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西部地区宿主和媒介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1
作者 何志海 和仙 +11 位作者 孙毅 蒋宝贵 邵宗体 张云 李玉琼 浦恩念 姚明国 王帆 别双双 高子厚 江佳富 杜春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3,共6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部地区宿主动物和媒介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多样性,为进一步掌握该地区莱姆病菌株的特性奠定基础。方法对采用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筛查阳性的云南西部地区采集的家畜、小型兽类、蜱虫样本,进行伯氏...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部地区宿主动物和媒介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多样性,为进一步掌握该地区莱姆病菌株的特性奠定基础。方法对采用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筛查阳性的云南西部地区采集的家畜、小型兽类、蜱虫样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鞭毛蛋白基因(FLA基因)和16S rRNA基因的检测,综合分析病原体的基因信息,了解当地流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特征。结果共检测301份样本,共检出7种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其中宿主动物共检出5种:B.afzelii(阿弗西尼疏螺旋体)、B.garinii(伽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 s.s.(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japonica(日本疏螺旋体)、B.valaisiana(法雷斯疏螺旋体);媒介蜱检出7种:B.afzelii(阿弗西尼疏螺旋体)、B.garinii(伽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 s.s.(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japonica(日本疏螺旋体)、B.valaisiana(法雷斯疏螺旋体)、B.sinica(中华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及未定种Borrelia sp.。B.afzelii、B.garinii和B.burgdorferi s.s.为优势流行株,占总阳性的85.04%(256/301)。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相同基因型株基因序列存在种内差异,同一地区的宿主和媒介中检出的相同基因型螺旋体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结论云南西部地区宿主和媒介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特征,存在多种致病基因型,给当地人群的健康造成一定危害,需加强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西部 伯氏疏螺旋体 宿主动物 多样性
下载PDF
云南省金沙江中下游流域致病性耶尔森菌调查研究
2
作者 张海鹏 李玉琼 +6 位作者 刘正祥 段兴德 樊荣 浦恩念 洪梅 王鹏 邵宗体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2-825,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金沙江中下游流域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种致病性耶尔森菌的分布及流行现状。方法选择云南省金沙江中下游流域5个县,采集鼠盲肠及犬肛门拭子标本,通过冷增菌后提取增菌液DNA并对foxA、ail、... 目的了解云南省金沙江中下游流域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种致病性耶尔森菌的分布及流行现状。方法选择云南省金沙江中下游流域5个县,采集鼠盲肠及犬肛门拭子标本,通过冷增菌后提取增菌液DNA并对foxA、ail、inv、caf1等特异基因进行PCR检测,基因阳性可疑标本进行菌株分离纯化后进行菌落PCR鉴定,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集标本1631份,其中鼠盲肠段标本985份、犬肛门拭子标本646份。自鼠肠道中共分离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4株,分离率为2.44%(24/985),自犬肛门拭子中共分离到14株,分离率为2.17%(14/646),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总分离率为2.33%(38/1631),且3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阴性;自昭通永善县犬肛门拭子中分离到唯一1株假结核耶尔森菌,分离率为0.15%(1/646);未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结论云南省金沙江中下游流域鼠和家犬中携带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云南省首次自鼠疫指示动物犬中分离到假结核耶尔森菌,未发现鼠疫耶尔森菌的相关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耶尔森菌 毒力基因 云南省 金沙江中下游流域
下载PDF
云南勐海县一起人间鼠疫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浦恩念 苏超 +8 位作者 邵宗体 王鹏 石丽媛 钟佑宏 张海鹏 梁云 苏梅惠 高子厚 杨红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4-468,共5页
