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重温潘天寿的名言 被引量:3
1
作者 洪惠镇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1-117,共7页
文章针对目前中国画的种种“西化”倾向,重温潘天寿“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的名言,旨在提倡保持中国画的特色。文章认为如下五个因素最为重要:一、尚意。强调绘画的思想意义、精神实质;二、尚墨。这不只是个色相问题,其间更有深层... 文章针对目前中国画的种种“西化”倾向,重温潘天寿“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的名言,旨在提倡保持中国画的特色。文章认为如下五个因素最为重要:一、尚意。强调绘画的思想意义、精神实质;二、尚墨。这不只是个色相问题,其间更有深层的文化内蕴;三、平面性。不为物象所役,取其神似,以为“意”的建立与补充提供空间;四、时空自由。这是极为宝贵的艺术特性,和中国画强烈的文学性息息相关;五、笔墨。笔墨是中国画长期进化的结晶,它既是形式语言,又是审美内容,既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天寿研究 中国画 中西比较 尚意 尚墨 平面性 时空自由 笔墨
下载PDF
山水画三美论 被引量:3
2
作者 洪惠镇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4-130,共7页
山水画有三美:构造美、意境美、笔墨美(青绿山水为色彩美)。它们是由山水画的三个要素———构造、意境、笔墨(色彩)构成的。三美既是山水画创作的审美取向,也是山水画品评的理论框架。三要素如同建筑材料,三美则是建筑效果。三要素不全... 山水画有三美:构造美、意境美、笔墨美(青绿山水为色彩美)。它们是由山水画的三个要素———构造、意境、笔墨(色彩)构成的。三美既是山水画创作的审美取向,也是山水画品评的理论框架。三要素如同建筑材料,三美则是建筑效果。三要素不全,山水不工,三要素平均,山水平庸。凡是山水大家,都在三要齐备的前提下,强调一或两个要素,并将其推向极致以突出审美取向,形成独树一帜的个人图式、艺术趣味与魅力,故能超逸凡群,出类拔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构造 意境 笔墨
下载PDF
走向未来的中国画 被引量:2
3
作者 洪惠镇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4-121,共8页
一、中国画即将在困惑中跨入21世纪,困惑来自西方艺术的冲击。二、中国画必须破除“西方文化中心”观念,坚持自己的现代化标准。三、中国画的不同画种各有不同的现代化任务及其前景,人物画若无足够的写实能力来表现中华文明,将被... 一、中国画即将在困惑中跨入21世纪,困惑来自西方艺术的冲击。二、中国画必须破除“西方文化中心”观念,坚持自己的现代化标准。三、中国画的不同画种各有不同的现代化任务及其前景,人物画若无足够的写实能力来表现中华文明,将被中国油画取代而自我灭亡。山水花鸟画必须以其固有的“天人合一”精神,和现代人类日益高涨的环保意识相适应而为之激励,才有光明前景。中国画应该宣传推广它特殊的养生功能,使越发重视保健的全人类共同受益。同时开发适应时代变化的新画科,争取发展成为国际性画种。四、中国画在未来时代不应人为区分主流非主流。无论如何演变,都需坚持最基本的几种“物种”特色,才能和世界其他画种拉开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下载PDF
写意精神——中国美术的魅力——第二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 被引量:2
4
作者 洪惠镇 吴山明 +7 位作者 孙克 彭德 郑工 林木 尚辉 赵农 罗世平 刘曦林 《中国书画》 2007年第11期122-127,共6页
中国文化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其基本精神与西方文化都是两个不同源体。就中国文化自身而言,存在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的问题,毕竟现代化的进程归根结底于文化的现代化。当代艺术家能否面向时代,以一个全... 中国文化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其基本精神与西方文化都是两个不同源体。就中国文化自身而言,存在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的问题,毕竟现代化的进程归根结底于文化的现代化。当代艺术家能否面向时代,以一个全新的姿态面对传统文化中的意识、心理、知识结构、甚至行为方式,使自身的艺术风格既体现传统文化精神风貌,又有独特的创新意蕴,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第二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写意精神——中国美术的魅力"的提出,有利于上述问题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精神 中国美术 当代艺术家 艺术风格 文化特征 现实主义艺术 书写性 中国文人画 笔墨精神 意象
