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不同管电流CT扫描方案对患者辐射剂量影响研究
1
作者 海洪勃 朴成浩 +3 位作者 于冬梅 方亮 邱志伟 赵琳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不同管电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方案对患者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于我院进行导管消融术治疗的133例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胸部CT扫描管电流水平将其分为...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不同管电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方案对患者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于我院进行导管消融术治疗的133例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胸部CT扫描管电流水平将其分为微管电流组(管电流为30mAs)、低管电流组(管电流为50mAs)、中管电流组(管电流为100mAs)和高管电流组(管电流为200mAs),四组例数分别为30例、37例、34例、32例。记录四组患者辐射剂量[CT剂量指数(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客观图像质量[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主观图像质量[解剖结构显示、噪声、图像清晰度]、左心房(LA)直径、LA憩室显示率、肺静脉(PV)解剖变异显示率。结果四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微管电流组CTDI、DLP、ED均低于低、中、高管电流组(P<0.05),低管电流组CTDI、DLP、ED均低于中、高管电流组(P<0.05),中管电流组CTDI、DLP、ED均低于高管电流组(P<0.05)。微管电流组LA、左上肺静脉(LSPV)及右上肺静脉(RSPV)的CT值、SNR、CNR均低于低、中、高管电流组(P<0.05),低、中、高管电流组LA、LSPV及RSPV的CT值、SNR、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管电流组解剖结构显示、噪声及图像清晰度评分均低于低、中、高管电流组(P<0.05),低、中、高管电流组解剖结构显示、噪声及图像清晰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管电流组LA直径、LA憩室显示率及PV解剖变异显示率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低、中、高管电流组LA直径、LA憩室显示率及PV解剖变异显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100mAs、200mAs管电流相比,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采用50mAs管电流CT扫描辐射剂量明显较少,所获图像质量也能够达到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管电流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CTA成像技术在颅内血管性病变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海洪勃 朴成浩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7期19-22,共4页
目的在颅内血管性病变影像诊断中,分析CTA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接诊的疑似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86例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CTA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DS... 目的在颅内血管性病变影像诊断中,分析CTA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接诊的疑似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86例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CTA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DSA技术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后接受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参照,分析两组患者检查的准确率。结果从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总诊断准确率为97.67%,对照组患者的总诊断准确率为86.05%,观察组患者的总诊断准确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从两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总检出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总检出率为87.80%,观察组患者的总检出率要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相比于传统DSA技术,CTA成像技术无论是从诊断准确率的角度,还是从疾病检出率的角度来讲都有更好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成像技术 颅内血管性病变 诊断 应用
下载PDF
低管电压和低浓度造影剂对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朴成浩 谭力力 +2 位作者 尹华石 海洪勃 宋扬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造影剂对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A)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造影剂对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A)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CTA方案为管电压100 kVp,造影剂为270 mg I/ml的威视派克;对照组患者下肢动脉CTA方案为管电压120 kVp,造影剂为350 mg I/ml的威视派克。对比2组图像评分、图像噪声、下肢动脉CT值、对比噪声比、辐射剂量以及造影剂碘摄入量情况。结果:2组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动脉CT值、对比噪声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容积剂量指数、辐射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管电压和低浓度造影剂可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下肢动脉血管图像,且有效降低了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造影剂 低管电压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朴成浩 尹华石 海洪勃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校2012级临床英文班,随机分成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1),2组理论授课学时、授课内容及授课教师相同,实习教学环节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LBL教学方法。...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校2012级临床英文班,随机分成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1),2组理论授课学时、授课内容及授课教师相同,实习教学环节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LBL教学方法。在学期末和课程结束1年后,对2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实习考试,并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实习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年后再次进行的理论考试和实习考试,发现试验组的2项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及灵活运用,更有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实习教学 医学影像学
下载PDF
头颈部CTA在诊断脑血管性病变中的价值及影像学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海洪勃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9期130-130,共1页