目的对2020年勐海县1起人间鼠疫疫情的调查处置进行分析,为完善家鼠鼠疫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个案调查、宿主媒介监测等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对患者的血液、淋巴结穿刺液以及采集的鼠类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抗原检测和... 目的对2020年勐海县1起人间鼠疫疫情的调查处置进行分析,为完善家鼠鼠疫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个案调查、宿主媒介监测等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对患者的血液、淋巴结穿刺液以及采集的鼠类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抗原检测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患者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采用灭鼠、灭蚤等综合措施对疫区进行处置。结果本次疫情共确诊1例腺鼠疫病例,从黄胸鼠分离到鼠疫杆菌10株;通过采取患者隔离治疗、环境卫生整治,灭鼠、灭蚤等综合处置措施,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结论本例人间鼠疫病例感染来源是当地鼠间鼠疫,跳蚤叮咬可能为其感染途径。及时有效控制鼠间鼠疫疫情是家鼠鼠疫防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 处置
下载PDF
云南省小型兽类感染无形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汤丽 邵宗体 +12 位作者 段兴德 江佳富 贾娜 张云 何志海 李玉琼 刘正祥 浦恩念 陈星 刘洪波 蒋宝贵 高子厚 杜春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7-864,共8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小型兽类感染无形体的种类及其分布,以掌握该地区小型兽类携带无形体对人、畜健康的危害,为无形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22个县(市)的130个采样点,捕获分属4目9科26属52种的小型兽类2 251只,取其脾脏组织提... 目的了解云南省小型兽类感染无形体的种类及其分布,以掌握该地区小型兽类携带无形体对人、畜健康的危害,为无形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22个县(市)的130个采样点,捕获分属4目9科26属52种的小型兽类2 251只,取其脾脏组织提取DNA后,运用无形体通用引物,巢式PCR检测无形体16S rRNA 660 bp部分片段。阳性产物测序后,通过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确定感染无形体种类,结合样本信息分析流行病学意义。结果共检出阳性样本27份,产物序列经比对为23份A.phagocytophilum,4份未分类无形体。总阳性率1.20%;阳性小兽分属3目6科7属12种,分别是:针尾鼹50.00%(1/2)、纹背鼩鼱12.50%(2/16)、珀氏长吻松鼠8.33%(1/12)、藏鼠兔5.66%(3/53)、白尾松田鼠5.41%(2/37)、西南绒鼠4.00%(2/50)、社鼠3.74%(4/107)、大足鼠3.57%(1/28)、斯氏家鼠2.20%(2/91)、大耳姬鼠1.85%(2/108)、中华姬鼠1.30%(4/308)和黄胸鼠0.69%(3/433),分布于5个县(市)。统计学分析表明,无形体的感染率雄性高于雌性,海拔>2 500 m捕获小兽感染率最高。不同生境和年龄的小兽感染率无差异。结论云南省部分县(市)的多种小型兽类携带A.phagocytophilum,给当地人群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人群和媒介蜱、其它宿主的感染和分布等情况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小型兽类 无形体 调查
下载PDF
云南省34个县市黄胸鼠和褐家鼠体表寄生蚤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爱国 钟佑宏 +5 位作者 李玉琼 吴鹤松 浦恩念 高子厚 刘正祥 林恭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调查云南省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和褐家鼠R.norvegicus体表寄生蚤的感染情况,为云南省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云南省34个县市随机选取采样点,笼捕法采集黄胸鼠和褐家鼠,收集并鉴定体表寄生蚤,统... 目的调查云南省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和褐家鼠R.norvegicus体表寄生蚤的感染情况,为云南省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云南省34个县市随机选取采样点,笼捕法采集黄胸鼠和褐家鼠,收集并鉴定体表寄生蚤,统计宿主和蚤类物种组成、染蚤率、蚤指数,并根据蚤种组成进行分层聚类。结果采集鼠类842只,其中黄胸鼠714只、褐家鼠128只;共检获体表寄生蚤3227匹,涵盖10个已知蚤种,其中,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为优势物种。黄胸鼠和褐家鼠的染蚤率分别为48.88%和53.91%,2种鼠的总体蚤指数为3.83匹/只,其中有16个县市的印鼠客蚤指数>1。聚类分析将所有样点聚成3大支系:A支系印鼠客蚤占优势,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地区;B支系优势种不明显或具有其他蚤种,分布于云南省中部地区;C支系缓慢细蚤占优势,分布于云南省北部地区。结论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是云南省主要蚤种,在接近半数地区印鼠客蚤指数>1,防疫形势非常严峻。云南省黄胸鼠和褐家鼠体表蚤区系组成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其中南部地区为印鼠客蚤优势分布区,可视为媒介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黄胸鼠 褐家鼠 印鼠客蚤 缓慢细蚤 鼠疫防控
下载PDF
云南部分地区大绒鼠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研究
6
作者 浦恩念 高子厚 +4 位作者 李玉琼 邵宗体 杜春红 段兴德 刘正祥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4-260,共7页
