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髂深动脉穿支的解剖与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永锋 洪虓 +5 位作者 刘亮 展昭均 李孝亮 蒲春华 陈士文 廖圣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4-759,共6页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与如何提高以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具12侧乳胶灌注动脉血管的成人标本进行解剖,显露DCIA及其穿支血管,观察穿支血管的起始部位、分布... 目的探讨旋髂深动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与如何提高以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具12侧乳胶灌注动脉血管的成人标本进行解剖,显露DCIA及其穿支血管,观察穿支血管的起始部位、分布、数量及走向,并测量其起始处血管外径。结合解剖学结果和影像学检查,并在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设计及切取DCIAPF,修复4例下颌骨体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结果DCIA穿支血管分为腹壁肌支、肌骨支和肌皮穿支。腹壁肌支全由DCIA的腹股沟段发出的占66.7%,腹股沟段和髂骨段均有穿支发出的占33.3%。肌骨支全由髂嵴内段发出占75%,腹股沟段和髂嵴内段均有穿支发出的占25%,且发自腹股沟段的穿支均为1支。肌皮穿支为1支的占58.3%,为2支的占41.7%。临床应用4例DCIAPF均成活,供区伤口恢复良好。术后1月,患者面部外形及口腔形态恢复满意,咬合关系良好,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示下颌骨缺损重建效果好。结论熟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特点,结合影像学检查,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有助于更好的切取DCIAPF和修复下颌骨(体部或下颌角)及口腔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深动脉 穿支嵌合皮瓣 下颌骨缺损 数字化外科 修复重建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利 洪虓 +4 位作者 马腾飞 黄珊珊 李国超 韩良 王元银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974-978,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对所有颌面部外伤患者均行普通X线片拍摄、螺旋CT二维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的...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对所有颌面部外伤患者均行普通X线片拍摄、螺旋CT二维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的临床应用特点。结果: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像技术,对7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诊断准确性高,并且能够立体清晰地显示了颌面部骨折部位、类型、骨折块移位情况及颌面部立体形态改变。结论: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获得的图像弥补了普通X线及二维CT轴位图像不足,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病变,在颌面部外伤的术前诊断、手术计划制定及手术后效果评价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是口腔计算机辅助外科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 颌面部骨折 三维手术预测模拟
下载PDF
三维影像配合手术导板在口腔种植中的美学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詹佳 洪虓 +5 位作者 童树友 孙晖 李国超 孙辉 雷洁 王元银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放射影像配合3D手术导板于人工种植的临床美学研究及其应用特点。方法:随机选择10例患者,术前三维影像学予以检查并设计方案,在3D手术导权引导下行不翻瓣口腔牙种植术,术后再以三维放射影像与原软件手术计划比较,以测量其... 目的:探讨三维放射影像配合3D手术导板于人工种植的临床美学研究及其应用特点。方法:随机选择10例患者,术前三维影像学予以检查并设计方案,在3D手术导权引导下行不翻瓣口腔牙种植术,术后再以三维放射影像与原软件手术计划比较,以测量其角度的误差。结果:和传统植牙方法相比,术前三维影像学检查设计,并辅以3D手术导板引导植牙术后植体角度误差<1~3°,术后行12个月跟踪调查,未见种植体有松动和脱落,X线片显示未发现种植体周围有阴影存在,种植后修复效果良好,美观效果佳。结论:三维影像医学检查设计辅以3D手术导板引导牙种植术手术简便,易于美观且效果好,手术创伤小,患者不适感相对小,值得临床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牙 3D手术导板 三维影像 即刻负荷 美学
下载PDF
口腔癌根治术同期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中静脉超回流技术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廖圣恺 展昭均 +3 位作者 陈永锋 洪虓 李孝亮 葛少文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口腔癌根治术同期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中静脉超回流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口腔癌患者87例,均接受原发肿瘤病灶的扩大切除加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同期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进行修复,其中42例应用静脉超回流技... 目的观察口腔癌根治术同期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中静脉超回流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口腔癌患者87例,均接受原发肿瘤病灶的扩大切除加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同期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进行修复,其中42例应用静脉超回流技术在供受区制备并吻合两套静脉回流系统,形成超回流模式,记为实验组;另45例只制备和吻合一套静脉回流系统,记为对照组。记录两组血管吻合时间,测算两组组织瓣危象率、组织瓣坏死率,术后7 d采用4级评判标准判断组织瓣肿胀程度。结果实验组血管吻合时间为(35.26±1.48)min,对照组为(21.71±1.46)min,两组相比,P<0.05。实验组术后72 h内组织瓣危象率、组织瓣坏死率分别为7.1%、2.4%,对照组分别为40.0%、15.6%,两组相比,P均<0.05。实验组术后第7天组织瓣肿胀程度Ⅰ度20例、Ⅱ度18例、Ⅲ度4例、Ⅳ度0例,对照组术后第7天组织瓣肿胀程度Ⅰ度3例、Ⅱ度10例、Ⅲ度20例、Ⅳ度12例,两组相比,P<0.05。结论在口腔癌根治术同期颌面部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中,静脉超回流技术可缩短血管吻合时间、减少组织瓣危象率和组织瓣坏死率,减轻组织瓣肿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超回流技术 组织瓣移植术 颌面部组织缺损 口腔癌 血管吻合 组织瓣危象 组织瓣肿胀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在正颌外科应用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国超 洪虓 +5 位作者 杨椋昕 马腾飞 黄珊珊 赵利 韩良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66-1668,共3页