下载PDF
文人写意花鸟画及其“诗书画兼能”的创作 传统需要紧急保护 被引量:1
5
作者 洪惠镇 《中国花鸟画》 2005年第5期8-9,共2页
写意花鸟画诞生之后,就成了最便于诗书画结合的文人画代表,发展迅速,高峰迭起,在20世纪不但没有跟随封建时代和文人阶层消亡,还再度繁荣与推陈出新,涌现了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三位大师及众多杰出画家,只是“文化大革命”浩劫... 写意花鸟画诞生之后,就成了最便于诗书画结合的文人画代表,发展迅速,高峰迭起,在20世纪不但没有跟随封建时代和文人阶层消亡,还再度繁荣与推陈出新,涌现了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三位大师及众多杰出画家,只是“文化大革命”浩劫之后,才在老一辈画家逐渐故去。新生代难以接棒时陷入低谷,显露败象,以至于今天已被边缘化,几乎在全国学术性画展上绝迹。此中原因固然很多,但很重要的一个是“诗书画兼能”的创作传统已经无以为继,即将灭绝,如果不紧急保护,文人写意花鸟画将进入综合水准每况愈下所导致的自我毁灭倒计时,被“新写意花鸟画”——一种主要突出绘画,忽略书法与题款诗文修养,借鉴西画形式与观念,强调视觉性而削弱精神性的新品种。所取代。到那时,我们损失的将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绘画样式,而是一个中华文化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花鸟画 中国 绘画评论 “诗书画兼能” 创作传统
下载PDF
抽象山水:王东声印象
6
作者 洪惠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1,共1页
[王东声简介]王东声,别署可庐。先后受教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北京大学哲学系等。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教学和理论研究。现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画语者》主编。
关键词 山水画 中国画 抽象性 中央美术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 理论研究 国画创作 抽象法 师范学院 美术系
下载PDF
画家笔会杂谈
7
作者 洪惠镇 《艺术探索》 2001年第4期3-3,5,共2页
文人相轻,各国皆然,中国文人偏又喜欢聚会,可谓独具文明古国的特色。《论语》早就提到“以文会友”,骚人墨客文酒之会即称文会,画家则叫笔会。中国画颇具表演性,笔会故能流行。唐代画圣吴道子敏画壁画佛像的头光,不用圆规,立笔... 文人相轻,各国皆然,中国文人偏又喜欢聚会,可谓独具文明古国的特色。《论语》早就提到“以文会友”,骚人墨客文酒之会即称文会,画家则叫笔会。中国画颇具表演性,笔会故能流行。唐代画圣吴道子敏画壁画佛像的头光,不用圆规,立笔挥扫,势若风旋,长安市肆老幼士庶竞至,观者如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古国 杂谈 佛像 壁画 画家 长安 唐代 中国画 文人
下载PDF
《沈耀初佳作品题》序
8
作者 洪惠镇 《闽台文化研究》 2007年第3期110-111,116,共3页
像许多大器晚成的画家那样,沈耀初从一个隐居处,被慧眼识珠地当作"深山中的璞玉"发掘出来的时候,已经67岁,到去世时的83岁,仅有16年,比起享誉一生的画家们,可以说只是一颗慧星。他的艺术创作和成名都在台湾,直到去世前一年才... 像许多大器晚成的画家那样,沈耀初从一个隐居处,被慧眼识珠地当作"深山中的璞玉"发掘出来的时候,已经67岁,到去世时的83岁,仅有16年,比起享誉一生的画家们,可以说只是一颗慧星。他的艺术创作和成名都在台湾,直到去世前一年才返回家乡福建诏安探亲和定居中,不久就告别人世,因此大陆画坛至今对他还了解甚微。所幸的是他落叶归根地将大部分代表作带回故里,并建立个人美术馆加以收藏,当地政府、同行后学和他的子孙,也在他身后不遗余力地推介,才不至于被时光湮灭。最可欣慰的是他的个人美术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耀初 诏安 写意花鸟画 艺术创作 张大千 潘天寿 慧眼识珠 绘画创作 国画教学 岭南画派
下载PDF
文化崛起 画家有责
9
作者 洪惠镇 《中国花鸟画》 2008年第1期8-9,共2页
