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把开启疑窦的钥匙——读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被引量:5
1
作者 流舟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84-87,共4页
由隋炀帝创置的进士科,沿至唐代,进一步成为科举制度中最受时重的一科。唐高宗永隆二年,接受考功员外郎刘思立的建议,于进士科增试杂文二篇。当时增考的所谓“杂文',还只包括箴、铭、论、表之类。至玄宗开元、天宝之际,又逐渐发展... 由隋炀帝创置的进士科,沿至唐代,进一步成为科举制度中最受时重的一科。唐高宗永隆二年,接受考功员外郎刘思立的建议,于进士科增试杂文二篇。当时增考的所谓“杂文',还只包括箴、铭、论、表之类。至玄宗开元、天宝之际,又逐渐发展为专考诗赋。后来不仅“作诗赎帖”的圆通办法,使进士科实际上演成了唯诗赋是重的词科,连不常设的制科,也加进了诗赋的考试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卷 程千帆 进士科 诗赋 赎帖 考功员外郎 词科 制科 传奇小说 沧浪诗话
下载PDF
“三角”脱出窠臼——读《也在悬崖上》 被引量:1
2
作者 流舟 《小说评论》 1986年第1期66-66,共1页
借别人的旧题,做“出新”的戏,非有一定的功力不可。余易木的《也在悬崖上》(载改革后的《青海湖》1985年7月号)正是缘邓友梅的著名小说《在悬崖上》而翻出新意的一篇优秀之作。也许作者不是有意做邓作的“翻案文章”,但作者以深沉的思... 借别人的旧题,做“出新”的戏,非有一定的功力不可。余易木的《也在悬崖上》(载改革后的《青海湖》1985年7月号)正是缘邓友梅的著名小说《在悬崖上》而翻出新意的一篇优秀之作。也许作者不是有意做邓作的“翻案文章”,但作者以深沉的思考和沉郁的笔墨,抒写了一幕平静的爱情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崖 爱情悲剧 青海湖 三角 小说 脱出 邓友梅 社会学家 复兴公园 刘毅
下载PDF
《长生殿》与李杨情缘
3
作者 流舟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4-68,共5页
《长生殿》是解放以来学术界争论最大的作品之一。由于作品本身充满了矛盾,内容比较复杂,作者的态度和作品的倾向不明显,可以说在《长生殿》中,作者所批判的对象,又是他所歌颂的对象,他所爱的,也正是他所恨的,这种矛盾现象,常使论者各... 《长生殿》是解放以来学术界争论最大的作品之一。由于作品本身充满了矛盾,内容比较复杂,作者的态度和作品的倾向不明显,可以说在《长生殿》中,作者所批判的对象,又是他所歌颂的对象,他所爱的,也正是他所恨的,这种矛盾现象,常使论者各执一端,对其评价颇多分歧,给读者认识、把握这部名著也带来了一定困难。以致有人说,这是古典戏曲作品中最难读的一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生殿》 洪升 李隆基 杨玉环 真正的爱情 作品 安禄山 政治主题 尤物 爱情悲剧
下载PDF
读《席方平》随记
4
作者 流舟 《青海社会科学》 1981年第4期109-111,共3页
《席方平》是《聊斋志异》中一篇浪漫主义的优秀之作。在这篇作品里,蒲松龄塑造了一个坚韧不拔的勇士形象。这个勇士,在冥府所遭罹的种种酷刑,以及他那九死不惧的顽强斗志,比起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士来,也并不逊色。剔去宣扬孝道的糟粕... 《席方平》是《聊斋志异》中一篇浪漫主义的优秀之作。在这篇作品里,蒲松龄塑造了一个坚韧不拔的勇士形象。这个勇士,在冥府所遭罹的种种酷刑,以及他那九死不惧的顽强斗志,比起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士来,也并不逊色。剔去宣扬孝道的糟粕,我们可以说突出歌颂大无畏的反抗精神,正是这篇小说的主题。而在表现这一主题时,作者借冥司对封建社会的整套官僚机构及其黑暗官场的揭露,无论深度广度,在全部《聊斋》同类作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利贞 冥府 阴司 判词 漕粮 王士祯 作品 《聊斋志异》 《聊斋》
下载PDF
导师·园丁——学习鲁迅关怀与培育青年的精神
5
作者 流舟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19-32,共14页
马克思曾经说过:“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近代史上几乎没有哪一个文学家在他生前和生后,有像鲁迅先生受到过那么多的“敲打”的了。生于民族艰危,出入于荆莽刀丛,正气浩浩,一身是胆。
关键词 柔石 《野草》 陈梦韶 奋斗终生 《生死场》 寿洙邻 许广平 语丝社 新人新作 灯下漫笔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
6
作者 流舟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71-73,共3页
《聊斋志异》的故事后面,往往附加一段作者的评语,或长或短;或发议论,或寄感慨;或揭橥主旨,或借题发挥,时则置身事外,冷语峻刻;时则直抒爱憎,热情奔放;“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谈言微中,发人深省,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成为《聊斋志异》这... 《聊斋志异》的故事后面,往往附加一段作者的评语,或长或短;或发议论,或寄感慨;或揭橥主旨,或借题发挥,时则置身事外,冷语峻刻;时则直抒爱憎,热情奔放;“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谈言微中,发人深省,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成为《聊斋志异》这部艺术作品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揭橥 王六郎 艺术作品 蒲松龄故居 罗刹海市 刘孝廉 太史公 溺鬼 忠孝节义
下载PDF
诗词尝析偶拾
7
作者 流舟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64-68,共5页
古典诗词中往往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在诗词中融入一些历史故事传说,将它们组成诗材,用以表现主题。用典的目的大抵有二:一是增加诗词的容量;一是避免直说。 诗词比起小说、散文来,更要求高度凝炼。要以最少的语言,写最大限度的内容。单... 古典诗词中往往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在诗词中融入一些历史故事传说,将它们组成诗材,用以表现主题。用典的目的大抵有二:一是增加诗词的容量;一是避免直说。 诗词比起小说、散文来,更要求高度凝炼。要以最少的语言,写最大限度的内容。单靠炼字锤句,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借助一个典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传说 辛词派 倚声 诗家 《原诗》 北宋词 社会内容 论雷峰塔的倒掉 首词 不可言
下载PDF
伯乐与曹丘
8
作者 洪涛 流舟 《青海社会科学》 1980年第1期69-69,共1页
伯乐以善于相马知名,曹丘生以揄扬“说项”称世(注)。这两人都是历史上的典型人物,但毕竟有所不同。在伯乐的眼睛里,无论牝牡骊黄,唯千里马是选;而曹丘生因为看重的是人不是马,便不能不杂以好恶和偏私。他和季布开始并不相识,但由于他... 伯乐以善于相马知名,曹丘生以揄扬“说项”称世(注)。这两人都是历史上的典型人物,但毕竟有所不同。在伯乐的眼睛里,无论牝牡骊黄,唯千里马是选;而曹丘生因为看重的是人不是马,便不能不杂以好恶和偏私。他和季布开始并不相识,但由于他不遗余力地为季吹嘘,终于使原来厌恶他的季布大受感动,得到“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的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乐 典型人物 四人帮 留数 历史上 偏私 眼睛 后门 好处 毕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