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是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之一。本研究对云南部分地区大绒鼠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分析,探讨云南不同地理种群大绒鼠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共获得7个采样点140只大绒鼠的cy... 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是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之一。本研究对云南部分地区大绒鼠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分析,探讨云南不同地理种群大绒鼠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共获得7个采样点140只大绒鼠的cyt b基因序列,共发现变异位点109个,定义51个单倍型,所有种群均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模式,整体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977±0.004,核苷酸多样性为0.01845±0.00178。基于类平均法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和基于中连法构建的单倍型网络关系图显示出相同的结果,大绒鼠种群分化为4个地域性分支。基因流数据显示多数地理种群间基因交流贫乏,分子变异分析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差异(84.29%)明显高于种群内(15.71%),遗传分化显著。IBD分析表明,大绒鼠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r=0.6997,P<0.05),说明地理距离隔离是大绒鼠种群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大绒鼠的这种遗传多样性与种群遗传分化,可能与其地下洞道生活、扩散能力弱、地理距离隔离等因素有关。本研究为大绒鼠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绒鼠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滇西北高原藏区小型兽类体表寄生蚤的生态位特征
7
作者 陈星 刘正祥 +6 位作者 段兴德 邵宗体 浦恩念 苏超 杜春红 李玉琼 高子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476-5486,共11页
为探讨云南西北高原藏区小型兽类体表寄生蚤的生态位特征,根据海拔和地形等自然环境特点,在德钦县选取42个调查样点,划分为5个垂直带,4种生境,采用铗夜法和笼日法捕获小兽,梳捡其体表寄生蚤,运用生态位宽度指数(B_(i))和生态位重叠指数(... 为探讨云南西北高原藏区小型兽类体表寄生蚤的生态位特征,根据海拔和地形等自然环境特点,在德钦县选取42个调查样点,划分为5个垂直带,4种生境,采用铗夜法和笼日法捕获小兽,梳捡其体表寄生蚤,运用生态位宽度指数(B_(i))和生态位重叠指数(NO)对其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梳捡寄生蚤1275头,隶属4科9亚科17属33种,其中迪庆额蚤和云南栉眼蚤为优势种,常见种12种,稀有种19种。在海拔资源轴上,B_(i)值前三分别是特新蚤德钦亚种0.698、棕形额蚤0.690、斯氏新蚤川滇亚种0.667;生境资源轴上,B_(i)值前三分别是:无值大锥蚤0.630、特新蚤指名亚种0.57、特新蚤德钦亚种0.537;寄主资源轴上,B_(i)值前三为绒鼠怪蚤0.584、迪庆额蚤0.567、棕形额蚤0.553;多维生态位宽度来看,特新蚤德钦亚种和迪庆额蚤B_(i)值较大,分别为1.031、1.019。海拔、生境、寄主生态位重叠指数中,有意义的重叠种对分别占比35.6%、39.39%、9.28%;完全不重叠的种对分别占比26.89%、18.56%、51.14%;完全重叠的种对分别占比2.27%、13.26%和0.19%。三种生态因子中,优势种和常见种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强。不同生态因子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格局不同,与资源轴本身有关。有意义的重叠和完全不重叠的种对占比较多,前者多为优势种、常见种、稀有种两两之间重叠,重叠指数越高,竞争关系越激烈;完全不重叠的种对多为稀有种之间,无资源利用竞争关系。总体来说,德钦县小兽体表寄生蚤种类丰富,生态位分化较为均匀,本研究可为该地蚤传疾病的监测防控提供生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寄生蚤 德钦县
下载PDF
云南玉龙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邵宗体 高子厚 +8 位作者 张长国 浦恩念 段兴德 刘正祥 苏超 段彪 和映天 和琼光 宋志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5-849,854,共6页
目的探讨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与动物鼠疫流行的关系。方法在丽江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核心区4个海拔带内选择林地和耕地2种生境,于2015年每季度对小型兽类开展群落生态学调查,测算小兽群落生态学指标,分析小... 目的探讨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与动物鼠疫流行的关系。方法在丽江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核心区4个海拔带内选择林地和耕地2种生境,于2015年每季度对小型兽类开展群落生态学调查,测算小兽群落生态学指标,分析小兽群落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并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动物鼠疫流行特征。