中国正在崛起,这是全世界的共识。外国专家预计,最近成为全球第三经济实体的中国,将分别在数年和十余年里超越日本、美国,成为龙头老大。中国的科技与国防实力也受到举世瞩目。中国的崛起,无疑是个大国的崛起,令国人振奋。
关键词 画家 文化 外国专家 经济实体 国防实力 中国 全世界
下载PDF
请吴冠中先生三思而慎言
10
作者 洪惠镇 《中国花鸟画》 2007年第1期76-77,共2页
“笔墨等于零”言犹在耳,吴冠中先生又在《新民晚报》发表惊人之论,令中国画坛再一次为之错愕!这回的令人错愕在于:
关键词 吴冠中 先生 慎言 《新民晚报》 中国画 笔墨
下载PDF
谈福建国画的边缘性困境——洪惠镇访谈
11
作者 马春梅 洪惠镇 《国画家》 2020年第4期10-13,共4页
马春梅:任何艺术流派都要继承传统,您觉得"福建的中国画传统"在精神和形式(技法、画风)两个层面有什么自身的特殊性吗?其主要在继承哪些"传统"?洪惠镇:以我陋见,福建中国画难言自身传统,没什么特殊精神与形式,古代... 马春梅:任何艺术流派都要继承传统,您觉得"福建的中国画传统"在精神和形式(技法、画风)两个层面有什么自身的特殊性吗?其主要在继承哪些"传统"?洪惠镇:以我陋见,福建中国画难言自身传统,没什么特殊精神与形式,古代没有,近现代也没有。古代没有是因为福建名家大多入仕京师或流寓外省,例如北宋惠崇,元代郑思肖,明代曾鲸、边景昭、李在、吴彬,清代上官周、华、黄慎等等,即便曾任莆田太守的南宋陈容,也不见其画龙专长流传福建,仅有个别人对后世产生局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官周 边景昭 黄慎 局部影响 郑思肖 艺术流派 边缘性
原文传递
“笔会”该休乎?
12
作者 朱德华 徐建融 +7 位作者 洪惠镇 李敬仕 汪洋 赵寒成 陈海波 沈立 谢定琨 张春记 《艺术探索》 2001年第4期3-3,共1页
中国画的“笔会”该休乎? “笔会”,古代称雅集,而且是文人之间的雅集,当代社会情境的转换与“文人”身份与质量的褪变,“雅”集也变得“雅”不起来,赤裸裸地称谓“笔会”随之产生,一种古代清雅可赏、诗情画意的脱俗境界质变为... 中国画的“笔会”该休乎? “笔会”,古代称雅集,而且是文人之间的雅集,当代社会情境的转换与“文人”身份与质量的褪变,“雅”集也变得“雅”不起来,赤裸裸地称谓“笔会”随之产生,一种古代清雅可赏、诗情画意的脱俗境界质变为大家手持自家“武器”到场的表演。再加上当代社会的功利性、消费性、时尚性等特性背景,更很难使“笔会”“雅”起来。 当然,从文化交流传播角度讲,笔会也有其特定意义,其最大可能潜在的作用就在于直接地教育、引导了一批批人民群众,传布高雅文化于民间,让他们也能领略到束之高阁的艺术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想大家会一致反感的是,画家过分地热衷于笔会而且作品水平一般,格调全无。 其实,我们还是抱有一个理想,就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与一些尚可视为今日“文人”的艺术家再畅叙、追慕古人之“雅集”。如此,倒也有几分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笔会” 文化交流 创作形式
下载PDF
保护文人写意花鸟“诗书画兼能”的创作传统刻不容缓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惠镇 《中国书画》 2005年第12期134-137,共4页
现代中国画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已分化成三大板块,即学问型的现代文人画、技术型的现代院体画、观念型的现代派中国画及它们之间的交叉、边缘地带。它们部各有自己的体式,却被长期混淆在一个"中国画"的笼统概念里,无序地进... 现代中国画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已分化成三大板块,即学问型的现代文人画、技术型的现代院体画、观念型的现代派中国画及它们之间的交叉、边缘地带。它们部各有自己的体式,却被长期混淆在一个"中国画"的笼统概念里,无序地进行生存竞争,画家以己所能反对己所不能,论者以己所喜反对己所不喜,观众以己所知反对己所不知,于是造成生态失衡。某些体式如现代院体画在官方大展独占鳖头,现代派及其交叉、边缘体式在学术性画展受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花鸟 院体 创作传统 现代派绘画 鳖头 商品画 人物画创作 潘天寿 写意画 墨兰图
下载PDF
中西绘画需要保持距离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惠镇 《中国书画》 2005年第8期149-151,共3页
