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评估
1
作者 曾振鹏 刘雨 +3 位作者 洪跃飞 杜端明 刘春霖 吴育民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6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国产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5例,均在首次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中应用国产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比... 目的:探讨国产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5例,均在首次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中应用国产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比较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差异、肿瘤活性病灶大小,记录栓塞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中远期预后情况。结果:25例患者治疗后1、3、6个月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55.56%、61.54%和44.44%,治疗后1、3、6个月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8.89%、76.92%和55.56%。中位生存时间(mOS)为30.47个月[95%CI(16.02,44.9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9.21个月[95%CI(7.67,34.24)]。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的AF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2名(88%)患者接受DEB-TACE治疗后出现了栓塞后综合征,其中腹痛18例(72%)、恶心5例(20%)、呕吐4例(16%)、腹泻2例(8%),发热6例(24%)、乏力5例(20%)、头痛1例(4%),骨髓抑制8例(32%),无患者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和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国产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是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
下载PDF
DNA-PK抑制剂联合溶瘤病毒增强对肝癌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育民 杜端明 +5 位作者 刘春霖 洪跃飞 江磊昌 罗伟芝 彭尧 JOHN Bell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231-2234,2239,共5页
目的:寻找协同增强VSVΔ51溶瘤病毒(OV)对肝癌杀伤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并探索其协同机制。方法:通过将不同机制的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与VSVΔ51联合,筛选对肝癌细胞裂解能力最强的药物组合;通过体内抑瘤能力实验检测联合疗法的体内... 目的:寻找协同增强VSVΔ51溶瘤病毒(OV)对肝癌杀伤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并探索其协同机制。方法:通过将不同机制的抗肿瘤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与VSVΔ51联合,筛选对肝癌细胞裂解能力最强的药物组合;通过体内抑瘤能力实验检测联合疗法的体内抗肿瘤活性;通过电镜观测联合疗法处理后内质网的肿胀程度及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的水平,探索联合疗法协同增效的机制。结果:细胞存活实验表明,DNA-PK抑制剂M3814与VSVΔ51联合后较M3814单独给药细胞毒性明显增强,沉默靶细胞DNA-PKcs基因后也能显著增强VSVΔ51的肿瘤裂解能力(P<0.0001);体内实验表明,M3814与VSVΔ51联合治疗较单独治疗而言肿瘤抑制能力显著增强(P<0.001);电镜观测结果显示M3814与VSVΔ51联合处理靶细胞后内质网肿胀程度增加(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M3814与VSVΔ51联合治疗后的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增加(P<0.001)。结论:M3814联合VSVΔ51可以增强内质网应激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有可能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溶瘤病毒 DNA-PK 肿瘤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不同血供类型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春霖 杜端明 +1 位作者 洪跃飞 江磊昌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2期6-9,F0003,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血供类型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患者新辅助灌注化疗后序贯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乳腺癌外科术前介入新辅助化疗的LABC患者49例,分为乏血供组22例、富...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血供类型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患者新辅助灌注化疗后序贯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乳腺癌外科术前介入新辅助化疗的LABC患者49例,分为乏血供组22例、富血供组27例;均采用多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行肿瘤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约4~8周后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中远期临床生存率。结果:灌注化疗结束后至手术前,富血供组所用时间(22.56±5.31)d明显短于乏血供组(33.64±8.7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灌注化疗疗程结束后,富血供组肿块大小为(24.73±15.65)cm^2,乏血供组肿块大小为(52.21±15.59)cm^2。富血供组较乏血供组肿块缩小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率方面、富血供组前3年累积生存率与乏血供组相仿,但第5年以后累积生存率富血供组明显好于乏血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前行灌注化疗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富血供型患者能获得更好的中长期临床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灌注化疗 富血供 乏血供
下载PDF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方式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洪跃飞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35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后持续泵入丙泊酚加瑞芬太尼维持。试验组麻醉诱导后持续泵入丙泊酚并复合吸入七氟醚维持。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两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恢复时间以及不同时间段的MMSE评分。结果两组t_2时的MAP水平显著低于t_1,t_3时的MAP水平显著高于t_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段的HR、MAP和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意识活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6、12 h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48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良好,苏醒时间快,对早期认知功能无较大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洪跃飞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10期946-947,共2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自愿准备进行无痛人工流产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丙泊酚组(A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各35例进行比较。A组丙泊酚缓慢静脉推注,剂量为2.5-3mg/kg;B组瑞...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自愿准备进行无痛人工流产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丙泊酚组(A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各35例进行比较。A组丙泊酚缓慢静脉推注,剂量为2.5-3mg/kg;B组瑞芬太尼的推注剂量为1μg/kg,丙泊酚的剂量为1.5-2mg/kg。两组手术方法相同,性别、体重、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记录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完成时的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苏醒所需时间。结果 B组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A组,A组麻醉后血压降低,心率下降、SpO2的降低比B组明显,且B组的苏醒时间均明显少于A组。结论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理想的麻醉方法之一是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推注麻醉,该方法有着苏醒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静脉麻醉 人工流产 效果
