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绍跨江大桥桥塔墩承台钢围堰结构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14
1
作者 洪苏科 张敏 +1 位作者 张牧 刘德清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8-21,32,共5页
嘉绍跨江大桥主桥为单桩独柱六塔四索面斜拉桥,桥塔墩承台为圆形深埋式,采用无底双壁钢围堰整体下放施工。钢围堰由侧板系统、导向内撑系统和下放就位系统组成。从拼装平台搭设、钢围堰侧壁拼装、导向及定位系统安装、下放系统布置、刃... 嘉绍跨江大桥主桥为单桩独柱六塔四索面斜拉桥,桥塔墩承台为圆形深埋式,采用无底双壁钢围堰整体下放施工。钢围堰由侧板系统、导向内撑系统和下放就位系统组成。从拼装平台搭设、钢围堰侧壁拼装、导向及定位系统安装、下放系统布置、刃脚混凝土浇注及围堰下沉施工方面总结了钢围堰施工技术,其中围堰下沉分为依靠自重下沉、注水下沉、舱壁混凝土浇注及吸泥下沉、最后一次舱壁混凝土浇注及吸泥下沉到位4个阶段。实践证明,该桥钢围堰施工是成功的,其纵向及平面偏差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绍跨江大桥 斜拉桥 承台 钢围堰 结构设计 桥梁施工
下载PDF
嘉绍跨江大桥主塔承台钢围堰施工技术
2
作者 洪苏科 张敏 +1 位作者 张牧 刘德清 《交通科技》 2014年第S1期12-15,共4页
嘉绍跨江大桥位于杭州湾和钱塘江交接处,全长10.137km,主桥采用单桩独柱六塔四索面斜拉桥,承台为圆形深埋式,直径为39.0~40.6m。承台施工采用的是无底深埋式双壁钢围堰工艺,钢围堰由侧板钢围堰系统、导向内撑系统、钢围堰下放就位系统... 嘉绍跨江大桥位于杭州湾和钱塘江交接处,全长10.137km,主桥采用单桩独柱六塔四索面斜拉桥,承台为圆形深埋式,直径为39.0~40.6m。承台施工采用的是无底深埋式双壁钢围堰工艺,钢围堰由侧板钢围堰系统、导向内撑系统、钢围堰下放就位系统组成。施工中主要依靠千斤顶群控制,导向架导向,自重、配载及吸泥下沉来完成任务,总体步骤为:平台的搭设;围堰拼装;导向及定位系统安装;依靠自重下沉;注水下沉;舱壁混凝土浇注及吸泥下沉;最后一次舱壁混凝土浇注及吸泥下沉到位。结果非常成功,纵向及平面偏位均满足要求,值得在类似的桥梁承台施工中借鉴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绍跨江大桥 主塔承台 钢围堰 桥梁施工技术
下载PDF
杭州湾跨海大桥信息管理系统浅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洪苏科 朱太旺 +1 位作者 陈建生 高德伟 《公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5-196,共2页
杭州湾跨海大桥已经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及信息发布等功能,基本上能满足工作需要。但在实践中还要继续完善,形成一套更加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其将会成为我国建桥史上一座具有历... 杭州湾跨海大桥已经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及信息发布等功能,基本上能满足工作需要。但在实践中还要继续完善,形成一套更加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其将会成为我国建桥史上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信息管理 浅析
原文传递
杭州湾跨海大桥阴极保护水下安装及焊接施工方法探讨
4
作者 洪苏科 吴全友 +2 位作者 曹明霞 李京 宋宝天 《公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8-160,共3页
为了延长水下钢结构的使用寿命,经常采用阴极保护(牺牲阳极)的方法来达到目的。阳极组可在陆地上组装,但其安装及焊接必须在水下进行,所以正确的阳极组水下安装及焊接方法对确保工程质量、缩短海上作业时间和减少风险都至关重要。本文... 为了延长水下钢结构的使用寿命,经常采用阴极保护(牺牲阳极)的方法来达到目的。阳极组可在陆地上组装,但其安装及焊接必须在水下进行,所以正确的阳极组水下安装及焊接方法对确保工程质量、缩短海上作业时间和减少风险都至关重要。本文介绍的方法经济实惠、安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工程 阴极保护 施工方法 探讨
原文传递
深水循环加压混凝沉淀除藻工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鲁梦江 丛海兵 +3 位作者 洪苏科 鄢琪 郑全兴 王巍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8,共5页
为提高水中蓝藻的混凝沉淀去除效果,采用深水循环井对水体进行预处理,使蓝藻气囊在深水压力作用下破裂,藻体失去气囊浮力,再经后续混凝沉淀去除。静态试验表明,随深水循环井深度的加大,混凝沉淀后各项出水指标浓度降低;当循环井深度为8... 为提高水中蓝藻的混凝沉淀去除效果,采用深水循环井对水体进行预处理,使蓝藻气囊在深水压力作用下破裂,藻体失去气囊浮力,再经后续混凝沉淀去除。静态试验表明,随深水循环井深度的加大,混凝沉淀后各项出水指标浓度降低;当循环井深度为80 m、混凝剂[Al_2(SO_4)_3·18H_2O]投加量为30 mg/L时,对叶绿素a、COD_(Mn)和DOC的去除率分别为95.5%、62.1%和39%,出水浊度为1.35 NTU,较2 mg/L的NaClO预氧化混凝沉淀出水效果好且供水水质安全。动态试验进一步表明,深水循环混凝沉淀工艺对去除蓝藻是有效的,特别是对微囊蓝藻的去除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循环 混凝沉淀 微囊藻 去除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