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与HCV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洪国祜 毛青 《传染病信息》 2011年第6期324-328,共5页
HIV和HCV合并感染较为常见,合并感染发生后这二种病毒在体内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包括免疫细胞介导的间接作用和二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后产生的直接作用。此前在某些问题上学术界已经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认为HIV可以促进HCV复制,并抑制... HIV和HCV合并感染较为常见,合并感染发生后这二种病毒在体内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包括免疫细胞介导的间接作用和二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后产生的直接作用。此前在某些问题上学术界已经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认为HIV可以促进HCV复制,并抑制机体对HCV的清除作用。但近年亦有研究发现,机体内HCV载量与是否合并HIV感染无关,且HCV和HIV合并感染对机体自发清除HCV的能力无显著影响。上述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提示,HIV与HCV之间可能存在许多尚未明确的联系,应进一步从临床和基础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复制
下载PDF
4种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免疫磁珠-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何长龙 吴力克 +4 位作者 兰林 洪国祜 张娟 张维 毛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05-1508,共4页
目的基于免疫磁珠分离及多重PCR技术建立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检测体系。方法根据出血性大肠埃希菌uidA、福氏志贺菌ipaH、空肠弯曲菌hipo及副溶血弧菌tlh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免疫磁... 目的基于免疫磁珠分离及多重PCR技术建立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检测体系。方法根据出血性大肠埃希菌uidA、福氏志贺菌ipaH、空肠弯曲菌hipo及副溶血弧菌tlh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免疫磁珠分离过程及多重PCR扩增中的各个环节,建立上述4种病原菌同步快速扩增体系,并鉴定该体系特异性、敏感性。结果发现Mg2+浓度对该体系影响最大,在Mg2+浓度为4 mmol/L时扩增效率最高;该体系对4种病原菌的敏感性分别为:出血性大肠埃希菌2.7×10 cfu/ml、福氏志贺菌6.4×10 cfu/ml、空肠弯曲菌7.6×10 cfu/ml、副溶血弧菌3.6×10 cfu/ml。结论建立了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弧菌的免疫磁珠-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该体系特异性及敏感性高,检测过程简单,结果稳定,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及食品卫生监管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免疫磁珠 多重PCR
下载PDF
吲哚氰绿清除实验与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罗燕 洪国祜 罗新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3357-3359,共3页
目的探讨吲哚氰绿清除实验与肝功能衰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3例慢性乙肝患者,62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肝功能衰竭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吲哚氰绿清除率(ICGR15)、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CHOL)、... 目的探讨吲哚氰绿清除实验与肝功能衰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3例慢性乙肝患者,62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肝功能衰竭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吲哚氰绿清除率(ICGR15)、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CHOL)、胆碱酯酶(CHE)、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等常规临床生化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模型筛选提示肝功能衰竭的关键指标。结果 TBIL水平在两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两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ALT、PA、CHOL、CHE、PT、ICGR15均可以作为提示肝功能衰竭的关键指标;ICGR15与患者年龄、PT值呈正相关(r=0.316、0.517,P<0.05),与患者PA、CHOL、CHE呈负相关(r=-0.476、-0.321、-0.527,P<0.05),与ALT无密切关联(P>0.05)。结论 ICGR15可以作为诊断肝功能衰竭的关键参考;可以较好地反应肝脏合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后肝硬化 慢性肝功能衰竭 吲哚氰绿
下载PDF
基于pJFH-1的HCV全基因组扩增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艳 兰林 +3 位作者 何长龙 洪国祜 程玲 毛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基于pJFH-1建立能稳定扩增HCV全基因组的长链PCR方法。方法以pJFH-1为测试模板,通过优化PCR扩增中各个重要环节,包括引物的选择、甘油和/或DMSO最适浓度的筛选、循环条件的摸索等,建立能稳定扩增HCV全基因组的长链PCR方案。结果高Tm... 目的基于pJFH-1建立能稳定扩增HCV全基因组的长链PCR方法。方法以pJFH-1为测试模板,通过优化PCR扩增中各个重要环节,包括引物的选择、甘油和/或DMSO最适浓度的筛选、循环条件的摸索等,建立能稳定扩增HCV全基因组的长链PCR方案。结果高Tm值(>65℃)的引物更有利于HCV全基因组的扩增;5%、10%甘油或5%DMSO可显著提高PCR扩增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且甘油的促进作用优于DMSO;双温法较三温法能获得更高产量的PCR产物。结论通过优化长链PCR反应体系及条件,成功实现HCV基因全长的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PCR pJFH-1 HCV全基因组
