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典曲论中“重北轻南”现象之考述 被引量:2
1
作者 浦晗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4期142-152,共11页
"重北轻南"是中国古典曲论中长期存在的观念,它肇始于戏曲理论形态形成的初期,并伴随着戏曲理论的发展而演进、成熟与转型。"重北轻南"思维形成的原因,除了因南戏本身粗糙的艺术形式遭文人冷遇之外,元杂剧在曲史中... "重北轻南"是中国古典曲论中长期存在的观念,它肇始于戏曲理论形态形成的初期,并伴随着戏曲理论的发展而演进、成熟与转型。"重北轻南"思维形成的原因,除了因南戏本身粗糙的艺术形式遭文人冷遇之外,元杂剧在曲史中的"元典"地位以及戏曲自身审美风格的嬗变也与此紧密相关,此外早期的南北文艺批评方式、元代的民族政策以及明清的学风等多种因素都对其产生了影响。这种"重北轻南"观念也直接且深刻地影响了古代的南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曲论 古代南戏研究 元杂剧 “重北轻南”
下载PDF
20世纪初的学术转关与南戏在文学通史中的确立 被引量:1
2
作者 浦晗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130,共8页
回顾南戏学术史,文学通史对于南戏的书写情况学界一直关注甚少,这与南戏学科建立和发展的过程紧密相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剧变引发了思想与学术的转向,传统学术在对西方思想的调试与顺化过程中引入现代文学史学科;"白话文运动&q... 回顾南戏学术史,文学通史对于南戏的书写情况学界一直关注甚少,这与南戏学科建立和发展的过程紧密相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剧变引发了思想与学术的转向,传统学术在对西方思想的调试与顺化过程中引入现代文学史学科;"白话文运动"与"小说界革命"使戏曲等俗文学的地位空前提升,并在文学通史中得以确立;教育体制的改变促使了现代学人的诞生,科学的研究体系开始与传统的文献工作相结合,南戏的意义与价值被学界重新认知,最终促成了南戏在戏曲学与中国文学史上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初 学术转关 文学通史 戏曲 南戏
下载PDF
浅论当下传统戏曲改编的难题 被引量:3
3
作者 浦晗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78-81,共4页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千百年来人民大众的普遍娱乐形式,其生存土壤在当下确实受到了一定的挤占,出现了所谓的"戏曲危机",为了挽救传统戏曲,在"推陈出新"的政策背景下,一大批传统剧目被重新改编后搬上舞...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千百年来人民大众的普遍娱乐形式,其生存土壤在当下确实受到了一定的挤占,出现了所谓的"戏曲危机",为了挽救传统戏曲,在"推陈出新"的政策背景下,一大批传统剧目被重新改编后搬上舞台,虽硕果累累,但不可否认,传统戏曲的改编仍困难重重。此外,当下电子媒介对改编提出的新要求,也同样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改编 难题 时代审美 “经典化”与“现代化” “文学性”与“剧场性” 电子媒介
下载PDF
论《白兔记》的现当代改编 被引量:1
4
作者 浦晗 《文化艺术研究》 2015年第4期74-78,共5页
南戏《白兔记》在古时一直是各戏班的常演剧目,在舞台上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仍以各种鲜活的姿态存在于众多地方戏中,如越剧、潮剧、柳子戏、婺剧以及湘剧等。编导们对《白兔记》进行了时代化和本土化的改编,使得它在当下仍是各剧种的经典... 南戏《白兔记》在古时一直是各戏班的常演剧目,在舞台上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仍以各种鲜活的姿态存在于众多地方戏中,如越剧、潮剧、柳子戏、婺剧以及湘剧等。编导们对《白兔记》进行了时代化和本土化的改编,使得它在当下仍是各剧种的经典剧目。对比各种版本的《白兔记》,各剧种之间既有借鉴,也存鲜明的差异,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白兔记》在现当代的改编情况与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兔记》 改编 越剧 潮剧 柳子戏 婺剧 湘剧
下载PDF
南戏舞台艺术在当代的再现与改编——以“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工程”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浦晗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9-37,45,共10页
