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海平原耕地变化及对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4
1
作者 洪舒蔓 郝晋珉 +2 位作者 周宁 陈丽 吕振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68-277,共10页
研究区域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该研究采用耕地变化强度模型、分异指数模型、粮食生产空间转移模型等方法,分析黄淮海平原2000-2008年间耕地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及其对粮... 研究区域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该研究采用耕地变化强度模型、分异指数模型、粮食生产空间转移模型等方法,分析黄淮海平原2000-2008年间耕地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08年黄淮海平原耕地数量净减少38.49万hm2,形成北京-保定-石家庄-邯郸-新乡-郑州和天津-沧州-济南-济宁-徐州-连云港2条耕地锐减廊道,造成粮播面积净损失46.45万hm2,而耕地质量降低则造成粮食产量净损失270.37万t。粮食播种面积和高等地的增加主导海河平原东、东南部和黄淮平原东、南部县域粮食生产能力增强,而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和低等地补充大量被占用的高、中等地则主导海河平原西、北部和黄淮平原东北、西北部县域粮食生产能力退化,为黄淮海平原粮食安全政策制定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粮食生产 分类 耕地时空变化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基于人地关系的黄淮海平原土地整治策略 被引量:13
2
作者 洪舒蔓 郝晋珉 +3 位作者 艾东 杨立 周宁 孟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51-259,共9页
为了整体优化土地利用,解决当前土地供需矛盾,该文基于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环境两个子系统,从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生产环境、生计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6个方面构建人地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计算出各县域... 为了整体优化土地利用,解决当前土地供需矛盾,该文基于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环境两个子系统,从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生产环境、生计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6个方面构建人地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计算出各县域综合评价分值,采用人地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各县市区人类活动与土地利用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根据测算结果将黄淮海平原划分为4种整治类型。研究表明,将人地协调发展度>0.60~0.80的县市区划分为良好协调发展类,即优化整治型;人地协调发展度>0.40~0.60的县市区划为勉强协调发展类,即优先整治型;人地协调发展度>0.20~0.40的县市区划为轻度失调衰退类,即重点整治型;人地协调发展度0~0.20的县市区划为重度失调衰退类,即适度整治型。同时结合区域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现状和土地综合整治内涵提出与各类型对应的整治策略。研究结果符合实际,为黄淮海平原制定土地整治规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模型 人地关系 协调发展度 策略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潍坊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洪舒蔓 郝晋珉 +3 位作者 杨立 双文元 周宁 贾智海 《农业工程》 2011年第4期57-61,共5页
农用地集约利用是缓解当前土地供需矛盾、保障新时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以山东省潍坊市12个市区县为评价单元,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3个层面构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 农用地集约利用是缓解当前土地供需矛盾、保障新时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以山东省潍坊市12个市区县为评价单元,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3个层面构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计算2009年潍坊市各市区县农用地集约度,分析农用地集约利用情况,以期为潍坊市农用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结果表明:土地投入水平对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最大,各市区县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集约利用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 被引量:77
4
作者 杨立 郝晋珉 +2 位作者 王绍磊 洪舒蔓 周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08-315,共8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前提和基础工作。该文在对引力模型修正的基础上测算了农村居民点与最近城镇之间的作用引力。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发展基础、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前提和基础工作。该文在对引力模型修正的基础上测算了农村居民点与最近城镇之间的作用引力。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发展基础、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农村居民点潜能的测算指标,利用量化后的指标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根据修正后的潜能模型,计算出各农村居民点的潜能值。在得到引力值和潜能值的基础上,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曲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划分为就地城镇化型、重点发展型、限制扩建型和迁移合并型4种类型。研究结果符合实际,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于其他类似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优化 农村地区 重力模型 潜能模型 农村居民点用地 空间结构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及其整治策略 被引量:34
5
