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FN-γ+87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内HBV感染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俞蕙 朱启镕 +2 位作者 顾绍庆 费林娥 浦东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 研究宫内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儿的干扰素γ(IFN γ) +874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与宫内HBV感染易感性的关系 ,探讨宫内HBV感染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 母亲为HBV携带者 ,新生儿出生后按程序使用乙肝疫苗或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 目的 研究宫内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儿的干扰素γ(IFN γ) +874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与宫内HBV感染易感性的关系 ,探讨宫内HBV感染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 母亲为HBV携带者 ,新生儿出生后按程序使用乙肝疫苗或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出生时外周静脉血HBsAg和 (或 )HBV DNA阳性并持续阳性 6个月以上者为宫内HBV感染组 ,共 4 6例。出生时及以后随访中未曾出现过HBsAg或HBV DNA阳性 ,1岁时抗HBs达保护滴度以上者为正常免疫组 ,共73例。用ABIPrism770 0高通量荧光PCR系统对IFN γ +874SNP进行测定。结果 宫内HBV感染组IFN γ +874AA、A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 6 7 4 %、19 6 %和 13 0 % ;正常免疫组AA、A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 4 5 2 %、30 1%和 2 4 7%。两组IFN γ +874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5 10 2 ,P <0 0 5 )。宫内HBV感染儿童IFN γ +874AA基因型占优势。结论IFN γ +874基因多态性与宫内HBV感染有关 ,提示IFN 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γ+874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宫内HBV感染 易感性 乙型肝炎 小儿
原文传递
2012年上海地区麻疹住院儿童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韩书珍 叶颖子 +3 位作者 曹凌峰 徐锦 浦东波 俞蕙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05-609,共5页
目的分析2012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82例麻疹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了解麻疹病毒基因分型,为进一步控制麻疹的流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目的分析2012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82例麻疹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了解麻疹病毒基因分型,为进一步控制麻疹的流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82例麻疹患儿的性别、年龄、流行趋势和发病季节、麻疹疫苗的接种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并应用RT—PCR方法对随机采样的麻疹患儿的痰液标本进行麻疹病毒检测,PCR扩增阳性的片段进一步行麻疹基因测序分型。结果(1)临床流行病学资料:182例患者中,男125例,女57例,男:女=2.2:1;年龄3~89个月,〈9月龄127例(69.8%);4至8月份为麻疹高发季节,4、5月份为发病最高峰;182例麻疹患儿中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11例(6.0%),其中5例接种疫苗2周内发病,无接种史者167例(91.8%),接种史不详者4例(2.2%)。流动人口(144例)中适于麻疹疫苗接种者的麻疹疫苗接种率8.5%(6/71),与本市户籍人口中适于接种年龄的患儿接种率(29.4%,5/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P=0.004)。有明确麻疹接触史者24例(13.2%),接触史不详者153例(84.1%),否认接触史5例(2.7%)。(2)临床表现:182例均有发热及皮疹(100%),体温高于39℃者145例(79.7%),热程2—38d;典型麻疹165例(90.7%),不典型麻疹17例,轻型麻疹14例,重型麻疹2例,可疑异型麻疹1例。(3)常见并发症:肺炎96例(52.8%),喉炎80例(44.0%),支气管炎38例(20.9%),肝功能损害15例(8.2%),心肌损害11例(6.0%),高热惊厥3例(1.6%)。96例麻疹肺炎患儿中92例进行痰病原学检测,细菌培养阳性者38例(41%),最常见的病原分别为肺炎链球菌(11例,29%)、流感嗜血杆菌(6例,16%)、卡他莫拉菌(4例,11%)、大肠埃希菌(4例,11%)、假丝酵母菌(4例,11%)、肺炎支原体(4例,11%)、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8%)。(4)54例麻疹病毒基因型检测均为Hla基因型。结论春季为上海地区儿童麻疹的高发季节,9月龄以下婴儿及流动人口中适龄未接种疫苗的儿童为易感儿童,绝大多数表现为典型麻疹,肺炎仍是儿童麻疹的常见并发症。麻疹病毒基因型为H1a基因亚型。提高易感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率,是预防和消除麻疹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儿童 基因型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麻疹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天然免疫受体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曹凌峰 叶颖子 +10 位作者 徐锦 王文婕 谢新宝 朱燕凤 沈军 葛艳玲 浦东波 夏爱梅 徐梦华 王晓红 俞蕙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98-902,共5页