选择6例颌面部畸形的患者,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所有颌面部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通过三维重建,采用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手术模拟,最后确定手术方法。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为6例颌面部畸形患者术前提供相对准确的诊断,通过辅助三维重... 选择6例颌面部畸形的患者,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所有颌面部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通过三维重建,采用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手术模拟,最后确定手术方法。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为6例颌面部畸形患者术前提供相对准确的诊断,通过辅助三维重建技术获得的图像弥补了普通X线及二维CT轴位图像不足,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病变,在正颌外科的术前诊断、手术计划制定及手术后效果评价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颌面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是口腔计算机辅助外科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 颌面畸形 三维手术预测模拟
下载PDF
复方局部缓释药物治疗牙周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辉 李国超 +5 位作者 洪虓 童树友 马腾飞 屠珊珊 詹佳 王元银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局部药物缓释剂对牙周病治疗效果及其临床耐药性研究。方法:建立实验大鼠人工感染牙周炎模型后,将大鼠分A组(实验组),局部使用复方局部药物缓释药物;B组(对照组)。选择甲基蓝和米诺环素两种抗菌药物,通过检测细菌总数和观... 目的:探讨复方局部药物缓释剂对牙周病治疗效果及其临床耐药性研究。方法:建立实验大鼠人工感染牙周炎模型后,将大鼠分A组(实验组),局部使用复方局部药物缓释药物;B组(对照组)。选择甲基蓝和米诺环素两种抗菌药物,通过检测细菌总数和观察组织学变化,探讨其抑制牙周袋内相关致病菌增殖的方法,了解其治疗牙周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检测结果发现总细菌数持续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牙周袋内相关致病菌总数明显减少,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该复方制剂可产生明显杀菌作用及有效消除炎症现象。结论:应用甲基蓝和米诺环素局部缓释药物能有效抑制牙周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袋 缓释药物 甲基蓝 米诺环素
下载PDF
口腔肿瘤组织中HPV感染和P16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丁淑琴 解秀梅 +3 位作者 张凯 洪虓 王锦 胡建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724-729,共6页
目的检测口腔肿瘤中HPV感染及P16蛋白表达率,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4例口腔肿瘤的新鲜组织标本,采用PCR法进行HPV DNA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16的表达情况。分析HPV感染与P16的相关性。结果44例口腔肿瘤组织中HPV感染率为... 目的检测口腔肿瘤中HPV感染及P16蛋白表达率,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4例口腔肿瘤的新鲜组织标本,采用PCR法进行HPV DNA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16的表达情况。分析HPV感染与P16的相关性。结果44例口腔肿瘤组织中HPV感染率为47.7%(21/44),P16阳性表达率为77.3%(34/44),44例标本中HPV感染与P16表达无关联(P>0.05)。与P16阴性组相比,P16阳性组男性、非吸烟、非饮酒者所占比例稍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腔肿瘤患者与HPV感染密切有关,口腔肿瘤患者P16表达和HPV感染无关联性,P16本身可能就可作为诱发口腔肿瘤发生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口腔肿瘤 P16
下载PDF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改革与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廖圣恺 杨东昆 +8 位作者 李建成 徐涛 陈永锋 吴志刚 刘亮 高廷益 洪虓 刘畅 张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527-1530,共4页
目的探索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改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本科2014级和2015级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4级60名学生作为对照班,采用课程改革前传统教学模式;2015级60名学生作为实验班,以岗位... 目的探索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改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本科2014级和2015级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4级60名学生作为对照班,采用课程改革前传统教学模式;2015级60名学生作为实验班,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改革。通过综合测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及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班学生的理论测试成绩、实验技能测试成绩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班学生在提高知识的掌握与融会贯通、激发求知欲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素养、提升表达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考核评价科学合理十个方面的教学效果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1)。结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改革,可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的创新应用型口腔医学专业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学 课程改革 岗位胜任力
