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凋亡基因Livin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洪有军 夏海龙 +4 位作者 朱立新 陈晓文 宋万灯 丁仕华 程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原代细胞Livin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52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Livin基因表达与否及相对表达水平,以12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Livin mRNA在初治ALL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原代细胞Livin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52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Livin基因表达与否及相对表达水平,以12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Livin mRNA在初治ALL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缓解后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复发后其表达率又升高。在初治成人ALL患者中,Livin mRNA表达阳性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 Livin基因的表达可能和成人ALL的发病、复发相关;Livin基因阳性表达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预后不良;Livin基因检测可能作为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调节蛋白质类 白血病
下载PDF
13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柳 舒航 +4 位作者 吴冠宇 谷和先 张波 洪有军 邓娜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对我院血液科3年来收治的9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4.54%,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血液、胃肠道为主。通过单因...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对我院血液科3年来收治的9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4.54%,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血液、胃肠道为主。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院内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疾病状态、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及血红蛋白数值、血小板数值、白蛋白含量、激素使用、是否接受化疗有关。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疾病状态、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其次为真菌及革兰阳性菌。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为院内感染高危人群,降低其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最主要方法是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H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柳 舒航 +5 位作者 吴冠宇 谷和先 张波 洪有军 邓娜 洪晓武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2例MDS及AML患者,给予地西他滨联合半量HAG方...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2例MDS及AML患者,给予地西他滨联合半量HAG方法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75%(9/12),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10.33月,3例死亡;8例出现IV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6.7%(8/12),6例并发感染,发生率为50%(6/12)。其他不良反应未发现。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半量HAG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MDS及AML,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单药激素和丙种球蛋白联合TPO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洪有军 周国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17-1621,共5页
目的:探讨单药激素和丙种球蛋白联合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PITP)的疗效。方法:将100例PITP患者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组50例。单药组采用单药激素治疗,联合组... 目的:探讨单药激素和丙种球蛋白联合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PITP)的疗效。方法:将100例PITP患者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组50例。单药组采用单药激素治疗,联合组采用丙种球蛋白和TPO联合治疗。采用DAS-ELISA测定TPO、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生化指标与药物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单药组(66.00%)(P<0.05)。联合用药组Plt输注次数明显少于单药组,Plt恢复时间与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单药组,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单药组,Plt峰值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治疗前,2组TPO、PA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用药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复发率(2%)明显低于单药组(14.00%)(P<0.05)。结论:激素和丙种球蛋白联合TPO治疗PITP的近远期疗效令人满意,可明显改善TPO、PAF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高,联合用药组的疗效优于单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丙种球蛋白 血小板生成素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