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以假水疱为主要表现的着色芽生菌病1例
1
作者 郭艳阳 张喆 +5 位作者 海璐明 廖文俊 闫东 朱冠男 王刚 付萌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4-56,59,共4页
报告以假水疱为主要表现的着色芽生菌病1例。患者女性,77岁,左前臂红色斑块、结痂4年,其上见细小假水疱样皮损。组织病理见混合性炎细胞浸润及硬壳细胞。组织沙堡弱培养基28℃培养见棕黑色菌落,中央呈灰黑色,菌落生长慢。小培养见枝孢... 报告以假水疱为主要表现的着色芽生菌病1例。患者女性,77岁,左前臂红色斑块、结痂4年,其上见细小假水疱样皮损。组织病理见混合性炎细胞浸润及硬壳细胞。组织沙堡弱培养基28℃培养见棕黑色菌落,中央呈灰黑色,菌落生长慢。小培养见枝孢和喙枝孢型混合产孢。分子测序比对为F.monophora。给予口服伊曲康唑200 mg,1次/日,盐酸特比萘芬片250 mg,1次/日,4个月后改为口服伊曲康唑200 mg,1次/日,3个月,配合温热疗法,皮损基本痊愈,随访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nsecaea 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硬壳细胞
下载PDF
儿童头癣45例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艳阳 海璐明 +2 位作者 刘荣 闫东 付萌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了解门诊诊治的儿童头癣患儿临床及病原菌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2-2020年12月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确诊为儿童头癣的患儿45例,并对患儿的临床及真菌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儿童头癣患儿中男27例,女18例,男:女=1... 目的了解门诊诊治的儿童头癣患儿临床及病原菌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2-2020年12月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确诊为儿童头癣的患儿45例,并对患儿的临床及真菌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儿童头癣患儿中男27例,女18例,男:女=1.5:1.平均年龄(4.7±2.1)岁,<6岁31例(68.9%).白癣39例(86.7%),脓癣4例(8.9%),黑点癣2例(4.4%).共分离出菌株42株,其中犬小孢子菌38株(84.4%),须癣毛癣菌复合体3株(6.7%),石膏样小孢子菌1株(2.2%).结论45例头癣患儿中白癣是主要临床类型,引起儿童头癣的致病真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其次为须癣毛癣菌复合体.6岁以下为儿童主要感染人群,男孩感染人数明显多于女孩,可能与男孩更喜欢与宠物玩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癣 儿童 犬小孢子菌 须癣毛癣菌复合体
下载PDF
五例成年女性头癣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郭艳阳 海璐明 +2 位作者 闫东 朱冠男 付萌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8期509-512,共4页
成人头癣感染因症状轻微,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误治,本文回顾性分析5例成人头癣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菌检查及治疗。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4.4岁,其中4例绝经,1例有使用免疫抑制剂史。3例患者为紫色毛癣菌感染,并... 成人头癣感染因症状轻微,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误治,本文回顾性分析5例成人头癣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菌检查及治疗。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4.4岁,其中4例绝经,1例有使用免疫抑制剂史。3例患者为紫色毛癣菌感染,并有使用同一理发器具史,临床表现为脂溢性皮炎样及脓疱损害,轻微脱发。2例患者为犬小孢子菌感染,表现为局限性脱发、红斑、脓疱等。5例患者均给予伊曲康唑胶囊联合外用硝酸舍他康唑乳膏,3例患者已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2例患者用药不规律,治疗效果欠佳,后失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女性 头癣 紫色毛癣菌 犬小孢子菌
下载PDF
肺结节病合并Alternaria alternata所致皮肤链格孢病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艳阳 海璐明 +5 位作者 孙笑然 闫东 朱冠男 王雷 王刚 付萌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患者,女,61岁,确诊肺结节病、口服糖皮质激素7月,双手背及腕部红色斑块3个月。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棘层增厚,真皮浅、中层中性粒细胞、淋巴、组织细胞、浆细胞、多核巨细胞混合性浸润,可见散在双轮廓厚壁酵母样结构。六铵银染色见不规则... 患者,女,61岁,确诊肺结节病、口服糖皮质激素7月,双手背及腕部红色斑块3个月。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棘层增厚,真皮浅、中层中性粒细胞、淋巴、组织细胞、浆细胞、多核巨细胞混合性浸润,可见散在双轮廓厚壁酵母样结构。六铵银染色见不规则肿胀菌丝及酵母样厚壁孢子。真菌培养见棕/灰褐色菌落,镜下见棕色分隔孢子。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Alternaria alternate。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 mg/d,联合外用硝酸舍他康唑乳膏2次/d,连续用药4个月后皮损完全消退,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ria alternata 皮肤链格孢病 结节病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海洋生物螫伤伴喙状明脐菌(Exserohilum rostratum)皮肤感染1例分析