下载PDF
思政元素融入口腔颌面外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9
作者 廖圣恺 洪虓 +7 位作者 杨东昆 陈永锋 刘畅 徐涛 高廷益 李建成 张凯 张顺花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索“立德树人”视角下思政元素融入口腔颌面外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招募蚌埠医学院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6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将思政元素融入口腔颌面外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用口腔颌面... 目的探索“立德树人”视角下思政元素融入口腔颌面外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招募蚌埠医学院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6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将思政元素融入口腔颌面外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用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思政教学调查问卷、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进行教学效果测评。结果教学实施后,95%学生认为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爱国意识,所有学生认为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及专业认同度、从事医疗卫生事业、治病救人的责任担当、职业道德与素养、医学人文关怀理念以及医患沟通技巧。教学实施后,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三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教学实施前(P<0.05);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七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教学实施前(P<0.05)。结论“立德树人”视角下润物无声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口腔颌面外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了思政教育与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知识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培养卓越而有灵魂的社会主义创新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口腔颌面外科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
下载PDF
微血管吻合器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廖圣恺 李孝亮 +3 位作者 陈永锋 洪虓 展昭均 葛少文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评估微血管吻合器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口腔癌术后缺损患者45例,均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采用微血管吻合器行静脉端-端吻合的为观察组(15例),采用传统手工静脉端-端吻合的为对照组(30例);2组... 目的:评估微血管吻合器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口腔癌术后缺损患者45例,均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采用微血管吻合器行静脉端-端吻合的为观察组(15例),采用传统手工静脉端-端吻合的为对照组(30例);2组动脉均采用传统手工吻合。比较2组术中静脉吻合时间、吻合后静脉吻合口情况及术后皮瓣肿胀、静脉危象、皮瓣成活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吻合静脉时间少于对照组吻合静脉时间[(4.07±0.70)vs(15.40±1.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无渗血、漏血,通畅率为100%,对照组吻合口渗血、漏血18例(60.0%),经补针处理后无渗血、漏血,通畅欠佳重新吻合5例(16.7%);术后观察组移植皮瓣轻度肿胀2例,无静脉危象发生,对照组移植皮瓣肿胀20例,其中12例静脉危象,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均移植成功,对照组经手术探查9例(75.0%)抢救成功,3例皮瓣坏死(10.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可缩短静脉吻合时间,提高吻合口通畅率,降低静脉危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静脉吻合 微血管吻合器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Vasohibin-1、LGR5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志刚 杨东昆 +2 位作者 刘畅 洪虓 俞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和LGR5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分析两者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223例OSCC和80例正常口腔黏...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和LGR5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分析两者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检测223例OSCC和8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VASH-1和LGR5的表达。结果在OSCC组织中,VASH-1和LGR5的阳性率分别为59.6%、55.6%;正常口腔黏膜组中VASH-1和LGR5的阳性率分别为12.5%和13.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H-1和LGR5的阳性率与OSCC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SC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吸烟及饮酒等无相关性(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VASH-1与LGR5表达呈正相关(r_s=0.718,P<0.001)。结论 VASH-1和LGR5在OSCC中表达均增高,可能参与OSCC发生、发展,并可能在OSCC的浸润、转移和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Vasohibin-1 LGR5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红茶浸出物抑制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活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晨 王子硕 +5 位作者 吴荣琳 李国超 洪虓 黄珊姗 马腾飞 王元银 《安徽医学》 2013年第7期861-864,共4页
