为深海采矿提供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提升深海治理能力,增强我国在深海领域的话语权;完善深海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深海开发创新能力等建议。
-
关键词
多金属硫化物
深海采矿
西南太平洋
西南印度洋
洋中脊
-
Keywords
Polymetallic sulfide
Deep-sea mining
Southwest Pacific
South-west Indian Ocean
Mid-ocean ridge
-
分类号
P74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超级克拉通盆地发育的构造背景及其形成模式探讨
- 3
-
-
作者
李江海
洛怡
宋珏琛
-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5-318,共14页
-
文摘
克拉通盆地是所有盆地类型中最稳定、最长寿的盆地,也是地壳和地幔长期垂向变形最重要的地质记录。地史上面积最大的克拉通盆地(超级克拉通盆地)原型面积常超过200×10^4 km^2,对探讨克拉通盆地成因演化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意义。目前世界各地的研究可以识别出10余个不同时期的超级克拉通盆地。本文根据超级克拉通盆地基底性质、盆地发育的超大陆构造演化背景及其构造特征,将超级克拉通盆地划分为A型盆地和B型盆地两种类型,它们分别以西西伯利亚盆地和刚果盆地为代表。A型盆地形成于超大陆裂解之前至初始裂解的背景下,基底为前期造山带,为短波长盆地。盆地形态不规则性强,内部均一性相对较低,克拉通盆地边缘可能渐变为弧后盆地或前陆盆地。B型盆地形成于超大陆裂解末期(即下一个超大陆汇聚之初),基底为古克拉通陆块,为长波长盆地,盆地多呈对称的宽缓碟型。A型盆地处于短期活动的热地幔柱之上,伴随早期裂谷作用及其随后的热衰减成盆;B型盆地常处于热点和地貌高地之间的部位,盆地沉降长期受地幔持续缓慢下沉控制。
-
关键词
超大陆旋回
克拉通盆地
古板块再造
冷点
超级地幔柱
-
Keywords
Supercontinent cycle
Cratonic basin
Plate reconstruction
Cold spot
Super-plume
-
分类号
P54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47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多波束测深技术在洋中脊构造地貌解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宋珏琛
李江海
雷雨婷
洛怡
-
机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1-258,共8页
-
基金
中国大洋十三五印度洋靶区断裂系统及其控矿作用研究课题(DY135-S2-1-01)
科技部重大专项(2016ZX05033002)联合资助
-
文摘
多波束测深技术在国际上是海洋科学研究、海底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对国内外多波束地形数据的广泛调研,对洋中脊附近洋底构造地貌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文中利用不同扩张速率洋中脊附近的50 m分辨率的多波束地形数据,基于数字地形空间分析方法,利用不同滑动窗口和阈值自动识别来提取洋中脊附近地形面的最大、最小曲率以及坡度,并以此对洋中脊进行构造解译。对中大西洋洋中脊和东太平洋洋隆两个实验结果的定量分析表明,基于地形曲面曲率和坡度的洋中脊构造解译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其结果为洋中脊构造样式解译提供重要参考。但是相比之下,50 m分辨率下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应用效果要明显好于快速扩张洋中脊,这可能与不同扩张速率的断层尺寸及发育规律有关。
-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技术
洋中脊
构造解译
空间分析
分析滑动窗口
扩张速率
-
Keywords
multi-beam echo sounding technology
mid-ocean ridges
structure interpretation
multi-scale space analysis
sliding window
spreading rate
-
分类号
P736.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