为何需要距离国画大师潘天寿生前有句名言:"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其时中国画的创新尚未出现威胁民族特色的西化倾向,潘老就已发出警告,但是并未引起重视。潘老在"文革"浩劫中去世,距今将近30年,如果他还有知,面对... 为何需要距离国画大师潘天寿生前有句名言:"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其时中国画的创新尚未出现威胁民族特色的西化倾向,潘老就已发出警告,但是并未引起重视。潘老在"文革"浩劫中去世,距今将近30年,如果他还有知,面对中国画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绘画 国画大师 院体 潘天寿 抽象表现主义 平面性 写实性 形式语言 民族绘画 西方文艺
下载PDF
近期内“美考热”利大于弊
15
作者 洪惠镇 《中国书画》 2006年第5期174-175,共2页
全面美考刚刚落幕,对其连年升温,主流舆论多表忧虑,认为弊端多多。例如过度扩大招生,教学质量下降;学校为了赚钱而招,学生只为升学而考,培养不出画家,浪费教学资源;招考作弊,滋生腐败;美术人才供过于求,将造成失业困扰等等。是的,全国... 全面美考刚刚落幕,对其连年升温,主流舆论多表忧虑,认为弊端多多。例如过度扩大招生,教学质量下降;学校为了赚钱而招,学生只为升学而考,培养不出画家,浪费教学资源;招考作弊,滋生腐败;美术人才供过于求,将造成失业困扰等等。是的,全国数十万学子争先恐后报考美术,是全世界有史以来仅见的特殊景观,弊端确实存在,有目共睹。但是,事物总是有利有弊,近期内"美考热"还是利大于弊。所谓"近期",是指中国社会转型完成之前的时期,这是一个非常时期,包括美考在内的"艺考热",是它的必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人才 有利有弊 非常时期 美术专业学生 艺术素质 主流舆论 教学质量 美术院校 文化成绩 人生价
下载PDF
先广书法印象
16
作者 洪惠镇 《书画世界》 2018年第8期47-52,共6页
钱先广Qian Xianguang别署莘北砚农,斋号树堂,1983年生于山东聊城。台湾明道大学书法博士,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为故宫博物院书法博士后、泰山学院美术系主任。书法作品曾入选全国草书展、简帛书法研究展等展... 钱先广Qian Xianguang别署莘北砚农,斋号树堂,1983年生于山东聊城。台湾明道大学书法博士,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为故宫博物院书法博士后、泰山学院美术系主任。书法作品曾入选全国草书展、简帛书法研究展等展览,曾在厦门书法广场举办个人书法展。公元736年,一位名叫杜甫的长安小伙子高考落榜,到齐赵漫游散心,来到泰山之下,发愿一定要像孔夫子那样登上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他终于登上了另一个"绝顶"——诗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文化 首都师范大学 印象 泰山学院 故宫博物院 访问学者 书法作品 书法研究
下载PDF
盛世丹青工笔多(节选)
17
作者 洪惠镇 《中国画画刊》 2010年第4期85-85,共1页
中国改革开放已近30年,正在和平崛起,我们可以称得上恭逢盛世。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画,尤其是院体工笔画的繁荣。
关键词 工笔画 盛世 节选 丹青 改革开放 综合国力 经济实力 中国画
下载PDF
现代文人画学问答(一)
18
作者 洪惠镇 邓晃煌 《国画家》 2024年第3期6-12,共7页
“文人画”一直是中国绘画体系里最具文化特色与优点的体式之一,其并非只是一种绘画技巧或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综合体”,是文化精神的体现和思想情感的抒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西方绘画的冲击,对“文人画”的界定也在不断变化。由于失去... “文人画”一直是中国绘画体系里最具文化特色与优点的体式之一,其并非只是一种绘画技巧或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综合体”,是文化精神的体现和思想情感的抒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西方绘画的冲击,对“文人画”的界定也在不断变化。由于失去了赖以生长的社会和人文土壤,传统文人画一直在不断探索多样的变革之路,其从高蹈转向低就,由隐逸转向入世,由传统逐渐走向现代,在精神层面和笔墨语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文人画,则是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对传统文人画的一种传承和发展,是在传统基础上符合本质逻辑的推陈出新。其在继承传统文人画精髓的同时,融入了现代艺术理念和审美观念。是画家对于自然、生活、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也是画家面对丰富的艺术资源,以及纵横交错的语言符号、历史文化潜意识网络所编织的意义经纬。