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心律协会(EHRA)关于虚弱综合征心律失常管理的专家共识解读
1
作者 浦介麟 周晓茜 蔡英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关注。虚弱前期状态(prefrail state)和虚弱综合征(frailty syndrome)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如合并心律失常则其管理和治疗变得更为复杂,但目前针对这一群体尚缺乏系统性研究或推荐... 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关注。虚弱前期状态(prefrail state)和虚弱综合征(frailty syndrome)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如合并心律失常则其管理和治疗变得更为复杂,但目前针对这一群体尚缺乏系统性研究或推荐指南。2023年欧洲心律协会(EHRA)制定关于虚弱综合征心律失常的专家共识(Europace,2023,25:1249-1276),它不仅关注虚弱的生物学特性、常见的合并症和评估方法,还为心律失常的管理提供了基于临床证据的建议,为医疗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指引。该共识由特别工作组编写,其代表来自于欧洲心脏心律协会(EHRA)、心律学会(HRS)、亚太心律学会(APHRS)、拉丁美洲心律学会(LAHRS)、南非洲心律失常学会(CASSA),获得上述学/协会认可,并由代表EHRA、HRS、APHRS、LAHRS和CASSA的编写组外的专家进行同行评审,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临床指导价值。为使国内相关专业的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并应用于虚弱综合征心律失常的临床管理,编辑部特邀请本刊副总编辑、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浦介麟教授及其团队对其进行深入译解,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弱综合征 心律失常 欧洲心律协会 专家共识 解读
下载PDF
58例高原肺水肿临床分析(附四例血液动力学结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浦介麟 芩维浚 +7 位作者 陈诗泉 王芸 毛朝旭 蒋建平 孙力 吉卓玛 贺斌 赵锋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0年第5期363-364,414,共3页
本文分析了58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及4例血液动力学资料。结果表明:本病临床表现以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头痛发绀、心动过速、P_2亢进、肺部罗音为主。胸部X线片呈现局部或弥漫性肺水肿征象。血液动力学特点为高排血量(CO=8.74L/min... 本文分析了58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及4例血液动力学资料。结果表明:本病临床表现以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头痛发绀、心动过速、P_2亢进、肺部罗音为主。胸部X线片呈现局部或弥漫性肺水肿征象。血液动力学特点为高排血量(CO=8.74L/min)和肺动脉高压(7.04/4.07kPa(52.8/30.5mmHg)]。52例(89.7%)以吸氧加硝苯啶(20mg,4次/日)治疗,均在3~6日内痊愈,因而认为硝苯啶可作为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性肺水肿 肺动脉高压 血液动力学 钙拈抗剂
下载PDF
加强对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认识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浦介麟 向晋涛 蒋文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遗传性心律失常 心脏离子通道 基因异常 临床表型 遗传学研究 基因型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浦介麟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65-67,共3页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以右心室心肌逐渐被脂肪和纤维组织替代而继发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病,多见于年轻人和运动员,可发生心力衰竭或心源性猝死。诊断依靠 ECG、形态学改变以及家族遗传病史等,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以右心室心肌逐渐被脂肪和纤维组织替代而继发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病,多见于年轻人和运动员,可发生心力衰竭或心源性猝死。诊断依靠 ECG、形态学改变以及家族遗传病史等,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是目前临床上危害严重的进行性心肌病变。在病因、遗传基础、诊疗手段、疾病进程等方面尚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已引起国际各医疗机构的广泛关注,笔者现就其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肌病 ARVD/C 猝死
下载PDF
2016年AHA心电图早期复极科学声明概要与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浦介麟 刘娜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6页
早期复极(ER)图形(ERP)最初指的是12导联心电图上有≥1个导联存在ST段抬高,长期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现象.然而,近期研究证实早期复极与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和心律失常死亡率等多个终点存在阳性、阴性或中性关系.这些研究对早期复极的定义... 早期复极(ER)图形(ERP)最初指的是12导联心电图上有≥1个导联存在ST段抬高,长期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现象.然而,近期研究证实早期复极与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和心律失常死亡率等多个终点存在阳性、阴性或中性关系.这些研究对早期复极的定义更为复杂多样,包括J波(J-wave)或J点(J-point)抬高,QRS综合波切迹或顿挫,伴或不伴ST段抬高.其他研究发现在特发性心室颤动(VF)或心脏骤停幸存者中早期复极发生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复极 心电图 心室颤动 心脏骤停
下载PDF
关于《遗传性长QT综合征伴低钾血症的一家系调查》读后的一点观点 被引量:2
6
作者 浦介麟 李宁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5期424-424,共1页
关键词 遗传性长QT综合征 家系调查 低钾血症 读后 QT间期延长 患者表现 周期性瘫痪 心电生理 心脏起搏
下载PDF
自主神经在心脏的分布及反射性调节 被引量:12
7
作者 浦介麟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1期2-3,共2页
关键词 自主神经 分布 调节 心脏 反射性调节
下载PDF
心肌梗塞细胞L型钙通道、钙运作(Ca^(2+)handling)及钠/钙交换功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浦介麟 BoydenPA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9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心肌梗塞细胞钙通道、钙运作及钠/ 钙交换功能变化。方法:运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测细胞膜钙电流,荧光技术测细胞内钙浓度。结果:心肌梗塞细胞钙离子密度明显下降( 正常细胞:9-8 ±1-4 pA/pF,心肌梗塞... 目的:研究心肌梗塞细胞钙通道、钙运作及钠/ 钙交换功能变化。方法:运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测细胞膜钙电流,荧光技术测细胞内钙浓度。结果:心肌梗塞细胞钙离子密度明显下降( 正常细胞:9-8 ±1-4 pA/pF,心肌梗塞细胞:3-7 ±0-6 pA/pF,P< 0 .01) ,肌浆网钙诱发钙释放功能下降,钙回落缓慢而钠/ 钙交换功能无变化。结论:钙通道及钙运作功能异常可能与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钙通道 钙运作 钠/钙交换