结果共捕获小兽1 575只隶属于4目6科12属22种,平均捕获率为19.84%,齐氏姬鼠、大绒鼠和中华姬鼠为群落的优势种,构成比分别为44.19%、19.37%和14.35%;不同生境、不同垂直梯度、不同季节之间,捕获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耕地中小兽密度高于林地,IV垂直带(3 100m~)耕地和春季耕地的捕获率为最高,分别为40.12%和27.85%;林地小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耕地高,生态优势度较耕地低,小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随垂直梯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春-夏-秋-冬季节变化呈上升趋势,而生态优势度则相反;不同垂直带两种生境之间丰富度、多样性和优势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两种生境之间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疫源地既往动物鼠疫流行高发季节为春末夏初的4-5月,疫点分布以IV垂直带(3 100m~)农耕区为主。结论玉龙鼠疫自然疫源地小兽具有相对复杂的群落结构,在不同季节、生境和垂直梯度条件下的生态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异质性,并与当地鼠疫流行特征具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宿主动物 群落结构 流行病学 玉龙
下载PDF
云南省家鼠鼠疫流行静息期内小型兽类的群落特征及差异分析
9
作者 段彪 任天广 +6 位作者 陶继宏 苏超 浦恩念 赵文红 亚红祥 吴鹤松 鲁亮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7-232,共6页
目的了解2008年后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流行静息期内小型兽类的群落特征,探讨和分析引起群落结构差异变化的原因,为制订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在云南省选择地理位置和鼠疫流行静息年限具有代表性的澜沧拉... 目的了解2008年后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流行静息期内小型兽类的群落特征,探讨和分析引起群落结构差异变化的原因,为制订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在云南省选择地理位置和鼠疫流行静息年限具有代表性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澜沧县)、弥渡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耿马县)、宜良县、梁河县、勐海县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县),弥勒和文山市以及保山市隆阳区等10个县(市、区)开展现场调查工作,采用形态学方法鉴定捕获的小型兽类,应用Excel 2010软件整理、分析采样数据,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群落结构特征。结果在10个调查区内共捕获小型兽类2889只,鉴定为4目5科14属22种,黄胸鼠的构成比为56.97%(1646/2889),为优势种;褐家鼠(6.82%)、臭鼩(5.71%)、齐氏姬鼠(5.33%)、中华姬鼠(5.16%)、卡氏小鼠(3.53%)、灰麝鼩(2.94%)、锡金小鼠(2.94%)、小家鼠(2.32%)、黑缘齿鼠(2.25%)、四川短尾鼩(1.80%)和北树鼩(1.11%)为习见种;大绒鼠(0.93%)、北社鼠(0.63%)、小毛猬(0.42%)、中华鼩猬(0.35%)、大耳姬鼠(0.21%)、大足鼠(0.17%)、长尾大麝鼩(0.17%)和巢鼠(0.10%)为少见种;小板齿鼠(0.07%)和针毛鼠(0.07%)为稀有种。10个调查地区小型兽类的优势种表现为:澜沧、勐海和耿马县仅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其余7个调查区以黄胸鼠及其他1~3种小型兽类为优势种,但弥渡县和宜良县2个调查区的第1优势种均非黄胸鼠。结论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静息期内的小型兽类群落结构具有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区域性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鼠 黄胸鼠 鼠疫疫源地 小型兽类 群落 差异
原文传递
2019—2021年云南省玉龙县野鼠鼠疫媒介蚤监测结果分析
10
作者 李玉琼 王发红 +5 位作者 邵宗体 浦恩念 王剑 刘美琪 程盼 刘正祥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879-884,共6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玉龙县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不同季节宿主动物体表寄生蚤和鼠巢蚤的群落结构及变化,探索蚤类季节消长与动物间鼠疫流行关系的规律,为疫源地鼠疫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2019年12月(冬)、2020年8月(夏)和10月(... 【目的】分析云南省玉龙县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不同季节宿主动物体表寄生蚤和鼠巢蚤的群落结构及变化,探索蚤类季节消长与动物间鼠疫流行关系的规律,为疫源地鼠疫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2019年12月(冬)、2020年8月(夏)和10月(秋)、2021年3月(春),选取玉龙县鼠疫流行核心区域某镇某村作为监测样区,采用夹夜法捕获宿主动物,采用挖洞法挖掘鼠巢,采集不同季节宿主动物体表寄生蚤和鼠巢蚤。运用Excel 2010、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用群落生态学指标对宿主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分析。【结果】共检获媒介蚤355只,隶属2科5属7种,其中捕获小兽441只,检获鼠体蚤138匹,鼠体染蚤率为14.51%,蚤指数为0.31;挖取96个有效鼠洞,检获蚤类217只,鼠巢染蚤率为35.42%,蚤指数为2.26。4个季节之中,鼠体染蚤率和鼠巢染蚤率在夏、冬两季均较高,总体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851,P<0.01;χ^(2)=16.398,P<0.01);蚤类群落优势种为方叶栉眼蚤、低地狭臀蚤、特新蚤和棕形额蚤4种,优势度指数分别为0.434、0.254、0.180和0.110。鼠体蚤多样性和均匀度随季节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升再降低的分布特征,且均在春季最高,生态优势度反之;鼠巢蚤多样性和均匀度在夏季、秋季、冬季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分布特征,且均在秋季最高,生态优势度反之。【结论】玉龙县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蚤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但群落内物种数量按季节分布不均匀,优势种的地位突出。当地应根据日常监测结果及时开展预防性灭鼠、灭蚤工作,以有效避免疫源地动物间鼠疫的流行及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蚤 群落结构 季节消长 多样性