南戏的产生标志着古典戏曲艺术真正的成熟,南戏在其成型初期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舞台艺术模式,并影响了后世戏曲舞台艺术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南戏之后的戏曲形式大多吸收南戏的艺术特征,其自身的舞台艺术也在对南戏舞台艺术的吸收与改... 南戏的产生标志着古典戏曲艺术真正的成熟,南戏在其成型初期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舞台艺术模式,并影响了后世戏曲舞台艺术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南戏之后的戏曲形式大多吸收南戏的艺术特征,其自身的舞台艺术也在对南戏舞台艺术的吸收与改编中渐渐自我完善。在当代,南戏故里温州的戏曲从业者与学者也学习了古典戏曲的经验,新旧世纪之交推出的"南戏新编系列工程"就在舞台艺术方面再一次吸收了南戏的舞台与表演模式,同时融合了当代舞台理念与舞台科技对其进行加工,在舞台构造、演出程式、舞台节奏等多个方面再现了南戏的演出场景,并呈现出了新的面貌,最终使演出获得了成功。"新编系列工程"对南戏舞台艺术的成功改编是对南戏艺术的又一次重新认知,对于当前戏曲舞台艺术的实践与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 南戏 发展 再现与改编
下载PDF
《张协状元》的现代改编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浦晗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9期1304-1307,共4页
《张协状元》作为现今最早存有全本的南戏剧目,被众多戏曲观众所熟知,并具有较高的受欢迎度,也被当代许多地方剧种如莆仙戏、京剧、永嘉昆剧等加以改编排演,而各个剧种的版本也在剧本改编加工和舞台艺术特征上呈现出了鲜明的个性。
关键词 张协状元 当代改编 莆仙戏 京剧 永嘉昆剧
下载PDF
论当代传统戏曲的新型舞台模式发展——以“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工程”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浦晗 《文化与传播》 2015年第6期17-21,共5页
传统戏曲的舞台艺术在其千余载的发展长河中不断地丰富与完善,众多的戏曲从业人员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主动或被动地适应时代与观众的需要,从而不断创新戏曲舞台的各种模式。"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工程"从舞台背景、戏曲检场人、... 传统戏曲的舞台艺术在其千余载的发展长河中不断地丰富与完善,众多的戏曲从业人员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主动或被动地适应时代与观众的需要,从而不断创新戏曲舞台的各种模式。"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工程"从舞台背景、戏曲检场人、舞台空间与舞台灯光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探讨戏曲艺术应如何融汇当代的舞台科技以创造出适合戏曲特色的新型舞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模式 舞台背景 检场人 舞台空间 舞台灯光
下载PDF
南戏释名的衍进与学科概念的生成——学术史视阈下的称谓释读
8
作者 浦晗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7-217,共11页
释名是南戏学术史研究中历来被忽视但却重要的环节,古籍中的名称在客观上呈现了南戏的特性与发展轨迹,但古人的偏见造成了记载的碎片化进而割裂了南戏的整体概念。近代戏曲研究萌生后,学人开始重新审视历史文献中的南戏名称,释名成为了... 释名是南戏学术史研究中历来被忽视但却重要的环节,古籍中的名称在客观上呈现了南戏的特性与发展轨迹,但古人的偏见造成了记载的碎片化进而割裂了南戏的整体概念。近代戏曲研究萌生后,学人开始重新审视历史文献中的南戏名称,释名成为了南戏研究的预设语境,南戏的概念也从古时破碎状的平面而渐变成了相互关联的立体图示。20世纪50年代,由于政治背景与学术思想的转型,名称研究的路径由辨证进入了整合。1980年代的学术反思催生学界对学术传统与系谱的追溯,南戏名称的阐释步入了"正名"式的总结,这一过程进一步深化了南戏的学术意义,最终完整地塑造了南戏的学科概念。释名的进程映衬了百年南戏学术史的理路,并直接推动了南戏学术概念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释名 碎片化 概念的重构 学科的形成
下载PDF
学人与视野:近代南戏研究范式建构中的民俗学语境
9
作者 浦晗 《文化遗产》 CSSCI 2017年第4期26-32,共7页