下载PDF
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浦介麟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心电图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 I类抗心律失常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基因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浦介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6期630-634,共5页
自1995年发现遗传性心律失常第一个离子通道致病基因以来,心律失常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发现了近30个致病基因和近千个致病突变位点。2011年,美国心律学会/欧洲心律学会发布了《心脏离子通道病与心肌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3... 自1995年发现遗传性心律失常第一个离子通道致病基因以来,心律失常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发现了近30个致病基因和近千个致病突变位点。2011年,美国心律学会/欧洲心律学会发布了《心脏离子通道病与心肌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13年,美国心律学会/欧洲心律学会/亚太心律学会共同发布了《遗传性原发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1-2]。目前发达国家对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基因检测已用于辅助诊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专家组根据国外的进展和自己的观点发布了相应的中国专家共识,其中重点阐述了基因检测在遗传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评估了基因检测结果对不同种类的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诊断、预后、治疗和预防的影响,为我国遗传性心律失常基因检测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心律失常 基因检测 心脏离子通道病 心脏性猝死
下载PDF
从遗传性心律失常的研究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11
作者 浦介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遗传性心律失常 心脏离子通道 基因分子生物学 基因异常 相互作用蛋白 细胞骨架蛋白 缝隙连接蛋白 编码通道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室肌细胞钾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71
12
作者 李宁 吴相锋 +3 位作者 马克娟 赵新然 吴以岭 浦介麟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干粉提取溶液对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以及豚鼠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方法用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并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结果当药物浓度0.5%时,可以...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干粉提取溶液对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以及豚鼠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方法用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并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结果当药物浓度0.5%时,可以使大鼠心肌细胞IK1内向成分降低,使-100mV时IK1电流密度从(-10.8±1.8)pA/pF降至(-7.2±2.1)pA/pF,平均抑制率为(33.1±16.9)%(n=11,P<0.05),但不改变电流的翻转电位及整流特性。药物同时对Ito电流的瞬时成分有抑制作用,60mV时Ito电流密度从(-19.8±7.1)pA/pF降至(-10.0±3.9)pA/pF,平均抑制率为(50.6±10.8)%(n=6,P<0.05),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失活后恢复时间常数增大。药物浓度0.5%时,对Ik有电压依赖性抑制作用,50mV时对尾电流峰值的抑制率为(30.8±1.1)%(n=5,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干粉提取溶液对IK1,Ito和Ik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阻滞作用。这种多离子通道阻滞作用不仅使参松养心胶囊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疗效,减少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对Ito的阻滞效应还将显示其独特的抑制2相折返的作用,值得对其作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钾离子通道 心律失常 心室肌细胞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叶干细胞诱导分化移植重建窦房结起搏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任晓庆 浦介麟 +4 位作者 张澍 贾玉和 赵欣然 孟亮 王方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2-465,共4页
目的 :探索应用骨髓干细胞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生物介入方法。  方法 :选取犬 6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3只。抽取犬自体骨髓 ,分离培养扩增骨髓间叶干细胞 ,并在体外应用 5 氮胞苷进行诱导分化。应用射频技术损伤犬窦... 目的 :探索应用骨髓干细胞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生物介入方法。  方法 :选取犬 6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3只。抽取犬自体骨髓 ,分离培养扩增骨髓间叶干细胞 ,并在体外应用 5 氮胞苷进行诱导分化。应用射频技术损伤犬窦房结 ,建立动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模型。将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标记的且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叶干细胞自体移植到窦房结区 ,应用心电图、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  结果 :在动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模型 ,自体移植骨髓干细胞后 ,心电图示窦房结功能明显改善 ;病理与免疫组化示移植的骨髓干细胞在窦房结区分化为拟窦房结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 ,并与宿主细胞建立缝隙连接。  结论 :自体移植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叶干细胞可改善窦房结自律起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 间叶干细胞 诱导分化 心电图 起搏 自体移植 自体骨髓 用心 生物 结论
下载PDF