原文传递
2021年云南省勐海县新发鼠疫疫源地居民鼠疫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亚红祥 苏梅惠 +4 位作者 苏超 浦恩念 田楚琦 洪梅 郭牧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23年第1期7-10,15,共5页
目的 了解勐海县新发鼠疫疫源地居民对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2月采取自行设计的鼠疫防治知识问卷,随机对勐海县新发鼠疫疫源地自愿接受调查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进行... 目的 了解勐海县新发鼠疫疫源地居民对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2月采取自行设计的鼠疫防治知识问卷,随机对勐海县新发鼠疫疫源地自愿接受调查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选取调查对象134人,居民鼠疫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82.1%,其中30~39岁居民知晓率90.4%,初中文化人群知晓率90.0%,旧过村居民知晓率(87.2%)高于曼马村(78.8%),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疫区的人群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旧过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住房的居民知晓率均分别高于曼马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勐海县新发鼠疫疫源地居民鼠疫防治知识的平均知晓水平较高,但仍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健康教育形式,提高疫区居民的鼠疫防治知晓水平,更好地保障鼠疫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疫源地 鼠疫防治 知晓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云南省野鼠鼠疫疫区处置中溴敌隆灭鼠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正祥 高子厚 +6 位作者 段兴德 梁云 张正飞 段炳华 浦恩念 苏超 李玉琼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评价溴敌隆在云南省野鼠鼠疫疫区处置中的灭鼠效果,为鼠类控制及鼠疫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7年4-5月选择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古城区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鹤庆县居民区及耕地两种生境,使用0.5%溴敌隆母液配制0.005%的小麦毒... 目的评价溴敌隆在云南省野鼠鼠疫疫区处置中的灭鼠效果,为鼠类控制及鼠疫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7年4-5月选择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古城区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鹤庆县居民区及耕地两种生境,使用0.5%溴敌隆母液配制0.005%的小麦毒饵,采取"回合式"投药,采用不设对照区的鼠疫流行疫点区和设对照区的非疫点区分别进行灭鼠效果试验。利用Excel 2010和SPSS 18.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灭鼠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鼠疫流行疫点居民区灭鼠率为77.67%~100%,耕地为88.89%~100%;设对照区的非疫点居民区灭鼠率为88.48%~100%,耕地为85.72%~97.74%。疫点区和非疫点区同一生境不同县(区)及4个县(区)不同生境灭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00、0.863,均P>0.05),两种试验设计方法计算居民区和耕地的灭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07、0.050,均P>0.05)。结论溴敌隆杀鼠剂对云南省家栖和野栖鼠类仍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且适口性较好,在鼠疫疫区处置过程中可有效降低鼠密度,防止鼠疫疫情蔓延。目前仍可用于云南省家、野鼠两型鼠疫疫区及大面积控制鼠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敌隆 鼠疫疫区 灭鼠效果 评价
原文传递