目的本文研究红茶浸出物抑制体外培养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增殖效应及其对细胞内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s)活力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红茶浸出物及不同程度EGCG氧化产物体外抑制癌细胞增殖效应,金抑制法测定细胞内TrxRs活力水平。... 目的本文研究红茶浸出物抑制体外培养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增殖效应及其对细胞内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s)活力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红茶浸出物及不同程度EGCG氧化产物体外抑制癌细胞增殖效应,金抑制法测定细胞内TrxRs活力水平。结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EGCG各种氧化产物在浓度100μmol时均具有与其单体相当的抑癌活性;红茶浸出物抑制增殖表现剂量和时间效应,IC50剂量为250μg/ml。经红茶浸出物处理的细胞内TrxRs活力显著降低(P<0.01)。结论红茶浸出物抑制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体外增殖,其机制涉及打击细胞内TrxRs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下载PDF
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对腮腺区肿块诊断及手术美学设计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虓 后军 +5 位作者 朱维明 马腾飞 黄珊珊 赵利 韩良 王元银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883-885,共3页
目的:研究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对腮腺区肿块诊断及手术美学设计的应用评价。方法:对151例腮腺区肿块患者术前行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根据穿刺诊断设计手术切口及方法,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并与术后常规病理诊断作对照。结果:细胞学检查定性... 目的:研究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对腮腺区肿块诊断及手术美学设计的应用评价。方法:对151例腮腺区肿块患者术前行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根据穿刺诊断设计手术切口及方法,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并与术后常规病理诊断作对照。结果:细胞学检查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93.4%,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为96.1%,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完全一致的诊断符合率,良性肿瘤为93.9%,恶性肿瘤为92.3%。根据穿刺诊断设计手术切口及方法,术后外形恢复良好,无出血、感染、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在腮腺区肿块的诊治中有重要作用,是一种快速、经济、安全、并发症较少和诊断准确率高的细胞学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 腮腺肿块 手术设计 美学 诊断
下载PDF
多西他赛对口腔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虓 周晶 廖圣恺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455-2458,共4页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治疗口腔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接受顺铂化疗且接受2年随访的口腔癌术后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另将医院同期接受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且接受2年随访的口腔癌术后患者资料,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术后1个月...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治疗口腔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接受顺铂化疗且接受2年随访的口腔癌术后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另将医院同期接受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且接受2年随访的口腔癌术后患者资料,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术后1个月时给予顺铂化疗,于第1~3天给予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时间>1 h, 21 d为1个周期,均化疗2个周期;试验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顺铂的用药方法同对照组,并于第1天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时间>1 h, 21 d为1个周期,均化疗2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生存状况、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40例,试验组50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0%(41例/50例)和62.50%(25例/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3.52±3.65)和(51.23±3.42)分;IL-2分别为(246.56±20.58)和(196.58±19.25)pg·mL^(-1);IL-4分别为(369.89±15.21)和(390.21±14.11)p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随访2年期间,试验组病死4例(8.00%),远处转移5例(10.00%),局部复发11例(22.00%);对照组病死12例(30.00%),远处14例(35.00%),局部复发19例(4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比单一使用顺铂治疗口腔癌的疗效更佳,患者生存质量高,生存时间长,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顺铂 口腔癌 生存时间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牙支持式导板联合导航技术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15