二十世纪上半叶,南戏研究迅速兴起,众多戏曲学人相继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结束了南戏研究长时期的断层与空白,将南戏引入了近代学科的范畴。在南戏研究近代转型的过程中,民俗学科的知识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民俗学在建立与衍化历程中... 二十世纪上半叶,南戏研究迅速兴起,众多戏曲学人相继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结束了南戏研究长时期的断层与空白,将南戏引入了近代学科的范畴。在南戏研究近代转型的过程中,民俗学科的知识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民俗学在建立与衍化历程中对民间文艺学科价值的探索,作为一种内在驱动力,推动了南戏文献的发现与辑佚,铺设了近代学人进入南戏研究的路径,生成了早期南戏的学科生态。民俗学视野中生发出的民间文艺研究语境,成为了近代南戏学理价值发现与学术研究的重要视角,学人以此为切入点,整理并汇聚了南戏学科的基础文献,架构与设立了学科的理论框架,初步构建了近代南戏学科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学术史 近代 建构 民俗学
下载PDF
试评新编《张协状元》对古代南戏改编的成功尝试
10
作者 浦晗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13-316,共4页
戏曲是我国的国粹,在当下虽遭遇了一些危机,但仍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此将一些经典的剧目重新改编排演已成为当下发展和弘扬古典戏曲的重要形式之一。温州著名编剧家张烈先生改编的《张协状元》收获了巨大成功,在人物情节、时代风尚、舞... 戏曲是我国的国粹,在当下虽遭遇了一些危机,但仍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此将一些经典的剧目重新改编排演已成为当下发展和弘扬古典戏曲的重要形式之一。温州著名编剧家张烈先生改编的《张协状元》收获了巨大成功,在人物情节、时代风尚、舞台效果等方面作了新的尝试。这些尝试,为古典戏曲的改编探索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协状元 改编 人物和情节 经典和时代 表演和观众
下载PDF
论当代戏曲写意性风格的舞台表达——以温州“南戏新编工程”为例
11
作者 浦晗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1期32-34,共3页
戏曲在长时期的艺术实践中所呈现出的写意性表演风格,一直是其最为重要的舞台形态,也是当下戏曲排演时不断探索的主题。温州"南戏新编工程"的六部剧作通过舞台意象的选取、舞台行动的展现、表演节奏的控制等方面成功地在当代... 戏曲在长时期的艺术实践中所呈现出的写意性表演风格,一直是其最为重要的舞台形态,也是当下戏曲排演时不断探索的主题。温州"南戏新编工程"的六部剧作通过舞台意象的选取、舞台行动的展现、表演节奏的控制等方面成功地在当代的剧场舞台上诠释了戏曲表演的写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性 诗化意象 舞台行动 表演节奏
下载PDF
论当代新编戏曲与南戏传统的对接——以“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工程”为例
12
作者 浦晗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3-96,共4页
古戏新编已成为当下传统戏曲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无论新编戏曲以何种方式求新求变,对传统的尊重依然是改编的基础。"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工程"在创新的同时,仍在剧情框架、人物对话、语言倾向以及地域特色中保留和承袭了南戏... 古戏新编已成为当下传统戏曲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无论新编戏曲以何种方式求新求变,对传统的尊重依然是改编的基础。"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工程"在创新的同时,仍在剧情框架、人物对话、语言倾向以及地域特色中保留和承袭了南戏剧本的传统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因子 剧情框架 人物对话 语言倾向 地域特色
下载PDF
当下传统戏曲改编途径初探——以张思聪的《荆钗记》改本为例
13
作者 浦晗 《南方论刊》 2013年第11期94-97,67,共5页
近年来,改编成为了再现传统戏曲艺术魅力与生机的重要手段,改编后的戏曲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许多获得了成功,但仍有部分作品不尽如人意,张思聪先生改编的越剧《荆钗记》①以其对传统戏曲与时代审美的准确把握,对戏曲"经典化"... 近年来,改编成为了再现传统戏曲艺术魅力与生机的重要手段,改编后的戏曲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许多获得了成功,但仍有部分作品不尽如人意,张思聪先生改编的越剧《荆钗记》①以其对传统戏曲与时代审美的准确把握,对戏曲"经典化"与"现代化"的恰当处理,以及对"文学性"与"剧场性"的巧妙平衡,获得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同时,也为传统戏曲的改编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改编 荆钗记 过滤与剪裁 继承与突破 理性与情绪
下载PDF