下载PDF
脑膜瘤供血动脉分型与术前栓塞联合外科切除术中出血量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洪跃飞 刘文兰 +7 位作者 杜端明 王琦 吴育民 刘春霖 江磊昌 罗伟芝 陈剑尉 吴小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15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脑膜瘤供血动脉分型与术前动脉栓塞(PAE)联合外科切除术中出血量(EBL)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行脑膜瘤PAE联合外科切除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以增加了椎-基底动脉系统分型的改良Ma... 目的:探讨脑膜瘤供血动脉分型与术前动脉栓塞(PAE)联合外科切除术中出血量(EBL)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行脑膜瘤PAE联合外科切除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以增加了椎-基底动脉系统分型的改良Manelfe分型进行血供分型,探讨血供分型与出血程度的相关性。结果:27例联合PAE的脑膜瘤患者中,术中仍有大量出血者共6例(22.2%),改良的Manelfe分型是EBL>600 m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Ⅰ、Ⅱ型与Ⅲ、Ⅴ型两组之间肿瘤完全栓塞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Manelfe血供分型是脑膜瘤PAE联合外科切除EBL>600 mL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肿瘤的可栓塞程度及术中出血程度,单纯由颈外动脉供血的Ⅰ型疗效较好,随后逐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改良Manelfe分型 术中出血量 术前动脉栓塞
下载PDF
小剂量咪达唑仑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洪跃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7期182-183,共2页
目的研究和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上半年接收的740例需要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0人和对照组370人,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遗忘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我们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两... 目的研究和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上半年接收的740例需要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0人和对照组370人,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遗忘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我们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两组患者比较后得出,观察组的遗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在腰硬联合麻醉中起到了很好的遗忘作用,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能有效的忘记术中给患者带来的回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小剂量咪达唑仑
下载PDF
0.25%罗哌卡因轻比重药液单侧腰麻在9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洪跃飞 张潼 陈家林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第5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0.25%罗哌卡因轻比重药液单侧腰麻在9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单侧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施以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观察... 目的:探讨0.25%罗哌卡因轻比重药液单侧腰麻在9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单侧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施以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0.25%罗哌卡因轻比重药液实施单侧腰麻。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5 min,15 min和6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情况及麻醉并发症、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SBP,DBP,HR及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 min,15 min,观察组的SBP和DBP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接近正常水平,HR及RR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麻醉后60 min两组患者的SBP,DBP,HR与及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费用较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罗哌卡因轻比重药液单侧腰麻应用于9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效果显著,可作为首选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25%罗哌卡因轻比重药液 单侧腰麻 90岁以上高龄 下肢手术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膀胱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洪跃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8期192-193,共2页
目的研究和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膀胱镜检查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期间接收的74例男性膀胱镜检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7人,对照组37人,然后对这两个组手术期间生命特征变化进行比较... 目的研究和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膀胱镜检查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期间接收的74例男性膀胱镜检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7人,对照组37人,然后对这两个组手术期间生命特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我们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后得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膀胱镜检查中的效果较为显著。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膀胱镜检查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异丙酚 膀胱镜检查
下载PDF
肝巨大血管瘤腹腔镜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
10
作者 陈剑尉 洪跃飞 +3 位作者 何进达 成俊 王成友 贾晨阳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巨大血管瘤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2例肝巨大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41±8)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巨大血管瘤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2例肝巨大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41±8)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级;ICGR15为0.043±0.004;肝血管瘤直径(11.6±1.2)cm;Ⅰc型23例,Ⅱb型6例,Ⅱc型3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观察患者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28例,其中肝血管瘤剥除术10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7例,解剖性肝切除术11例;中转开腹4例。腹腔镜手术时间(168±7)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240(50~420)ml,术中输血3例。23例Ⅰc型单发巨大血管瘤,主要选择肝血管瘤剥除术。9例Ⅱ型多发肿瘤,均优先剥除或切除直径最大的主瘤体。11例患者主瘤体位于左半肝采用解剖性肝切除,5例主瘤体位于右半肝和3例主瘤体位于左半肝患者采用非解剖性肝切除,其余13例患者主瘤体位置较深或靠近重要解剖位置则采用血管瘤剥除术。术后住院时间(7.3±1.9)d。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胆漏1例,胸腔积液3例,引流后痊愈。术后随访未见肝血管瘤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巨大血管瘤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术中应根据血管瘤分型、位置等选择合理术式,积极预防术中出血,以保证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肝肿瘤 腹腔镜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