5
作者 郭艳阳 张喆 +5 位作者 海璐明 高继鑫 闫东 朱冠男 王刚 付萌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346-350,共5页
报道1例海洋生物螫伤伴喙状明脐菌(Exserohilum rostratum)感染。患者女性,47岁,右胫后红色丘疹、斑块5周,伴溃疡4周余,发病前泰国海边游玩时不明海洋生物螫伤。取皮肤组织行病理、真菌培养,并对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HE切... 报道1例海洋生物螫伤伴喙状明脐菌(Exserohilum rostratum)感染。患者女性,47岁,右胫后红色丘疹、斑块5周,伴溃疡4周余,发病前泰国海边游玩时不明海洋生物螫伤。取皮肤组织行病理、真菌培养,并对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HE切片示真皮坏死及透明样真菌结构,脂肪小叶见灶性坏死。PAS、六铵银染色坏死区见菌丝、链状分生孢子及较大孢子结构。真菌培养见菌落扩展生长、羊毛状,棕褐色。胶带粘贴镜下可见棕色4~9个离壁分隔的分生孢子,两端有暗色带。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E.rostratum。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E.rostratum皮肤感染。治疗: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次,2次/日,1个月后减量至200 mg/次,1次/日,顿服,共3个月,皮损基本痊愈。E.rostratum引起皮肤感染少见,海洋生物螫伤引起皮肤屏障损伤及接触环境真菌可能是该患者感染E.rostratum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E.rostratum 感染
下载PDF
GSI对机械性损伤的神经元保护作用
6
作者 刘剑 张磊 +5 位作者 王凯 惠浩 代鹏 海璐明 饶维 费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γ-分泌酶抑制剂(GSI)对神经元机械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培养基中加入10μmol/L GSI共同孵育24 h后,使用微量移液器枪头做机械性划伤。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变化;Hochest染色测定神经元... 目的探讨γ-分泌酶抑制剂(GSI)对神经元机械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培养基中加入10μmol/L GSI共同孵育24 h后,使用微量移液器枪头做机械性划伤。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变化;Hochest染色测定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切冬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GSI预处理可抑制因细胞损伤引起的LDH的释放,可降低损伤后Hochest阳性细胞的数量以及活化caspase-3的表达。结论 GSI对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损伤 凋亡
下载PDF
色素性小汗腺汗孔瘤的皮肤镜表现
7
作者 闫东 海璐明 +1 位作者 郭艳阳 朱冠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44-647,共4页
患者女,54岁。主诉:右侧颞顶部头皮黑褐色结节10余年。现病史:患者10年前右侧颞顶部头皮出现黄豆大丘疹,5年前缓慢增大,近1年来皮损增大明显。患者为求诊治于2016年12月10日来我院就诊,病程中皮损无疼痛及其他不适。
关键词 小汗腺汗孔瘤 色素性 皮肤镜
下载PDF
人工性脂膜炎伴发近平滑念珠菌感染1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郭艳阳 孙笑然 +5 位作者 海璐明 闫东 朱冠男 马翠玲 王刚 付萌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6期368-370,共3页
报道1例由外用药物祛痣引起人工性脂膜炎伴发近平滑念珠菌感染。患者女性,35岁,右前臂溃疡、斑块4个月。利用组织病理、真菌培养、念珠菌显色培养、质谱以及宏基因组分类测序。组织沙堡弱培养基28℃培养3 d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转种至科... 报道1例由外用药物祛痣引起人工性脂膜炎伴发近平滑念珠菌感染。患者女性,35岁,右前臂溃疡、斑块4个月。利用组织病理、真菌培养、念珠菌显色培养、质谱以及宏基因组分类测序。组织沙堡弱培养基28℃培养3 d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转种至科玛嘉培养基,菌落呈粉红色。利用质谱检测仪鉴定为近平滑念珠菌。将组织直接送生工高通量部提取DNA进行二代测序,比对结果为近平滑念珠菌。给予外科手术切除联合伊曲康唑胶囊200 mg/d,1次/d,1个月后皮损完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性脂膜炎 近平滑念珠菌 感染
下载PDF
头癣致病病原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艳阳 海璐明 +4 位作者 朱振来 闫东 朱冠男 王刚 付萌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1-533,共3页