新世纪美国文科教育改革的概念取向与实践路径——基于希拉姆学院“新文科”(NLA)计划实施意况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浦晗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8,共8页
美国希拉姆学院在2017年推出的"新文科"计划,在论证环节基于迪克森"优先性"标准,在概念中突出"现代性"与"实用性",以未来职业与现实生活的需要为导向,总体结构包含"希拉姆链接"与&qu... 美国希拉姆学院在2017年推出的"新文科"计划,在论证环节基于迪克森"优先性"标准,在概念中突出"现代性"与"实用性",以未来职业与现实生活的需要为导向,总体结构包含"希拉姆链接"与"技术与远游"两个主要构成项目。前者围绕着"5C"的自我反思,形塑了一套综合性跨学科集群的聚集型专业模式与"主题"分类式的核心连贯课程群,在高影响力的活动中培养实用的技能和系统设计思维;后者以信息化为手段,将科技植入学习的整体过程,强调数字能力的熟练掌握与"数字素质"的科学养成,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强化实践活动,辅之以"正念"干预平衡信息的过载,最终实现身体、思想与能力的全面提升。这一文科改革计划不仅是21世纪美国文理学院文科教育改革的典范和缩影,还可以为我国当前的"新文科"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美国高教 5C反思 连贯核心 信息技术 正念
下载PDF
十八大以来国内基础教育学术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VOSviewer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浦晗 《宜春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121-125,共5页
通过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以2013—2020年CNKI有效检索文献为数据源,对基础教育课程理论研究关键词词频进行整体排序,结合移动平均趋势与平滑指数的预测,以及相关热区关联词聚类的多维度透视,十八大以来,基础课程改革已经步入... 通过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以2013—2020年CNKI有效检索文献为数据源,对基础教育课程理论研究关键词词频进行整体排序,结合移动平均趋势与平滑指数的预测,以及相关热区关联词聚类的多维度透视,十八大以来,基础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研究机构与学者群体呈多元化分布,研究主题围绕着“课程改革”分衍成了课程、教学、教师、教材四大有机模块,并呈现出信息化语境、素质教育、教学主体角色理解等热点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趋势 VOSviewer
下载PDF
临界·困境·分层:南戏的历史概念及其下限考论——基于学术史路径的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浦晗 《南大戏剧论丛》 2020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南戏与传奇的临界断限一直是戏剧史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对于南戏本身历史概念的定义亦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从明清至晚近的剧学论说中,学者对于南戏的历史范畴的认知都与其他戏曲形式混融在一起,并被戏剧史整体的时间跨度所笼罩。现代戏... 南戏与传奇的临界断限一直是戏剧史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对于南戏本身历史概念的定义亦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从明清至晚近的剧学论说中,学者对于南戏的历史范畴的认知都与其他戏曲形式混融在一起,并被戏剧史整体的时间跨度所笼罩。现代戏剧研究肇始后,南戏历史的断限问题在学界逐渐引发了广泛关注,研究者基于政治、作家和曲体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南戏的历史下限进行了界说,但在阐释方式上都存在明显的缺陷,“演进期”的观点由此提出,“南戏的分流与变异”于是逐渐代替了“南戏”与“传奇”概念的单调辩称,节点的临界变成了阶段的历史过程,线性的史述衍化为艺术形式的分层。从学术史的角度而言,南戏与传奇的分界问题的探讨过程,不仅是戏剧史具体领域的进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剧学研究理念由古至今的演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 传奇 历史概念 临界断限 戏剧史 学术史
下载PDF
近代演剧的横流:富连成的兴衰嬗递与民国北京剧坛的生态变迁——以1939年富社“南下”之行为中心的剧史探询
17
作者 浦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108,125,共9页
