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抗大斑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被引量:2
1
作者 浦子钢 杨克军 +7 位作者 李德新 林志伟 孙冬梅 马宝新 刘海燕 孙善文 王俊强 迟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9-12,18,共5页
利用自然感病调查和人工接种筛选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齐分院726份稳定自交系和1923份不稳定玉米种质进行抗玉米大斑病筛选,并对接种病原菌群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得到高抗大斑病稳定自交系30份,中抗大斑病稳定自交系16份。并利用携... 利用自然感病调查和人工接种筛选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齐分院726份稳定自交系和1923份不稳定玉米种质进行抗玉米大斑病筛选,并对接种病原菌群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得到高抗大斑病稳定自交系30份,中抗大斑病稳定自交系16份。并利用携带Ht的鉴别寄主对接种菌群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鉴定结果为12N型生理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质 玉米大斑病 筛选
下载PDF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玉米新品种筛选及产量建评 被引量:2
2
作者 浦子钢 许建 +2 位作者 于运凯 连永利 谭可菲 《中国种业》 2013年第8期76-78,共3页
为建设黑龙江(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并能够大面积推广应用。试验于2010年开始连续3年对搜集到的25个适宜当地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利用产量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等分析测定方法进行产量筛选及评价,筛选出丰... 为建设黑龙江(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并能够大面积推广应用。试验于2010年开始连续3年对搜集到的25个适宜当地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利用产量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等分析测定方法进行产量筛选及评价,筛选出丰产性佳、稳产性突出的新品种5个,分别为龙单38、克单14、丰单3号、嫩单13和嫩单14。经过连续3年试验,以上5个品种具备丰产、稳产、抗逆性突出等特点,适宜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筛选 变异系数 高稳系数
下载PDF
玉米抗大斑病育种研究现状 被引量:5
3
作者 浦子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结合国内外抗大斑病研究的现状,论述了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危害,并分析了在抗大斑病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在维护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玉米抗病育种工作急需解决的难题及未来发展策略。
关键词 抗病育种 玉米大斑病 发展策略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浦子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筛选和创制玉米抗病种质资源提供试验依据,研究鉴定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类别,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发生的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为Ht3/Ht1、Ht2、HtN型生理小种,得出此病原... 为筛选和创制玉米抗病种质资源提供试验依据,研究鉴定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类别,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发生的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为Ht3/Ht1、Ht2、HtN型生理小种,得出此病原菌菌丝最适合生长的pH为7,适合生长温度为20~30℃,菌落在查氏(NaNO3)培养基上生长优于查氏〔(NH4)2SO4〕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在玉米面培养基中最大,平均生长率为1.55cm.d-1,蔗糖为碳源时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1.73cm.d-1,以NaNO3为氮源时菌落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1.70cm.d-1。在影响孢子萌发的因素中,pH为7时,孢子萌发率达到最高;在23~35℃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孢子萌发率均可达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生理小种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玉米籽粒含水量相关因素及育种策略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俊强 马宝新 +5 位作者 刘海燕 孙善文 浦子钢 韩业辉 于运凯 马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6期8867-8868,9035,共3页
玉米收获时的高产量和优良品质是玉米品种选育一直追求的目标。黑龙江省地处北方玉米区,无霜期短、有效活动积温低等自然条件因素对籽粒的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含量高低形成了无形的制约。籽粒灌浆和脱水过程的快慢将决定其收获时籽粒的最... 玉米收获时的高产量和优良品质是玉米品种选育一直追求的目标。黑龙江省地处北方玉米区,无霜期短、有效活动积温低等自然条件因素对籽粒的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含量高低形成了无形的制约。籽粒灌浆和脱水过程的快慢将决定其收获时籽粒的最终含水量及单产产量。籽粒灌浆和脱水与植株的田间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将其与遗传育种结合,对选育灌浆速率高、脱水速率快的玉米自交系及其衍生的玉米新品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籽粒 灌浆 脱水速率 水分含量
下载PDF
芽孢杆菌BL-21、HNDF2对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明 杜春梅 +4 位作者 郑楠 迟莉 浦子钢 韩东伟 王立达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0-712,共3页
从黑龙江大豆胞囊线虫病已发生衰退的地块中分离得到的2株生防菌株BL-21和HNDF2,试验考察了BL-21和HNDF2菌液及菌株发酵液处理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和二龄幼虫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液处理的效果好于除菌发酵液处理,BL-21与HNDF2的... 从黑龙江大豆胞囊线虫病已发生衰退的地块中分离得到的2株生防菌株BL-21和HNDF2,试验考察了BL-21和HNDF2菌液及菌株发酵液处理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和二龄幼虫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液处理的效果好于除菌发酵液处理,BL-21与HNDF2的混合菌液抑制作用最明显,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达到80.93%,对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1.08%,孵化出的线虫数和二龄幼虫死亡率均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大豆胞囊线虫 抑制作用
下载PDF
玉米品种嫩单15种植密度与农艺性状及其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海燕 马宝新 +3 位作者 孙善文 浦子钢 王俊强 韩业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35-38,共4页