目的了解本院近10年头癣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收集西京皮肤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门诊和病房收治的头癣患者871例,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皮尔森卡方检验儿童和成人头癣病原菌分布的差异。结果871... 目的了解本院近10年头癣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收集西京皮肤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门诊和病房收治的头癣患者871例,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皮尔森卡方检验儿童和成人头癣病原菌分布的差异。结果871例头癣患者中,男588例(67.5%),女283例(33.5%),其中<1岁21例(2.40%)、1~3岁266例(30.50%)、4~6岁352例(40.40%)、7~12岁187例(21.50%)、12~18岁4例(0.50%)、18~74岁41例(4.70%)。共分离出致病菌株705株,其中犬小孢子菌599株(85.0%)、须癣毛癣菌复合体52株(7.4%)、断发毛癣菌27株(3.8%)、紫色毛癣菌18株(2.6%)。成人头癣病原菌中紫色毛癣菌比例(8.8%)显著高于儿童(2.2%),P=0.048。结论近10年西京皮肤医院收治的头癣感染者以1~6岁幼童为主,成人头癣较少。头癣的致病菌主要是犬小孢子菌,其次为须癣毛癣菌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癣 病原菌 犬小孢子菌 须癣毛癣菌复合体 儿童
原文传递
266例黑甲性皮损的皮肤镜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东 郭艳阳 +3 位作者 张宇伟 海璐明 高天文 朱冠男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93-997,共5页
目的比较临床常见黑甲性疾病的皮肤镜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行皮肤镜检查的4种常见黑甲皮损皮肤镜图像特征。结果共纳入266例黑甲性皮损,其中甲黑素瘤64例(24.1%),甲母痣52例(19.5... 目的比较临床常见黑甲性疾病的皮肤镜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行皮肤镜检查的4种常见黑甲皮损皮肤镜图像特征。结果共纳入266例黑甲性皮损,其中甲黑素瘤64例(24.1%),甲母痣52例(19.5%),甲下出血89例(33.5%),甲真菌病61例(22.9%)。甲黑素瘤及甲母痣多发于指甲,甲黑素瘤发生于拇指甲的比例高(62.8%),甲母痣则更多发生于2~5指甲(73.9%);甲下出血及甲真菌病多发于趾甲,其中甲下出血51例(57.3%),甲真菌病46例(75.4%)。甲黑素瘤好发于40岁以上患者(49例,76.8%),其余3组疾病则多见于40岁以下患者。甲黑素瘤皮肤镜表现主要为纵向规则条带(35例,54.7%)或不规则条带(25例,39.0%),87.5%的病例色素带宽度大于3 mm,36例(56.3%)Hutchinson征阳性,15例(23.4%)破溃,颜色以黑褐色为主;甲母痣表现为单一规则色素带结构(52例,100%),36例(69.2%)色素带宽度小于3 mm,26例(50%)Hutchinson征阳性,无破溃病例;甲下出血表现为弥漫性斑疹(74例,83.1%),85例(95.5%)见暗红色或黑色出血小球结构;黑甲性甲真菌病表现为黑褐色纵向不规则条带(54例,88.5%)。结论皮肤镜下,甲黑素瘤可表现为纵向规则条带,条带宽幅大于3 mm,甲母痣多表现为纵向规则条带,甲下出血表现为弥漫性污斑,甲真菌病可表现为纵行不规则条带。皮肤镜可用于鉴别黑甲性皮损,为甲黑素瘤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趾)甲疾病 痣和黑素瘤 甲癣 皮肤镜检查 甲下血肿 纵向黑甲
原文传递
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3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郭艳阳 高继鑫 +5 位作者 海璐明 闫东 朱冠男 马翠玲 王刚 付萌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96-999,共4页
目的:分析3例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真菌病原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9—2021年西京皮肤医院诊断的3例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真菌培养和菌株鉴定结果及治疗。结果:3例... 目的:分析3例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真菌病原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9—2021年西京皮肤医院诊断的3例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真菌培养和菌株鉴定结果及治疗。结果: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5、41和46岁,男1例、女2例。2例患有肾病综合征,1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均有不同时间糖皮质激素及他克莫司治疗史,均为慢性病程。皮损HE染色可见双轮廓厚壁孢子及木节状厚壁有隔菌丝,均未见黑素。内转录间隔区测序显示,2例致病真菌为互隔链格孢霉,1例为侵染链格孢霉。不同温度培养显示,链格孢霉在35℃以上生长能力明显下降。3例患者均将他克莫司减量至标准剂量的1/3以下或改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并同时给予系统抗真菌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具有双侧分布的血行播散及单侧肢体的淋巴管分布特点,皮损以覆盖痂皮的疣状斑块、结节和/或窦道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病 皮肤表现 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 链格孢霉 厚壁孢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