作者 周宁 郝晋珉 +3 位作者 孟鹏 陈丽 洪舒蔓 穆哈拜提.帕热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56-263,共8页
为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优化方向,科学指导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的迁移合并实践,该文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从农村居民点自身发展条件和邻近居民点的空间相互作用关系2个角度,构建了以斑块为单元符合平原区特点的农村居... 为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优化方向,科学指导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的迁移合并实践,该文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从农村居民点自身发展条件和邻近居民点的空间相互作用关系2个角度,构建了以斑块为单元符合平原区特点的农村居民点结节性指数评价体系,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算了各农村居民点结节性指数值;利用引力模型确定了整理单元,总结出农村居民点间的4种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即串联型、并联型、聚合型、双核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场强模型和引力模型将河北省曲周县242个主要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化型、重点发展型、规模控制型和迁移合并型,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布局优化调控建议。研究结果符合曲周县实际情况,为当地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对黄淮海平原其他农区的农村居民点科学规划与布局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土地利用 优化 整治 农村居民点 结节性指数 场强模型 引力模型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北京亦庄新城为例 被引量:42
6
作者 孟鹏 郝晋珉 +2 位作者 周宁 双文元 洪舒蔓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3-89,共7页
研究目的:从微观层面进行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为工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适度集约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新城5大主导产业的土地利用强度、就业吸纳程度、投入产出效益、生态环境效益4类指标构建工业用地集约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分析法... 研究目的:从微观层面进行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为工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适度集约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新城5大主导产业的土地利用强度、就业吸纳程度、投入产出效益、生态环境效益4类指标构建工业用地集约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归纳总结出不同产业的集约特点与类型。研究结果:电子信息产业属于人员密集适度集约型,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属于资金密集低度集约型,装备制造产业属于人员聚集基本集约型,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属于高效产出适度集约型,都市产业属于人员密集基本集约型。研究结论:因循企业特点和新城的发展阶段,分别从招商源头、集群发展、企业用地多种模式、公共服务用地的配套布局4个方面促进新城产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集约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集约利用 工业用地 新型城镇化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城镇化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孟鹏 郝晋珉 +1 位作者 周宁 洪舒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10,共10页
为了有效保护耕地资源,该文通过研究城镇化进程与耕地变化的内在联系,揭示不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化规律。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方法,对黄淮海平原1997-2008年城镇化进程中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进行分析;选取4类城镇化指标(人口城镇化指... 为了有效保护耕地资源,该文通过研究城镇化进程与耕地变化的内在联系,揭示不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化规律。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方法,对黄淮海平原1997-2008年城镇化进程中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进行分析;选取4类城镇化指标(人口城镇化指标、空间城镇化指标、经济城镇化指标、生活方式城镇化指标),构建城镇化对耕地变化的驱动力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模型,对研究区城镇化进程中耕地变化的差异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驱动因子、空间城镇化驱动因子对研究区影响显著,而经济城镇化驱动因子和生活方式城镇化驱动因子因各研究区域所处城镇化阶段和发展特点而呈现不同规律。该文以数据分析和实证对比为中国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城镇化的发展完全可以适时适度推进,避免大量占用耕地牺牲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产业拉动、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明智选择;城镇化的发展应与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紧密衔接,通过优化用地布局,既发展经济又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从而真正促进城镇化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 模型 城镇化 耕地变化 驱动因子
下载PDF
基于改进农业生态区划法的耕地综合量能指数模型构建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丽 郝晋珉 +3 位作者 艾东 朱传民 周宁 洪舒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68-276,共9页