为明确嫩单15的适宜种植密度,发挥群体优势,获得高产,以玉米新品种嫩单1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嫩单15的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嫩单15的株高、穗位高和秃尖长逐渐增加,穗长、百粒重和单穗重逐渐减... 为明确嫩单15的适宜种植密度,发挥群体优势,获得高产,以玉米新品种嫩单1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嫩单15的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嫩单15的株高、穗位高和秃尖长逐渐增加,穗长、百粒重和单穗重逐渐减少;群体密度6.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在中等偏上的水肥条件下的适宜密度为5.25万~6.7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单15 种植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嫩单14的适宜栽培密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海燕 马宝新 +3 位作者 孙善文 王俊强 浦子钢 韩业辉 《中国种业》 2012年第5期37-39,共3页
以嫩单14为试验材料,在6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嫩单14玉米品种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嫩单14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是先增后减,产量在密度60000株/hm2时达到最高,为9140.97kg/hm2;株高、穗... 以嫩单14为试验材料,在6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嫩单14玉米品种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嫩单14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是先增后减,产量在密度60000株/hm2时达到最高,为9140.97kg/hm2;株高、穗位高、秃尖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单穗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嫩单14最佳种植密度为52500~60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嫩单14 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嫩单1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善文 马宝新 +4 位作者 刘海燕 浦子钢 王俊强 李德新 樊景胜 《园艺与种苗》 CAS 2011年第4期29-30,121,共3页
[目的]推广中晚熟杂交玉米品种嫩单12号。[方法]对嫩单12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进行阐述。[结果]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等特性,已于200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 [目的]推广中晚熟杂交玉米品种嫩单12号。[方法]对嫩单12号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进行阐述。[结果]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等特性,已于200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西部第1积温带下限和第2积温带种植,及在四单19种植区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交种 嫩单12号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耐密性与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海燕 马宝新 +2 位作者 孙善文 王俊强 浦子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10期25-27,共3页
利用玉米单株产量耐密系数分析玉米单交种的耐密性,并对单株产量耐密系数与植株和穗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耐密系数可作为初步评价玉米单交种耐密性的参考依据。选育耐密品种时,应选择有效穗长、穗行数和出籽率这3个性状在... 利用玉米单株产量耐密系数分析玉米单交种的耐密性,并对单株产量耐密系数与植株和穗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耐密系数可作为初步评价玉米单交种耐密性的参考依据。选育耐密品种时,应选择有效穗长、穗行数和出籽率这3个性状在不同群体比较稳定和株型收敛的玉米品种,但是植株和穗部的选择不能完全代替耐密性的选择,品种抗病性和抗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耐密性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2010年甘南县兴十四村现代农业园区大豆生长中后期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可菲 张树权 +4 位作者 李德新 于运凯 李清泉 连永利 浦子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57-58,共2页
通过分析甘南县兴十四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豆生长中后期虫害的发生情况及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物理及化学防治措施,为保障示范园区大豆的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大豆虫害 发生原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黄绿木霉菌诱变菌株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林志伟 浦子钢 孙冬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13-16,共4页
通过对木霉的孢悬液进行紫外线和亚硝酸钠复合诱变,经刚果红培养基鉴定筛得5株突变菌株。利用液体培养发酵,对各菌株的CMC酶活测定发现,其中Ⅱ号、Ⅲ号突变菌株的CMC酶活分别比原菌株提高了150%和65%,并均具有很好的抗葡萄糖阻遏效应。
关键词 木霉 复合诱变 葡萄糖阻遏效应
下载PDF
黄绿木霉菌等菌株混合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志伟 浦子钢 +1 位作者 孙冬梅 张红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52-54,共3页
以黄绿木霉菌株、黑曲霉及绿色木霉菌株为实验材料,研究三种不同菌株之间相互混合产纤维素酶能力的变化。在15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40mL、165—170r/min、28℃条件下,不同混合菌株发酵培养的产酶情况有较大差异,黄绿木霉菌与曲霉菌... 以黄绿木霉菌株、黑曲霉及绿色木霉菌株为实验材料,研究三种不同菌株之间相互混合产纤维素酶能力的变化。在15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40mL、165—170r/min、28℃条件下,不同混合菌株发酵培养的产酶情况有较大差异,黄绿木霉菌与曲霉菌混合培养4d产CMC—Na酶的能力最强,三种菌株混合后发酵6d产滤纸纤维素酶能力最强,而黄绿木霉菌单独发酵6d产β-葡萄糖苷酶能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霉菌 混合培养 纤维素酶
下载PDF
食蚜蝇(Syrphidae)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室内饲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浦子钢 迟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120-123,共4页
详细论述了食蚜蝇的生物学特性、人工室内饲养的技术方法,并提出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广大科研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食蚜蝇 生物学特性 人工室内饲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先玉335与改良先玉335大斑病病情发展对比动态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浦子钢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9-123,共5页
对玉米品种先玉335和改良先玉335及亲本进行玉米大斑病田间最大病斑平均面积和病情指数的动态模拟分析,得到病斑面积和病情指数的曲线图和逻辑斯蒂模型。结果表明,改良先玉335及其亲本在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上优于先玉335及其亲本。根据... 对玉米品种先玉335和改良先玉335及亲本进行玉米大斑病田间最大病斑平均面积和病情指数的动态模拟分析,得到病斑面积和病情指数的曲线图和逻辑斯蒂模型。结果表明,改良先玉335及其亲本在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上优于先玉335及其亲本。根据逻辑斯蒂模型分析,先玉335在本地区种植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最佳时期是7月27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动态分析 逻辑斯蒂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