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院内死亡危险因素资料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靖 楚建民 +5 位作者 郭琦 李烨 陈旭华 浦介麟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漶者的院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06—01至2010—12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MVA的患者224例,平均年龄(60.2±12.1)岁,男性173例。分为存活出院组和院内死亡组。对比两组间...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漶者的院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06—01至2010—12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MVA的患者224例,平均年龄(60.2±12.1)岁,男性173例。分为存活出院组和院内死亡组。对比两组间临床特征,分析影响存活出院率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基线状态对比显示,存活出院组男性比例更高,年龄更轻,心功能更好,合并糖尿病及有心绞痛病史者更少,急性心肌梗死发作距MVA间隔时间更短,肌酐平均水平更低,血清钾正常范围但平均水平更低,体表心电图中J波的检出率更低。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YHA高于I级(危险比:5.67;95%CI:1.46~22.03;P=0.01),血清肌酐水平高于正常(危险比:5.26;95%CI:2.10—13.17;P〈0.01),心电图存在J波(危险比:4.37;95%CI:1.82~10.48;P=0.01),急性心肌梗死发作距MVA间隔时间超过24小时(1~13天危险比:3.00;95%CI:1.29。6.93;P_0.01。14~30天危险比:3.41;95%CI:1.40—8.31;P〈0.01),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MVA患者的院内死亡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MVA患者临床心功能越差,合并肾功能不全,体表心电图检出J波,以及MVA发作距离心肌梗死的时间超过24小时,都意味着院内死亡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危险因素 J波 院内死亡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对窦性心动过缓疗效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金振一 浦介麟 +2 位作者 孙抒 李宁 秦孝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人参、麦冬、五味子、桑寄生等)对窦性心动过缓疗效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40例动态心电图长期、反复检查均为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前后交叉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原...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人参、麦冬、五味子、桑寄生等)对窦性心动过缓疗效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40例动态心电图长期、反复检查均为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前后交叉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原发疾病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口服安慰剂,4周后均停止口服药物2周,再交叉口服安慰剂和参松养心胶囊4周。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前后的症状、心率及心律变异性。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窦性心动过缓症状改善、心率升高,而且SDNN、SDANN、SDANNindex、RMSSD、PNN50及HF值降低,LF及LF/HF值升高,较治疗前或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可能存在交感、迷走神经平衡破坏,参松养心胶囊可以通过抑制迷走神经张力和相对提高交感神经张力来恢复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提高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率并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窦性心动过缓 临床疗效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6
作者 金振一 张雪花 +3 位作者 金花 秦孝智 李宁 浦介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87-1291,共5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人参、甘松等)治疗不同病因缓慢型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69例)和心宝丸对照组(65例)。治疗组口...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人参、甘松等)治疗不同病因缓慢型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69例)和心宝丸对照组(65例)。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2g/次,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心宝丸180~360mg,每日3次,疗程4周。2组其它用药基本相同。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症状改善率治疗组(76.81%)显著高于对照组(41.54%),P<0.0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共73例(治疗组36例,对照组37例),治疗后治疗组心率提高7.21次/min,对照组提高2.1次/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4h动态心电图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69.45%)显著优于对照组(27.03%),P<0.01。慢快综合征患者共48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窦性心率提高的总有效率(73.08%)显著高于对照组(22.73%),P<0.01。24h动态心电图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慢快综合征患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显效率治疗组(11.54%)高于对照组(4.55%),P<0.05。房室传导阻滞总例数(13例)较少,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6例中3例,对照组7例中1例由高度AVB转化为低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2.5%对3.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有效、安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缓慢型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心电图异常对预测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洁 侯翠红 +3 位作者 刘周英 任岚 孙兴国 浦介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评价12导联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访787例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衰患者。通过门诊随诊或电话、信件随访慢性心衰患者的终点事件。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确定全因... 目的:评价12导联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访787例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衰患者。通过门诊随诊或电话、信件随访慢性心衰患者的终点事件。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确定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对QRS时限是否大于120 ms等心电图指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结果:随访过程中203例死亡。