丽江野鼠鼠疫流行季节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邵宗体 浦恩念 +10 位作者 王国良 陈志军 和琼光 张正飞 高子厚 梁云 宋志忠 张福新 潘丽 段彪 吴鹤松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2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了解丽江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季节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的群落结构特征,为鼠疫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丽江新发现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范围为调查样区,海拔2040~3160 m,选择农耕、居民和机场机坪3种生境进行宿主动物及其... 目的了解丽江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季节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的群落结构特征,为鼠疫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丽江新发现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范围为调查样区,海拔2040~3160 m,选择农耕、居民和机场机坪3种生境进行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调查,运用群落生态学指标对宿主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进行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共调查捕获宿主动物1229只(3目5科7属15种),捕获率为20.66%,农耕区优势种为齐氏姬鼠(52.62%)和大绒鼠(36.23%),居民区优势种为黄胸鼠(37.50%)和褐家鼠(31.25%);坝区大绒鼠(44.39%)相对较多,山区齐氏姬鼠(70.48%)占绝对优势,坝区和山区宿主动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59和0.928,均匀度分别为0.507和0.403,优势度分别为0.363和0.544,群落相似性指数为0.47。检获宿主动物体表寄生蚤2科5属6种475匹,染蚤率为12.45%,体蚤指数为0.39;宿主动物体表寄生蚤优势种为方叶栉眼蚤(64.21%)和特新蚤指名亚种(24.21%),方叶栉眼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分别是大绒鼠和齐氏姬鼠寄生蚤优势种,分别占93.48%和68.35%;居民区褐家鼠和黄胸鼠染蚤率较高,分别为25.00%和18.18%;耕作区大绒鼠染蚤率相对较高,为17.42%;山区寄生蚤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坝区高,而生态优势度较坝区低。结论动物鼠疫流行季节疫源地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优势种地位突出,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群落生态结构、分布格局和数量变化与鼠疫流行有密切联系,需加强流行季节宿主动物媒介监测,加强流行季节前重点地区预防性灭鼠灭蚤工作,做好疫区防治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流行季节 宿主动物 寄生蚤 丽江
原文传递
云南省巧家县小型兽类的组成与分布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浦恩念 邵宗体 +7 位作者 段兴德 高子厚 李玉琼 樊荣 王庭清 董万贤 王富贵 谢正敏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7-450,480,共5页
目的调查巧家县小型兽类的组成与分布,补充当地小型兽类的种类及分布资料。方法2017年10月在巧家县海拔800~3000 m区间共5个海拔梯度带(以Ⅰ~Ⅴ标示)内选择8个乡镇作为调查点,应用笼捕法和夹夜法在农耕区和居民区2种生态环境中进行小型... 目的调查巧家县小型兽类的组成与分布,补充当地小型兽类的种类及分布资料。方法2017年10月在巧家县海拔800~3000 m区间共5个海拔梯度带(以Ⅰ~Ⅴ标示)内选择8个乡镇作为调查点,应用笼捕法和夹夜法在农耕区和居民区2种生态环境中进行小型兽类的调查取样,数据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不同生境、不同海拔梯度带之间的捕获率比较用χ^(2)检验。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525只,隶属于3目5科11属22种。齐氏姬鼠、北社鼠和短尾鼩华南亚种为优势种群,分别占31.24%、14.10%和11.43%。农耕区和居民区的捕获率分别为20.98%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981,P<0.001);5个海拔梯度带之间捕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72,P<0.001),其中第Ⅴ带(2500 m~)的捕获率最高,为33.15%。在海拔带Ⅰ~Ⅲ中,小兽的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增高呈上升趋势,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第Ⅲ带(1500 m~)相对较高,优势度指数在第Ⅴ带(2500 m~)最高。结论巧家县境内小型兽类丰富度在第Ⅲ~Ⅴ带相似,在第Ⅰ~Ⅲ带随海拔梯度增高呈上升趋势,不同生态环境和垂直海拔带中小型兽类种类和构成不同,农耕区以齐氏姬鼠、北社鼠、短尾鼩华南亚种为优势种,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捕获数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兽类 组成 分布 巧家县
原文传递
云南省巧家县鼠疫疫源地调查及流行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洪梅 赵文红 +9 位作者 李玉琼 王伟 雷代强 赵应琼 段兴德 浦恩念 樊荣 高子厚 王庭清 邵宗体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899-903,共5页