下载PDF
脱氧核苷酸钠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罗燕 洪国祜 +1 位作者 邓蕊 罗新华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15-117,共3页
目的:观察脱氧核苷酸钠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4例肝功能异常的乙肝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脱氧核苷酸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其还原性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记录并分析治... 目的:观察脱氧核苷酸钠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4例肝功能异常的乙肝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脱氧核苷酸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其还原性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肝功能储备等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用脱氧核苷酸钠进行治疗的患者肝脏炎症反应程度明显降低,肝脏合成功能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改善脾功能亢进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降低有明显的效果。结论:脱氧核苷酸钠在乙肝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人群的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苷酸钠 乙肝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疗效 分析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Core蛋白HLA-DRB1*0311、0401表位预测
6
作者 程玲 洪国祜 +1 位作者 郭艳 毛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预测各型丙型肝炎病毒(HCV)Core区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0311及0401抗原表位。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检索出十条包含六种分型的HCV完整氨基酸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剪切Core区氨基酸序列并对其二级结构、可塑性、亲水性和抗原... 目的预测各型丙型肝炎病毒(HCV)Core区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0311及0401抗原表位。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检索出十条包含六种分型的HCV完整氨基酸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剪切Core区氨基酸序列并对其二级结构、可塑性、亲水性和抗原性指数进行预测,选择可能区域预测HLA-DRB1*0311及0401的抗原表位。结果 HCV Core区二级结构、可塑性、亲水性和抗原性指数预测分析可认为16~28、60~74、98~120区域或为抗原表位区域。HLA-DRB1*0311预测中,HCV-1a/b、4a、6a预测评分高的区域为28~36,HCV-2a/b为63~71,HCV-3a为29~37,HCV-5a为94~102。HLA-DRB1*0401中,HCV-1a、2b、4a、6a预测评分高区域为84~92,HCV~5a为120~128,HCV-1b中120~128可以预测到表位但评分低。结论 HCV Core区HLA-Ⅱ类分子抗原表位具有型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病毒核心蛋白质类 基因型 表位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6a亚型病毒株的传播速率 被引量:11
7
作者 洪国祜 谭朝霞 +1 位作者 郭艳 毛青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HCV6a病毒株进入中国后在中国西南部地区的播散速率。方法收集西南医院感染病专科医院2004年1月2009年9月存留的HCV6型感染患者血清,采用逆转录巢式PCR方法获取患者血清HCV CEl区序列,绘制系统进化树进行HCV亚型鉴定;用BEAST... 目的探讨HCV6a病毒株进入中国后在中国西南部地区的播散速率。方法收集西南医院感染病专科医院2004年1月2009年9月存留的HCV6型感染患者血清,采用逆转录巢式PCR方法获取患者血清HCV CEl区序列,绘制系统进化树进行HCV亚型鉴定;用BEAST v1.6.1软件绘制时间系统进化树。结果本研究获取的HCV 6a病毒株共祖起源于1968年左右,至少存在4个主要的流行株,在静脉吸毒和非静脉吸毒患者人群中均已分离到起源较早的流行株。理论倍增曲线显示,1997年以后HCV 6a病毒传播速率加快,2007年以后加速明显。结论HCV 6a病毒株在中国西南部地区播散迅速,在未来有可能成为本地区主要的HCV亚型,并有由静脉吸毒人群向非静脉吸毒人群传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丙型 基因型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HCV Core蛋白与IFN敏感性相关结构及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8
作者 程玲 郭艳 +1 位作者 洪国祜 毛青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不同基因型HCVCore蛋白与IFN敏感性相关的结构功能及差异。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不同基因型HCVCore蛋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修饰位点及主要功能结构域预测分析。结果HCVCore蛋白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三级... 目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不同基因型HCVCore蛋白与IFN敏感性相关的结构功能及差异。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不同基因型HCVCore蛋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修饰位点及主要功能结构域预测分析。结果HCVCore蛋白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各型间存在差异,可能存在酰胺化、cAMP依赖的激酶、PKC、TYR磷酸化等修饰位点及与两性蛋白SH3结构域、ERK、PKC相互作用的区域。结论不同基因型HCVCore蛋白结构功能不同影响IFN治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病毒核心蛋白质类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 结构 干扰素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