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稳定期肠造口病人造口旁疝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丁敏 吴燕 +3 位作者 齐碧蓉 孙懿 浦静芝 高键 《全科护理》 2023年第7期894-899,共6页
目的:构建术后稳定期造口旁疝的临床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9年1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739例肠造口病人作为建模集。采用问卷调查、查阅数据库和电话、网络随访等方式获取病人资料,基... 目的:构建术后稳定期造口旁疝的临床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9年1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739例肠造口病人作为建模集。采用问卷调查、查阅数据库和电话、网络随访等方式获取病人资料,基于竞争风险模型构建造口旁疝临床预测模型。使用Bootstrap重复抽样法对该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120例肠造口病人作为验证集,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采用C-统计量和ROC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区分度。结果:年龄、术后体质指数(BMI)、前列腺肥大、咳嗽、提举重物、造口腹带的使用、造口旁疝相关指导、腹肌锻炼以及体重变化是造口旁疝的独立影响因素,而糖尿病、造口性质、体力劳动、排泄情况接近临界值。术后稳定期预测列线图的C-指数为0.921,无论是内部抑或外部验证区分度均较为理想。结论:术后稳定期的造口旁疝临床预测模型能很好地预测造口旁疝的发生风险,能指导病人对自身情况实时评估,以便及时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造口旁疝 临床预测模型
下载PDF
肠造口旁疝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2
2
作者 丁敏 吴燕 +3 位作者 高键 齐碧蓉 孙懿 浦静芝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10期875-879,共5页
目的构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肠造口患者发生造口旁疝的临床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735例肠造口患者,通过LASSO筛选预测变量,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校... 目的构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肠造口患者发生造口旁疝的临床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735例肠造口患者,通过LASSO筛选预测变量,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以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1)住院期间预测模型为h(x)=0.3731×性别+0.7946×年龄-0.3110×支付方式-0.4017×宗教信仰+0.0480×教育程度+0.6559×饮酒史+0.5724×身高+0.6814×术前BMI+0.1096×高血压+0.1426×糖尿病+0.4549×腹部手术-0.5996×术前放疗+0.9528×术前化疗+0.1686×术前定位-0.5236×手术时机-0.2769×手术方式-0.0457×造口部位+0.0534×造口方式-1.0191×造口性质+0.7404×腹直肌。(2)出院后预测模型为h(x)=0.7591×体力劳动+0.8255×剧烈咳嗽-0.7014×造口腹带-0.6081×术后指导+0.5874×术后化疗-0.0366×术后放疗-1.8714×排泄通畅-0.6057×腹肌锻炼+0.5857×术后体质量变化。住院期间灵敏度为0.6395,特异度为0.7346,约登指数为0.3741;出院后灵敏度为0.8545,特异度为0.8015,约登指数为0.6560。住院期间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0;出院后模型为0.9140。模型的验证结果显示:住院期间ROC曲线下面积为0.6220,出院后为0.7700,提示其预测效果较好。结论肠造口患者造口旁疝临床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造口旁疝的发生风险,能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及时筛选出高危人群,给予重点关注,并指导其重点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疝 肠造口 造口旁疝 住院患者 临床预测模型 造口护理
下载PDF
竞争风险模型在肠造口旁疝发病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3
作者 丁敏 吴燕 +3 位作者 高键 齐碧蓉 孙懿 浦静芝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目的应用竞争风险模型评估肠造口旁疝(parastomal hernia,PSH)的发病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9年735例行肠造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Cox模型评估PSH的累计发生率。当死亡和回纳作为竞争事件出现时,采用Fine-Gray模... 目的应用竞争风险模型评估肠造口旁疝(parastomal hernia,PSH)的发病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9年735例行肠造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Cox模型评估PSH的累计发生率。当死亡和回纳作为竞争事件出现时,采用Fine-Gray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中位随访17.1个月,其间,136例(18.5%)发生PSH,PSH出现的中位时间为10个月。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单因素Gray检验显示,年龄、术前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前列腺肥大、造口途径与PSH的发生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多因素Fine-Gray模型均显示,年龄≥60岁、术前BMI≥25 kg/m2和经腹膜外造口术是PSH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此外,多因素Fine-Gray模型显示,乙状结肠造口也是PSH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发现,肠造口患者随访1年、2年和5年的PSH累计发生率分别为20.5%、29.8%和37.6%;使用Fine-Gray模型分析发现,肠造口患者随访1年、2年和5年的PSH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3.69%、20.07%和25.31%。与Kaplan-Meier或Cox法相比,Fine-Gray模型对PSH累计发生率的估计始终较低。结论在存在竞争风险的情况下,相比于Kaplan-Meier和Cox模型,Fine-Gray模型能更准确地评估与PSH发生相关的高危因素以及PSH的累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旁疝 COX模型 竞争风险模型 Fine-Gray模型
下载PDF
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造口旁疝临床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4
作者 丁敏 吴燕 +4 位作者 孙卫领 齐碧蓉 孙懿 浦静芝 高键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26期3540-3545,共6页
目的构建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造口旁疝的临床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和临床获益性评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0月—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1071例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10月—2019年12月的患者... 目的构建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造口旁疝的临床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和临床获益性评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0月—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1071例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10月—2019年12月的患者作为建模组(n=943),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患者资料,基于Cox回归分析构建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造口旁疝临床预测模型,并使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将2020年1—12月的患者作为验证组(n=128),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采用C-统计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及校准图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法绘制决策曲线分析图,评价该预测模型的临床获益性。结果年龄、饮酒史、术后体重指数、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腹部手术史、造口途径、造口性质和C反应蛋白是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造口旁疝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术后早期预测列线图的C-index值为0.710(95%置信区间:0.660~0.750)。结论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造口旁疝的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能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及时筛选出高危人群,指导医护人员的预防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术 造口旁疝 临床预测模型 列线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