目的对金沙江流域云南省巧家县开展鼠疫疫源地调查,了解鼠疫宿主媒介组成及动物间鼠疫流行情况,探讨鼠疫发生和流行风险,为该地区鼠疫监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巧家县辖区选取7个乡镇为调查范围,采用笼夜法和夹线法调查小型兽类及... 目的对金沙江流域云南省巧家县开展鼠疫疫源地调查,了解鼠疫宿主媒介组成及动物间鼠疫流行情况,探讨鼠疫发生和流行风险,为该地区鼠疫监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巧家县辖区选取7个乡镇为调查范围,采用笼夜法和夹线法调查小型兽类及其体表寄生蚤,采集宿主动物脏器、血清及其体表寄生蚤样本,同时现场采集鼠疫指示动物血清,对采集到的宿主动物脏器和蚤样本进行鼠疫菌培养检测,采用间接血凝实验(IHA)对宿主动物和指示动物血清样本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小兽)3目6科12属23种525只,农耕区优势种群为齐氏姬鼠(31.05%)、北社鼠(13.90%)和微尾鼩(11.43%),居民区优势种群为褐家鼠(66.67%)和黄胸鼠(20.00%);农耕区和居民区鼠密度分别为20.98%和1.00%。捡获小兽体外寄生蚤5科13属15种277匹,优势种群为偏远古蚤(22.02%)、特新蚤指名亚种(20.58%)、迪庆额蚤(18.77%)和方叶栉眼蚤(11.55%),鼠体蚤指数为0.53。采集全部鼠类脏器和蚤类样本均未分离到鼠疫菌。采集犬血清167份和鼠血清15份,IHA检测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巧家县有鼠疫主要宿主和主要媒介分布,鼠密度较高,鼠体蚤指数较低。鼠疫宿主动物、媒介蚤类和指示动物均未检测出阳性,可认为近期该地区鼠疫发生和流行的风险不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该地区鼠疫等鼠传疾病的监测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疫源调查 流行风险 巧家县
原文传递
云南华坪县与攀枝花市交界地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宗体 高子厚 +7 位作者 浦恩念 张正飞 杨世松 姚万红 许元彪 文志平 段兴德 张晓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01-205,223,共6页
目的 调查华坪县与攀枝花市交界地区小型兽类(小兽)及其寄生蚤的组成和分布,为鼠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以华坪县与攀枝花市交界3个乡镇海拔1 000~2 250 m的农耕区和居民区2种生态环境为调查空间范围,采用夹夜法和笼夜法捕获小兽,梳捡体... 目的 调查华坪县与攀枝花市交界地区小型兽类(小兽)及其寄生蚤的组成和分布,为鼠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以华坪县与攀枝花市交界3个乡镇海拔1 000~2 250 m的农耕区和居民区2种生态环境为调查空间范围,采用夹夜法和笼夜法捕获小兽,梳捡体表寄生蚤,分类计数,运用群落生态学指标进行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 共捕获小兽3目4科9属17种240只,主要是啮齿动物187只(占77.92%),其次是食虫动物51只(占21.25%),居民区小兽捕获率为1.58%,以小家鼠占47.37%(9/19)和褐家鼠占26.32%(5/19)为主要优势种;农耕区小兽捕获率为10.85%,以卡氏小鼠(23.08%)、斯氏家鼠(12.22%)、灰麝鼩(11.76%)、长尾大麝鼩(11.31%)、锡金小鼠(10.41%)和齐氏姬鼠(10.41%)相对较多。1 000~1 500 m低海拔地区以啮齿动物小鼠属和食虫动物麝鼩属为主,随海拔升高至2 000 m以上,啮齿动物姬鼠属和绒鼠属相对优势度增加。检获小兽寄生蚤5科7属7种26匹,居民区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相对较多,农耕区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穗缘端蚤中缅亚种和方叶栉眼蚤相对较多,小兽平均染蚤率为7.08%,总蚤指数为1.53。小兽及其寄生蚤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农耕区比居民区高,反之优势度居民区高于农耕区,居民区与农耕区之间小兽群落相似性极为不相似;不同海拔带中小兽及其寄生蚤群落生态学指标无明显区别,不同海拔带之间小兽群落相似性为中等相似。结论 华坪县与攀枝花市交界地区有家、野两型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和媒介分布,具有鼠疫的宿主和媒介基础,但总体上鼠密度和蚤指数相对不高,可认为干热河谷地区鼠疫风险不高,有待加强鼠传疾病及其宿主媒介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兽类 寄生蚤 群落结构 华坪县
原文传递
云南省洱源县鼠疫阳性线索实验室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洪梅 吴鹤松 +7 位作者 苏丽琼 杨德昌 蔡文凤 苏超 段彪 吴爱国 浦恩念 梁雄海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5年第5期44-45,共2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洱源县三营镇永乐村驻地是否处于鼠疫流行期,为做好鼠疫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5月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鼠疫调查工作,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 目的了解云南省洱源县三营镇永乐村驻地是否处于鼠疫流行期,为做好鼠疫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5月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鼠疫调查工作,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方法对采集的样本进行鼠疫F1抗原和F1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对死鼠脏器进行鼠疫菌分离培养。结果 3份死鼠脏器未分离出鼠疫菌,F1抗原检测均阴性;128份犬血清、3份鼠血清进行F1抗体检测,IHA均阴性、ELISA阳性3份、GICA阳性5份,两种方法均阳性2份。结论洱源县可能存在鼠疫F1抗体阳性犬,需进一步加强该地区的鼠疫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阳性线索 实验室检测
