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院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涂上卿 张鎏 +2 位作者 张嵩 汤博文 傅品祥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7期691-694,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结核药物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97例进行抗结核治疗的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抗结... 目的:分析医院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结核药物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97例进行抗结核治疗的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ADRs的发生情况,并采集患者的年龄,以及ADRs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等信息,以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ADRs的临床特点。结果:897例结核病患者中发生抗结核药物相关ADRs的有378例,ADRs发生率为42.14%;378例ADRs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192例,占50.79%),其次为>40~60岁(90例,占23.81%)和>18~40岁(81例,占21.43%);抗结核药物所致ADRs的发生时间以用药后的>15~30 d居多(123例,占32.54%),其次为用药后的≤15 d(78例,占20.63%)和>45~60 d(76例,占20.11%);抗结核药物所致的ADRs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伤(141例,占37.30%)、胃肠道反应(90例,占23.81%)和泌尿系统异常(69例,占18.25%);抗结核药物所致ADRs的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287例,占75.93%),重度的仅6例(占1.59%)。结论:医院抗结核药物相关ADRs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人群以中老年为主,其症状表现多较为轻微,对此临床仍应高度重视,做好患者的用药监测,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抗结核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消化道早癌患者行ESD后接受羟乙基淀粉治疗对营养指标及肠黏膜功能恢复的影响
2
作者 陈曦 涂上卿 +1 位作者 李淑婷 李中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7期19-23,共5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接受羟乙基淀粉治疗对消化道早癌患者营养指标及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ESD治疗)、联合组(在...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接受羟乙基淀粉治疗对消化道早癌患者营养指标及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ESD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羟乙基淀粉治疗),各45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的营养指标、胃肠功能[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肠黏膜屏障功能[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胃泌素(GAS)、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术后1周,联合组PA、ALB、Hb、T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联合组VIP、MTL、GA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联合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联合组CRP、IL-6、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孔、局部复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出血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患者行ESD后应用羟乙基淀粉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肠道黏膜的修复能力,并可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后羟乙基淀粉 营养指标 肠黏膜功能
下载PDF
乙型肝炎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Child分级与细胞因子7项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涂上卿 陈曦 +3 位作者 徐巧 何天民 张嵩 刘臻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探究分析乙肝纤维化指标及Child分级与细胞因子7项(IL-2,IL-4,IL-6,IL-10,IL-17A,TNF-α,IFN-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共69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Child-Pugh... 目的:探究分析乙肝纤维化指标及Child分级与细胞因子7项(IL-2,IL-4,IL-6,IL-10,IL-17A,TNF-α,IFN-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共69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将所有患者分成A、B、C三级,采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技术检测患者肝脏硬度值(LSM),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法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值,其中包括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γ干扰素(IFN-γ)7项指标,分析比较各项细胞因子水平值在LSM不同分级以及肝功能Child-Pugh不同级别的差异,探究LSM以及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细胞因子IL-2、IL-4、IL-17A、TNF-α、IFN-γ指标在LSM分级F2期、F2-F3期、F3-F4期、F4期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细胞因子中IL-6,IL-10指标在LSM分级F2期、F2-F3期、F3-F4期、F4期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值与LSM分级呈正相关(P<0.05);细胞因子中IL-2,IL-4,IL-17A,TNF-α,IFN-γ水平值在Child A、Child B、Child C三级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IL-6,IL-10指标在Child A、Child B、Child C三级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IL-6、IL-10水平值与Child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可能为细胞因子较活跃人群,细胞因子中IL-6,IL-10水平值的动态变化与肝脏硬度情况及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具有一定关联,通过检测细胞因子7项指标可以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及进展情况进行有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纤维化指标 肝脏硬度值 肝功能CHILD分级 细胞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传染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娜 卢杜丹 +3 位作者 向天新 涂上卿 赖玲玲 邬小萍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传染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PBL教学法组和传统讲授教学法组进行教学及问卷调查。结果与传统讲授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学生... 目的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传染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PBL教学法组和传统讲授教学法组进行教学及问卷调查。结果与传统讲授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学生自我能力评估,如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主动、自学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效率、临床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值得教学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传染病教学 传统教学法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实验室指标变化特点 被引量:5
5
作者 涂上卿 程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5期94-95,共2页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实验室指标变化特点。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在各型、各期中血小板(PLT)、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凝血酶原时间(PT)、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CK/LDH)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PL...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实验室指标变化特点。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在各型、各期中血小板(PLT)、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凝血酶原时间(PT)、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CK/LDH)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PLT下降程度、PCT升高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WBC、PT、CK/LDH与疾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CT升高程度与病期进展呈负相关。WBC、PLT、中性粒细胞(N)与病情进展无明显相关性。感染组PCT高于非感染组,但两者WBC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PCT升高程度、PLT下降程度可作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的分型依据,PCT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期进展,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血小板 降钙素原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中的变化特点
6
作者 刘丁洋 郑振中 +8 位作者 董立杰 塔娜 牛含笑 吴玉静 蔡国荣 肖秀娟 涂上卿 刘业旺 郑经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9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在病情程度及预后中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27例ACS患者相关数据及临床指标,如年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N%、左室射血分数(LVEF)、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在病情程度及预后中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27例ACS患者相关数据及临床指标,如年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N%、左室射血分数(LVEF)、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冠脉造影结果及治疗1周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冠脉造影病变狭窄程度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MACE组与非MACE组患者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具有线性关系。结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ACS患者病情程度中变化有其特点,同时可以反映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 主要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