研究粮食产量与耕地产能间的关系以及区域差异,对于挖掘区域增产潜力,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区域均衡增产,保障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农业生态区划法估算土地生产潜力基础上,提出基于耕地质量新内涵的耕地质量修正的耕... 研究粮食产量与耕地产能间的关系以及区域差异,对于挖掘区域增产潜力,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区域均衡增产,保障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农业生态区划法估算土地生产潜力基础上,提出基于耕地质量新内涵的耕地质量修正的耕地产能核算方法。通过探讨耕地综合产能的概念体系,构建了反映粮食产量与耕地产能关系的耕地综合量能指数模型,模型由耕地综合量能指数、耕地质量产能指数和耕地数量产能指数构成。并以曲周县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曲周县耕地综合量能指数为0.16,耕地质量产能指数为0.31,耕地数量产能指数为0.99,耕地总体产出效率不高,粮食增产的潜力较大,耕地粮食生产平均开发程度也不高,但数量增加潜力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区划 模型 耕地 耕地综合量能指数 耕地综合产能
下载PDF
曲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与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周宁 郝晋珉 +2 位作者 杨立 双文元 洪舒蔓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2-57,共6页
研究目的:分析人地关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向现实潜力转化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人地关系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反映农民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及能力,并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进行修正。研究结果:(1)曲周... 研究目的:分析人地关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向现实潜力转化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人地关系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反映农民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及能力,并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进行修正。研究结果:(1)曲周县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小且分散,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46%,用地粗放,村庄空心化问题严重,86%的行政村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超过国家标准;(2)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是根据农民、集体、政府等相关者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及能力,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的更具现实意义的整理潜力;(3)曲周县人地关系较为紧张的农村主要分布在县城、各镇政府驻地周边及县域主要交通沿线,这部分农村普遍具有经济发展较快、非农土地利用活动频繁等特征。研究结论: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和土地利用等因素,通过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系数划分人地关系类型,较客观和准确地呈现了区域人地关系的特征和矛盾,为土地整理有针对性的调控人地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人地关系 农村居民点 现实潜力 曲周县
下载PDF
基于波士顿矩阵的县域农村土地利用分区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宁 郝晋珉 +2 位作者 孟鹏 李牧 洪舒蔓 《农业工程》 2014年第2期48-55,61,共9页
农村土地利用优化与分区调控研究是新时期农村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将管理学中经典的波士顿矩阵引入农村土地利用研究领域,深入分析了各类型村庄的用地特征,并在交叉表综合分析基础上将曲周县各行政村划分为农业生产区... 农村土地利用优化与分区调控研究是新时期农村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将管理学中经典的波士顿矩阵引入农村土地利用研究领域,深入分析了各类型村庄的用地特征,并在交叉表综合分析基础上将曲周县各行政村划分为农业生产区、快速城镇化区、城镇化拓展区和未利用地开发区,结合分区特征提出了相应的优化与调控建议。结果表明:波士顿矩阵在土地利用分析中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结果符合实际,为研究区农村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中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对其他类似地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波士顿矩阵 优化 分区
下载PDF
民族贫困区农户生计多样化及对耕地利用的影响:以武陵山区永顺县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洪舒蔓 郭玉坤 龚碧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8-314,共7页
基于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位于武陵山区永顺县的168户农户进行系统调查,将农户划分为纯农型、兼业型Ⅰ、兼业型Ⅱ、非农型4类,进而分析了民族贫困区农户生计多样化特征及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民族贫困区... 基于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位于武陵山区永顺县的168户农户进行系统调查,将农户划分为纯农型、兼业型Ⅰ、兼业型Ⅱ、非农型4类,进而分析了民族贫困区农户生计多样化特征及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民族贫困区农户生计类型以兼业型Ⅱ居多,所占比例为46.72%;其次为非农型,为22.13%;纯农型为16.39%;兼业型Ⅰ最少,为14.75%.2)不同类型农户生计策略存在显著差异,纯农型农户生计活动单一,脆弱性和风险最大,引入并扩大非农活动是民族贫困区未来生计策略的发展趋势.3)不同生计策略选择对耕地利用的影响不同,主要影响耕地的是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及粮食生产力水平.4)民族贫困区耕地资源缺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以及农户自身劳动素质共同制约农户生计和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加强农户劳动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户生计多样化水平,加快土地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是民族贫困区提升农村内部发展能力,实现农户生计和耕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生计 耕地利用 可持续 民族贫困区 武陵山区