富连成科班凭借“戏重于角”的培养理念、现代“经理人”的组织模式等制度优势在民初京剧市场蓬勃发展的时期占据了北京剧坛的制高点。但随着民国中后期北京演剧生态的不断恶化,富连成下行的隐忧逐渐显现。1939年的“南下”巡演即是其... 富连成科班凭借“戏重于角”的培养理念、现代“经理人”的组织模式等制度优势在民初京剧市场蓬勃发展的时期占据了北京剧坛的制高点。但随着民国中后期北京演剧生态的不断恶化,富连成下行的隐忧逐渐显现。1939年的“南下”巡演即是其转型过程中典型的临界表征,演出的始末既展现了科班前期的市场号召力,也表露了其“本地化”经营理念的动因与矛盾。其后富连成的衰落则是一个由众多因素交织而引发“质变”的复杂过程,有时局的紧张,更有内部的矛盾,甚至有始料未及的无端之祸,而北京戏剧演出风尚与市场生态的变革亦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富社的兴衰,不仅是其自身发展衍化的历史,亦是近代科班演剧的变迁史,同时还是民国时期北京乃至全国京剧市场生态的微缩投影,它烙印了传统戏剧从“古”至“今”的沙痕,也揭橥了中国戏剧教演文化的近代转型与分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连成 科班 北京剧坛 近代剧史
下载PDF
民俗·剧场·释名:钱南扬南戏研究的进路与学术史意义
18
作者 浦晗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8-37,54,共11页
钱南扬先生是我国现代南戏研究的奠基者与集大成者。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俗学科建设的浪潮中,钱先生进入了俗文学研究的领域,他于俗文学的研究中发现了南戏的学理价值,并在吴梅的影响下以文献与格律为切入,从文本与场上情形两个方面... 钱南扬先生是我国现代南戏研究的奠基者与集大成者。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俗学科建设的浪潮中,钱先生进入了俗文学研究的领域,他于俗文学的研究中发现了南戏的学理价值,并在吴梅的影响下以文献与格律为切入,从文本与场上情形两个方面为南戏构建了完整的学术体系,对南戏研究影响深远。在另一方面,钱先生在文献与舞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南戏的历史问题进行探原,以南戏的历史脉络为基点整合相关的史料,有意识地在戏曲史的视阈下串联历史中的南戏文献,以学科的高度,完成了对南戏作为研究对象的“释名”,在现代学术史的立场下形塑了南戏的学科概念,使其具备了整体性的戏曲史与戏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南扬 南戏研究 民俗 史论 名称
下载PDF
形塑与瞭望:现代南戏学的史述形态与研究的“突围”
19
作者 浦晗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7-33,63,共8页
现代南戏研究从二十世纪初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宏观整体的角度,百年南戏学术史首先是一部思想史;从研究对象的角度,百年的研究进程则是一部南戏文献资料的发现史与南戏观念的演进史;从研究者的角度,学术的史述又是一部学术共同体... 现代南戏研究从二十世纪初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宏观整体的角度,百年南戏学术史首先是一部思想史;从研究对象的角度,百年的研究进程则是一部南戏文献资料的发现史与南戏观念的演进史;从研究者的角度,学术的史述又是一部学术共同体生成、聚合与分衍史;从方法论角度而言,百年南戏学术史还是一部南戏研究范式的发展史。但在学科发展的角度,南戏研究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与开拓的空间。如对民国南戏研究文献与学谱的进一步梳理,对域外南戏传播与深度关注,以及"南戏数据库"的建设与数字化研究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学 学术史 形态 突围
下载PDF
学案中遗漏的巨擘——宗志黄南戏研究考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浦晗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90,共14页
在近代戏曲学术史研究中,宗志黄其人与其研究,历来鲜有学者关注,所论多集中剧曲创作与戏曲改良方面的贡献,实际上,宗志黄在南戏研究领域也卓有建树,他的《宋元之南戏》一文展现出了相当高的研究水平与学术价值,却因为署名的讹误而长期... 在近代戏曲学术史研究中,宗志黄其人与其研究,历来鲜有学者关注,所论多集中剧曲创作与戏曲改良方面的贡献,实际上,宗志黄在南戏研究领域也卓有建树,他的《宋元之南戏》一文展现出了相当高的研究水平与学术价值,却因为署名的讹误而长期被学界所遗忘。宗氏在南戏研究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有对其发源的探微,也有对其流变的揭橥。特别是在南戏辑佚上,宗氏早于赵、钱、冯三家,最早将《九宫正始》运用于南戏辑佚之中,是将宋元南戏剧目之数量提升至百种以上的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史 宗志黄南戏研究 《宋元之南戏》 南戏辑佚《九宫正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