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实物模型的建立
1
作者 洪宗平 《技术物理教学》 2005年第4期10-11,共2页
最近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九条意见,其中第三条指出: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第五条指出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上观念感悟颇深,笔者在教学建设和改革中大力实... 最近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九条意见,其中第三条指出: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第五条指出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上观念感悟颇深,笔者在教学建设和改革中大力实践,提出了建立实物模型这一创新教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物模型 教育改革 教学建设 模式创新 高技能人才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教学理念 教育部
下载PDF
话说安全用电
2
作者 洪宗平 《技术物理教学》 2005年第2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安全用电 电气系统 用电环境 经济利益 用电安全 电气事故 财产安全
下载PDF
物理教学如何与实际相结合
3
作者 洪宗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9-90,共2页
文章探讨了物理教学如何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下载PDF
天然气脱碳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洪宗平 叶楚梅 +6 位作者 吴洪 张鹏 段翠佳 袁标 严硕 陈赞 姜忠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030-6048,共19页
天然气是一种高燃烧热值的清洁能源,但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气体CO_(2),会造成热值降低、管道腐蚀等问题,因此在管道运输和使用前需对其进行脱碳处理。分别对低温精馏、溶剂吸收、吸附和膜分离四种脱碳技术进行了介绍,详... 天然气是一种高燃烧热值的清洁能源,但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气体CO_(2),会造成热值降低、管道腐蚀等问题,因此在管道运输和使用前需对其进行脱碳处理。分别对低温精馏、溶剂吸收、吸附和膜分离四种脱碳技术进行了介绍,详析了每一种技术的工艺特点和典型工业应用情况,并从原料气进料条件、脱碳效率、能耗及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为不同实际工况脱碳工艺的选择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膜分离技术在装置占地面积、能耗及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灵活调变的级数工艺也使其能够实现高CO_(2)脱除率和低烃损失,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特别是适用于空间受限的场合,如在海上平台进行天然气脱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二氧化碳捕集 分离 低温精馏 吸收 吸附
下载PDF
浅谈建立企业权力内控监督机制
5
作者 洪宗平 《钢铁文化》 2003年第2期43-45,共3页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既是深化反腐倡廉的主要内容,又是实施好源头治理腐败的关键。鉴于目前因国有企业尚没有形成完整配套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从而导致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这一现象,建立健全与现代企业制...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既是深化反腐倡廉的主要内容,又是实施好源头治理腐败的关键。鉴于目前因国有企业尚没有形成完整配套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从而导致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这一现象,建立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建立企业权力内控监督机制的必然要求(一)权力的属性决定。权力腐败是由权力的属性决定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双重性和双向作用。人类文明史表明,如果正确使用权力,它便是为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权力 监督机制 内控监督 建立健全 权力行使 企业内控 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权力腐败 腐败现象 必然要求
下载PDF
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6
作者 洪宗平 《钢铁文化》 2001年第12期8-11,共4页
反对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中纪委五次全会再次肯定和确定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战略部署。如何认识和把握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在此谈点学习体会。一、腐败产生的原因江泽民在中纪委五次全会讲话中,... 反对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中纪委五次全会再次肯定和确定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战略部署。如何认识和把握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在此谈点学习体会。一、腐败产生的原因江泽民在中纪委五次全会讲话中,对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作了精辟分析,他指出: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在党内和社会生活中至今仍然存在;在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斗争 腐败现象 我国现阶段 滋生蔓延 反对腐败 改革开放 党员干部 治理腐败 反腐败工作 江泽民
下载PDF
关于受贿的构成特征
7
作者 洪宗平 《钢铁文化》 1996年第3期26-26,共1页
受贿错误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其构成主要有如下特征:1.就企业而言,能够构成受贿主体的一是企业中从事经营管理的公务人员;二是利用原职务影响而从事经营... 受贿错误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其构成主要有如下特征:1.就企业而言,能够构成受贿主体的一是企业中从事经营管理的公务人员;二是利用原职务影响而从事经营的离、退休干部或退居二线干部;三是系工人身份受组织聘用或领导委托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职工。2.受贿侵犯的客体是党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廉政制度。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职务之便 受贿人 行为人 为他人谋取利益 国家工作人员 他人财物 廉政制度 国家机关 受贿主体 经营管理工作
下载PDF
关于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定性
8
作者 洪宗平 《钢铁文化》 1996年第Z2期45-45,共1页
违反财经纪律,是指某些单位或个人,为谋取局部和少数人的利益,违反国家财政法规、妨碍国家经济管理活动的行为。1、违反财经纪律案件中,少数是个人所为,多数属单位违纪。单位违纪中有的是集体开会决定,有的是由领导直接决定,有的是经办... 违反财经纪律,是指某些单位或个人,为谋取局部和少数人的利益,违反国家财政法规、妨碍国家经济管理活动的行为。1、违反财经纪律案件中,少数是个人所为,多数属单位违纪。单位违纪中有的是集体开会决定,有的是由领导直接决定,有的是经办人提议,领导人拍板。这些违纪,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应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纪律责任。2、违反财经纪律直接扰乱了国家财政法规和财务制度。国家财政法规和财务制度是保护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经纪律 财政法规 违反 财务制度 违纪 国家经济 管理活动 表现形式 保护国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下载PDF
关于挪用公款的认定
9
作者 洪宗平 《钢铁文化》 1996年第6期25-25,共1页
挪用公款是指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财政管理制度,擅自将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划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三个月。认定挪用公款,必须掌握如下特征:1、挪用公款只能是特殊主体所为。即受组织聘用或领导委托,直接掌握... 挪用公款是指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财政管理制度,擅自将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划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三个月。认定挪用公款,必须掌握如下特征:1、挪用公款只能是特殊主体所为。即受组织聘用或领导委托,直接掌握公共财物的支配权、管理权、使用权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构成挪用公款的主体。2、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挪用公款就是将所有权中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当行为人满足了自己的某种收益后,将挪用的公款归还国家、集体,所有权的内容,就得到了恢复。但是这种对所有权内容的分割行为,实际上是对公共财物所有权的侵犯。3、挪用公款的主观方面是出于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公款而故意动用,意在用后归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用公款 公共财物 所有权 工作人员 归个人使用 财政管理制度 使用权 行为人 认定 特殊主体
下载PDF
关于贪污性质的认定
10
作者 洪宗平 《钢铁文化》 1996年第2期21-22,共2页
一、贪污的基本特征贪污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国营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其基本特征... 一、贪污的基本特征贪污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国营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其基本特征:l.贪污的主体必须是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国营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及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非上述人员不能构成贪污主体。个人投资、家庭投资、合伙人投资的私人经营的工商户不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其人员不是贪污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财物 贪污集团 非法占有 国家工作人员 集体经济组织 基本特征 从事公务 人民团体 管理 盗窃
下载PDF
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
11
作者 洪宗平 《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84-85,共2页
从今年“五一”开始全国实行五天工作制,有些学校中专四年制改为三年,面对教学总学时的精减,学制的压缩,物理课的课时也相应缩删。因此在新形势下物理课的教改问题已迫在眉睫。 一、教材必须面向实际。 中专物理脱胎于高中物理,内容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材 教学内容 教师素质 教学方法 中等专业学校 物理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