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嘉绍跨江大桥桥塔墩承台钢围堰结构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洪苏科
张敏
张牧
刘德清
-
机构
嘉绍跨江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
武汉桥梁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
出处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8-21,32,共5页
-
文摘
嘉绍跨江大桥主桥为单桩独柱六塔四索面斜拉桥,桥塔墩承台为圆形深埋式,采用无底双壁钢围堰整体下放施工。钢围堰由侧板系统、导向内撑系统和下放就位系统组成。从拼装平台搭设、钢围堰侧壁拼装、导向及定位系统安装、下放系统布置、刃脚混凝土浇注及围堰下沉施工方面总结了钢围堰施工技术,其中围堰下沉分为依靠自重下沉、注水下沉、舱壁混凝土浇注及吸泥下沉、最后一次舱壁混凝土浇注及吸泥下沉到位4个阶段。实践证明,该桥钢围堰施工是成功的,其纵向及平面偏差均满足规范要求。
-
关键词
嘉绍跨江大桥
斜拉桥
承台
钢围堰
结构设计
桥梁施工
-
Keywords
Jiashao Bridge
cable-stayed bridge
pile cap
steel cofferdam
structural design
bridge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U443.162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嘉绍跨江大桥主塔承台钢围堰施工技术
- 2
-
-
作者
洪苏科
张敏
张牧
刘德清
-
机构
嘉绍跨江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
武汉桥梁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
出处
《交通科技》
2014年第S1期12-15,共4页
-
文摘
嘉绍跨江大桥位于杭州湾和钱塘江交接处,全长10.137km,主桥采用单桩独柱六塔四索面斜拉桥,承台为圆形深埋式,直径为39.0~40.6m。承台施工采用的是无底深埋式双壁钢围堰工艺,钢围堰由侧板钢围堰系统、导向内撑系统、钢围堰下放就位系统组成。施工中主要依靠千斤顶群控制,导向架导向,自重、配载及吸泥下沉来完成任务,总体步骤为:平台的搭设;围堰拼装;导向及定位系统安装;依靠自重下沉;注水下沉;舱壁混凝土浇注及吸泥下沉;最后一次舱壁混凝土浇注及吸泥下沉到位。结果非常成功,纵向及平面偏位均满足要求,值得在类似的桥梁承台施工中借鉴与推广。
-
关键词
嘉绍跨江大桥
主塔承台
钢围堰
桥梁施工技术
-
分类号
U445.556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杭州湾跨海大桥信息管理系统浅析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洪苏科
朱太旺
陈建生
高德伟
-
机构
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北岸现场办公室
江苏省昆山水建公司
交通部南华建设监理所
-
出处
《公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5-196,共2页
-
文摘
杭州湾跨海大桥已经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及信息发布等功能,基本上能满足工作需要。但在实践中还要继续完善,形成一套更加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其将会成为我国建桥史上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信息管理
浅析
-
分类号
U495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
题名杭州湾跨海大桥阴极保护水下安装及焊接施工方法探讨
- 4
-
-
作者
洪苏科
吴全友
曹明霞
李京
宋宝天
-
机构
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北岸现场办公室
江苏省太仓市水利局
沈阳中科院腐蚀控制工程技术中心
-
出处
《公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8-160,共3页
-
文摘
为了延长水下钢结构的使用寿命,经常采用阴极保护(牺牲阳极)的方法来达到目的。阳极组可在陆地上组装,但其安装及焊接必须在水下进行,所以正确的阳极组水下安装及焊接方法对确保工程质量、缩短海上作业时间和减少风险都至关重要。本文介绍的方法经济实惠、安全方便。
-
关键词
水下工程
阴极保护
施工方法
探讨
-
分类号
U443.159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深水循环加压混凝沉淀除藻工艺研究
被引量:3
- 5
-
-
作者
鲁梦江
丛海兵
洪苏科
鄢琪
郑全兴
王巍
-
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裕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扬州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8,共5页
-
基金
江苏省水利动力工程重点实验室项目(K12020)
扬州市市校合作研究项目(2014-4)
+3 种基金
扬州市前瞻性研究计划项目(SQZ201430062)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50456)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5KJD610006)
扬州市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YZ2015072)
-
文摘
为提高水中蓝藻的混凝沉淀去除效果,采用深水循环井对水体进行预处理,使蓝藻气囊在深水压力作用下破裂,藻体失去气囊浮力,再经后续混凝沉淀去除。静态试验表明,随深水循环井深度的加大,混凝沉淀后各项出水指标浓度降低;当循环井深度为80 m、混凝剂[Al_2(SO_4)_3·18H_2O]投加量为30 mg/L时,对叶绿素a、COD_(Mn)和DOC的去除率分别为95.5%、62.1%和39%,出水浊度为1.35 NTU,较2 mg/L的NaClO预氧化混凝沉淀出水效果好且供水水质安全。动态试验进一步表明,深水循环混凝沉淀工艺对去除蓝藻是有效的,特别是对微囊蓝藻的去除尤为明显。
-
关键词
深水循环
混凝沉淀
微囊藻
去除率
-
Keywords
deep water circulation
coagulation and sedimentation
Microcystis
removalrate
-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