目的脑血管性病变诊断中应用头颈部CT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行DSA(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确诊为脑血管性病变的100例患者,患者均行头颈部CTA和超声检查,比较患者CTA和超声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在动脉... 目的脑血管性病变诊断中应用头颈部CT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行DSA(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确诊为脑血管性病变的100例患者,患者均行头颈部CTA和超声检查,比较患者CTA和超声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在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符合率方面,CTA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诊断,组间差异P<0.05;在动脉狭窄符合率方面,CTA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诊断,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脑血管性病变诊断中头颈部CTA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应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CTA 头颈部 病变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海洪勃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30期101-101,共1页
目的探讨分析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抽取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间在我院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两次检查结果,分析冠状动脉CTA的临床价值。结果... 目的探讨分析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抽取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间在我院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两次检查结果,分析冠状动脉CTA的临床价值。结果 100例患者经过CAG检查,73例确诊为冠心病,冠状动脉CTA检出74例,同时确诊为冠心病的有70例。根据病变血管:左主干病变CAG检出14例,冠状动脉CTA检出17例,二者共同检出13例;前降支病变CAG检出58例,冠状动脉CTA检出61例,误诊5例,漏诊2例;回旋支病变CAG检出41例,冠状动脉CTA检出44例,误诊5例,漏诊2例。结论冠状动脉CTA在诊断冠心病上临床价值显著,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A 冠心病 临床诊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双低剂量在头颈部CTA滤过反投影重组法中的应用观察
7
作者 海洪勃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8期103-103,共1页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在头颈部CTA滤过反投影重组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行头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管电压和对比剂水平...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在头颈部CTA滤过反投影重组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行头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管电压和对比剂水平进行头颈部CTA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水平完成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结果客观评估:在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各部位CT值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主观评估: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A滤过反投影重组法中应用双低剂量条件进行头颈部检查,可有效保障图像质量,应推广应用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滤过反投影重建法 管电压 头颈部CTA
下载PDF
血管超声与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评价颈动脉狭窄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朴成浩 谭力力 +2 位作者 尹华石 海洪勃 宋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3期523-525,共3页
目的:比较血管超声与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70例(278节段),所有患者入院1周内均行血管超声、64排螺旋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 目的:比较血管超声与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70例(278节段),所有患者入院1周内均行血管超声、64排螺旋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血管超声与64排螺旋CTA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符合率、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血管超声和64排螺旋CTA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诊断的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超声和64排螺旋CTA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8%、85.71%和85.55%、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超声和64排螺旋CTA对颈动脉狭窄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超声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 诊断
原文传递
对比剂注射方式对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朴成浩 谭力力 +2 位作者 尹华石 海洪勃 宋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0期5948-5951,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剂不同注射方式对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怀疑下肢动脉栓塞或狭窄而行CTA检查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患者先以5 mL/s的速率注射100 mL优维显... 目的:探讨对比剂不同注射方式对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怀疑下肢动脉栓塞或狭窄而行CTA检查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患者先以5 mL/s的速率注射100 mL优维显,后以5 mL/s的速率注射50 mL生理盐水。B组患者先以5 mL/s的速率注射50 mL优维显,后以2.5 mL/s的速率注射50 mL优维显,最后以5 mL/s的速率注射50 mL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动脉CTA图像质量。结果:B组患者不同横断面CT值相比于A组较平稳(P<0.05)。B组患者小腿动脉和足部动脉的边缘分级、血管分支等级评价及显示的节段数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对比剂以不同速率相结合的注射方式能够使下肢动脉血管中对比剂浓度维持在平稳且较高的水平,可以提高下肢动脉CTA图像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注射 下肢动脉 CT血管成像 64层螺旋CT
原文传递
脑室外室管膜瘤的磁共振成像影像表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朴成浩 海洪勃 +2 位作者 赵辉 贺丽 宋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3期536-539,共4页
目的:研究脑室外室管膜瘤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室外室管膜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颅脑MRI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情况,... 目的:研究脑室外室管膜瘤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室外室管膜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颅脑MRI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情况,对比不同病理分级、不同病灶直径以及不同病灶部位患者的MRI表现。结果:脑室外室管膜瘤患者中病理分级为Ⅰ-Ⅱ级人数占比为75.00%,高于Ⅲ级的25.00%;病灶直径<6 cm人数占比为40.00%,低于病灶直径≥6 cm的60.00%;病灶部位在幕上的人数占比为20.00%,低于在幕下的80.00%。其中21例肿瘤实质部分均呈现稍长T1和稍长T2信号,另有19例肿瘤实质部分均呈等长T1和等长T2信号;所有患者的肿瘤囊性部分均呈长T1和长T2信号。病理分级为Ⅰ-Ⅱ级患者病灶位于浅表的人数占比明显高于Ⅲ级(P<0.05),病灶直径<6 cm患者合并周围水肿的人数占比高于病灶直径≥6 cm患者(P<0.05),病灶部位为幕上患者的MRI表现和病灶部位为幕下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应用于诊断脑室外室管膜瘤效果明显,可清晰显示脑室外室管膜瘤病灶,且患者的MRI影像表现受病理分级、病灶直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 室管膜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表现 病理特征 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