下载PDF
治理视角下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公共服务研究——关于成都市浆洗街三个民族社区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晓玲 洪舒蔓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61,共5页
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对其公共服务和治理功能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成都市三个民族社区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城市多民族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既有集体的共同要求,也有个体的差异需求,对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对其公共服务和治理功能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成都市三个民族社区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城市多民族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既有集体的共同要求,也有个体的差异需求,对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从治理的视角出发,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公共服务,应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化的供给主体,为社区内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各民族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类别,以更好契合和满足社区内各民族居民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公共服务 治理 城市民族 民族社区 互嵌式社区
下载PDF
清代拉萨水患治理与领主政治:四件19世纪水灾档案解读
13
作者 旦增遵珠 恰日巴·洛桑朗杰 洪舒蔓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75,共11页
现存的西藏水灾档案中,有4件涉及19世纪中期拉萨北部的水灾档案,它们不仅详细描述了水灾的情况,也透露出许多重要的行政制度信息。文章通过解读4份档案文本,考证其中的地理、制度和人物,根据实际赈灾情况的相关记载,归纳当时的制度演化... 现存的西藏水灾档案中,有4件涉及19世纪中期拉萨北部的水灾档案,它们不仅详细描述了水灾的情况,也透露出许多重要的行政制度信息。文章通过解读4份档案文本,考证其中的地理、制度和人物,根据实际赈灾情况的相关记载,归纳当时的制度演化逻辑,指出了当时地方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是大私户、甘丹颇章与寺院领主之间的博弈与制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丹颇章 拉萨 吉曲 水灾档案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人口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研究
14
作者 洪舒蔓 郝晋珉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11期1526-1532,1557,共8页
以1990—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在Arc GIS平台下实现人口数据空间化,采用局部G统计方法和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对黄淮海平原人口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存在7个人口高密度中心,区域人口分布呈现集聚与... 以1990—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在Arc GIS平台下实现人口数据空间化,采用局部G统计方法和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对黄淮海平原人口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存在7个人口高密度中心,区域人口分布呈现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空间发展趋势。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揭示出黄淮海平原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呈现出三种不同的人口空间结构模式,一是去中心化扩散模式,主要是1990—2000年的北京市区;二是中心增长型扩散模式,主要包括2000—2010年的北京市区和1990—2015年的天津市区;三是向心集聚模式,主要包括2010—2015年的北京市区和1990—2015年的石家庄市区、保定市区、邯郸市区、郑州市区和徐州市区。研究结果对黄淮海平原构建合理的空间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局部G统计 区域密度函数 演变特征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名山河流域水稻土组分对微团聚体吸附-解吸铜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洪舒蔓 夏建国 +2 位作者 张世熔 黄文忠 仲雨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8-586,共9页
以名山河流域典型的水稻土为例,利用模拟-培养试验和选择溶解法,研究各土壤组分对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吸附解吸Cu2+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土壤组分前后的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Cu2+的吸附均用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佳,原土和... 以名山河流域典型的水稻土为例,利用模拟-培养试验和选择溶解法,研究各土壤组分对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吸附解吸Cu2+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土壤组分前后的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Cu2+的吸附均用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佳,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Cu2+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0.002mm>2.000~0.250mm>原土>0.053~0.002mm>0.250~0.053mm.与未去除土壤组分的原土相比,去除土壤组分的原土和微团聚体对Cu2+的吸附量均有所减小,尤其以去除有机质后对Cu2+吸附量的减小最为显著,在<0.002mm微团聚体中减小值高达44.50%±2.77%,0.250~0.053mm微团聚体中Cu2+吸附量减小值最低,为37.68%±3.11%.经不同处理后原土和各粒径微团聚体吸附量减少的顺序为:去有机质>去游离氧化铁>去无定形氧化铁.去除各土壤组分后,原土和各粒径微团聚体对Cu2+的专性吸附降低,非专性吸附显著上升,降低了原土和各粒径微团聚体对Cu2+污染的缓冲能力,同时显示了各土壤组分在专性吸附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团聚体 土壤组分 CU2+ 吸附-解吸