原文传递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正祥 高子厚 +4 位作者 邵宗体 段兴德 李玉琼 浦恩念 陈星 《医学动物防制》 2021年第11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调查了解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群落分布格局特征,为当地人类相关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动物防控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 000~4 500 m的山地耕地、林区和高山灌丛草甸... 目的调查了解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群落分布格局特征,为当地人类相关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动物防控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 000~4 500 m的山地耕地、林区和高山灌丛草甸3种生态环境为调查的空间范围,分别采用夹夜法、圈套法、挖洞等方法在不同海拔梯度带相应生境中捕获小型兽类,分类计数分析。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1 279只,隶属于4目7科21属32种。其中啮齿目种类最多,为3科12属19种,共1 139只,占捕获总数的89.05%;兔形目1属2种;食虫目2科7属10种;攀鼩目1属1种。中华姬鼠、西南绒鼠、大耳姬鼠和齐氏姬鼠是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结论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小型兽类对不同生态环境及海拔梯度带的适应性不同,其种类、数量构成及分布因生境和海拔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优势种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广,适应能力较强;存在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兽类 群落组成 分布 垂直梯度带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鼠疫疫源地噬菌体的分离及鉴定
19
作者 郭牧 钟佑宏 +8 位作者 洪梅 田楚琦 吴鹤松 杨桂荣 刘正祥 浦恩念 陈志军 肖双星 王鹏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调查丽江市古城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携带鼠疫噬菌体情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9月于丽江市古城区5个乡镇共13个野鼠鼠疫疫源地的鼠疫流行自然村采用5 m夹线法进行捕鼠... 目的调查丽江市古城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携带鼠疫噬菌体情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9月于丽江市古城区5个乡镇共13个野鼠鼠疫疫源地的鼠疫流行自然村采用5 m夹线法进行捕鼠,以鼠疫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即鼠疫噬菌体的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对所分离噬菌体进行噬菌斑观察和电镜下形态鉴定。结果在丽江古城区5个乡镇共捕鼠766只,其中七河321只,文化镇131只,开南良美48只,大东乡117只,金安乡149只,采集鼠回盲段样本766份,在34份样本中分离34株鼠疫噬菌体,鼠疫噬菌体分离率4.43%;5个乡镇均分离到鼠疫噬菌体,其中七河噬菌体阳性率较高(6.85%)。34株鼠疫噬菌体中,29株分离自齐氏姬鼠,2株分离自大绒鼠,3株分别来自灰麝鼩、斯氏家鼠和树鼩。齐氏姬鼠的噬菌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鼠种,其所分离鼠疫噬菌体的噬斑出现特大(直径2.5~<3.5 mm)、大(直径1.5~<2.5 mm)、中(直径0.5~<1.5 mm)及小(直径<0.5 mm)四种噬菌斑。结论丽江市古城区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携带一定数量的鼠疫噬菌体;因齐氏姬鼠的噬菌体携带率远高于其他鼠种,证明齐氏姬鼠是该疫源地的主要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噬菌体 野鼠鼠疫疫源地 齐氏姬鼠 大绒鼠
原文传递
云南省孟连县边境地区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种类组成和分布调查
20
作者 浦恩念 段兴德 +7 位作者 冯志刚 刘正祥 蔡文凤 王剑 秦媛 李豪 唐永泉 邵宗体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县)边境地区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的物种构成、数量分布等情况,为媒介生物传染病监测和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20年11月,在孟连县的2个边境乡镇利用笼捕法和夹夜法在居民区、农耕区和林区... 目的了解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县)边境地区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的物种构成、数量分布等情况,为媒介生物传染病监测和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20年11月,在孟连县的2个边境乡镇利用笼捕法和夹夜法在居民区、农耕区和林区调查小型兽类的物种构成及密度,收集小型兽类体表寄生蚤,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采用生态学方法分析小型兽类的构成和分布,采用β多样性指数进行群落相似性分析,不同生境之间的捕获率比较用χ^(2)检验。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313只,隶属于3目4科9属15种。黄胸鼠、黑缘齿鼠和臭鼩为优势种,分别占47.60%、20.13%和10.86%。居民区捕获率为3.25%,以黄胸鼠(97.44%)捕获较多;农耕区和林区的优势种均为黄胸鼠、黑缘齿鼠和臭鼩,小型兽类的群落相似性系数为0.80,小型兽类群落相似程度较高,捕获率分别为18.42%和1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6,P=0.703)。共获蚤99匹,隶属于1目4科7属7种,平均蚤指数为0.32,印鼠客蚤和偏远古蚤为优势种,分别占69.70%和20.20%。结论云南省孟连县边境地区鼠疫主要宿主和媒介蚤分布广泛,部分地区小型兽类捕获率及其体表蚤指数较高,建议持续开展相关监测,并对鼠、蚤密度较高的地区开展预防性灭鼠、灭蚤,降低鼠传疾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兽类 寄生蚤 云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