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阻生的局部牙列及颌骨形态的三维分析
1
作者 周志捷 洪越扬 许衍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008-1013,共6页
目的通过CBCT三维测量比较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阻生患者与非阻生患者下颌第二磨牙区域牙列及颌骨形态的差异,分析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阻生患者的局部牙列及下颌骨形态特征。方法选取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阻生与非阻生患者总计148例,共分为三组,第... 目的通过CBCT三维测量比较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阻生患者与非阻生患者下颌第二磨牙区域牙列及颌骨形态的差异,分析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阻生患者的局部牙列及下颌骨形态特征。方法选取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阻生与非阻生患者总计148例,共分为三组,第一组(G1):下颌第二磨牙单侧阻生患者(50例);第2组(G2):双侧阻生患者(48例);第3组(G3):对照组(50例)。收集患者治疗前的CBCT影像,共测量15个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牙性指标10个,骨性指标5个。结果单侧及双侧阻生患者下颌第二磨牙牙冠长度、宽度均大于对照组,而萌出间隙颌骨高度均小于对照组;双侧阻生患者萌出间隙长度及宽度均显著小于单侧阻生患者;单侧阻生患者萌出间隙长度及高度均小于非阻生侧(P<0.05)。结论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阻生患者下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牙冠相对较大;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阻生患者萌出间隙不足,且双侧阻生较单侧萌出间隙不足更为严重,而下颌第三磨牙的存在及性别差异与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阻生无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磨牙阻生 下颌骨形态 三维测量
下载PDF
功能板影响错伴特发性髁突吸收正颌术后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河奈玲 洪越扬 +2 位作者 杨筱 房兵 江凌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 condylar resorption,ICR)患者在关节功能板治疗结合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后下颌骨及髁突位置的改变,为后期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2年收治的13例特发性髁突吸收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 目的:探讨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 condylar resorption,ICR)患者在关节功能板治疗结合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后下颌骨及髁突位置的改变,为后期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2年收治的13例特发性髁突吸收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均在正颌手术前接受关节功能板治疗7.5±1.5个月。对患者正颌术前(T0)、正颌术后即刻(T1)、正颌术后至少12个月(T2)的咬合、头颅侧位片、MRI检查结果进行测量,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正颌术后髁突和下颌骨的位置变化。结果:正颌手术(T1)纠正了所有患者的骨性Ⅱ类错畸形,建立了正常的咬合关系、前伸运动及侧方斜导运动。正颌手术平均下颌骨前移量(Y Axis-B,T1-T0)为(5.05±3.54)mm。与T1相比,T2时颞下颌关节间隙参数无显著改变。下颌骨位置参数中,仅Y轴到B点的距离(Y轴-B)在T2与T1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其改变量平均值为(-1.64±2.48)mm,其余参数均无显著差异。13例患者中,11例患者Y轴-B改变值<2 mm(84.6%),仅2例患者出现>2 mm的后退(15.4%)。结论:关节功能板治疗可增加ICR患者正颌手术的稳定性,可能是关节功能板保守治疗能够稳定ICR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功能[牙合]板治疗 特发性髁突吸收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正颌手术 复发率
下载PDF
55例特发性髁突吸收患者临床特点与颅颌面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吕政展 朱柏恺 +4 位作者 郑美里 刘旌毅 汪席均 洪越扬 江凌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41-547,共7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 condyle resorption,IC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颅颌面结构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55例ICR患者及55例关节健康的骨性Ⅱ类错患者(对... 目的:探讨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 condyle resorption,IC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颅颌面结构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55例ICR患者及55例关节健康的骨性Ⅱ类错患者(对照组)。对ICR患者的性别、年龄、单双侧发病情况及相关的关节症状进行统计,分析ICR患者的临床特点。利用二维头影测量及三维重建测量相关的颅颌面部指标,比较2组人群颅颌面结构特征的异同。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CR女性患者占比92.7%,平均就诊年龄(22.17±3.46)岁,双侧关节发病占87%,29.1%的患者曾有关节症状。二维测量显示ICR组的SNA、A-NP、Co-A、SNB、Go-Me、Co-Go和S-Go/N-Me等指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MP-SN和Y-Axis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的S-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测量显示,ICR组除Se-Ne、CoR-Ae和SNLp-GoL外,其余测量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ICR好发于女性,平均就诊年龄22岁,病变多累及双侧关节,不到1/3的患者出现关节症状。相比关节健康的骨性Ⅱ类患者,ICR患者下颌骨严重后缩,下颌体与下颌支更短且多数为高角状态,后前面高比例明显偏小,同时上颌前突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髁突吸收 颅颌面结构 骨性Ⅱ类错畸形 头影测量 三维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