作者 洪虓 展昭均 +2 位作者 陈永锋 廖圣恺 周晶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9期1487-1490,1527,共5页
目的 对比2种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探讨牙支持式导板联合导航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60例,排除全身多发伤,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B 2组,各30例。手术前和... 目的 对比2种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探讨牙支持式导板联合导航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60例,排除全身多发伤,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B 2组,各30例。手术前和手术后1周摄取颌面部三维CT和口腔全景片,所有手术均由1名主任医师主刀完成,数据分析及导航软件为AccuNavi-A 2.1。A组选择牙支持式导板联合导航引导下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B组选择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完成手术后将术后和术前模拟复位的颌面部三维CT图像拟合,测量2个图像骨段之间的最大和平均偏差距离,术后3个月复查,评价2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伤口愈合良好,面部外形、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出现。术前模拟设计和术后骨段的重建图像拟合后,A组最大偏差距离为(1.47±0.18) mm,平均偏差距离为(1.09±0.12) mm。B组最大偏差距离为(3.05±0.40)mm,平均偏差距离为(2.57±0.28)mm。B组的最大偏差值和平均偏差值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功能及外形评价优良。结论 相较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牙支持式导板联合导航技术引导下的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精确性,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牙支持式导板 3D打印 计算机导航
原文传递
口腔全景片联合锥形束CT在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洪虓 刘亮 徐锦程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全景片联合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诊断及定位中的协同作用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14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51例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0例、... 目的探讨口腔全景片联合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诊断及定位中的协同作用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14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51例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2~18岁。患者均行口腔全景片检查发现埋伏多生牙,再行CBCT定位多生牙;根据口腔全景片及CBCT制定手术方案,并按照预定方案实施多生牙拔除术。以手术为金标准,评价口腔全景片联合CBCT对多生牙诊断及定位的准确率。结果本组51例患儿术前口腔全景片联合CBCT对多生牙检出数目以及定位均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其中42例多生牙位于腭侧者采用腭侧入路手术切口,8例位于唇侧者采用唇侧入路手术切口,1例位于颌骨中央者采用唇腭侧联合入路手术切口,51例均顺利拔除多生牙。患者术后伤口均达到一期愈合。随访1~3个月,局部伤口瘢痕均较轻,并软化。结论口腔全景片能帮助发现埋伏多生牙,CBCT能清晰显示埋伏多生牙的位置及其与邻牙的关系;根据口腔全景片及CBCT制定精准手术方案,减少手术创伤,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外科手术 拔牙 口腔全景片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埋伏多生牙
原文传递
游离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建成 宋培军 +2 位作者 杨东坤 刘亮 洪虓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游离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2月到2016年8月,对1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即刻行游离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的修复,其中舌鳞状细胞癌3例.颊鳞状细胞癌6例,15底鳞状癌... 目的评价应用游离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2月到2016年8月,对1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即刻行游离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的修复,其中舌鳞状细胞癌3例.颊鳞状细胞癌6例,15底鳞状癌7例。游离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13cm×9cm,最小为5cm×3cm。术后随访评价患者缺损组织修复的外形、患者开口度、吞咽功能、语音功能和预后。结果16例游离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均成活.1例发生血管(静脉)危象.经及时抢救后恢复正常。术中供区直接缝合,术后供、受区切口I期愈合.术后16例患者组织缺损区外形修复及患者开口度、语音功能均达到满意程度。结论游离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组织量丰富.血管较浅且恒定,设计灵活,不损伤知名血管腓动脉,是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中较为理想的穿支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口腔颌面部缺损 小腿后外侧穿支皮瓣 重建
原文传递
光学信号定量方法用于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辅助口腔鳞状细胞癌手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永锋 张凯 +5 位作者 廖圣恺 李楠 刘亮 洪虓 刘畅 王育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5-1010,共6页
