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llPIERS预测模型在398例子痫前期人群中的外部确认
1
作者 吴晓 +2 位作者 康燕 姚仪倩 洪湘兰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采用fullPIERS模型,对其预测子痫前期(P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能力进行单中心的初步外部确认。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5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PE孕妇共398例,采用fullPIERS模型预测其入院48 h内和2~7 d内发生不良妊... 目的:采用fullPIERS模型,对其预测子痫前期(P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能力进行单中心的初步外部确认。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5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PE孕妇共398例,采用fullPIERS模型预测其入院48 h内和2~7 d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性,初步评估fullPIERS模型的预测能力。通过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采用H-L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模型的校准度,采用分层表格评估模型的分层能力,最终对fullPIERS模型进行概括性的外部确认。结果:在398例PE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6.8%(67/398),其中入院48 h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0.3%(41/398),入院2~7 d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3%(21/398)。full PIERS模型预测PE孕妇入院48 h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0.855(95%CI:0.782~0.928,P<0.001),预测入院2~7 d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0.826 (95%CI:0.727~0.925,P <0.001)。fullPIERS模型对PE孕妇入院48 h内和2~7 d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286/295)和98.7%(312/31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1.1%(32/103)和20.7%(17/82)。fullPIERS模型预测PE孕妇入院48 h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时校准度较好(χ~2=6.431,P=0.599);预测入院2~7 d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时校准度较差(χ~2=36.778,P=0.000)。结论:在单中心PE人群中,full PIERS模型对入院48 h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分层能力和校准度,可以将full PIERS模型作为PE人群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一种常规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妊娠结局 预测模型 风险调节 外部确认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洪湘兰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z2期769-771,共3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常见妇科良性疾病,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多种学说,大致分为异位内膜的内因和外因两个部分,即异位内膜的来源和促进异位内膜存活的环境。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 发病机制 内因 外因
下载PDF
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洪湘兰 《当代医学》 2012年第36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服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反向添加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将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随机分为3组:GnRHa用药组、GnRHa+反向添加用药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治...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服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反向添加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将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随机分为3组:GnRHa用药组、GnRHa+反向添加用药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复发情况及对患者内分泌的作用。结果 GnRHa用药组和GnRHa+反向添加用药组的VAS评分、盆腔包块和月经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CA125和E2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GnRHa+反向添加用药组的多项指标均优于GnRHa用药组。结论 GnRHa治疗和GnRHa+反向添加治疗均能明显提高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降低复发率,对内分泌代谢无明显影响。GnRHa+反向添加治疗的疗效优于GnRH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反向添加疗法
下载PDF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洪湘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2年第10期1601-1603,共3页
目的寻找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更小、更有效的日剂量。方法选择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62例,根据编号随机分为10mg米非司酮组(30例)和5mg米非司酮组(32例),观察用药3个月后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子宫体积变化及血红蛋白变化,研究两组剂量的... 目的寻找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更小、更有效的日剂量。方法选择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62例,根据编号随机分为10mg米非司酮组(30例)和5mg米非司酮组(32例),观察用药3个月后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子宫体积变化及血红蛋白变化,研究两组剂量的有效性;观察两组受试者子宫内膜厚度的改变、米非司酮副作用发生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研究两组剂量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显著缩小子宫肌瘤及子宫体积,两组治疗效果相当;而米非司酮5mg组副反应低于米非司酮剂量10mg组。结论米非司酮日剂量5mg,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子宫肌瘤是一个有效且安全的理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副作用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自然临产与引产的成功率比较
5
作者 洪湘兰 金蕴洁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9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自然临产与引产的成功率。方法选取100例仅有1次剖宫产史再次妊娠的产妇,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自然临产的60例产妇作为甲组,有引产指征实施引产的40例产妇作为乙组,比较两组产妇试产成功率、相关并...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自然临产与引产的成功率。方法选取100例仅有1次剖宫产史再次妊娠的产妇,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自然临产的60例产妇作为甲组,有引产指征实施引产的40例产妇作为乙组,比较两组产妇试产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产后24 h出血量、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甲组阴道试产成功率为81.67%,显著高于乙组的5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先兆子宫破裂、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产前及产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经阴道分娩自然临产成功率较高,且不会增加产后出血及各种并发症发生风险,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产妇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提升试产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自然临产 引产 成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