这种艺术形式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艺术视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感悟世界的新方式。“文人画”的提出和实践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如何从历史的镜子中找到文人画发展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是当下文人画家应该好好思考的一个课题。为了持续关注对现代文人画学的研究,本刊将陆续刊发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画家兼美术史论家洪惠镇及其学生邓晃煌的深度谈话,围绕现代文人画学这一核心问题,就“文人画”的定义、起源、发展历程及现代处境展开深入探讨。希望以此厘清相关概念,凝聚多元观点,对当下文人画学发展情况做一些总结和梳理,在当代文化视野下重新审视中国画的传统与现代性困境,为中国画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人画 美术史论家 现代文人画 笔墨语言 绘画技巧 文化潜意识 文人画家 西方绘画
原文传递
现代文人画学问答(二)
19
作者 洪惠镇 邓晃煌 《国画家》 2024年第4期11-16,共6页
邓晃煌:“五四”以来,您比较推崇的,既在绘画语言上有所突破,又有思想性,诗文功底好,能做到诗书画相得益彰的文人画画家,能给我们介绍几位吗?洪惠镇:我最推崇的文人画家,还是只有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术界评价比较一致的吴昌硕、齐白... 邓晃煌:“五四”以来,您比较推崇的,既在绘画语言上有所突破,又有思想性,诗文功底好,能做到诗书画相得益彰的文人画画家,能给我们介绍几位吗?洪惠镇:我最推崇的文人画家,还是只有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术界评价比较一致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和潘天寿四位大师,以及在中国美院读研任教时有幸亲炙过的陆俨少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院 潘天寿 黄宾虹 吴昌硕 绘画语言 文人画家 陆俨少 现代文人画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画的材料改革 被引量:7
20
作者 洪惠镇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50,共4页
美术创作中的传达活动,是美术家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技艺手段,将其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表现出来,使其物化。就绘画材料而言,大体包括两大类,即画家用什么东西画和画在什么东西上。洪惠镇先生的文章认为,中国画以墨为主的胶性颜料和以水... 美术创作中的传达活动,是美术家运用物质媒介材料和技艺手段,将其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表现出来,使其物化。就绘画材料而言,大体包括两大类,即画家用什么东西画和画在什么东西上。洪惠镇先生的文章认为,中国画以墨为主的胶性颜料和以水为稀释剂的材料系统,基本稳定,两千多年来没有太大变化,而画在什么上面的材料却有多次改革。中国画基本上是在绢和纸这两种材料上作画,它们之被择用,主要出自两方面原因,一是社会生产力和材料本身的性质,二是画家的艺术观念。而生宣的优越性到了现当代,被发挥到了极致。可是目前对于中国画纸张的改革,却非常滞后。作者提出自己的构想,认为中国画需要继续发展,宣纸不舍.很难解决水墨画的语言危机;中国画要向世界传播,如果中国画非用宣纸作画不可,而在国外又买不到或买不起宣纸,那就只能永远将中国画幽闭在国门之内。这当然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大家都来关心中国画的材料改革。历代的宫廷绘画是中国绘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聂崇正先生在研究清代宫廷绘画时,查阅了大量的清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资料,经过整理分析首次披露公诸于世,对于了解清代宫廷的绘画制度有着重要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画种 绘画材料 颜料 改革 历史 实际 办法 理解 说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