目的评价光学信号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ancer cell,OSCC)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将OSCC细胞系(SCC9和HSC3)及正常上皮细胞株Leuk-1与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体外共培养6 h,验证近红外光学信号... 目的评价光学信号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ancer cell,OSCC)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将OSCC细胞系(SCC9和HSC3)及正常上皮细胞株Leuk-1与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体外共培养6 h,验证近红外光学信号定量分析区分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的能力。其次,将16只BALB/c雄性小鼠(5~6周龄,20~25g)分为两组,每组8只,将SCC9和HSC3细胞以1×106个/ml浓度分别接种于小鼠背部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经尾静脉注射5 mg/kg ICG,配对t检验分析近红外光学信号定量分析在OSCC与正常组织的差异。最后,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的10例OSCC患者,其中舌癌6例,颊癌4例,男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8.6岁(46~71岁),均在术前6~8 h经肘静脉注射ICG,剂量为0.75 mg/kg。术中测量OSCC患者的肿瘤、瘤周(肿瘤边界外2.0 cm)及正常舌或颊黏膜的近红外光学信号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三个样本组的近红外荧光强度,Tukey事后多重比较检验分析三者之间的信号背景比(signal background ratio,SBR)。结果体外共培养实验显示,OSCC细胞株HSC3和SCC9的近红外荧光强度显著强于正常上皮细胞株Leuk-1(P<0.01)。体内结果显示,OSCC的近红外光学信号强度高于正常组织,SBR为8.67±0.35。临床研究显示,肿瘤组织的荧光强度[(408.23±101.51)AU]显著高于瘤周和正常组织[分别为(253.12±64.89)和(261.50±80.47)AU](P<0.05);肿瘤与瘤周组织、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近红外信号强度的SBR为1.61±0.53和1.56±0.48,而瘤周与正常组织的SBR为0.96±0.17。结论近红外光学信号定量分析可区分OSCC和正常细胞。在OSCC根治术中,光学信号定量结合ICG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技术辅助精确手术具有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学 近红外线 光学信号 定量 口腔鳞状细胞癌 荧光分子成像
原文传递
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和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存宝 高莉萍 +6 位作者 王新木 何晓清 王海英 詹佳 童树友 洪虓 王元银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年第7期767-768,共2页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颌间牵引的最佳治疗和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2007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86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病人均达到正常咬合关系,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颌骨骨折行颌间牵引钉牵引固定,加...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颌间牵引的最佳治疗和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2007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86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病人均达到正常咬合关系,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颌骨骨折行颌间牵引钉牵引固定,加之对症实施有效的口腔护理,对骨折的愈合和咬合关系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内固定术 牵引钉 颌间牵引 护理
原文传递
三维CT血管造影在旋髂深动脉组织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孝亮 廖圣恺 +5 位作者 陈永锋 展昭均 洪虓 都晓英 余松涛 耿琳雅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495-500,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在旋髂深动脉组织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5例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30~70岁,平均52岁。术前行双下肢三维CT血管造影,利...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在旋髂深动脉组织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5例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30~70岁,平均52岁。术前行双下肢三维CT血管造影,利用CT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术区缺损大小、形状,构建旋髂深动脉组织瓣三维模型,观察并测量旋髂深动脉走行、起始点管径、起始点至髂前上棘连线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的夹角及起始点至髂前上棘的距离。术中依据旋髂深动脉组织瓣三维模型,设计并制备以旋髂深动脉为蒂复合组织瓣,并进行下颌骨缺损修复,同时将术中实际情况与术前旋髂深动脉组织瓣三维模型进行对比。结果共测得5例旋髂深动脉起始点管径(2.30±0.24)mm,旋髂深动脉起始点至双侧髂前上棘连线的夹角39.3°±6.1°,起始点至髂前上棘的距离(5.83±0.24)cm。术中观察到旋髂深动脉走行、位置与三维模型基本一致,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皮瓣均移植成功,患者两侧颌面部基本对称,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髂骨瓣愈合良好,下颌牙槽嵴高度、宽度恢复满意,供区无麻木、腹疝及步态异常等并发症。结论由三维CT血管造影制作旋髂深动脉组织瓣三维模型,可准确定位旋髂深动脉位置、走行,清楚显示目标血管周围皮肤、肌肉、骨骼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明显减少供区并发症及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深动脉 CT血管造影 成像 三维 下颌骨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