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教在东吴的传播
1
作者 洪志存 李豫川 《文史杂志》 1992年第4期45-45,共1页
吴国领域覆盖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和南面的交州(即现在的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承天以北)。在佛教由中原辗转传入吴地的过程中,外国佛教徒支谦、康僧会等先后来到吴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进行译经和传教活动,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精... 吴国领域覆盖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和南面的交州(即现在的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承天以北)。在佛教由中原辗转传入吴地的过程中,外国佛教徒支谦、康僧会等先后来到吴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进行译经和传教活动,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精通汉文和梵文,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故在翻译佛经的时候,也揉合进了一些儒家和道家的语言。居士支谦(月氏后裔)翻译的《大明度无极经》四卷,其中的“得法意而为证”等语,显然是借用了道家“得意忘言”的说法。但般若“不坏假名而说实相”的基本精神,他已经掌握到了。又如《般若道行经》十卷,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僧会 大明度无极经 支谦 实相 译经 中国传统文化 等语 吴都 佛教教义 安世高
下载PDF
漫话峨眉白龙洞
2
作者 洪志存 李豫川 《文史杂志》 1990年第3期35-36,共2页
离“峨眉第一胜景”——“双桥清音”不远,“绿云深处隐古寺,山径穷时遇老僧”,现出一座丹楹飞栋的殿宇,这便是遐迩闻名的白龙洞禅院。
关键词 白龙洞 峨眉 老僧 明穆宗 明思宗 朱翊钧 隆庆 四川巡抚 伽蓝记 兵戈扰攘
下载PDF
佛教与桥梁
3
作者 洪志存 李豫川 《文史杂志》 1989年第4期28-28,共1页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曾在江河之上,峡谷之间建造了无数的桥梁。这些桥梁,便利了交通,点缀了河山,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的至今犹巍然屹立,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中间,也有佛教徒的一份功劳在内。 佛教主张:“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曾在江河之上,峡谷之间建造了无数的桥梁。这些桥梁,便利了交通,点缀了河山,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的至今犹巍然屹立,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中间,也有佛教徒的一份功劳在内。 佛教主张:“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见《大般涅(?)经》卷十四)修路造桥,这是民间公认的善举,这与佛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思想是一致的。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历史上的僧人们,积极参加造桥筑路。天下闻名的福建泉州安平石桥,长八百一十丈,俗称五里桥。据《泉州府志》载,宋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年)由一位名叫祖派的和尚首先动工建造,后又由一位叫智渊的僧人和官绅合力完成的。桥亭中,供奉观世音菩萨石佛像。其用意也和建造寺庙一样,为了祈福免祸,保佑行人平安。这也正体现了佛教慈悲济世的宗旨。 宋元时期的官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善奉行 诸恶莫作 观世音菩萨 民族文化遗产 造桥 泉州府志 五里桥 八年 桥亭 宗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