经Cox回归分析发现心房颤动与全因死亡有关[风险比(HR)=2.064;95%可信区间(CI):1.102~3.864,P〈0.05];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与全因死亡有关[HR=3.887;95%CI:1.554~9.724,P〈0.05];QRS时限与全因死亡有关[HR=1.010;95%CI:1.002~1.018,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以QRS时限分层,不同水平的QRS时限其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衰患者生存率有影响的心电图指标是心房颤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QRS时限;不同水平QRS时限与生存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心电描记术 预测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与心电学特点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洪涛 廖序东 +9 位作者 尹桂华 张学欣 姜华 梁铁彪 陈东豪 常学锋 蔡丽娥 卢延生 魏大军 浦介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89-2690,共2页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IRVOT-VT)的临床、心电学特点并比较导管射频消融(RFCA)效果。方法根据2009年欧洲心律失常学会第5次年会国际专家工作组ARVC诊断标准选择确诊的ARVC患者73例;选择...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IRVOT-VT)的临床、心电学特点并比较导管射频消融(RFCA)效果。方法根据2009年欧洲心律失常学会第5次年会国际专家工作组ARVC诊断标准选择确诊的ARVC患者73例;选择符合IRVOT-VT标准的住院病人75例,分析临床表现、心电学特征,随访射频消融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病例中首次诊断年龄、室速发作与运动/情绪相关性、家族史无显著差别,性别比例、晕厥史、超声心动图表现却明显不同(P<0.05);两组病例之间的静息窦性心率和室速发作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病例间在窦性心律时的epsilon波、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V1~V3 T波倒置的发生率,V1~V3 QRS波平均宽度,肢体导联低电压和室性心动过速时的额面电轴、V1导联QRS波宽度却有显著差异(P<0.05);IRVOT-VT组RFCA中远期成功率明显优于ARVC组(P<0.05)。结论 ARVC与IRVOT-VT间性别比例、晕厥史、超声心动图表现,心电图的多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RFCA在IRVOT-VT组中远期效果明显优于ARVC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lion波 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窦性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律转复除颤器
下载PDF
硝酸甘油与异丙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侯翠红 楚建民 +2 位作者 浦介麟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比较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与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直立倾斜试验的326例患者。其中行基础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129例(硝酸甘油组),行基础加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 目的:比较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与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直立倾斜试验的326例患者。其中行基础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129例(硝酸甘油组),行基础加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197例(异丙肾上腺素组),比较两种药物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率、诱发阳性反应时间、血压心率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硝酸甘油组阳性率高于异丙肾上腺素组(46.9%vs 30.7%,P<0.01)。硝酸甘油组诱发阳性反应时间(7.8±3.6)分钟高于异丙肾上腺素组(5.6±1.5)分钟,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总试验时间硝酸甘油组明显短于异丙肾上腺素组[(37.8±3.6)分钟vs(72.6±7.3)分钟,P<0.01]。硝酸甘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异丙肾上腺素组低(0.9%vs 11.7%,P<0.01)。结论: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有较高的阳性率,操作方便,完成试验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硝酸甘油 异丙肾上腺素 倾斜试验
下载PDF
体重指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郝素芳 侯翠红 +3 位作者 裴娟慧 冉玉琴 张澍 浦介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BMI)在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对入选的1 197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随访,以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将人群按BMI的四分位数分为BMI≤21.6 kg/m2组(低BMI组,n=288)、21.6 kg/m2<BMI≤24.2...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BMI)在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对入选的1 197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随访,以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将人群按BMI的四分位数分为BMI≤21.6 kg/m2组(低BMI组,n=288)、21.6 kg/m2<BMI≤24.2 kg/m2组(正常BMI组,n=302)、24.2 kg/m2<BMI≤26.7 kg/m2组(中BMI组,n=303)及BMI>26.7 kg/m2组(高BMI组,n=304)四组。先比较不同BMI水平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再应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对不同BMI人群的生存率进行描述及比较,多因素Cox回归用于分析BMI降低对心衰预后的独立预测作用及不同BMI人群的死亡风险比较。结果:完成随访1 025例(失访率14.4%),死亡360例(35.1%);随访中位数44个月。不同BMI水平的心衰患者在合并症、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检验项目及用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随着BMI降低,心衰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BMI降低(风险比1.089,P<0.001)为心衰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与高BMI组相比,中BMI组、正常BMI组及低BMI组的死亡风险逐渐升高(风险比分别为1.619、1.647及2.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年龄、BMI、左心室射血分数、合并短阵/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否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袢利尿剂、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尿酸、甘油三酯均为心衰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低BMI增加心衰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死亡率 体重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