原文传递
基于压力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空间格局优化模式 被引量:16
16
作者 双文元 郝晋珉 +5 位作者 余述琼 洪舒蔓 朱传民 黄晓英 张玲娥 周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6-155,共10页
以河北曲周县342个农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置和筛选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压力源、压力流和压力汇各指标值... 以河北曲周县342个农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置和筛选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压力源、压力流和压力汇各指标值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值,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了5种空间格局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全县农村居民点压力适宜性弱的占全部村庄的45.61%,适宜性一般的村庄占32.74%,适宜性较强的村庄很少,占21.65%。本研究尝试将压力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有益探索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用地 压力论 适宜性评价 空间格局优化 模式
原文传递
黄淮海平原地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35
17
作者 周宁 郝晋珉 +2 位作者 邢婷婷 王姣 洪舒蔓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1-96,共6页
针对区域特点修正后的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借助GIS的空间分析、统计功能,以黄淮海平原地区311个评价单元为例,研究了该区域路网密度、交通设施邻近度、区位优势度和交通优势度空间布局。研究发现:黄淮海平原地区交通优势度总体呈偏正态... 针对区域特点修正后的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借助GIS的空间分析、统计功能,以黄淮海平原地区311个评价单元为例,研究了该区域路网密度、交通设施邻近度、区位优势度和交通优势度空间布局。研究发现:黄淮海平原地区交通优势度总体呈偏正态分布,大部分地区交通优势度一般或偏低,优势度较高的地区有京津及其周边地区,以及以京津为核心辐射出的三条交通优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交通优势度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名山河流域水稻土组分对微团聚体吸附-解吸锌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建国 洪舒蔓 +2 位作者 黄文忠 仲雨猛 王昌全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20-1828,共9页
通过模拟-培养试验和选择溶解法,研究了四川省名山河流域水稻土各土壤组分对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吸附解吸Zn2+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Zn2+的吸附与有机质、游离氧化铁、无定形氧化铁、阳离子交换量(CEC)含量... 通过模拟-培养试验和选择溶解法,研究了四川省名山河流域水稻土各土壤组分对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吸附解吸Zn2+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Zn2+的吸附与有机质、游离氧化铁、无定形氧化铁、阳离子交换量(CEC)含量极显著相关,原土去除各土壤组分前后对Zn2+的吸附均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对Zn2+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小于0.002mm>0.25~2mm>原土>0.002~0.053mm>0.053~0.25mm.与未去除土壤组分相比,去除土壤组分的原土和微团聚体对Zn2+的吸附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吸附量的减小以<0.002mm粒径最高,0.25~0.053mm粒径最低,原土介于各微团聚体中间.去除有机质后,<0.002mm、0.053~0.25mm和原土吸附Zn2+的减少量依次为39.56%±1.97%、26.68%±4.21%和36.39%±2.31%;去除游离氧化铁后,吸附Zn2+的减少量依次为30.41%±1.91%、20.14%±3.33%和28.73%±1.22%;去除无定形氧化铁后,吸附Zn2+的减少量依次为22.12%±1.27%、12.43%±2.11%和20.15%±2.62%.吸附减少量大小顺序为:去除有机质>去除游离氧化铁>去除无定形氧化铁,不同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去除各土壤组分后,原土和各粒径微团聚体对Zn2+的非专性吸附量显著上升,增加了Zn2+在土壤中的流动性;而专性吸附量降低,降低了原土和各粒径微团聚体对Zn2+的缓冲能力和固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团聚体 土壤组分 Zn(2+) 吸附-解吸
原文传递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特征及动力因素——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玉坤 白云升 洪舒蔓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8-57,共10页
基于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了2005—2019年四川省18个地级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同时,构建动力因素模型,分析影响耦合协调度的... 基于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了2005—2019年四川省18个地级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同时,构建动力因素模型,分析影响耦合协调度的动力因素。结果显示:2005—2019年,四川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水平大幅提升,但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成都"一市独大"现象严重,多数城市属于城市化滞后型。耦合协调度时空变化呈现不均衡状态,多数城市处于基本协调阶段,呈由成都向外围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与集聚特征。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政府动力和内源动力,对国外循环的依赖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动力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