目的 研究麻疹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天然免疫受体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在麻疹急性感染期的免疫作用.方法 以2009至201 1年复口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科收治的麻疹患儿为麻疹组,选择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对定量PCR... 目的 研究麻疹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天然免疫受体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在麻疹急性感染期的免疫作用.方法 以2009至201 1年复口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科收治的麻疹患儿为麻疹组,选择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对定量PCR方法检测麻疹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2、TLR3、TLR4、TLR7、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5,MDA-5)、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Ⅰ(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Ⅰ,RIG-I)、干扰素α(IFN-α)、IFN-β、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FN-α 、IFN-β、IL-10的水平,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 麻疹组98例,对照组59例.麻疹组天然免疫受体TLR2 、MDA-5、RIG-1 mRNA的表达量(1.92±0.70、1.93±0.41、1.86 ±0.28)与对照组(1.90±0.87、1.98 ±0.62、1.79 ±0.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TLR3、4、7mRNA的相对表达量(2.25 ±0.74、2.05±0.72、2.12±0.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9 ±0.78、1.90±0.75、1.87±0.68)(P均<0.01).麻疹患儿IFN-α、IFN-β的mRNA表达量(2.41±1.31、2.47±1.2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2 ±0.48、2.35 ±0.64)(P均<0.01),IL-10的表达量(2.49±0.58)明显高于对照组(2.62±0.95) (P<0.001).麻疹组血浆IL-10浓度在不同热程时[<5 d组:29.89(25.82~38.15) ng/L,≥5d组:34.55(28.26 ~ 38.70) 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15(24.20 ~27.38) ng/L](P均<0.05).结论 TLR3、4、7 mRNA在麻疹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呈低水平表达,IFN-α浓度的降低与麻疹热程有关,而IL-10浓度在感染早期就明显升高,并持续较长时间,提示多种TLRs及其效应细胞因子参与了麻疹的免疫应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免疫 先天 干扰素类 细胞因子类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中国确诊的首例儿童H7N9禽流感 被引量:9
4
作者 曾玫 朱燕凤 +5 位作者 葛艳玲 夏爱梅 浦东波 俞蕙 王晓红 朱启镕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65-66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H7N9禽流感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国内确诊的首例儿童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信息、临床症状、实验室资料、治疗和转归。结果患儿既往健康,年龄3.6岁,居住上海农村。2013年3月31日出现发热和流涕,4月... 目的探讨儿童H7N9禽流感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国内确诊的首例儿童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信息、临床症状、实验室资料、治疗和转归。结果患儿既往健康,年龄3.6岁,居住上海农村。2013年3月31日出现发热和流涕,4月3日以后体温正常。4月1日在全国流感监测中采集的鼻咽拭子标本用实时荧光逆转录PCR和病毒分离都检测到H7N9病毒。患儿家庭饲养的家禽无疾病发生和H7N9感染的病毒学证据。对其16名接触者进行监测未发现继发感染病例。结论儿童感染H7N9禽流感相对成人病情较轻,儿童感染暴露源尚不清楚。持续监测轻症、重症呼吸道感染以及亚临床感染对于深入了解儿童H7N9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疾病谱特征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H7N9禽流感 儿童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238位点和-30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顾绍庆 朱启镕 +3 位作者 俞蕙 费林娥 董左权 浦东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Α基因 肿瘤坏死因子Α 乙肝病毒 宫内感染 单核苷酸多态性 HBIG 感染后 位点 发生 高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